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86章

作者:新海月1

  不过这些人情关系,需要大家在其他地方进行弥补,具体情况到时候大家再商议。”

  买断交易听起来不错,有百分之五十的毛利率,实际上则不然。拿到利润的前提条件是把货安全送到目的地。

  虽说对方承诺摆平官面上的麻烦,但是沿途的山贼土匪,同样是一个威胁。

  尽管大家也有关系,给一笔买路钱就没事了,可总有发生意外的时候。

  合作就不一样了,要是货丢了,损失的还有神罗皇室的钱,那就涉及到了国际纠纷。

  只要知会一声,衙门比他们都急。分分钟就会发兵剿匪,就算是货物找不回来,损失也能够找回来。

  尤其是听到“持股比例由出资额确定”后,众人的眼睛就更亮了。

  坦率的说,事先众人根本就没有想过对方会出钱。在众人看来,无非是一个二代想要利用人脉关系进来捞一笔。

  这种情况,众人遇到的太多了。通常都是一笔干股送上去,然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拿干股的合伙与亲自出钱合伙,明显不是一个档次。

  前者对方啥也没出,出了问题直接甩手走人;后者大家的利益就捆绑在了一起,真正意义上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刘如松难以置信道:“王老,确定是按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没有其它额外条件?”

  没办法,这样的合作条件,莫说是晋商了,全国的商帮都没一个能拒绝的。

  虽然是各取所需,但是远东帝国“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先天上就让他们矮了不只一头。

  望着震惊的众人,王会长淡定说道:“放心,我亲自确认过了。据路易爵士所言,这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家规。

  禁止子弟利用身份牟利,所有对外商业合作,都必须要公正公平,以免败坏家族声誉。”

  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王会长同样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嫌钱太多,送上门的钱都不要。

  但是发电报找留学欧洲的儿子询问后,发现哈布斯堡王朝确实有这条家规,并且在欧洲世界还有很高的知名度。

  “公正公平”纯粹是喊出来玩的,人脉关系网放在那里,先天上就占据了优势,但是拿干股确实是弗朗茨明令禁止的。

  一方面确实是为了家族声誉;另一方面则是真的不缺钱。

  类似的家规还有很多,大部分都是针对纨绔子弟的。一旦触犯了,轻则收回爵位、姓氏,重则皇室监狱伺候。

  未来能不能百分之百执行不知道,反正弗朗茨在位这么多年,还没有人去尝试。

  在来远东帝国之前,要路易拿出足够的本金,明显有些为难人,皇室津贴显然是不够的。

  不过到了远东帝国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一路走来,那是收礼收到手软。

  尤其到了京城,几场宴会下来,更是收益爆棚。虽然也要进行礼节性回赠,可毕竟还是赚得多。

  路易不是国家公职人员,这次出来又是皇室之间的交流,互赠礼品纯属正常行为。

  也就是在远东帝国土豪多,在欧洲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够保本就不错了,想要大赚一笔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通俗的惯例,这些礼品都归个人所有。无论是政府,还是皇室,都不会插手。

  要不是赶时间,估摸着路易非得把远东帝国的皇亲国戚,全部宴请一遍不可。

  没有办法,这些人太客气了。凡是受到邀请的,甭管人来不来,礼肯定是要到的,就没有一个空手来的。

  作为神罗皇室代表,别人这么给面子,路易同样也不能失礼。回礼必须要备上,不能让人家觉得没面子。

  事先准备的赠品数量不足,也是路易迅速出来公干的原因之一。估摸着等从国内订购的礼品到达,宴会交流还会继续。

  礼品虽然不是现金,但是同样可以折现。在这方面晋商是专业的,远东帝国三分之一官僚的礼品都是由他们包销的。

  听了王会长的解释,一时间众人士气大涨。能够遇上这么讲规矩的合作伙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这样的机会自然不容放过,至于得罪了日本人,那根本就不算什么。

  ……

  不知道已经轻松搞定的路易爵士,此刻还在为筹集物资的事情发愁。没办法,几十万俄军的吃喝拉撒,沙皇政府居然就委托给他了。

  听起来很儿戏,但是俄国人确实把筹集物资的重任委托给了维也纳政府,然后弗朗茨大帝又授权他全权处理。

  原因非常简单,神罗皇室在亚洲地区的成员本来就不多,会中文的就更少了。

  偏偏这项任务又需要一位身份高的来沟通,要不然震慑不住那帮官僚,皇室成员最适合。

  为了完成这一政治任务,从奥属南洋来到远东帝国后,路易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广交朋友。

