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712章

作者:名剑山庄

随着大明战略重心的转移,对西南方向的要求,一直是维持云南边地土司的稳定。

朱祁镇最后发现,还是大明历史上的经验比较好用,就是用沐家。

毕竟沐家对云南土司多有恩义,很多云南土司都是沐家册封的,很多云南土司的嫡子年幼的时候都在沐家为奴仆。

这种特别的关系,让沐家镇守云南大有优势。

其次,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祁镇自己制造的问题。

就是襄王国,或者就是麓川。

第二代襄王虽然不如朱祁镇的王叔,朱祁镇这位堂弟,但还是有几把刷子的,最少维持襄王留下的局面并没有崩盘。还有所进取。

但也给云南方面留下一个难题。

如何处理与这位藩王的关系。

云南是富有支持襄王一脉的责任的。但是靖难之变才过去了多长时间。大部分官员对于有实权的藩王相交都有一种避嫌的感觉。

如果战时还好说,就怕太平的时候。

战时的时候,文武还能不拘小节,一致对外。

所以必须有一个身份高一点的人来承担这个责任。

朱祁镇想来想去,还是沐家合适。

也就出现了这个局面,沐家父子相继为云南总兵官,大有世袭的架势。

太子立即说道:“谢父皇。”

朱祁镇说道:“你如此做,暹罗,真腊等国,就没有什么反应?”

太子说道:“反应倒是有,只是很微妙。他们对朝廷大举南下,其实多有微词,只是不敢有所举动。所以臣以为当适可而止,否则恐生祸乱。”

朱祁镇自然明白这种微妙了。

虽然整个南洋大部分国家,甚至在印度洋的很多国家都是大明的朝贡国,说起来是大明的属国,但是实际上,大明建立的朝贡体系,是有着强烈的经济属性的。

历史有很多商人冒充使团朝贡,就说明了这一点。

当大明远在天边的时候,低个头就能得到利益,而且大明也的确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对这样的国家称臣并不丢人。

但是当这个国家来到了身边的时候,很多国家并不是太喜欢的。

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要知道,南洋很多国家,虽然向大明称臣的时候,还要很多小国小势力想他们称臣,毕竟这个时代能如大明这般直接用府县制度控制的国土的国家并不多。而且即便在大明境内还有大量的土司存在。更不要说这些国家。

这些南洋国家,虽然有些版图上与后世一差不多,但是本质上根本不一样,大多都是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核心区域,也就是国家首都所在,从外面辐射的地方,就是类似一个个小领主的国家。

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就要看他们的核心区强大与否。

其他地方,更多是用影响力来维持的。

这也是为什么,将真腊轻易将湄公河三角洲给了大明的原因。这个时代对领土的理解与后世完全不一样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安南会成为南洋小霸主,因为安南核心构架是儒家的,大明的。这才是安南保持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压制的根本。

而大明灭安南的影响力,更是令这些国家惊惧非常。

他们虽然对大明来到南洋不满,但是根本不敢动。

但是太子说的也对。

大明就南洋的经营,也要逐步推行。如果逼得太紧,一场场战事打下来,耗费亿万,打得大明国库空虚,这本身就是一种得不偿失。

朱祁镇说道:“我儿说的对。这些国家,就暂且放一放吧,反正是大明属国,如果安分守己,朕也愿意与他们各守其境。”

太子心中暗暗嘀咕道:“这可不像你。”

毕竟,安南,朝鲜,日本可谓前车之鉴。当时朱祁镇下手的时候,可没有一点要安守国境的意思。

太子如是想,当然不会说来,说道:“父皇英明。”

朱祁镇问道:“南洋情况如何?”

太子说道:“爪哇战事僵持不下。回回教有很多人从各地来支援淡目国,占城,暹罗,等国联军完全不是对手,臣最多时候派汪直为将,带领一个营的军队,参与进入爪哇之战,但也仅仅能维持战局而已。”

“而且臣担心,一旦朝廷大军进入爪哇,旧港就危险了。”

朱祁镇说道:“哦,为什么?”

