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07章

作者:新海月1

  援兵一个星期抵达,那是理想状态下。距离第四军最近的部队,确实只有一百多公里,骑兵也可以朝发夕至,可是远的还有好几百公里。

  想要给他们解围,可不是少量部队就能够做到的,必须要调集大军,要不然就是肉包子打狗。

  集结了部队,还要冲突敌人的半路拦截,这都需要时间,而第四军最缺的就是时间。

  “命令部队固守待援,从现在开始每天向总部发一封求援电报,记得要注意措辞,突出问题的严重性。”

  再三犹豫过后,奥波多还是决定放手一搏。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一线生机,他不得不拿第四军这十几万士兵做筹码。

  赌输了大不了战死沙场,总比被处决的好,沙皇政府对待死人还是很宽容的。

  人死债消,只要是战死沙场,前面的事情都可以翻过去了。

  万一赌赢了,那就赚大了。赢家是不受指责的,前面的自作主张,也变成战场上随机应变、把握战机。

  “名将光环”会自动落在他头上,成为俄国军事史上的又一奇迹,供后人所瞻仰。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弃子

  收到第四军的求援电报,伊万诺夫整个人就不好了。

  非常明显的事情,稍微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孤军深入发现情况不对,就该立即撤退。

  第四军又没有带着作战任务行动,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发现大股敌人后,立即调整行军速度,和敌人保持安全距离,等待援兵抵达不好么?

  就算是后知后觉,第四军也可以在敌人包围圈完成前,选择突围出去和后方的俄军汇合。

  第四军可是有骑兵部队的,不可能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数十万的兵力调动,根本就无法保密。

  伊万诺夫在后方都收到了普军调动的消息,只不过时间晚了一点点,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第四军的求援电报就来了。

  这年头没有无线电,第四军的求援电报还是通过飞艇部队送到了后方的第一零七师,再转发到总部的。

  明明有充足的时间,却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对奥波多这种没有大局观的将领,伊万诺夫向来都是深恶痛绝。

  原因伊万诺夫也非常清楚,第四军是私自行动,如果没有足够的战功,就灰溜溜的回来,奥波多等指挥官的前途都没了。

  伺机而动、把握战机,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成功,失败了就不是把握战机了。

  俄军内部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一旦出现了污点,再想要更进一步几乎是不可能。

  加上未经请示,就私自行动的事情,能够提前退役都算是运气好了。

  为了个人的前途,第四军的指挥官们抱着侥幸的心里,一拖就到了现在。

  这封求援电报看似平淡,实际上也不无甩锅的意思,估计第四军上下都盼着伊万诺夫能够下令让他们撤退。

  了解俄军兵力部署的人都知道,第四军对接下来华沙会战非常重要,维斯瓦河更是关系着接下来俄军的后勤运输。

  “砰!”

  伊万诺夫猛的一拍桌子,怒骂道:“Ёбтвоюмать!”

  “Пошёлнахуй!”

  ……

  听着伊万诺夫的咆哮,指挥部中所有人都提心吊胆,生怕引火烧身。

  足足骂了一刻钟,口干舌燥的伊万诺夫元帅才停了下来。他真的是生气了,就没见过这么坑上司的。

  第四军完蛋,俄军想要赢得华沙会战就难了。从军事上来说,现在前线的局势不明,冒然出兵救援风险非常大,很有可能被敌人围点打援。

  下令第四军突围,尽可能的保存实力,才是战略上的最佳选择。

  然而,现实中却不能这么干。到了伊万诺夫的位置上,军人也必须要考虑政治。

  下令第四军撤退,万一部队损失惨重,这个责任就有他的一份。

  看奥波多的骚操作就知道后面肯定有人,出现了这种契机,这些人捣鼓一下,把黑锅往伊万诺夫身上扣是必然的。

  政治不论是非,只论利弊。不要指望对手会仁慈,政客的底线从来都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冷静了下来后,伊万诺夫的眉头皱的更紧了。打量着地图,思考着敌人的真实目的。

  第四军对华沙会战关系重大,但是对整个普俄战争来说,也就那么回事。战况激烈的时候,俄军一个月的损失都不只十几万。

  如果能够赢得战争,牺牲掉第四军伊万诺夫都不会眨眼。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伊万诺夫走到了作战参谋跟前,问道:“我们距离第四军最近的部队,已经走到哪里了?”

