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43章

作者:新海月1

  分兵作战就不一样了,以国家为单位独自出动,自己指挥的战役自己负责。就算是全军覆没,带来的政治影响也大大降低了。

  尤其是黑山公国,就一个加强团的兵力,一不留神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黑山公国马克西姆·特伦蒂耶夫元帅急忙问道:“司令官阁下,具体作战计划如何分配呢?”

  分兵作战有没有危险,看看作战任务就知道了。

  马克西姆·特伦蒂耶夫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风险大就装怂,反正黑山公国也没啥国际声誉,不怕丢人现眼。

  这也是有历史文化传统的,从14世纪就开始和奥斯曼帝国死磕,以一隅之地对抗奥斯曼长达五百多年而不灭,足以证明他们的生存能力有多强。

  别看他们隔几年,就要和奥斯曼帝国来一场友谊赛,实际上那都是游击战为主,一言不合就钻山沟。

  要是死扛,就他们那点儿人口,早在14世纪就被灭族了,如何能够坚持下来?

  阿尔布雷希特淡定的回答道:“作战任务根据各国的出兵人数决定,现在我只有初步草案,详细作战由各国指挥部自行制定。

  考虑到指挥需要,我计划把战场分为五大战区,分别是黑海战区、高加索战区、马尔马拉海战区、地中海战区和中东战区。

  顾名思义,黑海战区就是从黑海沿岸发起进攻,奥斯曼帝国在黑海的所有海岸线,都是作战范围。

  完成登陆过后,就往内陆打。具体怎么打,要打到那一步,都由战区司令部决定,原则上总指挥部不干涉。

  考虑到实际情况,俄军负责黑海战区和高加索战区,奥军负责中东战区、地中海战区和马尔马拉海战区。

  黑山和希腊的军队暂时充当预备队,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增援。”

  没有毛病,只要分配俄奥的作战任务就行了。至于希腊和黑山,从一开始阿尔布雷希特就没有把他们考虑在内。

  政治上,奥地利需要希腊和黑山两国撑门面;军事上,这两个豆丁完全属于可有可无的。

  希腊和黑山出兵数量太少,拿来当炮灰都不够格。战场上千变万化,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突然发生变故。

  希腊也就罢了,好歹还有两个步兵师;黑山就一个加强团,全军覆没的几率太大。

  阿尔布雷希特不想背上祸害盟友的骂名,万一把这两个小不点儿搞没了,回去他也不好交差。

  这个现实的答案,令两国代表非常受伤,这是赤裸裸的看不起他们的实力。

  说得好听是当预备队,实际上不到万不得已,俄奥两国根本就不会让他们这些预备队上场,这关系到了两国的颜面。

  向希腊和黑山求援?开什么玩笑,俄奥两国还要不要混了?战场上缺人就增兵啊,也没人规定不能派援兵。

  伊万诺夫元帅满意的回答道:“没有问题,这份作战计划非常合理,充分的发挥了我们各自的优势。”

  没有办法不满意,沙皇政府参加这次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为了占据黑海沿岸,把奥地利挡在黑海之外。

  阿尔布雷希特把进攻黑海沿岸的任务交给俄军,无疑是默认这种利益分配模式。

  见俄奥达成了一致,希腊代表普布利乌斯元帅脸色大变。他们参加这次战争可是来占便宜的,要是在后方打酱油,战后有什么资格分享战利品?

  俄奥都不是做慈善的,没有在战场上做出贡献,战争收益自然不会有他们的份儿。

  普布利乌斯硬着头皮说道:“司令官阁下,把我们放在后方,这有些不妥吧!

  我们参加这次战争,就是为了向奥斯曼帝国讨回一个公道。如果希腊军队连战场都没有上过,这让我如何给国内民众交代呢?”

  阿尔布雷希特点了点头,深表同情:“那好吧,等我们完成登陆作战后,你们就负责肃清地方上的奥斯曼残余分子。”

  普布利乌斯脸色一沉,这个任务也仅仅比在家打酱油好一点儿。说得好听是肃清残敌,实际上就是维持治安的。

  最多抓几个游击队员,典型的苦差事,有苦劳没功劳,搞砸了还要担责任。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普布利乌斯请战道:“司令官阁下,希腊军队不怕牺牲,我们要上战场。”

  想起仗打完了,黑山军队还窝在国内没出发,然后遭到各方指责的恐怖后果。

  马克西姆·特伦蒂耶夫急忙跟着请战:“司令官阁下,黑山军队不怕战争,我们也要上前线。”