太子说道:“苏门答腊岛上西有亚齐,东则旧港,而亚齐一国,最为彪悍,信奉回回,与淡目国有所勾连,而旧港之中,也有很多回回,一旦大明参战,恐怕亚齐会东进,而且旧港施家虽然拥兵数万,忠信可嘉。”

“但是臣恐其会祸起萧墙之内。”

“而且,一旦与回回开战,兹事体大,恐怕影响南方各省关税。孩儿不敢擅专。”

朱祁镇对南洋局面并非不了解,但是自然也比不上一直在前线观察情况的太子,可以说,如果南下南洋这一件事情是很容易完成的事情,能手到擒来的话,太子也不会想办法回京了。

大明要南下南洋,首先要确定,最大敌人是谁?

是阿拉伯海商。

因为在西方人统治大海之前,中西方贸易乃是阿拉伯人统治的。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阿拉伯海商的海航技术都是独步天下的。

而今也是这样。

虽然朱祁镇对大明海商进行了不少扶持,但是一般来说,东西洋航线上,中国海商占据的路线也是从大明各个港口到旧港的路线。从旧港向西到印度,到阿拉伯,都是阿拉伯海商的天下。

举一个例子,明代暹罗呈上国书,因为暹罗文太过生僻,大明没有人认识,就令暹罗人先翻译成为波斯文,也就是阿拉伯文,然后再翻译成汉语,甚至后来直接命令暹罗呈上阿拉伯文的国书,从这一点上,接可见一斑。

当然了,并非没有一条中国船西行,只是分量太少,也太危险了。

这种贸易格局的形成,甚至在唐宋时代就已经确定了。

不用看别的,单单看唐宋史料之中,就会看见大量的大食海商的记载。这也是为什么东南亚很多国家都会被回回化。

就是阿拉伯海上占据海洋的结果。

所以,大明海商最大的贸易伙伴也就是回回海商了。

彼此既敌对与合作。

如果说大明南下,仅仅是武装巡游式的,就如郑和下西洋一般,这些回回海商绝对不会与大明作对的。

但是大明对南洋的经营,从朱祁镇召见施长安开始,,就带着浓厚的贸易味道。

施长安是借助众多汉人海商的力量才在旧港站稳脚跟的。这些汉人海商的力量成为大明在南洋的助力同时,也绑架了国家政策。

如果大明对南洋的经营不能让这些人得利,恐怕这些人会化身为南洋海盗与大明作对。

这些人眼中只有利益,对回回海商手中的利益,早就垂涎三尺了。

大明占据南洋,必然会让这些汉人海商代替阿拉伯海商的,这些阿拉伯海商与背后回回教贵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具体到了旧港,作为一个汉人与回回混居的城市,是两种力量并存的,否则施长安的姑姑施二姑,也不会借助回回教的力量夺得旧港宣慰使的职位。

所以,一旦大明与回回撕破脸之后,旧港恐怕要先面临一场内乱。

而双方碰撞的结果,不仅仅是影响南洋,还有波及到国内的生产。

朱祁镇听出了太子口中畏难的意思。说道:“你的意思是南洋是不可取?对与不对?”

第五十五章 教子

第五十五章教子

太子心中不住的转动,他心中暗道:“我到底怎么说,才符合父皇的心思。”他忽然想起刘大夏对他的叮嘱,对待陛下的时候,要先父子,后君臣,想来每一个父亲都喜欢一个对他说谎的儿子,有时候反而能有话直说更好一点。他最后说道:“是,儿臣是这个意思。”

“父皇登基以来,对外频频用兵,我大明更是南至旧港,北则冰原,东至日本,西至葱岭,以致极盛,司马法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儿臣以为南洋瘴疫之地,大军进入南洋,虽然军医频动,但是十成有三成都要得病,军士实在不能适应。”

朱祁镇说道:“你说的朕都知道。”

热带病,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这也是中原王朝并没有吞并中南半岛一些国家的原因。

即便是朱祁镇对军医进行了极大的加强,但是安南之战,依旧是朱祁镇登基之后,几场大战之中,非战斗减员最严重的一战。

而且朱祁镇也看出来的,他的儿子,不管他怎么教育,本质上接受的并不是朱祁镇的价值观,而是大明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也就是儒家价值观。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时代对人的影响,是在无声无息之间,而又不可抗拒。

朱祁镇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实。甚至也知道,如果他真有一个后世价值观的儿子,未必是一件好事。

朱祁镇内心深处其实也明白,他给大明带来的强盛与混乱了,特别是思想上的混乱。以及这种混乱带来的隐患。

而且朱祁镇也不可能放弃太子,一来大明朝废太子本来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二来,太子朱见濬,虽然有些一地方不合朱祁镇的心意,但是他的几个兄弟就能胜过太子了?未必。