  作战参谋忐忑的回答道:“距离最近的是第九军的第一零七师,现在停留在拉多姆地区;其次就是第五军和第七军,不过他们在华沙以北,没有办法前往增援。”

  伊万诺夫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一个师的部队调上去增援,估计还在半道上就被敌人给吃掉了。

  想要给第四军解围,至少需要投入一个军的兵力,除非调正在执行南线战略的部队,别的部队短时间内都赶不过去。

  看了看地图上的俄军分布后,伊万诺夫摇了摇头,为了救援第四军放弃南线会战,战略上完全是得不偿失。

  南线会战可以从奥地利获得补给,后勤压力最小。只要打破了敌人的防线,无论是向西进攻柏林,还是向北夺取波兹南,都非常的诱人。

  拿下了柏林,普波联邦就完蛋了;夺取了波兹南,截断了敌人同后方的联系,华沙地区的普军就成为了孤军。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伊万诺夫缓缓的说道:“命令第八军、第九军、第十军立即组建南方面军。

  由第八军军长马蒂尔德将军兼任司令官、第九军军长梅特勒将军兼任副司令官、第十军军长兼任穆里尼奥将军任参谋长。

  责令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完成组织构建,一周之内我要收到南线会战爆发的消息。”

  极不正规的人事任命,不过特殊时期特殊对待。俄军编制中没有方面军这个层次,军已经是最大的单位,方面军只是战争时期临时设立的。

  敌人的主力在华沙战场,南线的部队大都是二三线部队,说是南方面军实际上也要分开作战。

  真要是设置一个空降兵的指挥部,等他们捋清部队情况,至少都要一个月时间。

  战场上面兵贵神速,浪费一个月时间,简直就是要命。

  在此之前,俄军也有过西南方面军,只不过在去年的冬季会战中被毛奇给打残了,然后被解散了编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军兵力不断的扩张,一个军的兵力少则十几万、多则二十来万,完全具备了单独作战的能力,对建立方面军的需求也不那么大了。

  前面俄军以防守为主,大多数时间,都是伊万诺夫元帅在直接指挥大兵团作战,刚刚放权就出现了第四军擅自行动的事情。

  直接打消了伊万诺夫组建方面军的念头,如果不是局势所迫,他也不会建立南方面军。

  要知道,一个方面军乱来造成的损失,可比一个军要严重的多。

  新鲜出炉的南方面军,内部制衡就非常严重,三个军长兼任方面军指挥官,谁也别想肆意妄为。

  战斗的时候直接分开指挥,都是老部队非常熟悉,磨合都不需要,能够在短期内爆发出最大战斗力。

  至于副作用,伊万诺夫已经顾不上了。只要能赢得战争,再大问题都是小事。

  停顿了一会儿后,伊万诺夫补充道:“命令第五军、第七军向华沙地区发起进攻,让他们自己控制好节奏,不要重演第四军的旧事,我没有那么多军队给他们擦屁股。

  豪特夫向圣彼得堡起草电文,汇报我们的作战计划,还有刚才的人事任命。”

  没有提第四军,显然伊万诺夫元帅是准备把他们无视了。反正第四军自己贪功冒进,没有请示就擅自行动,就算是全军覆没也不需要他负责。

  一名中年军官硬着头皮问道:“元帅,第四军怎么办?”

  伊万诺夫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非常不满的回答道:“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奥波多那蠢货不是自诩用兵如神么?现在表现的机会来了,只要他能够指挥第四军击败普军,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击败普军?

  众人已经在心中开始为第四军默哀了。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似乎意识到自己失态了,伊万诺夫叹了一口气:“命令后方的第三军和第六军去救援吧,但愿时间上还来得及。

  给第四军传令,让他们自行制定作战计划,援兵会尽快抵达。

  命令飞艇部队给他们空投物资,给圣彼得堡发电,让他们尽快弄一批运输飞艇过来,最好是奥地利的飞鹰4号。”

  尽人事,听天命。

  这一句话恰当的概括了伊万诺夫命令,第三军和第六军在后方修整补充,等他们集结了起来赶到前线,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搞定的。

  如果中途再发生点儿变故,比如说中途遭遇普军阻击,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够赶得到。

  想要快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派骑兵上。可惜俄军的骑兵分散到了各部队,否则集结十几二十万骑兵也可以尝试救援。

