盛世大唐美名扬 第19章

作者:笑看风云再起

长乐公主调皮的施礼回答道。

惹得长孙皇后哑然失笑。

“二郎,这个少年还真是每天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啊!”

长孙皇后忍不住开口说道。

“对了,今日是二月十二,可知那林然经义考试如何?”

第二十九章考场遇马周

“父皇,正是林公子考试比较满意,所以才做了这锅羊肉庆祝的。您尝尝那羊排,更加有滋味呢。”

长乐公主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笑着回答道。

“如此,父皇倒是期待起他的策论来了。希望他能带给父皇更大的惊喜!”

李二陛下由衷的感叹道,突然他灵机一动心中有了主意。

第二日早朝过后,李二陛下留下了礼部尚书孔颖达和礼部侍郎詹清等人。

“孔爱卿,今年春闱的第三场策论试题,可有了眉目?”

李二陛下和颜悦色的询问道。

“回陛下的话,策论考题已经出来了。只是还未给各地下发出去。”

礼部尚书孔颖达开口回答道。

“哦,孔爱卿取一份试卷来与朕一观。”

“陛下,试卷已在礼部封存,还请陛下稍等片刻。”

孔颖达立即安排詹清返回礼部取一份试卷回来,心中却怎么也不明白李二陛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久后满头大汗的礼部侍郎詹清,将试卷恭敬的交到了李二陛下的手中。

李二陛下仔细查看了一番,微笑着对孔颖达开口说道。

“如果朕要再上面加一道策论,现在是否还来的及?”

“陛下,别说是加一道策论,就是加两道也来的及,臣今晚命人连夜赶制出来就是。”

“好,那就辛苦孔爱卿了。”

李二陛下将自己早已写好的策论试题,交到了孔颖达的手里。

满面春风的微笑着离去。

孔颖达带着李二陛下亲自交给自己的策论题目,立即和礼部侍郎詹清安排人手,将所有试卷重新加上了一道题目。

贞观元年二月十五日,李二陛下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春闱,最后一场策论考试,就要在今天开始拉开序幕了。

策论无非就是些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一些高谈阔论。

最好能引据经典铺展开来,细数种种利弊。

这就算得上是一篇上好的策论了。

如果能够引据经典的同时,标新立异,文笔流畅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话,那就可谓是一篇极好的策论了。

这样的策论一般都会到达礼部侍郎詹清的手里,然后由他决定再好一些的交给礼部尚书孔颖达审阅。

最后孔颖达审阅出来的绝佳策论都会备注在册,以备陛下查阅,或明年会试时作为会试的依据。

林然今天起的特别早,先把身体活动开,打了一套拳法。

然后又提着木桶去后面水井里挑水。

后面水井里水特别甘甜,比后世的什么山泉有点甜,还要好喝的多。

也许这就是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好处吧。

吴普光起床便看到,满头大汗提水的林然,不由的心疼的开口说道。

“何苦这样对待自己,手底下有几百个士兵的武骑尉了,一点都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体,上午还要去考试策论呢!”

“老师,我这人不能闲下来。您就别担心学生了。今天的策论学生保证考的好好的,不给老师脸上摸黑。”

林然嘿嘿一笑,咧嘴笑着说道。

刚刚吃过早饭,长乐公主便一路小跑的赶了过来。

“林公子,我终于算是再你进考场前赶到了,好好考试。希望明年的会试能看到林公子的身影。”

长乐公主有些气喘吁吁的说道。

“多谢李姑娘关心,小子定当不负大家所望,考取功名为大唐建功立业,也是小子此生的追求和目标,小子定当为此而不断努力。”

林然郑重的对着长乐公主施礼说道,然后大踏步转身向考场走去。

那信誓旦旦的表情和义无反顾的模样,让长乐公主感到一阵恍惚。

这少年为何会有一种和皇兄一样的坚定气势?

今天所有的考生比往常来的都早,经过两场的考试,林然这个考场的考生都对这个少年印象深刻。

“少年郎,每次都第一个交卷,真让俺马周羡慕。”

一个高大伟岸,孔武有力的男子走到林然面前开口说道。

“马周?你是马周?”

林然突然间睁大了眼睛,开口询问道,一副惊愕的表情挂在脸上。

面前的马周如果属实的话,那就是大唐的名相,不过可惜,历史上记载他在这次春闱中落榜,未能进入明年的会试。

“俺是马周啊,少年郎何以如此惊讶?俺马周从河北道而来,没有几个熟人啊?”

马周疑惑的摸摸脑袋说道。

林然闻言心中确定无疑了。现在天下分为十二道。

山东的大部分地区归河南道,而马周的老家山东茌平归河北道,所以马周才会有从河北道而来的言语。

“小子,并不认识马大哥,只是以前有个好友与马大哥同名,小子难免心中激动,让马大哥见笑了。不知马大哥可否认小子这个兄弟,也好圆小子心中的些许遗憾。”

林然故作悲伤的说道。

“如此说来,少年郎口中的那个马大哥已然故去?”

