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529章

作者:名剑山庄

如果没有宣宗皇帝废后,一旦胡氏诞下皇子,朱祁镇的太子之位,是会有波折的,毕竟太祖皇帝留下的规矩,就是立嫡长。

但是嫡长不是一个人的时候,就不大好说了。

只是这已经是一个旧事了,朱祁镇而今是皇帝。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很多事情上,皇帝是最要维护大明体制的,因为大明体制是在保护皇权的。

从这个角度上,朱祁镇不可能对皇太后当年的行为作为什么正面的评价,只能沉默。

皇太后忽然说道:“胡仙妃死了吧?”

朱祁镇说道:“去年去的。”

历史上,胡仙妃在太皇太后去了之后,紧接着就去了。

其中到底是因为胡仙妃因为最宠爱他的太皇太后不在了,伤心过度而去了,还是其中有什么内情,就不知道了。

但是这个时代,朱祁镇却让胡仙妃出宫,住在石璟府上。由顺德公主奉养。

这一出宫,皇太后想做什么事情,就不大方便了。

胡仙妃与皇太后年纪差不多,也在去年病逝。

皇太后说道:“想来,她都不在了,我也长久不了了。”

朱祁镇说道:“母后切勿存此心,你的病回好的。”

皇太后说道:“好好怀坏吧,我这把年纪也不想什么了,只是有两件事情,我一直放心不下。今个要交代给你了。”

朱祁镇心中有不大好的预感,但是这个时间,他又能说什么啊,说道:“母后,您说?”

皇太后说道:“太子我就不说了,但是其他几个孙子,我却要代他们问一问了。你想怎么安置他们?”

这也是朱祁镇藩王政策正处于冻结期。

宣宗之有一个儿子,就是郕王。

剩下的就是朱祁镇的儿子们了。

其实在皇子出生不久,下面的臣子就上奏请封王。

但是朱祁镇全部按住了。

如果封王的话,就要造王府,选何处就藩之事,就摆在眼前了。但是而今的情况,朱祁镇就分封诸子的地方并不多。

虽然东北有大片土地,但是说一句实话。

朱祁镇作为一个父亲是不舍得将儿子扔在冰天雪地之中。

后世东北能有几千万上亿人,那是因为现代的供暖体系,要比这个时代好上太多了。这个时代的东北,在辽东,海西,吉林还行,也就是而今大明正在开拓的土地,至于更北一点,松花江以北,黑龙江一带,就太冷了。

对黑龙江地区的开拓行为,从上到下都在酝酿一股反对的浪潮。专门负责此事的江渊,数次上书,就是谈这一件事情。

其中对黑龙江的描述,更是动人心魄。

甚至冬天有人全家一起冻死的事情发生,实实在在是苦寒之地。

当然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东北苦寒,还有很多移民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

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东北有这么冷。

朱祁镇也没有办法。只能限制大明开拓的地区,大部分都在松花江以南地区。

如果将儿子们封在松花江以北地区,简直是流放了,要知道清代所谓宁古塔也没有在松花江北边。

如果封在松花江南边,距离北京太近了。

几乎是京畿地区了。威胁朝廷的统治。

所以,朱祁镇就这一件事情先放放,毕竟孩子还小,朱祁镇春秋尚长,这一件事情不用太着急了。

只是此刻皇太后问了,朱祁镇不能不说了。他说道:“母后请你安心,而今安南不是打下来吗?朕就准备将封一个儿子去安南,然后将过继一个儿子给二弟,将来西域,藏地,南洋这些海外之地,都是孩子们的封地。”

“请母后放心,都是自己家孩子,我能亏待了不成。”

皇太后说道:“如何不算亏待,你看看你封出去的两个王,襄王不适应麓川气候,又多次领兵打仗,伤病在身,说不定就走到我前面去了。而你二弟也是一个拼命三郎,一心放在朝鲜上面。”

“也伤了身子,而今也没有子嗣,还要你过继给他。”

“你还想要你儿子也过这样的日子吗?”

