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688章

作者:数沙人

  “朕所说的这个京察不是以前的那种京察,以前的那种京察非常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低下。

  在这次的京察当中,朕打算将殿前司、刑部以及大律院集中在一起,然后成立一个部门。

  然后从这个部门中派遣人手,成立巡视组,到各地巡视。这次的京察由朕负责。

  其中,殿前司的人手负责侦听消息,刑部负责拿人,大律院负责审讯。

  这次巡视的地点是那些平定时间比较长的地方,至于刚刚拿下来没多长时间地方,暂时还不用。”赵文一字一句的解释着。

  御书房中的众人听着赵文的解释,也逐渐明白了过来。

  像赵文说的这种京察,御书房中的这些人还从来没有听过,可是听赵文的解释,行动起来也不是很难。

  御书房中的这些人都在思考着赵文的这个办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新朝只建立了三年时间,但是有些地方已经被咱们拿下了不止三年。

  在这次的京察当中,宣镇山西河南等是处理的重点,必须将这些地方当中的害群之马挖出来。”赵文拍打着桌子,掷地有声的说着。

  “等卢正意的事情处理之后,朕便会昭告天下,声明此事。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赵文看着御书房中的这些人。

  赵文已经拍板而定,御书房中这些人也不好说什么。

  “臣等领命!”御书房中的这些人冲着赵文恭恭敬敬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爱卿们就先退下吧!”赵文冲着御书房中这些官员摆摆手。

  “臣等告退!”

  御书房中的这些官员退出了御书房。

  看着这些人退出去的背影,赵文喃喃自语了起来,“希望这次的京察当中,能安然无事吧,不要再发生什么大事了!”

  赵文的希望注定要落空,赵文不知道的是,在半年之后,一场惊天大案会让他愤怒不已,差点将殿前司变成锦衣卫,采用铁血的手段来处理。

  ……

  赵文处理完了一天的事情,走出了皇宫,又开始在街道上溜达起来。

  如今的已经是夏天,所以大街小巷中的烧烤铺子也支了起来。

  后世的赵文无法拒绝烧烤,就算来到这个时代,也是一样无法拒绝。

  赵文来到之前经常吃的那家烧烤摊,因为赵文每次来穿的都非常朴素,再加上刻意的遮掩,所以摊主并没有认出赵文。

  也是,在这些百姓的印象当中,皇帝吃的都是锦衣玉食,怎么可能会来吃这种路边摊。

  “呦,您来了?还是老地方?”摊主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赵文,笑眯眯的吆喝着。

  赵文也是一脸笑容的道:“对,没错,还是以前的老地方。至于烤串,也按照之前的规格来吧!”

  赵文说罢,便自顾自的朝着里面走去,坐在了那张赵文最熟悉的桌子旁。

  陈东来等人跟在赵文的身后,等赵文坐下来之后,他们便坐在了赵文周围的桌子旁,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周围的动静。

  没多长时间,赵文要的烤串便被端了上来。

  烤串有烤腰子,烤牛羊肉,还有烤腊肠等等,再还有一壶带着米香的米酒。

  烤串上面的油还滋滋的冒着,再加上上面的孜然,香的赵文不停的咽着口水。

  赵文看着眼前的烤串,食指大动。

  赵文二话不说,拿起一串烤腰子,等稍微凉了之后就往嘴里送。

  自从赵文纳妃之后,赵文每天晚上痛并快乐着。

  每当赵文有空了,赵文就会找一些东西补一补。

  烤腰子被摊主处理的很好,没有什么腥气。

  一口咬上去,滋滋冒油。

  赵文吃一口烤腰子,再喝一口米酒,好不自在。

  唯一有一些不自在的就是没有人能和自己胡天海地的唠嗑。

  后世的赵文,就是一个普通人,和朋友吃烧烤时也没有什么身份差距,所以胡天海地的聊天也没什么。

  可是现在,赵文是皇帝,赵文虽然想胡天海地的和人聊天,可是哪里有人敢坐在赵文的对面和赵文胡天海地的聊天?

  就算是李小颖,在和赵文说话时,也要顾忌很多。

  当了皇帝之后,赵文不管说什么,都要考虑考虑再考虑。

  有时候虽然只是赵文不经意的一句废话,可是手下的人却会当真。

  就比如前一阵子,赵文正批阅奏折,忽然想吃海鱼。

  当时赵文只是随口说了一句,也没在意。

  哪知道没过几天,各种各样的海鱼便源源不断被送到了宣镇。

  经过那次事情之后,赵文便明白了,以后不管说什么话,都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不管什么时候,国人所处的社会永远是人情社会。

  从古到今,从来都没有变过。不管赵文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面对,这是没有办法逃避的。

  赵文吃着烤串,享受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单独时光。

  赵文也马上步入中年,中年人的烦恼,赵文一个都没有落下。

  虽说赵文不用担心孩子,媳妇,房子,车子,票子,但是担心的事情却要比这几项更多,更大,更繁杂。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kanquanben.net)看更多热门完结小说。

  

第777章 喜欢看报纸的赵文

  

  虽说赵文不用担心孩子,媳妇,房子,车子,票子,但是担心的事情却要比这几项更多,更大,更繁杂。

  赵文也像后世的中年人一样,几乎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就算赵文是皇帝,也是一样。

  赵文吃着烤串,喝着米酒,心情也愉悦起来。

  赵文的饭量一直很好,没多长时间便将桌子上面的饭菜吃的一干二净。

  “再给我来十串烤腰子,十串羊肉串!”赵文冲着正在烧烤炉旁边忙碌的摊主大声的喊着。

  “得嘞!”摊主回了一声,随后将早已准备好的烤串放在了烧烤炉上,开始翻动起来。

  “陛下,您已经吃的够多了,还是少吃点吧,马上就要睡觉了,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啊!”陈东来站在赵文的身后,一脸担忧的对着赵文说道。

  赵文毫不在意的道:“没事,朕也就吃这么一两次,没有什么问题!”