马周反应过来,开口询问道。

林然使劲的点了点头。

“哈哈~哈哈。俺马周最好结交兄弟,反正俺考试后也无落脚之处,兄弟如不嫌弃俺求之不得呢。”

马周憨憨的笑着说道,一副山东大汉的实在模样。

“好,考试结束,让马大哥尝尝俺的手艺。”

“俺滴娘来,兄弟你还会做饭?”

马周一副活见鬼的模样,让林然哭笑不得。

就在两人聊的火热的时候,主考官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走了进来。

轻轻咳嗽一声,整个考场瞬间鸦雀无声。

让林然不得不感叹这些考生,比后世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可听话多了。

“今天考试结束后,刚刚接到礼部的指示,十天以后放榜,也就是二月二十五日放榜,上榜的同学就等着明年的会试,落榜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中榜。”

主考官难得的开口说了几句话。

众考生纷纷施礼表示感谢。

在一片祥和的氛围里,第三场策论的试卷,被逐一的发到了考生的手里。

林然接过试卷向往常一样,先浏览一下题目。

果然基本都是老三样!

第三十章少年中国说

第一题的策论试题是如何治理黄河水患。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从前隋有科举考试开始,几乎每次策论必有之题。

解答比较简单,难得的是有新意。

第二道策论题是关于均田制的解析,这个算是一个新试题,毕竟均田制刚刚推行不久。

第三道策论题是有关于苛捐杂税的解析,也是一道老生常谈的考题了。

让林然大吃一惊的是居然还有第四道策论题。

从老师吴普光给他的所有试卷来看,从科举至今策论没有超出过三道策论的时候,如今这个记录有幸被林然他们这一届考生给打破了。

再看策论题目,竟然是一道从未出现过的题目,论科举选材的重要性?

林然脑中突然有种强烈的预感,这最后一道策论是强加上去的。不过这道题目对于林然来说那简直是小菜一碟。

对于在大学里写过不少论文的他来说,这四道题目都很简单。

更何况有了历届科举试卷的巩固,林然不加思索,立即挥笔研磨,奋笔疾书起来。

前面三道策论题,林然都答的中规中矩。

一直到第四道策论林然突然间灵光一闪,决定剑走偏锋。

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浮现在林然的脑海里,于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华美篇章在万年县考场的学堂里诞生了。

林然之所以将整篇少年中国说,略加修改后跃然纸上,因为如今整个大唐的教育事业确实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是,整个大唐的教育资源大部分被世家权贵把持着,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把持着绝大部分的官员位置。

这种现象当然不是李二陛下登基以来才形成的,而是从前隋传下来的。

这也是李二陛下如今最头疼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即便他看不惯有些官员的做为,或者决定免去他的职位的时候。猛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代替他的官职。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强烈的嘲笑和悲哀。

为此手段强横的李二陛下不得不在现实面前,无奈的退步!

二是,整个大唐的教育资源太过稀缺。相对于后世的遍地开花的中小学,不仅学校由国家统一规划,师资力量也是配置的非常合理,最主要的是幼儿园的火热开办,真正实现了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抓起的口号和目标。

基础教育系统的完善最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一届比一届优秀的学生。

这点在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不断上升上便可见一斑。

对比与如今的教育体系,整个大唐只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国子监。

可是国子监满打满算里面只有三百名监生,再加上科举录取的有限的举人进士以上的功名,对于整个大唐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三是,寒门根本读不起书,交不起束修,所以进不了学堂。

如此反复循环下去,知识永远被上层的世家和贵族所掌握着,对整个大唐的发展来说,起到很大的掣肘作用。

林然反复检查所写策论,在其他考生眉头紧锁的时候,林然依然起身站了起来。

主考官对这个眉清目秀的少年第一交卷已经习以为常。

他所看重的是这少年第四道策论题是如何解题的?

这也是礼部派人送试卷时专门交代过的,今年策论的重点在第四题。

也就是说只要第四道策论题作答的比较完美,这试卷就可放入录取之列了。

林然恭敬的给主考官施了个学生之礼,转身对身后的马周做了个加油手势。

然后大踏步在众考生艳羡的注视下离开考场。

主考官在林然的试卷上仔细的查看着,瞬间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主考官越读越激动,越读越亢奋,最后竟然忘记了自己正身处考场之中,大声叫好起来。

一个好字,惊呆了其他考生。

他们知道刚刚那少年,必定是写出了,惊艳绝伦的文章。

不然不至于会让主考官都如此激动。

上一篇:系统派我来抗战

下一篇:北洋新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