  效果也非常明显,凭借神罗皇室的招牌,加上他的交际天赋,很快就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甭管这份交情多么不靠谱,但是打听点儿消息还是能行的。若不是担心参与的人多了容易坏事,估摸着路易还会拉着一帮权贵进去发财。

  当然,也幸好没有这么干,要不然他就要领教一下什么叫做:“干啥,啥不行,捣乱第一名”。

  原本路易对筹集物资还是很有信心的,可是在见识到远东帝国的道路后,他就彻底绝望了。

  这样糟糕的交通,要解决几十万军队的后勤,在他看来简直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不是朋友向他推荐了晋商,并且列举了两百年前运粮出关解决数十万人口粮的壮举,路易都不敢相信有人能够做到。

  既然有人能够做到,那么没得说,自然要合作了。

  要知道从接到命令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接下来的进度要是不快点儿,前线的俄军就要凉凉了。

  俄国人的死活,路易可以不在乎,但是自己的任务可不能失败。

  见路易心情不佳,同行的翻译安慰道:“爵士,你完全不需要担心。晋商都是聪明人,知道该怎么选择的。”

  会中文也需要配翻译?

  没有办法,这年头可没有统一的普通话,各地都是方言一大堆。包括路易学的,都是闽南方言。

  停顿了一下,路易摇了摇头:“李,你不懂军事。现代化军队对物资的消耗,和古代军队是完全不同的。

  从俄国人提供的资料来看,五十万俄军平均每天都要消耗五千多吨物资,就算是俄国人自己能够解决一半,那也有两千五百吨的缺口,一个月下来就是七点五万吨的缺口。

  如果是在国内,这点儿物资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无非是每天十几火车皮的事情。

  可这里是远东帝国,全靠人力和畜力,每天要运送两千五百吨物资到前线,那简直是不可想象。

  现在我都不奢求,满足俄军的全部后勤所需,仅仅只是解决他们吃饭问题和武器弹药供给,那就足够了。”

  翻译李:“爵士,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只要俄国人有钱,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要是粮食运输赶不上,完全可以就近从草原上收购一批牲口,直接驱赶过去就行了。

  现在只需要把武器弹药弄过去,实在是不行,还可以卖一批运输飞艇给俄国人。

  我记得贵国在欧陆战争时期,曾经创下过一天空投五千吨炸弹的记录。靠运输飞艇临时应急,应该问题不大。”

  看得出来,这位翻译确实不懂军事。一天空投五千吨弹药不假,但这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随后几天里,神罗的飞艇部队集体歇菜休整。

  没别的原因,极限飞行之后,飞艇必须要全面检修,要不然就有变成烟花的风险。

  当然,那是十几年前的飞艇,现在飞艇技术进步了,大型运输飞艇甚至能一次性运输上百吨物资。

  理论上来说,只要搞几十艘巨无霸,就能够短时间解决俄军的后勤问题。

  前提条件是不要遇到敌人的飞机,要不然就是大型烟火表演会,爆炸声一响就啥也没了。

  实际上的限制条件还会更多,比如说运行成本高,后勤维护麻烦,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等等。

  略加思索过后,路易肯定道:“好主意,我马上就给国内发电,这又是一笔大生意。”

  显然,飞艇的弱点路易是一清二楚的。就算是搞出了飞艇运输,最多也就前期发挥作用,等日本人反应过来就报废了。

  受欧陆战争的影响,飞机可是提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日俄战争中很少使用,主要还是日俄两国穷,养不起空军。

  尽管这年头的飞机价格不高,但那也是相对而言的。尤其是后勤维护麻烦,每一次飞行任务过后,都必须要对机组进行检修。

  空军养的不光是飞机,还有后面的机组人员。折算下来,一架飞机连同配套设施下来,成本远高于一个步兵营。

  除了神罗和不列颠两个土豪,敢大规模装备外,其他国家纵使想要跟风,财力也不允许。

  知道归知道,但这不妨碍路易增加一笔订单。要知道神罗每年都要退役大量的飞艇,正愁找不到下家接手。

  正好卖给俄国人,临时应急。只要数量不是太多,相信沙皇政府还是能够凑出机组人员的。

第一百一十六章 英奥战争??

