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493章

作者:名剑山庄

比如大学士是随时可以觐见,尚书是在大学士后面,而侍郎就要先到宫门禀报,然后每天派人在宫门处等候,到了你会派人通知。

至于侍郎以下?

除非是新官就任,或者外官任满回京,成批见一下皇帝之外,就等吧,或许半年之后,就轮到你了。

所谓的越次,就是让这个官员不用排队,直接觐见。

很多大臣更是越次觐见的超级选手,所以五品官大多数只能在早朝之上见一见皇帝,真要重要的事情,只能在早朝上闹出来点动静。

虽然早朝仪式化严重,但是你真要在早朝奏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一下子就将事情搞大了。

至于五品官以下,之前只能敲登闻鼓,而今可以试试能不能刊登在明报之上了。只有这两个途径能上达天听。

否则就只能层层上报了。

朱祁镇与徐有贞之间君臣相得,彼此之间如何虚情假意,就不多说了。

却说郭登,终于在冬季之后来到了京师。

而他自然是越次觐见的一员了。

朱祁镇召见郭登之后,先问问大宁的情况。

郭登说道:“陛下,而今漠南蒙古百姓安居乐业,牛羊满山,百姓乐而忘忧,蒙古上下皆愿为不惜赴死。”

“只是也有一丝隐忧之处。”

朱祁镇心中很是宽慰,毕竟漠南蒙古的统治,乃是朱祁镇打下框架的。此刻的他非常有成就感。

其实漠南蒙古的情况,不用郭登说,朱祁镇也是了解不少的。

端木瑞做的相当不错。

只是端木瑞毕竟不是科举出身,有天然的天花板,能担任一地巡抚,已经是到了极点了。不可能再升迁了。

否则内阁与吏部都不会愿意的。

当然了除非有一些苦地方,很多大臣不愿意去的地方,才有端木瑞的分。

而且漠南蒙古在青贮法的帮助之下,还有与关内无限量的贸易支持之下,恢复的非常好。不管是人丁,还是牛羊数量,数年下来,都增长的相当好。

唯一让朱祁镇有些遗憾的是,羊毛纺织虽然大有长进,但是还是入不了大雅之堂,倒是边地很多百姓,用羊毛作为保暖的填充物,倒是不错。

七章的问题是羊毛有一股羊骚-味,分外难闻,但是贫苦家庭不在乎这个。

中国百姓都是很勤劳且节约的。不会浪费东西,这些羊毛纺织的布匹,虽然还不能直接穿上身上,但也有百姓发展出这样那样的作用。

用来当棉花来用,仅仅是一例而已。

很多是朱祁镇想都想不到的。

这也朱祁镇能自我安慰,虽然我没有搞出来成熟的羊毛纺织品,不知道是羊的人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但是百姓这样一点点扩大羊毛制品的使用范围,也能让羊毛成为塞外经济的重要一部分。

同样能达成目的。

还有漠南马匹数量,已经超过百万匹了。

也就是仅仅的大宁,开平,东胜三地在册马匹数量总和,并不算辽东,海西,甘肃,青海,宁夏,漠北等地的马场。

这样一直缺马的朱祁镇,感到一丝欣慰,大明马匹总数应该已经在一百五十万匹上下,当然了,这仅仅官马。

而且还在迅速繁殖之中。

等数年之后,朱祁镇再攻西域,马匹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他可以让数十万大军,全部骑马行军。解决了马匹问题,西域根本就没有问题了。

而今郭登却猛地说有隐忧,却让朱祁镇心中咯噔一下,无他他细细想来,他接到漠南蒙古消息,全部是喜讯,很少有报忧的,什么样的事情,要让郭登来说。

朱祁镇说道:“出了什么事情?”

