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817章

作者:名剑山庄

第六十九章 铁城遵化

第六十九章 铁城遵化

遵化是大明而今最大钢铁业基地。即便是广东佛山也不能比。

甚至永远不能比。

首先在矿场之上,遵化有煤有铁。钢铁业所需要的资源,都能就近获得。也是这一片区域,在后世酝酿了唐山钢铁业,也就看得出来,这一片发展钢铁是如何得天独厚。在自然资源上,佛山是远远不够的。

佛山铁业的发展,固然是冼家的努力,但也得力于当地的交通位置,靠近广州的消费地,但是这种优势今后只会越来越差。

但是钢铁业的发展。自然带来自然环境的破坏。

还没有到遵化城,朱祁镇就发现空气之中飘着一些粉尘,落下后看,就会发现这是黑的。

应该是从铁炉之中烧出来的煤灰。

河流都是黑的。

因为煤不能用,要烧成焦炭才能用,才能有更好的热值。炼出的钢铁才能有更要的质量,但是在烧焦炭之前,有一个步骤,那就是洗煤。其实这个程序在后世也是有的,很多钢铁厂附近的河流都是漆黑无比的。

这些事情,朱祁镇已经从很多渠道知道了。

但是而今看到了,依旧有几分触目惊心。

这也是因为遵化水系,乃是通过潮河直接入海的,这才没有影响到北京,乃至运河的水系。朱祁镇不到这里,也不会知道这里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几十年的发展,固然成就了天下第一铁城,即便现在在别的地方如佛山等地,也有大大小小的铁业兴起,毕竟钢铁是属于重货,距离太远的话,运费都覆盖了成本。在西北,四川,云贵,等地,都有这样的小城市出现。

同样也是第一个受到工业重工业污染的城市。

总体来说,而今的污染还不严重。

毕竟,虽然遵化轰轰烈烈炼钢铸铁几十年,但与后是钢铁产量相比,不过连一个零头都算不上,总量上并不高,污染程度并不是太大。

只是朱祁镇忍不住想到之后,该怎么办?

朱祁镇看着身边大臣,一个个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样子,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也知道这个时候说这个事情,大概不管是朝中的大臣,还有遵化本地的百姓都不会同意什么治理环境的事情。

毕竟遵化铁业,可是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遵化本来只是一个卫所城池。

遵化铁厂本身就是另建城池。但是而今两座城池已经发展到一起了,再加上,遵化以北又有一条出关的通道。这里在战乱事情,是鞑子南下之路,但是在而今却是商贸之路。

草原上西北各部落入京,都是从宣大入京,而东北各部落入京,一部分走山海关路线,但是另外一部分却是喜欢走喜峰口遵化路线。

这更给遵化带来商机。

这些年来,遵化从设县,到设州。现在户部已经在商议,将遵化州从顺天府之中分析出来,设府,并将燕山以南一些地区划入遵化府的管辖之内,也将让遵化府成为横贯燕山南北的大府。

当然了,这也是为了让河北省完全掌控,燕山天险。

同样的事情,也在别的地方发生。

比如朝廷想将辽西走廊划入河北省。

这其实朱祁镇一登基就有的河北根本论思想的延伸。

在朱祁镇的政策倾斜之下,河北人在大明朝廷之中,虽然不能挑战江西人地位,但已经是第二大力量。再加上京师与河北几乎上是一体的。所以在扩大河北的影响力上,是有共同语言的。

这些举动,就是将周围的山河之险都纳入河北省中,一旦天下有变,有利于从北京出发重定四方。

只是时过境迁。

朱祁镇而今更重视的不是经济上的南北平衡,已经不单单重视河北本身了。就河北本身来说,已经是天下有名的富庶之地,直追江南。水利,交通,工业,政策倾斜,如此数十年,在别的省份年年受灾的时候,河北已经小五十年,没有经历太大的旱灾,水灾,与洪灾了。

已经不用朱祁镇多操心了。

足够支撑北京一座城市了。

只是很多政策都是有惯性的。

朱祁镇当初为了南北均衡,与北京本身的战略安全,提出这个策略,并实行了这么多年,营造出一个庞大的河北人群体,在政治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河北本身富庶,反作用于吏员,军队之中。

如此一来让河北人的影响力更加大。

朱祁镇也不能无视这些人的影响力。

对这些人想扩大河北辖区,甚至想对燕山以北一些地区,划入河北之中的大河北战略,朱祁镇不置可否就看他们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了。

面对污染的问题,朱祁镇即便是皇帝能下手的地方也不多,他想了一会儿,对丘浚说道:“朕知道,太宗皇帝曾经下过禁伐边关山上大木,而今执行的怎么样了?”