  馊主意也是主意,甭管性价比有多低,只要关键时刻能够救命,沙皇政府就只能接着。

  原时空1904年底,西伯利亚铁路已经通车,虽然无法正常运营,可平均下来每天好歹也能发上几火车皮。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几火车皮,在关键时刻,这些物资甚至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

  缺口总是要补上的,寄希望于走私贸易,沙皇政府实际上也是病急乱投医。

  欧陆战争结束后,各国空军默契的选择了淘汰飞艇,除了少量运输飞艇外,天空基本上都被飞机抢占了。

  俄罗斯帝国同样也有飞艇部队,只不过因为性价比的缘故,规模一直非常小。

  日俄战争爆发后,没有把飞艇部队调往远东,一方面是因为性价比,另一方面则是军方高层知道自家的飞艇部队已经废了。

  没有办法,飞艇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十几二十年不更换装备,日常训练都不敢轻易升空。

  莫说是完成作战任务,怎么运到远东都是一个问题,反正俄军装备的老掉牙飞艇自己是飞不到目的地的。

  相比之下,神罗的飞艇部队就不一样了。尽管退出了战斗序列,但是后勤部队还保留完整的编制。

  不同于俄国官僚的应付,神罗的军队只要有编制,武器装备临近退役时间就必须更换。

  虽然飞艇退出战场,打击了生产商们的积极性,但是被砍掉生产线的只是战斗飞艇,运输飞艇仍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不光军队在使用,民间同样在使用。如果不是因为性价比跟不上,飞艇就要和火车、轮船、汽车并列成为第四大主流交通工具了。

  神罗这样的发达国家都嫌成本高,其它发展中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想买,兜里的钱也不允许。

  在这种背景下,军方的退役后的飞艇就尴尬了。外销没市场,内销被嫌弃。

  资本家虽然贪婪,但同样也要考虑风险。军队装备的飞艇性能确实好,可后勤维护要求也高。

  毕竟是在天上飞的,但凡是出点儿问题,都有可能艇毁人亡。

  现在甩卖给俄国人,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交接之后,立即投放前线,连后期服务都省了。

  要是在飞行中发生了意外,那一定日本人干的;不然就是机组人员没按要求进行操作,绝对和飞艇本身没有丝毫干系。

  从积极推销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维也纳政府高层的保密工作,还是做得非常出色。连自己人都不知道,政府已经做好了迎接沙皇政府债务违约的心里准备。

  不提前做准备不行,谁让俄国人有前科呢,并且还不只是一次债务违约,属于典型的惯犯。

  明面上来看,俄国人现在仍然是胜券在握。即便是后勤出现了问题,外界还是普遍看好俄国人。

  对即将开通的西伯利亚铁路,不光是沙皇政府信心十足,外界同样对这条铁路充满了信心。

  按照“专家们的说法”,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后,每年可以运输一千五百万吨货物,纵使是一百万俄军在前线作战,都能够轻松满足后勤所需。

  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弗朗茨不知道,反正他不认为俄国人能够做到。

  莫说是西伯利亚铁路,就算是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铁路,如果砍掉一条单线运营,也完成不了这个理论目标。

  并非是铁路承载不了,更不是火车速度太慢,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恶劣天气和组织能力。

  原时空二战末期,苏联政府就创下来月运输量145万吨的最高记录。

  不过也就那么一个月,因为气候的缘故,西伯利亚铁路的年运输量还是没能突破一千万吨。

  时间提前了四十年,运载力还要在苏联的基础上提升百分之五十,除非给沙皇政府开挂,否则根本就没得玩。

  考虑时代差异,莫说是挑战极限运载力,只要能够完成其中的十分之一,俄军就能把日本人按在地上锤。

  很遗憾,每月运输14.5万吨物资,同样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至少在西伯利亚铁路周边配套、管理体系完善前,不具备任何可行性。

  既然外界普遍看好俄国人能赢,自然不会认为沙皇政府会破产了。只要赢得了战争,损失完全可以转嫁出去。

  即便是日本很穷,但只要用心搜刮,总是能够榨出油来的。

  实在是不行,还可以拿劳工冲抵。不同于好吃懒做的……日本劳工同样是优质劳动力。

  ……

  就在俄奥两国为前线俄军后勤想办法的时候,伦敦的局势也紧张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整合工业产能,本身就是一种出力不讨好的活。对资本家来说,大局远没有赚钱更重要。

  对推动这一切的坎贝尔政府,大家自然没有好感。直接表现就是:舆论猛批,仿佛坎贝尔政府就是毁灭不列颠的罪人。

  反对党也趁机在议会发起了弹劾,若不是国王爱德华七世亲自力挺,加上竞争对手不想这个时候上去收拾烂摊子,没有进一步咄咄逼人,估摸着唐宁街现在已经换了主人。

  挨骂也就罢了,只要是认真做事的政府,就没有不挨骂的。只要成功了,骂名也是可以洗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