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江瑟瑟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保安 垦殖三团养猪场
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在寒夜里格外刺耳,临时架设的探照灯将猪场照得亮如白昼。猪群在强光下不安地骚动,发出阵阵的哼叫。
“动作快点!一号栏先赶出来!”养猪场长耿大山裹着已经沾满味道的军大衣,嗓子嘶哑地指挥着战士们的动作。
几十名战士和帮工的民兵手持长杆,费力地将肥硕的生猪从栏里往外驱赶。猪蹄踩在冻硬的泥地上,留下一道道浅显的足迹。
“老耿!毛部长那边催得紧,天亮前这六十头牲口必须送到总后勤部的屠宰点!”运输连连长抹了把脸上的汗珠,指着停在外面的几辆蒙着帆布的卡车开口说道。
“知道知道!正赶着呢!”耿大山跺着脚,朝栏里大喊,“三班!别让那头跑了!套绳!套住腿!再不老实就给他一拐!”
猪场外,卫辞书裹紧棉袄,手里的平板电脑屏幕在寒夜里泛着冷光。他快速核对着一份电子清单:“三团这边六十头,确认。二团的鸡鸭下午就送走了,两千只鸡,五百只鸭,活禽运输队那边报告接收顺利。”
站在旁边的毛泽民搓着手,呼出的白气在他的眉毛上凝成白霜:“冻肉出库的情况怎么样?山西、绥远路途远,运输队得提前发车。”
“空间一号冷库的冻猪肉卷、牛羊肉卷,已经按各部队人数完成了配额,昨天下午开始装车。三野、二野的运输专列,今日凌晨已经发出。”卫辞书一边划动屏幕,一边出声回答毛泽民的问题,“主会场和边区机关的冻肉,计划今早开始分送各炊事点。空间四库的散装啤酒,供销总社老植带着人连夜分装进了木桶和陶缸,到时候跟着冻肉一起让运输队接走。”
“相应的账单都记好了嘛?”毛泽民对卫辞书进行追问。
“每一笔出库都扫码记录,系统自动生成单据。公账采购的活猪活鸡鸭,各垦殖场打了收条。空间物资走我的私账,后台有详细流水,回头打印出来给您。”卫辞书对毛泽民在工作上的不近人情已经见怪不怪,随即出声熟练地回答道。
“好。走,去总后仓库看看,老植那边的啤酒分装不能出岔子。”毛泽民招呼着向停在不远处的吉普车走去。
”嗡嗡嗡……“数分钟后,启动完毕的吉普车碾过冻土路,驶向灯火通明的后勤仓库区。
同日 保安 中央军委大食堂后厨
巨大的行军锅架在临时砌成的土灶上,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地燃烧着。
炊事班长老马系着白围裙,正指挥着十几个战士清洗堆积如山的土豆和白菜。
夹杂着蔬菜和泥土气息的水汽翻涌蒸腾。
“土豆削皮要干净!白菜的老帮子剥掉!”老马的声音盖过工作的嘈杂,“那边洗好的,赶紧搬案板上去切!按照卫院长给的节庆菜单,土豆滚刀块,白菜切寸段!”
案板旁,几个刀工好的战士运刀如飞,土豆块和白菜段迅速将一个个大笸箩堆满。
“马班长,精细菜到了!”门外传来喊声。几个战士抬着几个盖着湿布的箩筐进来。
老马掀开湿布一角,里面是翠绿的青椒、鲜红的番茄、水灵的黄瓜,还有成捆的蒜苗。
“嚯!卫部长真弄来了!省着点用,这些都是点缀提味的!小刘,把青椒番茄洗干净,黄瓜拍蒜泥用,蒜苗切末!”
他转身走到灶台边,用大勺搅动着锅里翻滚的猪骨汤底,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骨头汤熬足了时辰,明早烩菜就指着它弄香味了!”
一九三七年一月一日 清晨 保安 军委大院空地
天色微明,寒气逼人。
挽起袖子的老总正和几个年轻战士一起,将沉重的长条木桌从仓库里抬出来。
此时的老总心情不错,只见他一边动作沉稳地搬着桌子,一边出声指挥着大家:“这张放东头!对,挨着那棵老槐树!小心点,别磕着腿!”
“老总,您歇着,我们来搬!”警卫员小跑过来想接手。
“歇什么?活动活动筋骨,正好暖和!”朱玉阶摆摆手,又招呼旁边几个刚放下桌子的机关干部,“来来,搭把手,把凳子都搬出来摆好!今天人多,地方得宽敞!”
不远处,周伍豪正拿着一卷红纸和毛笔,站在刚支好的木板前。他凝神静气,蘸饱墨汁,在红纸上挥毫写下“庆祝元旦暨山西绥远战役胜利”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总理,字真精神!”旁边帮忙按着纸角的宣传部干事赞叹道。
”那就好,哈哈。“周伍豪写完最后一个字,对宣传干事回应一声,随即放下笔,仔细端详了一下:“小王,把这个贴到会场入口去,醒目点。浆糊够不够?”
