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75章

作者:新海月1

  前些的非洲大开发战略,就是法国政府想要摆脱对外界依赖的措施之一。

  虽然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北非开发进展缓慢,可从成果上来看,还是算成功的。

  包括棉花在内的多种经济作物,法兰西都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就算没能自足,对进口需求也减少了。

  然而这还是不够,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能够自我造血的,煤炭和粮食依然是硬伤。

  对不可再生的煤炭,艾尔莎自然无能为力。面对贸易逆差,他只能选可以解决的粮食入手。

第六十四章 危机中总是伴随着机遇

  自从收到法国政府有意启动“殖民地农场计划”的消息,维也纳政府上下都紧张了起来。

  时至今日,农业依然是奥地利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吸纳了最多的就业人口。

  国际粮食市场容量有限,如果不是奥地利召开了国际农业峰会,主导建立了国际农产品出口联盟,各大粮食生产国一起控制出口量,联手制定粮食销售价格,避免恶性竞争,大家也没有现在的好日子。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任何一个国家提高粮食产能,都会引起市场震荡。

  弗朗茨:“法国人适合发展农业的殖民地有多少?”

  殖民大臣斯蒂芬回答道:“根据殖民部搜集到的资料推断,仅法属非洲就有上百万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的耕地,适合农业生产的沃土大概有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主要分布在法属阿尔及利亚21万平方公里、法属摩洛哥12万平方公里、法属突尼斯4万平方公里、法属埃及6万平方公里……”

  这个时代的自然环境、疆域,和后世都不一样,耕地面积有出入是必然的。

  比如说:突尼斯就是英法两国瓜分的,摩洛哥也充斥着英法西三国势力,法属埃及还包括半个苏丹。

  听到这个答案,众人的神色更加凝重了。

  这么多地方,不说全部开发出来,就算是开发三分之一,甚至是五分之一出来,法国人就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沙漠帝国也不全是沙漠,仅仅只是法属非洲就有这么多沃土,要是算上法国人海外的其它殖民地,估计这个数字还能够翻倍。

  在弗朗茨的利益中,中南半岛就非常适合发展农业,虽然远了一点儿,但是法国人有关税壁垒。

  这么多土地,随便开发一部分,都能够给国际粮食市场造成毁灭性打击。

  法国人都不需要出去抢夺国际市场,仅仅实现国内的自给自足,就足以令国际粮食市场崩盘。

  知道归知道,维也纳政府现在也无能为力。法国人开发自家的土地,奥地利根本就没有理由干涉。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缓缓说道:“这是早晚的事情,没有哪个大国愿意在战略安全上受制于人,法国人也不例外。

  就算是在殖民地投资农场不赚钱,只要能够保证粮食自给自足,减少外汇流失,经济上就是赚回来了。

  现在能够阻止法国人的,只有法国人自己。农业投资不是短时间就能够看到回报的。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道路,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亏本的买卖没人做。

  资本家肯定不乐意投资,殖民地农场开发计划,就只能由法国政府来买单。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法国政府远没有那么富裕,可以轻松拿出农业开发的钱,短期内他们在农业上投入的资金依然有限。

  至少在三五年内,我们不用担心国际粮食市场会崩盘。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可以做很多事了。”

  开荒不是说说而已,或许开辟一片农田很简单,一把火烧掉树木、杂草,再把土地平整一下就搞定了。

  除了极少部分自然条件优渥,水源充足的地区外,大多数地区都是需要兴修水利的。

  粮食种出来了,也不是结束。如果不能运出去销售,即便是堆积如山的粮食,也不具备任何价值。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说,三五年已经很乐观了。估计也就沿海地区,能够出点儿成果,内陆地区十年八年,都不一定能够开发出来。

  有缓冲时间在,并没有让众人乐观起来。灾难还是会爆发,只是早晚的问题。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提议道:“这已经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情,或许把消息捅出去,效果还会更好一些。

  如果能够拉着农业出口联盟所有成员国,一起向法国人施加压力,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毫无疑问,负责施压的主要是俄奥两国,其它联盟成员也就能够摇旗呐喊。

  逼法国人退让,固然皆大欢喜。不过可能性不大,要是这么轻易就妥协,法兰西也没办法在欧洲大陆上混了。

  卡尔首相摇了摇头:“没必要,这种事情保不了密。法国人的殖民地农场计划只要一开启,大家就都知道了。

  如果国际粮食价格立即崩盘,那我们确实是最大的受害者,但这不是有几年时间缓冲么?