  陈东来见赵文执意如此,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跑到摊主那里,让摊主少放点辣椒和油。

  陈东来回到了赵文那里,如同一个侍卫一样,恭恭敬敬的站在赵文的身后。

  没多长时间,赵文要的东西被摊主送了上来。

  等烤串凉了一段时间,没有那么烫的时候,赵文拿起桌子上的烤串,接着吃了起来。

  这次,赵文也没费多长时间就将桌子上的烤串吃的一干二净。

  吃完之后,赵文让陈东来结账,而自己擦了擦嘴,带着侍卫先走了出去。

  陈东来结完账,急忙追了上来。

  “陛下,该回宫了!”陈东来冲着赵文小声说道。

  赵文摇摇头,道:“在宣镇中转一会儿再说吧,现在时间还早!”

  现在的时间放在后世,也不过是晚上十点多。

  晚上十点多,后世的人还有一大部分没有睡觉,正享受着夜生活。

  赵文带着侍卫在大街小巷中转悠着,遍布宣镇各地的绿灯将宣镇照的通亮。

  在路灯出来之后,宣镇的夜晚便明亮了起来,宣镇的夜晚也没有以前那么宁静。

  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小摊,这些小摊上到处坐满了人。

  手持铁尺的巡检在街道上不停的巡逻着,防止发生意外之事。

  现在的宣镇,可以说是这个天下间最安全的城市,不敢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安全系数也是很高的,一个人走夜路,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赵文在陈东来的陪同下,在大街上转悠了一阵之后便回到了皇宫。

  回宫后,赵文没有急着睡觉,又开始处理奏折。

  夜逐渐的深了,赵文坐在椅子上,坐的屁股疼。

  赵文站了起来,将手中的毛笔放下,伸展了一下身体。

  赵文走出御书房,看向夜空。

  满天星辰挂在天空上,月亮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天上的月亮从古到今都没有变过,可是这片土地却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朕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朕就能实现朕对天下的规划。”赵文信心满满,冲着天空说道。

  陈东来急忙送上一个马屁,“陛下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肯定能将这片地方变得更好。”

  “行了,别贫嘴了,准备洗澡水吧,朕要洗漱睡觉了!”赵文冲着陈东来说道。

  ……

  第二天一大早,赵文吃过早饭之后便接着来到了御书房中。

  在御书房里面的桌子上放着今天的新报纸。

  赵文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在处理政事之前,都会看一看当天的报纸。

  随着新朝的建立,报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如今的报纸,已经有很多版面。

  有时政,有志怪轶事,有古籍新说,也有新编故事等等。

  总而言之,如今的报纸包罗万象,该有的基本上都有。

  因为报社的规模日渐庞大,由此还诞生了大量的自由撰稿人。

  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不仅能出名,还能收到一笔不菲的稿费,这让那些传统的读书人趋之若鹜。

  原本的时候,这些传统的读书人对于话本演义这种文章非常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这种文章就是最垃圾的垃圾。

  可是现在,随着报纸的深入人心,这种观念也被改变,有很多读书人加入了这个行列。一时间,话本演义多了不少。

  对于这种情况,赵文是持鼓励态度的,文艺的兴盛对于百姓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

  赵文坐在椅子上,看着今天的报纸。

  报纸的头版头条便是“卢正意”一案。

  在昨天的时候,大律院尚书蒋丞文就将这件事情通知了报社,让报社通报出来。

  如今人证物证都在,蒋丞文也不用浪费时间再做调查,毕竟这卷宗是赵文给的。

  在报纸上,蒋丞文还说明了大律院准备审理此案件,放在十天之后,对这个案件进行审理。

  赵文看完头版头条,接着往后面翻阅,翻到了后面的话本演义部分。

  赵文看着上面的内容,津津有味。

  不得不说,古人尤其是明朝的读书人,写的话本小说是真的厉害,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还非常有意思。

  明朝的话本演义之所以如此兴盛,是因为和当时明朝的科举制度分不开。

  科举制度初创于隋朝,在唐朝发展。

  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还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款款,对于考试的范围也没有过分的要求。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一首写的好的诗而被考官看重,中的进士的人也大有人在。

  就算科举不第,但是因为一首诗被统治者看重,当得大官的人也大有人在。

  正是科举制度的宽松,所以就有很多学子希望能凭借一首诗而高中进士。

  长此以往之下,很多学子便钻研此道。

  唐诗的兴盛不敢说和这个有百分百的关系,但也是分不开的。

  宋词的兴盛和方式的商业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富足,财富的累积,再加上当时皇帝对于读书人的放纵,所以这些读书人便有了时间琢磨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