  显然他们已经看出来了,阿尔布雷希没准备拿他们当炮灰。不让他们上战场,主要是不想承担责任。

  同样是盟友,俄罗斯帝国在战场上损失十万八万,也不会有人说奥地利坑队友,人家损失得起。

  要是换成希腊,伤亡一两万,那就是伤筋动骨;换成黑山,伤亡过百就是损失惨重,伤亡过千就是元气大伤。

  然而,这种级别的伤亡,在战场上却是非常正常的,根本就不可能完全避免。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阿尔布雷希似笑非笑道:“既然两位这么想,那么马尔马拉海战区就交给你们了。”

  显然阿尔布雷希对这两个凑数的不感冒。请战是吧,那好给你们一个作战任务,到时候完不成就后果自负。

  马尔马拉海战区地处黑海海峡,上一次近东战争这里就是最先沦陷的,至今都没有恢复元气。

  地势平坦,易攻难守。奥斯曼帝国在这里部署的兵力也不多,算是五大战区中最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真不是在阿尔布雷希在坑人。

  只是战场上,还是要看实力。对俄奥来说,马尔马拉海战区不值得一提;对希腊、黑山两国来说,这仍然是一个挑战。

  见两人没有回复,阿尔布雷希又补充道:“马尔马拉海战区不是这次战争的重心,不需要马上结束战斗,你们只要牵制住这里的敌人就行了。

  等其它战区取得了突破,再从背后杀回来,和你们前后夹击敌人。”

  “战争的重心”?

  很遗憾,这次战争本来就没有重心。

  阿尔布雷希的作战计划就是四面开花,随便哪里取得了突破,都能够赢得战争。

  如果是要击败敌人,普布利乌斯肯定没有信心,马尔马拉海的土军再少,那也有十几万。

  希腊+黑山还不到3万部队,以少胜多普布利乌斯没有把握。可仅仅只是牵制住敌人,普布利乌斯觉得还可以试试。

  反正有海权优势,打不赢还可以退回来,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登陆,只要不停火,就能牵制敌军。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普布利乌斯回答道:“没有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见希腊人接受了,马克西姆·特伦蒂耶夫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这个时候退缩,联军中就没他们的立足之地了。

  ……

  维也纳,看着前线送来的作战计划,弗朗茨整个人都有些懵逼。

  这次是灭国之战,奥斯曼人的抵抗肯定会非常激烈,伤亡肯定少不了。

  建立反土同盟,除了拉盟友分摊国际压力外,更多的还是为了拉炮灰。

  现在突然分兵,这意味着弗朗茨事先的准备,全都做了无用功。

  作为一名军事小白,弗朗茨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认为自己的指挥能力会比前线的将领更高明。

  看完了阿尔布雷希列举的联合作战弊端18条,弗朗茨果断的接受了前线的作战计划。

  ……

第十五章 人性

  作为这次战争中绝对的主角,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只感觉压力山大,局势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纵观历史,奥斯曼帝国就没有他这么窝囊的苏丹。遥想当年先祖们的光辉岁月,那是纵横无敌、所向披靡。

  哈布斯堡王朝被他们揍的怀疑人生,俄国人在他们的兵锋下瑟瑟发抖,欧洲大陆都笼罩在奥斯曼的铁骑阴云之下。

  怎奈“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莫欺老年穷”。

  从揍人到被人揍,每次想起这个惊天逆转,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就忍不住在内心深处吐槽自己的老祖宗。

  四处拉仇恨也就罢了,结了仇就斩草除根啊!岂不闻“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简直就是坑子孙的典范。

  压下了心中的不平,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问道:“宰相,准备的怎么样了?”

  米德哈特缓缓的回答道:“政府已经动员了120万青壮入伍,预计在未来三个月内,动员人数将提高到200万。

  考虑到敌人来势汹汹,政府已经做好了放弃沿海地区的准备,军方会诱敌深入,在内陆地区和他们决战。”

  “诱敌深入”,这个说法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万万不信的,如果打得赢的话,谁愿意放弃沿海的精华地带?