三来,朱祁镇在太子身上投入了太多的沉没成本了。他很多伏笔都是以太子将来继位而布置下去的。

有些能改,有些不能改了。

“我儿,有些事情你知道吗?”朱祁镇一边说,一边叫来怀恩吩咐几句,怀恩立即带人下去忙碌,片刻之后,几十封奏疏放在了太子面前。

太子打开一看,最早一份居然是洪武年间,一直到今年三月。说的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江西匪乱。

不说太远,就朱祁镇登基以来,正统三年,江西乱民聚众三万余,为武兴所击败。之后叶留宗之乱,也曾经转战江西,远近来归者不在少数。这些大的乱事,还有小的乱事。

就好像最近的这一次,江西境内有匪徒千余起事。这样的事情,夹杂在不知道多少奏疏之内,根本引不起朱祁镇的兴趣。

因为江西匪患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

朱祁镇说道:“我儿以为江西匪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太子自然不是笨蛋,他毕竟是朱祁镇教大的,说道:“人多地少。地之所产不足以养人。”

江西福建人口密度之高,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朱祁镇又对怀恩点点头,怀恩又将另外一的叠奏疏拿来了。递给了太子。

太子一看,这些奏疏的主体就是流民,这一次倒没有追溯到洪武年间,而是从永乐年间开始的。

永乐年间的流民并不是太多,更多是靖难之战所造成的战争流民。

但是到了正统之后,流民数量一直在增加,安置流民数量也一直创新高,一次性安置流民达到百万之数次数,就有三次之多,分别是于谦,项忠,原杰三个人主持的。

而且这种数字增长一直没有见停歇的时候。

比如这一次西北地震,流离失所的百姓就有百余万之多。

朱祁镇又问道:“你觉得流民数量越来越多的原因是什么?”

太子迟疑了一会儿说道:“天灾人祸,人多地少。”

朱祁镇说道:“那你还觉得南洋可以不夺吗?南洋之地,虽然多岛屿,但是地多空旷,天气炎热,但是一年数熟,得之可养生灵亿万。”

“虽然最新编纂黄册还没有开始,但是本朝人丁数量已经到一万万之多。而且人越多,增长的速度就越快。如果天下百姓都吃不饱,对我家来说是一个什么下场。”

太子心中顿时打了一个激灵,但是他随即说道:“父皇,不是这样的。南洋虽然多有旷土,但是这旷土并非只有南洋有的,比如吕宋。国小力薄,其地貌类似于夷州。如果拿下吕宋,足以安置生灵数百万之多。”

“父皇何必舍易取难,再者。我朝所欲土也,回回所欲通商而已,何必非要一战。”

朱祁镇冷笑道:“我儿难倒不知道什么叫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太子听了,他顿时觉得失言了。

朱祁镇这一句话,一语双关,既是说大明占据南洋之后,是不能容忍回回海商霸占南洋贸易,又是说在南洋占据主导权的回回教势力,又怎么肯欢迎朝廷入主?

太子刚刚那一句话,实在有些太天真了一些。

不过,谁让太子是利益相关。他麾下的冼家在南洋赚钱源源不断的利益,大战一起,如果失败,乃至打的不漂亮,都会损失太子的威信,而且胜负先不去说,首先贸易上的利益,太子就有损失一大半。

这都是太子的力量。

而且太子从小读得四书五经,虽然没有读愚,但是对于朱祁镇这种赤裸裸的只谈利益,其他人名分,正义与否都不去谈的模式很不习惯,忍不住去反对。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我也是为你着想。这各位置此早是你的,你想做一个什么皇帝?”

太子立即低头说道:“儿臣岂敢妄言。”

太子当皇帝的时候,就是老皇帝死去的时候,太子又怎么能在这个话题上胡乱说话。一个不小心,就会让朱祁镇会错意,觉得太子嫌他活得时间太长了。

最好的办法不与这个话题沾边。

朱祁镇说道:“让你说,你就说。”

太子只能用了一个万金油的回答:“孩儿想做一个如父皇一样的皇帝。”

朱祁镇笑道:“我这个皇帝可不好做,你知道,我登基真正掌控朝廷大权之间有多长时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