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291章

作者:名剑山庄

“这一战,一开头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了。”

成国公朱勇说道:“兄长,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一战我早就盼着打了。”

不错,勋贵集团大多数人都是盼着打仗,而不是盼着和平,因为只有打仗,才有荣华富贵,打仗才有权力,只要打仗,勋贵们才有他们想要的一切。

虽热很多勋贵打仗的能力已经退化了。但是以成国公为首的中坚力量,还是盼着打仗的。

“我知道。”张辅说道:“这一战最好不要在今年。拖上两年最好。”

张辅也觉得莫名其妙,进入正统年间之后,这十几年间,水旱蝗灾相连。能称得上是丰年的寥寥无几。

成国公朱勇还是不如张辅,朱勇所看到的,只有从他的角度看的事情,而张辅所想的,却是从大明朝廷角度看的事情。

今年委实不是一个开战的好时机。

大明一年二千三百多万石粮税,今年上半年,或减免,或免征的赋税已经到了好几百万石,至于要下拨的赈灾款项,恐怕也要数百万石。

可以这样说,今年朝廷几乎不要指望从粮税上有什么收成。只要粮税能平了赈灾这个窟窿,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朝廷而今虽然也有积蓄,但这积蓄面对天塌地陷一般的窟窿,总是不够用的。而打仗又是特别费钱的事情。

张辅并非没有勇气打仗,而是怎么看怎么决定,今日是能不打就不打。

成国公朱勇心中有一些小不情愿。

毕竟在成国公看来,这不用他们考虑,皇帝不差饿兵,不管朝廷财政紧张到什么地步,想来朝廷是不可能亏待打仗的人。

张辅根本是多操心。

只是朱勇习惯了听张辅的话,说道:“兄长请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张辅似乎看出了朱勇一丝丝抗拒,心中暗暗一叹,也不多说了,说道:“别的我就不多说了,万事小心。”

在朱勇就任征虏大将军数日之间。他就将京营骑兵给整顿好了。

以三千营为核心,共五万余骑兵,从北京出发,通过居庸关到宣府。

这一路上,朱勇看到了才长长的驰道。

一辆辆马车在轨道之上飞驰而过。从北京城外一直到宣府。本来是单道,而今已经变成了双车道,可以对开,只是而今准备做战,两条轨道一律向北, 大量的物资从通州到北京,然后从被转运宣府,大同。都是用驰道的办法。

朱勇数次出入宣大,对这情况也很清楚了。

毕竟这驰道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他看着驰道问道:“从北京到大同的驰道修建好了没有?”

“大将军,而今转运大同粮草,必须从宣府到大同,至于从京师直接到大同的路线,尚且没有修好。兵部说,大抵在正统十四年可能修好。”

朱祁镇一直没有放松驰道的修建,同时也没有加快修建。

有很多原因,技术不成熟,从北京向西向北,动是山地。如何让驰道翻山越岭,还是一大难事。

朱祁镇宁肯慢工出细活。

还有工匠数量比较少。财政开支巨大,分数年完成,对朝廷财政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再有就是按照朱祁镇心中的时间表,只需在正统十四年完成,大同,北京,宣府三角驰道的相连就行了。

即便如此,朱勇也觉得方便多了。

他们一路沿着驰道前行,到了宣府,然后点齐大军,宣府与大同,共征召五万骑兵,与京营五万铁骑,号称是二十万步骑,出龙门卫,进驻独石堡。

而杨洪已经在独石堡等候了。

独石堡虽然不小,但根本不足以容纳十万骑兵,于是乎明军骑兵摆开了数里宽的营盘,大军的炊烟,在几十里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

中军帐中。

杨洪正在给朱勇说明情况。

杨洪指着桌面之上的地图说道:“瓦刺大军分散数部,徘徊在开平,大宁之间,探马繁多,我派了不少夜不收,出去的多,回来的少,而今已经折了近百名兄弟了。”

“只能探明他们的活动范围,具体营地在什么地方,却还没有弄清楚,但是应该是在商都河到开平之间。”

“具体的情况,属下无能,却没有探明。”

朱勇说道:“杨将军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只是以将军看,瓦刺这一次南下,到底是何居心?”