朱祁镇也有一些郁闷,襄王的身体或许真与麓川有关系。前番麓川就再次奏报,木邦土司再次闹事。

襄王领兵以方瑛为将,统兵万余大破之,又收数城。

只是襄王伤病,令世子监国了。

可以说这十几年来云南无警。其实就是因为麓川多次与南疆各土司有这样那么的摩擦与战斗。

再加上云南明军在后面撑腰,才将局面控制大明手中。

从这一方面看,襄王功不可没。

但是郕王在朝鲜就让朱祁镇弄不明白了。

郕王是朝鲜打下之后去坐镇的,而后由改朝鲜为海东省,郕王也从朝鲜王变回了郕王。

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

虽然朱祁镇依旧保留了郕王护卫,一共一万五千人。但是郕王手下的兵力与襄王还是没有办法比的。

而今的郕王更多像是开国之初的藩王。总体上,在朝鲜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政务并不是太多的。

不是朱祁镇有意为之,但是文官集团都愿意有意无意之间消弱藩王的权力。

只是这样的情况下,郕王连生了好几个儿子,都立不住跟脚,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而且郕王也是多病。

这次有朱祁镇想将自己儿子过继一个给郕王的想法。

毕竟不管历史上,哥俩的恩怨情仇,单单说这一世,两兄弟的感情还很好的。

朱祁镇说道:“母后,这也是皇室子弟的责任,他们一生在皇家,锦衣玉食,享有不尽,自己也有自己责任。”

“分藩建国,拱卫王室,如果都如而今这些藩王,不是他们拱卫王室,而是王室庇护他们,一旦天下有事,这些藩王有能派得上什么用场?”

“而且唯有如此,他们的子孙才能世世代代为王。”

朱祁镇这一句话,其实已经透漏出一丝他心底的意思,就是大明王爵这种世袭罔顾的模式,是该有所改变了。

如果是太皇太后听见,他自然能听到这背后的政治意图,但是皇太后却没有这种敏感性,她之上长叹一声,说道:“我从来是说不过你的,也好,你当爹的不心疼,我又有什么办法,他们好歹姓朱,我管不着,但是姓孙的,我还是能管的。”

说到这里,皇太后语气之中已经带了几分脾气了,说道:“你外公去的时候,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爵位的事情。”

“这不是你封的,是你父皇封的,我又没有让他重新封一个,让他们复爵就这么难吗?”

“非要我求你不成?”

朱祁镇连忙说道:“儿臣不敢。”

朱祁镇心中苦涩,他就知道皇太后一定要说这一件事情了。

甚至朱祁镇也慢慢明白,这一件事情,刚刚开始是皇太后真想为娘家讨些好处,但是慢慢的演变成母子之间的心结了。

这个心结一开始就有。

这个心结的源头不是别的,就是朱祁镇亲政之初,处处依顺太皇太后,而忽略了这个母后。

而太皇太后与皇太后之间,从来是不和睦的。甚至太皇太后临走的时候,还弄了一个太子妃与皇太后作对。

不要看而今看起来皇太后与皇后之间关系亲密之极。

但是只有宫中老人,才知道皇太后与皇后之间,暗中交手多少次。

皇太后仗着长辈身份,而皇后却是有太皇太后留下的人脉,而且被太皇太后调教过的,办事绵里藏针,两人之间,面里一团和气,但是背地里却不知道了。

只是这几年皇太后的精力不济,也皇后的关系也都缓和了。

让皇后出了一口气。

无他,皇后与皇太后之间的争斗,是万万不可能赢的。

从皇帝到皇后,其实都是亲近太皇太后,不大亲近她的。

这一件事情,让皇太后心中一口气咽不下去。只觉得一辈子都在太皇太后的阴影之中,所以她在这个爵位上与皇帝磕起来了。

一来,她当初在太皇太后之间,在娘家之上被压着死死的,皇太后有一丝自卑之心,一直想找补,比如让孙家也成为勋贵。

二来,就是这个儿子实在不听话。皇太后一心想让皇帝听话一次。

说到这个地步了,朱祁镇又能说什么?