  本土的粮食产能虽然还在增长中,但是这个增加幅度仅仅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点五,而国内市场的粮食消耗量增速却高达百分之四点七。

  如果不是近东开发计划启动,未来粮食产能可能持续增长,或许要不了十年,我们的粮食产能就只够满足本土所需了。

  目前我们出口的成品粮,大部分原粮都是从俄国人手中进口的,要是再次出现粮食产能过剩,大不了压低原粮收购价格转嫁损失。

  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帝国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正好利用法国人打断俄国人的发展。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英国人也套进去。

  英法同时实施粮食自足计划,国际粮食进口市场能够直接萎缩一半,正好让大家好好感受一下农业危机的威力。”

  粮食消耗量增速大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长,增加了粮食消耗量。

  其次是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的消费水平也在提高,最典型的就是肉制品消费高速增加。

  受此影响,每年用做饲料的粮食也在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超过百分之五。

  最后是工业用粮增加,包括医药、化工、酒精、淀粉等多个行业,对粮食的需求量都在持续增长。

  需求增长迅猛,不等于产能也能够迅猛增长。事实上,从农业危机爆发后,维也纳政府一直都在鼓励种植经济作物。

  不是弗朗茨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但是奥地利真的不缺粮食,继续增加产能的后果就是谷贱伤农,甚至是直接烂在地里。

  要不然农业出口联盟建立,估计现在都还处于农业危机中,大家一起把牛奶往河里倒。

  当然,拉拢俄国人也是原因之一。

  俄罗斯帝国每年出口的粮食,超过百分九十都流入了奥地利,其中近一半粮食加工完成后,最后又回流到了俄罗斯销售。

  俄奥同盟能够延续下来,民间关系一直保持友好,实质上也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通常来说利益上的联盟,往往是最稳固的,然而俄奥这种关系却是例外。

  假如某一天俄国人完成了工业革命,本土的加工产业发展了起来,粮食利益链也就断了。

  不过这是未来的事情,短时间内不需要担心。

  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背景下,沙皇政府的贵族老爷们,还是喜欢做旱涝保收的矿老板、大地主,对风险巨大的工业并不热衷。

  弗朗茨清楚,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十年之后,近东开发计划也差不多该完成了,奥地利真正意义上大势已成。

  到了那个时候,德意志统一进程也该提上日程。主动打破局势拉仇恨的事情,维也纳政府是不会干的。

  奥地利还没有单挑欧洲世界的能力,挑拨欧洲各国的关系,就非常有必要了。

  法国人的殖民地开发计划,确实损害了奥地利的利益,可是和国家战略相比,暂时的损失还是可以接受的。

  因势利导,鼓动英国人加入进去,看似英法实现了粮食自足,国家战略安全不再受限制,实际上也让他们站在了俄国人的对立面。

  动了俄国人奶酪,涉及到了几千万人的利益,沙皇政府就算是想和英法站在一起,俄国民众也不会答应。

  以一敌三失败的几率太高,以一敌二、以二敌二,或者干脆一对一,胜算就大大增加了。

  作为一名成熟的君主,弗朗茨还是觉得能不打仗,最好还是不要打仗的好。

  “首相说得不错,法国人要开发殖民地,我们根本就拦不住,也没有必要去拦。

  外交部做做样子,让外界知道我们非常的不满,最好是让英国人觉得法国人这一击打在了我们的软肋上。

  诱导伦敦政府加入进来,人为制造一起最严重的农业危机,为我们的下一步战略创造机会。”

  农业危机可不是什么好玩儿的,真要是发生了,粮食出口国固然损失巨大,英法两个参与者也绝对不会轻松。

  法国人还好,有关税壁垒保护,巴黎政府是不会让国内粮食价格崩盘的。

  英国人就麻烦了,自由贸易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自由贸易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必须要承担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以英国人的作风,农业危机一旦爆发,前期的投资就全部打水漂了,国会那帮老爷们会勒令政府止损。