郭登说道:“陛下,而今未必有什么事情,但是时间长了却不知道,臣为大明国公,不得不为陛下先言之。”

朱祁镇说道:“讲。”

郭登说道:“当日大破瓦刺之后,陛下建立三镇,迁宣大边军入三镇,三镇合计边军大概有十万之众,蒙古各部编户加起来有百万之众。”

“当时多屯田以安边军。还有一些百姓随行屯垦。”

“只是草原不必宣大,很多地方很难种地,而今能屯耕的地方,大多已经为卫所所占,很多地方还有百姓北上。”

“臣以为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会让沙漠南侵。”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道:“这是一个问题。”

朱祁镇之前并没有考虑过草原生态。

毕竟控制草原才是他要想的,不是自己的东西,多想那么多做什么。

而今却不一样了,漠南已经是朝廷的了,自然要长治久安之法,草原之上能不能屯垦,答案是有些地方是能的。

比如一些河流旁边,种一些粮食还是可以的。

毕竟在元代岭北行省每年能产量二十三万石,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也能说明其中可行性。漠北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漠南了。

但是也是有些地方能的,更多地方是不能的。

草原生态破坏很容易,但是恢复过来却是很难的。

朱祁镇还品出来一些其他问题,那就是农牧矛盾,或者说是主客矛盾,在朝廷控制漠南之后,大量百姓跟随军队北上讨生活,朱祁镇也是默许的,甚至乐见其成的。

毕竟,朱祁镇也不能完全相信蒙古人。

只是草原上凡是可以种地的地方,都是水草丰盛之处,也是蒙古人最好的草场。用脚趾头想,双方都会有矛盾。

再加上边民与蒙古之间,可以有血海深仇的。种种矛盾与仇恨,可是不好化解的。

朱祁镇一想清楚,只觉得有些头疼,他拿大拇指轻轻按按太阳穴,他早已习惯这种感觉了,毕竟天下间,凡是能让他知道事情,大多都是头痛事。

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

第六十二章大明的草原

朱祁镇一边权衡利弊一边说道:“还有吗?”

郭登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还有就是蒙古人太多了。”

朱祁镇一时间有一些不明白。

蒙古怎么会太多了?

区区百万之众,即便所有男丁不过十几万而已,又分布在三处,被朝廷大军掌控着,高层在北京恩养着,怎么能算得上多。

郭登说道:“并不是现在多,而是将来多。”

“臣问过蒙古老人,很多蒙古小儿,在两三岁就去了,活下来的十不存一,甚为凄惨,但是以臣观察,这几年几乎蒙古妇女都有生产,而且保下来的相当不少。”

“蒙古百万之数,不过是粗略统计,还不算五岁以下的孩子,如果算五岁以下的孩子,蒙古的数量决计不会是百万了。”

朱祁镇只觉得更头疼了。

他并没有怀疑郭登的话。

想想就知道,因为青贮法的推行,蒙古人从游牧变成了定居,如此一来生存环境大大利好,只前残酷的夭折了,自然要降低了。

其实古代蒙古人生活也很凄惨的。

凄惨到了什么地步,就是只要孩子,那么孩子不是自己的种也要,毕竟自己的孩子能不能生存下来,也是未知数。根本顾忌男性本身的忌妒。

在状况变好的情况之下,人口大量繁殖,也就成为必然了。

但是朱祁镇却要面对这个后果了。

首先,他不清楚青贮法的情况之下,蒙古人有多少,才能得到平衡,其次他也不清楚漠南蒙古能不能承受多少蒙古人。

最后,也就最担心的事情。

这个问题,就要与第一个问题连在一起想了。

蒙古屯垦,肯定是要划红线的,甚至将来要禁止漠南草原之上屯垦。毕竟比起一点粮食产量,还是生态环境最重要。

至于如此禁止,分寸在哪里,禁止到什么程度,却还要细细考量。

如果禁垦令下达之后,那么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草原或许是大明的草原,却不会是汉人的草原。

