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菠萝蜜多羊
“太好了!”
巨大的声浪猛然爆发开来,无数难以置信的惊呼、倒吸冷气声、尖锐的呜咽和语无伦次的狂喜嘶喊混合。
先前那个质疑“当官的是不是糊弄人”的年轻男子眼里先是爆发出不敢置信的光芒,随即这光芒迅速被汹涌而出的滚烫泪水淹没。
他张着嘴,想高呼一声“苍天有眼”或“皇长孙万福”,却一个字也发不出来,只有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哽咽。
巨大的情绪冲击让他双腿一软,再也支撑不住疲惫的身体,整个人像一截木头,直挺挺地向前扑倒在地上。
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石板路上,他却感觉不到丝毫疼痛,只是用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死死攥住契约,仿佛要抓住这失而复得的机会,瘦削的肩膀剧烈而又无声地耸动着,压抑了太久的悲怆与此刻的狂喜化作无声的恸哭。
旁边的几个中年汉子此前还强撑着站在一起,互相安慰。
当听到“皇长孙殿下”和“圣旨”时,他们紧绷的神经如同拉到极致的弓弦,骤然崩断。
其中一人猛地捂住脸,喉咙里发出一声野兽般的低吼,双膝重重砸在地上,震得尘土微扬。
“爹、娘,咱们的钱能回来了。”
另一个则如同醉酒般踉跄了几步,终于支撑不住,咚的一声侧倒在地,蜷缩起身体,肩膀剧烈地颤抖着。
积蓄了数日的恐惧、焦虑和此刻如洪水般冲垮堤坝的狂喜交织在一起,让他整个人失去了力气。
成百上千人不断有人因为巨大的情绪冲击而失力跪倒、瘫软、扑伏在地哭嚎。
这笔钱对富人而言,连一顿饭钱都算不上,但是对他们而言,却是爹娘的棺材本,家里的压箱底,甚至是妻子的嫁妆。
如今失而复得,简直是天大的的欢喜。
这时,忽然有人高举着手中攥得发皱、甚至被汗水泪水浸透的契约,对着皇宫方向胡乱地作揖叩拜,口中高呼。
“陛下圣明!”
“皇长孙殿下万福!”
他的话顿时引起了这成百上千的百姓们的共鸣,上千人异口同声高呼起来。
“陛下圣明!”
“皇长孙殿下万福!”
千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汇聚,声势浩大,响彻长安。
便是不远处的张柬也为之动容。
这位皇长孙殿下真是做了一件惠及万民、天大功德的好事儿。
第106章 都哥们
接下来一连数日。
长安城的百姓均是拿着契约到衙门外,排起长队来赚取自己的那一份银钱。
每个人都是抱着惶恐不安的心情过来,颇为激动的抱着钱回去,路上还要赞颂两句皇长孙。
而后,皇帝的圣旨便从长安再到关中各城。
关中的百姓们则是沸腾起来。
大唐的关中除却长安外,还包括诸多府州。
如京兆府、华州、同州、邠州、陇州等十数个州。
这些州府拱卫长安,组成了关中道。
“诸多州府如同侍卫一般,守护我大唐。”
“整个关中形如一体。”
“大孙啊,你可知道为何我大唐的都城要设为长安。”
一个身着青色长袍,鬓角斑白的老人笑道。
他旁边则是跟着一个身着华服的童子,这孩童长相秀美,粉雕玉琢。
李易闻言,思索了一番,旋即道。
“大概是因为关中平原自古以来便是天府之国。”
“关中修建了许多水利,灌溉数百万亩良田。”
李世民嘴角微微翘起。
“大孙说的不错。”
“我关中粮食丰富,足以保障民生无虞。”
“这也是天下人皆知。”
“这就是为何河东道遭遇雪灾,灾民会跑到我关中来的原因所在,并非是因为这是皇帝的都城所在。”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呢?”