  事实上,在上一次近东战争过后,奥斯曼帝国就加强了海防建设。奈何时间太短、海岸线又太长,根本就顾不过来。

  正如报纸上讥讽的:“奥斯曼帝国海岸线绵延万里,却只有沙滩属于自己。”

  有海无防,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最真实写照。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摇了摇头:“这还远远不够,普俄战争时期,光沙皇政府就先后动员了八百多万人入伍,巅峰时期总兵力更是高达五百万之巨。

  这次战争,我们面临可不仅只有俄罗斯帝国,还有更加强大的奥地利。

  莫说两百万军队,就算是再动员两百万也不够。下令全民皆兵吧,把所有人都武装起来。

  无论男女老幼,都必须要拿起武器和敌人作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一线生机。”

  米德哈特很想纠正苏丹的说法,俄国人的五百万大军并不都是一线作战部队,里面至少有一半是运送物资的民夫。

  只不过民夫也要保卫物资的安全,也拿起了武器,才被计算到了军队中。

  普俄战争虽然打得激烈,但投入前线的一线作战部队,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超过两百万。

  这是时代的限制,军队作战必须要受到了后勤制约,不可能盲目的增加兵力。

  想到两人之间糟糕的关系,米德哈特果断的选择放弃了纠正苏丹的错误观念。

  一个是保守派的代表,一个是改革派的代言人;一方是皇权、教权的体现,一方是相权、世俗的主体,本质上就不是一路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突如其来的近东战争,拯救了米德哈特,要不然他也不能重回宰相之位。

  “陛下,我们已经是极限动员了。青壮进入了军队,妇孺承担起了生产、后勤运输的责任,整个奥斯曼帝国凡事能动的,就没有一个闲人。”

  没有提老弱,米德哈特真怕苏丹把所有人都送上战场,那意味着战败就真的亡族灭种。

  翻开奥斯曼的王位继承史,就知道什么才是野蛮的代表,每一届苏丹继位都少不了杀戮,残暴的苏丹是名副其实。

  包括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也一样,干翻了兄长、父亲,靠政变才继承的王位。

  在这种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君主,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狠辣。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精神病患者。踩着父兄的尸骨上位,心里不扭曲都难。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狠狠的瞪了米德哈特一眼,似乎意识到现在不是翻脸的时候,强自压制住了心中的不满。

  警告道:“我的宰相,最好能够如你说的那样,奥斯曼帝国没有任何一个闲人。”

  ……

  米德哈特代表不了奥斯曼民众,作为一个民族矛盾严重的多民族国家,奥斯曼从来都不平静。

  不是所有人都担心反土同盟来袭,恰恰相反,奥斯曼帝国还有一部分人是欢迎联军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小亚细亚半岛内陆深处,一座不起眼的小镇,今夜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我的老朋友,奥斯曼人的屠刀就要砍在你们的脖子上了,你们还在沉睡么?”

  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摇了摇头:“霍尔曼,这么多年不见,你还是这么危言耸听。

  你们发起了近东战争,奥斯曼政府都自顾不暇了,稳定国内局势还来不及,哪里有功夫在这个时候制造事端。”

  霍尔曼笑道:“德拉科省省吧,不用再掩饰了,你的表情已经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你这是怕了。上一次的失败,让那个热血沸腾的德拉科不复存在,现在只剩下一个贪生怕死的富家翁。”

  德拉科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我确实怕了。年少无知的德拉科已经死了,现在是认清了现实的德拉科。

  想要再把我当棋子,想都不要想。我是不会拿同胞的性命,为你铺上青云的路。

  可笑我还拿你当朋友,上一次你们承诺的亚美尼亚独立,可曾兑现?

  ……”

  听着德拉科喋喋不休的抱怨,霍尔曼没有半分不耐,一直等到他说得口干舌燥。

  “好了,老朋友。我知道你里委屈,要不然喝一口水润润嗓子,再继续诉说你的委屈?”

  看着递上水杯的霍尔曼,德拉科一手打掉了水杯,气得说不出话来。

  见势头差不多了,霍尔曼继续说道:“我的朋友,上一次失败真的都是我们的责任么?

  我们提出让你们向高加索地区迁移,在亚欧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建国,可是某些人舍不得小亚细亚半岛的繁华,坚持要留下来。

  留下来也就算了,可惜不等战争结束,你们就先完蛋了。还想让我们怎么履行承诺?

  奥地利可不欠你们的,民族独立从来只能靠自己努力。你们政府自己不争气,还需要我们来负责么?”

  见垂头丧气的德拉科,霍尔曼用手重重拍了拍他肩膀,继续说道:“朋友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不振作起来就没希望了。

  只要你还没有与世隔绝,就应该知道法兰西爆发了内战,欧洲世界已经没有人能够拯救奥斯曼了。

  一旦奥斯曼帝国灭亡,这里就是我们和俄国人的天下。没有为这场战争做出过贡献,我们凭什么支持你们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