这是生活习惯决定的。

仅仅是这样,也没有什么。

毕竟只要安心当大明的臣子,朱祁镇是不在乎是不是汉人的。

但问题是,蒙古人以他们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效率,突飞猛进,估计在二三十年之后,漠南蒙古就有二百万三百万,甚至更多的蒙古人。

当然了。

漠南蒙古多年征战,其实还是有很多容纳空间的。蒙古的人口急速增长,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在朱祁镇手中爆炸的。

但是到了他儿子孙子手中就不然了。

汉人百姓增多,人口与土地供养的矛盾,朱祁镇已经很注意调节了,而且说一句不客气的话,那就是大明朝廷对于镇压汉人百姓起义,其实是有丰富的经验的。

但是蒙古起义的话,拥有大量马匹的蒙古人,很容易从大明分裂出起,更让朱祁镇联想起历史上的六镇起义。

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高度重合。

六镇起义给北魏带来的多大的麻烦,从历史书上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北周还是北齐的建立都与六镇起义有直接间接的关系。

朱祁镇岂能不担心?

要知道北京就是首当其冲。

朱祁镇当政这么多年,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解决一个问题,就会有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还会有一个问题。

天下的问题是解决不完的。

朱祁镇心中已经有一个想法的雏形了。

当然了,将来到底会不会做,还是要看将来的情况。自然是数管齐下,一方面将喇嘛教引入蒙古。

而今喇嘛教虽然在蒙古开始有流行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完全代替萨满教,让蒙古百姓信奉喇嘛,都出家控制人口。

只是残酷的减丁政策,朱祁镇是用不来的,他只好用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学习成吉思汗西征。

当然了,并不说朱祁镇就要自己征西了。

而是将中亚地区当成大明草原的减压阀。

而今是漠南草原,但是将来漠北草原一定也会出现漠南草原一样的情况,所以朱祁镇决定将草原上成为大明主要的征兵地之一。

而当草原人口过多的时候,就派一员上将带领大军征伐中亚。

要知道,在原本朱祁镇的计划之中,只能收复西域,就已经足够了。毕竟大航海时代,世界的命脉是在海上,不用为内陆问题耗费太大精力。

而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祁镇不得不考虑这种可能性,毕竟中亚乃至西亚,都是骑兵可以纵横的地方。

即便将来骑兵会被淘汰,但也能发挥出最后一番余威。

更何况,西征的是明军,不是蒙古。有整个大明在后方支持,西征大军能少得了火器?

如此一来,朱祁镇看西域的瓦刺,有一些碍眼了。

这仅仅是雏形而已,朱祁镇将这一件事情暗暗记下来,毕竟等蒙古人孩子长大,也是需要十几年的。

还有的是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朱祁镇说道:“你有心了,这一件事情朕知道了,你久在大宁,可知道石亨最近如何?”

郭登心中一凛,他自然知道,他在大宁驻守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看住石亨。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忠国公,尽忠职守,多次在召集漠北各部会猎,并于去年带本部人马,翻越了燕然山,与瓦刺伯颜帖木儿打过一仗,各有胜负,朝廷也有过嘉奖。”

“臣以为石亨在漠北,朝廷可以无忧。”

朱祁镇心中冷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说道:“杨信可以胜任吗?”

当然燕然大捷之后,燕然山就成为瓦刺与大明天然分界线。

只是草原茫茫,不管是瓦刺与大明都不可能派人将燕然山驻守兵马,也就说这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划分,其实双方想要出入,却也是来去自如的。

特别是瓦刺各部有一些都偷偷的潜入燕然山以东放牧。

毕竟草原上大部分地方,对于大明来说,几乎是毫无价值的,但是对与蒙古各部来说,一片草场的价值,根本无法言喻。

所以双方零星交战一直是存在的。

石亨去年打那一战,固然不错。

不能算胜,但是石亨带了万余骑兵,一人三马,进入瓦刺的地盘,全身而退,并有数百斩获,已经不错了。

他最大的问题,与国家政策背道而行。也没有事先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