在大明放弃开平与大宁之后,独石堡就成为了大明深入草原的一柄匕首,杨洪在这里驻守不过万余人马,面对瓦刺大军压境,能够不惧艰险,努力放出夜不收,探明敌情,没有乱了手脚,已经是不错了。

杨洪想来想去,说道:“末将以为,似乎瓦刺并没有南下之心,如果瓦刺真有南下之心,就应该偃旗息鼓,大军南下,攻打独石堡才对,这样大张旗鼓反而让边墙戒备森严。得不偿失。”

杨洪是用兵老手了。

能示之不能,不能示之能,这种粗浅的兵家道理,不用人解释都非常清楚了。

也不觉得也先会不知道。

所以瓦刺所做所为有难解之处。除非瓦刺不想打。

朱勇心中暗道:“似乎被大兄说中了。”他淡淡一笑说道:“瓦刺到底是一个什么心思,派一个问问不就知道了。”

成国公朱勇随即召集随军的锦衣卫千户,作为使者去见瓦刺也先。

至于成国公朱勇为什么要让锦衣卫做这个,也很简单,人臣无外交之权。即便而今有这个权力,成国公也很注意不让就限于嫌疑之地。而今是将这一件事情交给锦衣卫。

毕竟锦衣卫乃是陛下的人。

成国公朱勇这边刚刚吩咐下去,就有一个忽然进来,在杨洪耳边耳语了一番,杨洪立即向成国公行礼说道:“大将军,有瓦刺骑兵千余人窥视营地。”

朱勇一听,双眼微微一眯,说道:“瓦刺是欺朝廷无人吗?吴克勤。”

吴克勤立即出列说道:“末将在。”

成国公朱勇说道:“带领你的人马,去拿他过来。”

吴克勤就是吴瑾的叔叔,蒙古人出身,是勋臣之中一员猛将。他答应一声,立即带着本部千余骑人马冲出营地,向瓦刺骑兵窥探的方向而去。

就在大营北几十里一个小山坡之上,千余骑瓦刺骑兵真戒备森严,唯独十几个侍卫簇拥着一个人,却显得很放松。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也先。

也先将大军交给弟弟掌管,他自己窥视大明边防。所看的并非仅仅是独石堡这里,还有宣府大同的边墙,也细细看过了。

听说南朝大军到了这里,才轻身而来,一看究竟。

毕竟也先已经横扫塞外,大明边墙之外,除却海西已经没有一处要地了,而海西本身太过偏东一些,远离主战场,可以忽略不计。想要拔海西要翻越长白山,有些得不偿失。

海西对也先几乎是鸡肋,骨头很硬,肉很少。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

所以也先就放弃了海西,将心思转到了大明身上。

在朝鲜与曹义硬磕一战之后,也先心中也是有些惊醒的,他知道大明军队其实还是有一批相当有战斗力的军队。

但是这些困难,并不能让也先的野心退却,只是让他更加冷静而已

所以,朱祁镇将与瓦刺战和之权,全部下放到了前线。也先还在为这一件事情权衡利弊。

只是大明这几年在边墙上的建设,却让也先心中有些沉重。

徐晞虽然人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修建的工程还在。

大明边墙虽然没有修建成后世一般,全砖石结构,绵延数万里没有缺口,但是在险要之地,依山修建,大小城池,大城如大同,宣府,可以驻扎大军,小城如千户堡,百户所,乃至于烽火台。

只能容纳几十人坚守而已。

这些城堡大多修建在险要住之处,未必能堵住瓦刺大军,但瓦刺大军一旦犯边,就能通过一道又一道的烽火,在一天之内,将消息传递到北京城去。

这无数根拔不掉,砸不烂的钉子,让瓦刺大军无所遁形,一举一动都在大明朝廷的掌控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与大明军队战斗,战略优势在谁一边,根本就不用说了。

这还仅仅是烽火台的作用,更不要说那些大大小小的城池。

如果放弃不管,等被大明大队兵马逼着决战的时候,后路很容易断绝。如果一一攻下来,以瓦刺的攻城能力,非十几日不可。

十几日的时间,足够京营从北京出兵,抵达宣大了。

也先自诩城府极严,而今面对这样的铜墙铁壁,也感到有些急躁了。

还有宣大新修建驰道,疏通了北京到宣府,大同运输线,让也先有更多的忌惮。

他最后一点想要决战之心,在他看见成国公朱勇营盘的时候,就一颗心就沉进了肚子里面。

安营扎寨,乃是一个将领的基本功。

想要看一个将领的能力怎么样,看他安营扎寨的能力就八九不离十了。

成国公朱勇的营寨以独石堡为中心,数营并列,封锁住了南下的大道,又可以遮掩大同,与宣府。

进可攻,退可守。

也先面对这样营盘一时间也难以拿下,更让他想起了曹义的营盘。

“王爷,南朝派人了。”就在也先细细窥视的时候,忽然有人说道。也先一眼看去,就见一股烟尘直冲过来。也先一看就知道是骑兵。

白龙鱼服,恐遭虾戏的道理,也先也是知道的。

而今他想看的都看了,想知道,想了解的,也都知道与了解了,自然没有心思与大明骑兵在这里打上一仗,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勒马下山而已。