  当然,这只存在于理想状态。十几二十万骑兵集结在一起,光后勤都能够令人崩溃。

  现在第四军只能靠自己,飞艇空头物资更像是一种心里安慰。俄军一共就那么几十艘运输飞艇,理论上全部运转起来,每天最多能够投放四五十吨物资。

  实际上,平均每天能够投放七八吨物资,都算是上帝保佑。

  飞艇也是需要维修养护的,每次飞行过后都需要进行一次检查,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加上俄军的运输飞艇也分散在各地,短期内能够集结起来的有限。还要考虑恶劣天气,平均下来每天能够投放七八吨物资,真心不容易。

  这么点儿物资,要供应十几万军队的消耗,完全是杯水车薪。不过全部运送高热量食物的话,倒是能够满足士兵们的口粮。

第二百六十九章 褪去的光环

  普俄战场上的变故,引起了弗朗茨的密切关注。尽管不相信普波联邦能够翻盘,但战争这东西还真没人说得准。

  翻开历史书就知道,记录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古今中外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巨鹿之战、潍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萨拉米斯海战、伊苏斯之战、阿金库尔战役、克雷西战役……

  实在是太多了,这些经典战役中胜利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名将”。

  普军虽处于劣势,却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加上毛奇这位天才统帅,还真有获胜的可能。

  弗朗茨的担心没有存在多久,就被自己说服了。原因非常简单:“毛奇只有一个,而伊万诺夫却能够量产。”

  在军队中“蠢才和天才”都是少数,大部分军官都是普通人。只要上面的主帅不乱折腾,让他们按部就班打呆仗,还真没问题。

  毛奇能够出手算计第四军,难道他还能够算计到下面的每一个师、每一个团么?

  连绵上千里的战线,大部分时候都是下面师、团级别的军官指挥的,普军军官素质略高,这高也被俄军的兵力优势给抹掉了。

  主帅只能居中调度指挥大战役,里面的小战役还是要这些普通军官上,决定胜负不仅仅只是指挥,士兵的质量和数量也是关键因素。

  积小胜也可以为大胜,稳扎稳打的时候,考验更多的还是实力。

  俄国人同时发起三大会战,毛奇再厉害也只能兼顾一个战场。那种对前线情况一知半解,躲在后方指挥,就能够取得胜利的都是“神话”。

  没有能掐会算的本事,不了解前线上的真实情况,如何能够精确排兵布阵呢?

  或许有人会说通过“电报”汇报的资料了解前线情况,实际上根本就不现实,很多东西只能亲自去看才能明白。

  军队是由人组成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参杂着各方利益的电报,实际上已经掩盖了很多东西。

  弗朗茨问道:“阿尔布雷希特,俄国人这是要放弃第四军了?”

  不是弗朗茨看不出来,问题是十几万军队就这么放弃了,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这么说吧,单独一个第四军就可以排进世界陆军前十,全欧洲只要法奥俄普四个国家的常备陆军超过二十万。

  阿尔布雷希特摇了摇头,回答道:“是,也不是!只能说伊万诺夫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上来说,俄军眼下最重要的是发起南线攻势,不给普军留下准备时间。

  如果为了救援第四军,放弃南线攻势,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就到了华沙战场,这恰恰是毛奇最想看到的。”

  停顿了一下,拿起指挥棒在地图上一点:“陛下,你看这里是华沙,正好处于战场上的中心位置。

  在此之前,俄国人没有准备在这里决战,事先没有在华沙周边囤积物资,一旦俄军主力汇聚,后勤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弗朗茨点了点头,华沙处于战场的中心战略意义重大,普波联邦早就把这里经营成了要塞城市。

  防御完善也就罢了,关键是俄国人的后勤线变长了。北边走波罗的海,南边有奥地利,补给都很容易,唯独华沙地区要走陆地运输。

  平常时期也就罢了,关键是冬天马上就要来了,俄国人再怎么抢运物资,也不可能支撑上百万军队的消耗。

  没办法,第四军被围维斯瓦河已经落入了普军手中,唯一的水上通道指望不上了。

  就算是夺回来都不行,破坏总比建设容易,随便在河道里搞点儿破坏,让船舶无法通行太简单了。

  阿尔布雷希特:“除了战略上的需求外,普军还有可能用第四军做诱饵,引诱周边的俄军过来,进行围点打援。

  伊万诺夫用兵非常谨慎,一贯都喜欢稳扎稳打,这种高风险的仗一直都是他刻意回避的。

  现在看似放弃第四军,实际上他已经开始救援了,只不过是迂回进行的。

  俄军从东、北两个方向出兵进攻华沙,势必会牵制了大量的普军,短时间内毛奇没有更多的兵力用来围歼第四军。

  在维系包围网的同时,普军真正能够投入前线作战的兵力,并不比第四军多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