丘浚微微一愣,说道:“陛下,微臣惭愧,边境已经数十年无警,兵部对这些事情,已经很少检查了。”

朱祁镇知道,这也是难免的事情。

太宗皇帝当初下这样的命令,就是因为当时战争情势,北虏在北,虽然情势上利于大明,但也不得不防,这些命令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边防原因,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只是到了正统朝,山外山内,都是朝廷的地盘。

这种命令就没有必要了。

朝廷没有监督,这样的命令自然不废而废。

只是,用煤还是有一点好处。

遵化一带,大量产煤,更不要说,为了冶炼钢铁,更是有无数的煤运输到遵化,遵化铁厂指缝之中漏出来一些。就足够附近的百姓用了,而且遵化附近百姓,很多人都在铁厂干活,这种靠厂吃厂的风气,即便是后世都不能杜绝,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所以,遵化百姓大量用煤。对木材的使用并不多。

只是,百姓们建房屋的木料都是自己砍翻下来的,日积月累之下,也将遵化附近的山砍秃一些。

其实到了清末,整个华北的自

然环境都在继续恶劣,整个北方大部分山头都是光秃秃的。

朱祁镇说道:“从今日起,重申禁令,令各地官府督促,百姓用木,必须砍一种二,如果谁大量砍伐的话,令有司处罚。”

丘浚说道:“是。”

他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

这是小事。大部分大臣都不会在小事上与朱祁镇犯冲。而且这个政令,也暗含孟子的,斧斤以时入山林的道理。也没有一点也不许砍。

朱祁镇将这一件事情交代清楚之后,遵化铁厂已经遥遥在望了。

遵化铁厂不是一个工厂,而是一座城池,刚刚开始的脚铁厂城,后来叫做铁城。

这个名字也正合适。

无他,这个城池是中国范围之内,几乎用铁最多的城市。即便北京城也不能与之相比。

城门处,并列数道铁轨。

此刻当地官员虽然已经清理清楚,朱祁镇依然能看到地面青石砖上留下的痕迹。

“吾皇万岁万万岁。”以少府令汪岳为首的大小少府官员在遵化铁厂门口等着他。

虽然而今遵化铁厂的利润直接拔给户部,但是遵化铁厂还是在少府名下。是由少府管理的。

少府令汪岳并不直接负责遵化铁厂,他常年在北京管理少府。但是朱祁镇要来看看遵化铁厂,他岂能不在。

朱祁镇说道:“汪卿平身。别的不用说了,朕只是看看,入城吧。”

“是。”众人起身,朱祁镇直接坐在一辆在铁轨上运行的小车,有几匹马拉着,轻巧的走在遵化铁厂之中。

而今的遵化铁厂,是呈现长条形,从一来是,进煤进矿,到最后出来成品的铁料,形成了一道绵延数里的车间与工厂,这其中就是这样一道道轻便的轨道连接。这些轻便的轨道都是铁轨,而上面车却不都是火车。

其实这种驰道上运行的马车,也很少在厂里用。

更多是那一种,可以用人力推进的车辆,在厂里运行,因为可以随时停下来。

而厂中有很多高温的环境,马儿是承受不了的,只有人才能忍耐这种高温。

“咳咳咳。”朱祁镇猛地咳嗽了几下。

其实朱祁镇要来巡视遵化铁厂的时候,铁厂之中已经大扫除。但是这里依旧有数个铁炉并没有停,毕竟铁厂停下来,损失太大了一点,即便这些地方不在朱祁镇的从参观区之内,但是这些几乎永不落地的烟尘。刺激着朱祁镇呼吸道。