“够!一早熬好了!”干事小心地拿起墨迹未干的横幅。
张闻天抱着一摞新印好的歌单走过来,分发给几位正在调试扩音器的文工团员:“歌单都在这,《义勇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有这首新学的《当那一天来临》,待会儿都练熟了,吃饭时候给大家助助兴!”
扩音器发出一阵刺耳的电流声,随即传出试音的歌声。嘹亮的旋律在清晨的寒风中传开,给忙碌的会场增添了几分节日的生气。
中午 保安 军委大院空地
寒风似乎也被满场的喧嚣和人头攒动驱散了几分。长条木桌在空地上一字排开,上面铺着干净的粗布。
临时搭建的土灶上,几口巨大的行军锅正翻滚着热气,浓郁的肉香混合着酱油、香料和炖菜的味道,霸道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孔。
卫辞书站在靠近后勤通道的角落,手里拿着手机,核对最后一车运抵的物资。几个战士正小心翼翼地将沉重的陶缸从板车上卸下,里面是供销总社老植带人连夜分装的散装青岛啤酒。
“卫副部长!这边!啤酒放哪儿?”一个满手油污的炊事班战士大声喊道。
“靠墙根!阴凉处码放整齐!”卫辞书头也不抬地回应,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确认绥远二野和山西三野的冻肉专列已按时抵达交接点。
卫辞书刚把手机揣进厚实的作训服口袋,肩膀就被人用力拍了一下。
“嘿!老卫!我的特供呢?”陈赓那张标志性的、带着点坏笑的脸庞在卫辞书的视野里直直地凑了过来,一张大脸几乎占据了卫辞书的全部视线。
看着眼睛直往墙根那堆陶缸瞟的陈赓,后撤一步的卫辞书没好气地瞪他一眼,随即开口说道:“老陈,你的五十箱听装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条子呢?没条子,一滴都没有。散装的,那是大伙儿的,你也别惦记。”
“哎呀,条子!条子在这儿呢!”陈赓忙不迭地从厚实的飞行夹克内袋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盖着总后勤部红章的批条,塞到卫辞书手里,“毛部长亲笔批的,童叟无欺!快快快,我的飞行员小伙子都眼巴巴等着呢!”
卫辞书展开条子仔细看了看,确认无误,这才朝旁边负责分发特供物资的干事招招手:“小刘,带陈司令去小库房,点五十箱听装1903给他航空队。记清楚数,签好字。”
“得令!陈司令跟我来!”小刘响亮地应了一声。
陈赓眉开眼笑,临走前还不忘回头冲卫辞书挤挤眼:“老卫,谢啦!回头请你抽好烟!”
说完,旅长就风风火火地跟着小刘跑了。
卫辞书摇摇头,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了些许。
此时的卫辞书环顾四周,会场已基本布置妥当。朱老总正和几个战士合力将最后一张长桌摆正。周伍豪总理站在临时搭起的主席台旁,和宣传部的同志低声交谈着什么。
张闻天同志正将歌单分发给文工团的几位团员,扩音器里传出她们试唱《当那一天来临》的清亮嗓音。
“辞书同志,辛苦了。”一个沉稳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卫辞书回头,是周伍豪走了过来。总理脸上带着平和的微笑,对卫辞书打过招呼过后,随即用目光看着那些堆积的物资和忙碌的人群。
“总理,不辛苦,应该的。”卫辞书连忙回答,“物资基本到位了,各单位的冻肉、蔬菜、啤酒已经全部完成了配送。主会场这边,烩菜马上出锅,啤酒管够。”
“嗯,很好。”周伍豪点点头,目光落在那些冒着热气的大铁锅上,“战士们不容易,打了胜仗,该好好犒劳。特别是山西、绥远回来的同志,更要让他们吃好、休息好。”
说完了上面的话,周伍豪一时间停顿片刻,随即压低了一些声音对卫辞书开口说道,“主席在窑洞,马上过来。他特意问起,前线的冻肉和啤酒,是不是都落实了?”