就在也先刚刚离开这里不久。

吴克勤就已经到了。

吴克勤见了一地马蹄印,就翻身下马,细细观摩马蹄深浅,又捏起一块马粪,手上用力,崩开一地汁水。

吴克勤说道:“固然是瓦刺贵人,还没有走远,兄弟们擒杀此人乃是大功一件,跟我上。”

不同的马匹,马蹄形状是有所差异的,马匹不同的负重,马蹄深浅也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骑兵所用的草料也是不同的。

吴克勤是蒙古人出身,对马匹的熟悉,比自己老婆都还熟悉。

他只需一看,就知道这不是辽东马,而是漠北马,而且这漠北马吃得都是精料,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水草。

至于马粪的干湿程度,更是说明,他们才刚刚走了,还能追得上来。

吴克勤翻身上马,带队直追,固然不过数里,就远远的看见了瓦刺的人马。

只是在草原之上,追击战是最难打的,一追追上好几天,也不是没有的事情,毕竟发现了对方,并不是战事结束,反而是一个开始。

双方反而放缓了马速,一前一后相隔数里,向北而去。

放缓马速,是为了蓄养马力。骑兵的战斗力,一大半都是来自马匹,所谓之前赶路,可以不注意,毕竟马累就地休息便是了。

但是而今双方都盯上了对方,反而能纵马狂奔,因为谁不知道对方马力情况,一旦自己的马匹累的不能动弹,对方还有机动能力,他们要面对就是一场屠杀。

所以一旦决定逃不了,瓦刺骑兵或许会用最后的马力翻身厮杀一番。

在这方面,蒙古人几乎有与生俱来的天分,汉人骑兵对马力的感知,就未必那么精准了,否则往往诱敌深入,翻身厮杀的是蒙古人。

就是因为蒙古人坐骑马力精细的掌控。

但是吴克勤是蒙古人。

这办法对付别人未必不行,但是吴克勤却是深谙其道的。所以这不像是一场蒙古人与大明的战斗,反而好像是蒙古人之间的内战。

双方就这样看似不急不徐的速度,慢慢的接近,慢慢的向北而行。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吴克勤已经将手按在马刀之上,一只手随着准备一鞭子督促战马冲锋。只是他很快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一猛地一伸手,全军都停了下。

吴克勤跳下战马,将耳朵埋在地面之上,眼睛珠子一动,立即翻身上马说道:“撤,这里有大队骑兵,就在十里之内。”

吴克勤一声令下,千余骑兵立即前队变成后队,后队变成前队。好不留恋转身就跑,此刻也不管什么马力不马力。

保持马力是在彼此实力相当,有一战之力的时候才保持马力。

但是吴克勤很明确的知道,对方人数众多,即便保持马力,也是打不过的,只能纵马狂奔,一面将报警的烟花打到空中。

大营就在几十里外。只要营中发现动静,大队骑兵来援,他们就得救了。

也先坐在马上,看着落荒而逃的明军骑兵,叹息一声,说道:“这个明军将领是谁?好生敏锐,倒像是草原上的勇士。”

骑兵作战,很多时候是一场捕与被捕,人与物之间角色随时都可以相互转换,自然列阵而战,从来不是蒙古骑兵的选择。

双方一直在运动之中,也先也不会觉得吴克勤这种见识不妙转身就逃,是怯懦。真正怯懦的是跑都跑不掉的人。

左右都摇头,不知道这个明军将领是谁。

就在这个时候,地面的石头轻轻的颤抖,后面烟尘飞扬,大队骑兵源源不断的从北边而来。

也先自然是看重自己的性命的。

即便是窥视明军大营,也做了妥善的安排。

毕竟也先可没有想死在大明大营之外,为天下人的笑柄,瓦刺主力就在北边十几里的地方,也先一声召唤,不过一会儿功夫,就能来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