“陛下,是不是回去吧。”怀恩说道。

丘浚也说道:“陛下,这里不是人主该来的地方。”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看着周围熟悉又陌生的场景。

虽然有很多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是在骨子里那种重工业气息。却是如出一辙。这种粗劣的空气,呛鼻的味道,在朱祁镇却是一种熟悉有陌生的感觉。是工业的气息,也是故乡的气息。

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气息。

是的,回不去的未来。

第七十章 长城倾颓

第七十章 长城倾颓

其实,朱祁镇很想留在这里。感受这种感觉。只是他的身体却不堪重负了。本来就已经衰老且脆弱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这种气息。

朱祁镇叹息一声,意兴阑珊,忍不住咳嗽几声,说道:“好吧。”

这一次参观,就如此匆匆的结束了。

朱祁镇在遵化府城休息一日,再次乘坐火车。向北而去。

从遵化以北,就是燕山山脉。

朱祁镇并没有直接去漠南,而是在长城附近逗留了几日。看看长城,看看长城当地的百姓。

历史上,大明的修遵化这一片的长城,却是大明中后期。因为大明前期,大明承受的军事压力,更多是西北方向的,而不是东南方向的。而今也是如此。

这里的长城根本不是后世蜿蜒盘旋在群山之中,好像长龙,也没有空心敌台,等等附属的军事设施以及建筑物。

不过是一些夯土城墙。还有一些夯土军堡,只是从正统三十年之后,二十年间没有烽火,朝廷对长城维护拨款,一减再减,只是维持不倒塌而已,更谈不上什么修缮。而且修建长城的地方,大多是群山之中。

虽然附近有几亩薄田,但很少有人因为此滞留山中。

对漠南蒙古的开发,其实吸引了关内大量人口,毕竟在关内想要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关外却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再加上以北京为首的工业化城市,也吸纳了很多人口。

所以这群山之中薄田,并不是多吸引人的。

朱祁镇带着数百护卫,沿着长城跋涉,顺着当初留下道路,巡视了十几个城堡,都成为的狐兔出没之处。

朱祁镇心中叹息暗道:“几百年之后,明长城估计只是一个历史名词,决计不会成为一个景点。”

朱祁镇内心之中很是复杂。

后世大名鼎鼎的长城,就被他折腾没了。其实不仅仅他,就是军中很多老将,都是对长城边墙很有感情的,比如杨洪等有过守边经历的人,他们都提倡居安思危,要维护这些军事措施。

朱祁镇也同意。

大部分后起之秀们,对边墙是一点感情都没有。

更不要说,数千里边墙要维护起来也是一笔很大开支。

虽然大明军费开支比之前增加了很多,但是谁也不嫌手中的钱多,各部争夺军费的时候,总有分配不均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从不着急的事情之中扣下来一笔,而维护长城是最不着急的事情。

就这样今日扣下一笔,明日扣下一笔。

等后来老将凋零之后。

更是没有人在乎了。

这就是大明边墙现状,从太祖太宗皇帝开始,到正统前期,总计投入数千万两的边墙防御体系,就这样在风吹雨打之中倾颓。

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并非长城不好,而是大明百姓并不需要他们了。

果坚持每年修缮,耗费更大。

朱祁镇神色有些黯然,他更想到了自己。

当年他以为大明是他的,而今才知道,人生不过一过客,即便是九五之尊,也不是过最尊贵的VIP客户而已。总就要走的,就好像这长城一般,当初是九边百姓生死之所系,而今却静静的躺荒山之中,等待着不知道多少年之后考古学家,来打开它们的心扉。

不是朱祁镇做的不好,而是时代将他留在永远的正统时代。自己却要掀起另外一段篇章。

朱祁镇心怀感伤,抬头忽然看见一缕炊烟,说道:“去看看。”

绕过几个山头,却看见一个哨所。当初是放烽烟的地方,而今却是一处民居,外面还用各种树枝围成一个小院,养着一些鸡鸭。

见大队骑兵出现。

却见大门紧闭,一个白发老头在顶上露出头来,手中似乎还带着一柄火铳,大声呵斥道:“谁啊?”

朱祁镇一示意,怀恩上前说道:“昌国公家将,路过此地,还请行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