  消耗钱财事小,关键是政治上的动荡,能够拖延英国政府做出决策的时间,这对奥地利接下来的计划非常有利。

第六十五章 都不好过

  或许是出于恶心奥地利,法国人的大农场计划没有保密,在巴黎政府做出决定后不久,就向外界发布了消息。

  这是可以理解的,此刻胡蒂尔等人率领的起义军第八师已经膨胀到了八万之巨,眼瞅着就要突破十万大关了。

  战斗力怎么样姑且不论,但是破坏力法国人已经领教到了。这支乌合之众部队,一路走来只干了两件事:疯狂扩编部队和劫掠庄园。

  胡蒂尔等人充分发挥了欺软怕硬的风格,法国人严防死守的城市一概不碰,专挑实力薄弱的乡村、小城镇下手。

  即便是大部分士兵都拿着冷兵器,靠人海战术的优势,那也是一路所向披靡。

  事实上,很多时候都不需要进攻,望一眼叛军的数量,沿途的守军都望风而逃了。

  不是没有人抵抗,主要是兵力劣势太严重,小城镇中的法军士兵太少,埃及人又靠不住。

  集中兵力驻防大城市,才是最佳选择。一般来说,只要法军士兵超过一千,第八师就不会去碰钉子。

  死磕没有任何意义,又不是过来打天下的。直接浪就行了,抢地盘的事情由后方的起义军来干。

  有第八师穿插乱窜,埃及地区的法军也丧失了再次集结的机会,不得不各自为战。

  毕竟能打的法军士兵少,大部分军队都是殖民地部队,守城还可以,出去打野战也就比起义军强一丢丢。

  折腾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法国政府自然不爽了。本着我难受,你也不要想好过的精神,法国人就直接亮牌了。

  然后所有的农业股票,都开始暴跌。一群自以为是的专家学者,纷纷冒出来唱衰农业股,更有甚者直接认为新一轮的农业危机就在眼前。

  好吧,这一次算他们蒙对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日子都不会好过,用每况日下来形容或许比较贴切。

  就算法国人不来这一波,农业危机还是会爆发。随着化肥技术的不断发展,粮食产能过剩是必然趋势。

  就算奥地利这样的粮食出口国,不去推广工业化肥技术,那些粮食进口国也会推动。

  虽然没有后世使用化肥产量增长几倍那么迅猛,可是产量增长百分之几十,还是可以有的。

  粮食产能可以大幅度增长,然而市场上的粮食需求量,却不可能一年暴涨那么多。

  磷肥已经诞生,并且开始大规模运用了;钾肥已经在皇家科学院的实验室诞生,没有推广就是为了维护粮食价格稳定。

  至于后面的氨肥、复合肥,暂时还没有影子。人类的需求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源动力,现在奥地利就属于动力不足的那种。

  为了在农产品出口中赚取更多的利润,对大规模提高粮食产能的化肥技术研究,弗朗茨并不是很积极。

  对后世很多绿色食品推崇者来说,或许这是最好的年代,没有使用化肥农药的纯绿色食品,满大街都是。

  受法国大农场计划的影响,世界各大粮食出口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恐慌。

  ……

  圣彼得堡,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原粮出口国,沙皇政府无疑是最头疼的。

  亚历山大三世是亲身经历过农业危机的,正是在上一次危机中沙皇政府惊慌失措,傻乎乎跑去和英国人签订了臭名昭著的粮食换贷款协议。

  这是亚历山大二世为数不多的黑历史之一,被英国人忽悠缺了,加入了英镑——黄金体系。

  即便是最后赖了英国人的账,综合下来俄罗斯帝国还是亏损数千万卢布,政治上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有过一次经验教训后,亚历山大三世意识到了农业对俄国的重要性,对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变动更是格外关注。

  “法国人公布的大农场计划,你们怎么看?”

  农业大臣鲍尔沙克苦涩的说道:“这简直是糟糕透了。目前欧洲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不列颠、北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区。

  剩下的瑞士、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虽然也是粮食进口国,但是他们的需求量非常有限,加起来都不到百分之十。

  如果让法国人的粮食自足计划成功,国际粮食出口市场将萎缩至少五分之一。

  没有了这部分市场,新一轮的粮食产能过剩,注定会在欧洲爆发。

  作为欧洲最大的原粮出口国,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我们必然会损失惨重,甚至爆发新一轮的农民破产潮。”

  亚历山大三世眉头一皱,这些道理谁都知道,他想要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在这里听抱怨。

  “有办法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么?”

  亚历山大三世期待的问。

  可惜看出问题容易,要解决问题难。这是大势所趋,不是仅凭个人能力,就能够化解的。

  鲍尔沙克摇了摇头:“国际市场萎缩,这不是农业部能够左右的。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通过外交手段,令法国人放弃大农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