国朝以孝治天下。

朱祁镇说道:“母后放心,我就下令让舅舅复爵的。”

皇太后说道:“可是当真?”

朱祁镇说道:“孩儿不敢虚言。”

皇太后听了这话,心口一松,说道:“那就好。”不过一会儿功夫,皇太后的精神头就过去了,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朱祁镇等了一会儿,将皇太后熟睡了。这才蹑手蹑脚的出去了。

他出去之后立即交代怀恩,将乾清宫的东西都搬到慈宁宫偏殿之中。他要在慈宁宫处理政务。

这样做,固然有一点政治作秀的因素,但是更多是真心实意。

很多礼节,其实并不是让人虚伪的,而是你如果心意到了,自然觉得这样做合适。如果没有那一层心意,反而强行为之,就是让人看着尴尬。

母病,皇帝亲自侍疾,固然是在维护皇帝的形象,但是即便没有这一层,朱祁镇就能安坐吗?

朱祁镇又想到什么,到了文华殿召见李贤,将皇太后病了的事情,告诉他。随即说道:“今后,天下大事就有劳先生多费心,代臣处置了,清丈,安南之战,还有各地水旱之灾,先生可直奏大内。”

“还有让百官一律进题本上奏,面君就免了吧。”

朱祁镇在慈宁宫之中,是不方便见外臣的,就免了这一回事。

李贤有一点担心,说道:“陛下,天下很多事情面君不可的。不若陛下每日早朝之后,留奏数人,也让天下百姓安心。”

李贤所言的理由固然是真的,但是他更担心这是朱祁镇殆政之始。

今日免面君容易,但是一切都由奏折处置的话,那就负责中间转接的太监就重要起来了。这种权力变化,让李贤不得不警惕。

很担心,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好。还有一件事情,也交代下去,让孙继宗继会昌伯。孙家子嗣如何?”

李贤说道:“第一代会昌伯有五个儿子,而今孙子辈大概有十几个人吧,具体的老臣就不知道了。”

朱祁镇冷笑一声说道:“让孙家三代全部调到安南军前效力。”

朱祁镇对孙家很不满意。

孙家但凡有一点政治智慧,就应该知道,参与在皇帝与太后之间,并不是一件好事。朱祁镇其实派人暗示过孙家,让他们做一做皇太后的工作,虽然不能封爵,但是别的一些赏赐与荫封,还是可以给的。

不知道孙家是说不动太后,还是孙家根本觉得太后能压得住皇帝。总之既然是这个后果,孙家就要付出代价。

当然了,朱祁镇也不是冷血,非要用孙家出气。而是他要保证大明爵位的神圣性。

其他各家的爵位都是要么是开国有功,要么靖难有功,最次的也是在与瓦刺蒙古大战时有功。

都是见了血的功劳。

既然孙家想要同等的荣誉,就要付出同等的代价。

孙家子弟必须上战场,就当是孙家预支了一个爵位。除非今后孙家有人能立下可以封爵的功劳,今后每一次征战,孙家适龄的男丁都逃不过上战场的。

朱祁镇要的勋贵集团,就是一个军功贵族集团,决计不让杂七杂八的参与进去。

如果他而今放开一个口子,即便他能管的住钱家,但是今后估计什么外戚都会封爵。这事情就不大好办了。

这一件事情对孙家来说,真难说是好是坏?如果孙家真能承受下来,从此成为将门的一员,说不定孙家今后的前程,要比而今更好。

只是其中需要孙家多少人的性命与鲜血,就不知道了。不知道孙家的人知道会是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后悔。

孙家后不后悔,朱祁镇没有心思去想,但是这一件事情定然要瞒得住太后的。朱祁镇将这一件事情交给锦衣卫去办了。

孙家自然该知道什么是识相。

处理这些事情之后,朱祁镇就开始他从亲政之后,唯一一段脱离朝政的一段时间,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