李世民带着鼓励的眼神,看着李易。
这次微服私访是他主动要带着大孙来关中各城看看,其中的深意也只有他自己知晓。
李易陷入沉思,旋即沉吟道。
“自古以来,选择都城,无非也就是考虑地理、经济、军事、政治。”
“关中粮食丰富,且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再加上是前隋的都城,汉朝也曾在此定鼎,有成熟的宫廷形制。”
“在此设立都城,既能省下来大笔的开销,又能凝聚人心,承继正统。”
李世民闻言,颇为满意的摸了摸李易的脑袋。
“大孙说的不错。”
“不过,不妨说的再详细些。”
他前世就是个普通人,虽然因为信息大爆炸时代涨了不少见识,在这个时代,他自问自己的知识不逊色任何人。
但是知识是一回事,政治手腕、战略目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些东西需要培养。
他前世就一个普通人,刚刚说的也全都历史课上学的,这么多年还能记得这些,也已经是不容易了。
想要让这位在历史上赫赫威名的皇爷爷满意,恐怕还是有些难的。
他当即老老实实道。
“皇爷爷,孙儿也就知道这些了。”
李世民捋了捋胡须,笑呵呵道。
“大孙,你刚刚说的那四点不错。”
“你仔细想想,若是从地理上,又该如何分析?”
“长安距离哪些地方近?”
李世民的提示让李易一怔,他略一沉吟,旋即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皇爷爷。”
“关内道的北部与突厥、回纥等游牧部族接壤,西部连接陇右道河西走廊。”
“我大唐始终是要贯彻往北防住游牧民族的侵扰,往西经营西域,掌控丝绸之路的国策。”
李世民闻言哈哈一笑,心里极为满意。
刚刚大孙能说出四点的简要,就已经让他很满意了。
毕竟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
大孙在其他方面已经是极为聪慧,甚至让他内心隐隐有些担忧,毕竟历史早已经证明,有时候过于聪慧,也未必是好事。
今日大孙在政治方面的懵懂,反倒是让他心里颇为安心。
假如一个孩子在琴棋书画、射御书数全部精通的情况下,又有极高的智慧,这些都能用一句绝世奇才说的过去。
可是政治手腕,战略目光是要自小培养的。
大孙才六岁,没有接触过军国大事,能有这般见识已经极为聪慧,纵然是他当年也是远远不如。
而被他点拨之下,立刻洞察到关键,着实让他心喜,也更让他坚定了内心的某个想法。
李世民捋了捋胡须,微笑道。
“大孙说的不错。”
“西域和北方的游牧民族,对我大唐而言,便是永远不能丢弃注视的地方。”
“关中险要,却是北部防线,关内控制着阴山、贺兰山等战略要地,可抵御游牧部族南下。”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被山脉、河流环绕,东有潼关、南有秦岭、西有散关、北有渭水和北山。”
“诸多关隘,让长安形成四塞之地。”
“占据长安,便是易守难攻。”
“是兵家必争之地。”
李易闻言,若有所思。
这些东西都不是前世上学能学到的东西,是一位皇帝亲自讲授他的经验、目光、想法。
李世民拉着李易走在华州城内。
“是以,关中极为重要。”
“这洋夷商人胆大包天,竟敢在关中设下如此骗局。”
“此人将骗局辐射在普通穷苦百姓手中,若是让关中二十万百姓掀起了动乱,那便会动摇我大唐根基。”
“哼,若非青雀卷入其中,朝廷又何须如此被动。”
李世民声音发冷,语气极为不满。
李易心知肚明。
自家这位四叔估计是距离皇位遥遥无期了。
这次是真让皇爷爷失望了。
李世民说完,又低下头,笑眯眯的摸了摸李易的脑袋。
“大孙,幸好你这次提前洞察骗局,还抓捕了那骗子,否则,等他离开关中,再想要抓捕,要费不少力气。”
李易笑嘻嘻道。
“都是哥们,皇爷爷,不客气。”
李世民:“......”
第107章 帝王铠甲合体!
李世民哭笑不得,却也反驳不得。
都是他的黑历史啊。
他轻咳一声,旋即拉着李易,走到一边,看着远处衙门外的排着长龙般的队伍,也跟着过去排队。
越是靠近队伍,越是能够听见附近百姓的声音。
百姓们议论的声音颇为嘈杂。
“这次骗子真是猖獗,听说连魏王都骗了。”
“额滴娘咧!那挨千刀的米萨德,差点把咱的棺材本都卷跑咧!”
“万幸有皇长孙殿下啊!要不咱这钱,就跟泼出去的水一样,甭想收回来喽!”旁边一个妇人紧紧攥着刚领到的钱袋,对着皇宫方向连连作揖,“神仙娃娃下凡啊!六岁就能逮住这滑不溜手的奸商!”
周围一众人顿时连忙点头。
李世民满意的捋了捋胡须,笑呵呵道。
“大孙,这就是民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那便是如此。”
李易瞥了一眼老头嘚瑟的模样,露出一脸敬佩之色。
上一篇:大唐:和长乐同居,李二绷不住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