“落实了,总理。专列按时抵达,我这边在线上有全部记录。主席放心。”卫辞书肯定地开口说道。
“那就好,给你和泽民记一功。”周伍豪拍拍卫辞书的肩膀,转身走向主席台准备着主持开场事宜。
这时,人群忽然一阵小小的骚动,伴随着战士们自发响起的掌声。
主席披着那件熟悉的蓝黑色棉袄,在几位首长的陪同下,步伐稳健地走进了会场。他面带笑容,不断向鼓掌的战士们挥手致意,目光炯炯有神。
几分钟后……
“同志们!静一静!”周伍豪的声音透过扩音器清晰地传遍全场。喧闹的会场迅速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主席台上。
“今天是1937年的第一天,元旦佳节!”周伍豪中气十足地对众人开口,“过去的一年,是艰苦卓绝的一年,也是我们取得辉煌胜利的一年!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阴谋,清除了阎锡山等汉奸卖国贼,在山西、绥远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更重要的,是打通了北方的通道,壮大了我们的抗日力量!”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今天的胜利,属于浴血奋战的全体指战员!属于在后方辛勤劳动、全力支援前线的边区军民!属于我们每一个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同志!”周伍豪的声音充满感染力,“所以,今天这场庆功会,是党中央对大家英勇奋战和辛勤工作的表彰!大家放开了吃,放开了喝!酒水管够,肉菜管饱!让我们举杯,共同庆祝元旦,庆祝胜利!”
“庆祝胜利!”场下战士们的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
第一二五章 元旦的歌曲
随着周伍豪的一声“开饭!”,会场瞬间又热闹起来。战士们拿着搪瓷碗和缸子,有序地涌向热气腾腾的大锅。炊事班长老马带着几个战士,挥舞着巨大的铁勺,将油亮喷香的猪肉白菜炖粉条、小鸡炖魔鬼、酸汤肥牛/羊、点缀着青椒番茄的烩菜,还有大块大块的土豆,舀进战士们的碗里。
卫辞书没有立刻去排队,他走到靠近墙根放啤酒陶缸的地方。几个战士正围着一个刚撬开木塞的陶缸,用长柄木勺往自己的搪瓷缸里舀着金黄色的啤酒,泡沫溢出缸沿也毫不在意,笑嘻嘻地互相碰杯。
“卫部长,您也来点?”一个脸膛红扑扑的年轻战士看到卫辞书,热情地招呼道,顺手拿起一个干净的搪瓷缸就要给他舀。
卫辞书摆摆手,脸上露出难得的轻松笑容:“你们先喝,管够。我去看看菜那边。”
卫辞书注意到战士们碗里除了大块的肉和菜,果然还有切成薄片、色泽红润的牛羊肉卷,看来冻肉的分配确配实落实到了基层。
半小时后,忙完了手上事情的卫辞书走到打菜队伍旁,正好看到林育蓉端着个冒尖的大碗走过来。林育蓉依旧是那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但碗里堆得满满的肉菜和手里端着的一缸子啤酒,表明今天的战帅也很有搂席的性质。
“林总,”卫辞书打了个招呼,“啤酒够凉吧?”
林育蓉咽下嘴里的食物,点点头,简短地评价了一句:“嗯,比黄酒好喝,解腻。”说完,林育蓉又夹起一片羊肉卷放进嘴里。
卫辞书笑了笑,自己拿了个碗去排队。轮到他的时候,老马一勺下去,特意多给了他几片油亮的五花肉和几块鸡翅中:“卫部长,忙前忙后辛苦了,多吃点!”
“谢谢马班长。”卫辞书接过碗,又去舀了一缸子冰凉的散啤。他端着碗和缸子,找了个稍微人少点的桌角坐下。同桌的有几个总后物资小组的干事,还有两个红军医院的医生。
大家一边大口吃着热腾腾、油水十足的烩菜,一边兴奋地聊着天。话题离不开刚过去的山西大胜,离不开那些缴获的新枪炮,也离不开眼前这难得的丰盛饭菜和管够的啤酒。
“这啤酒真带劲!比咱们自己酿的高粱酒清爽多了!”
“这肉卷真嫩,下锅一涮就熟,好吃!”
“听说这精细菜是毛部长弄来的?这大冬天还能吃到青椒番茄,真是神仙日子!”
卫辞书听着大家的议论,默默地吃着饭,喝着冰凉的啤酒。他抬头望去,主席台上,李润石、周伍豪、朱玉阶、张闻天等首长也和机关代表、战斗英雄们围坐一桌,同样端着搪瓷碗和缸子,边吃边谈,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哈哈大笑的朱老总正和一个战斗英雄碰杯,在发现卫辞书的目光之后,朱老总拿着自己的搪瓷缸向卫辞书的方向举了举。
卫辞书同样举起手中的搪瓷缸笑呵呵的致意。
场地的另一边,文工团的女同志们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嘹亮的歌声伴随着碗筷的碰撞声、战士们的谈笑声、碰杯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机与喜悦的乐章。寒冷的空气似乎彻底被这喧腾的人气和食物的暖香所驱散。
卫辞书端起搪瓷缸,喝了一大口冰凉的啤酒,感受着那微微的苦涩和回甘滑入喉咙。他看着眼前这热闹非凡、生机勃勃的景象,看着战士们满足的笑脸,看着首长们与民同乐的朴实身影。山西前线的硝烟,物资调配的紧张,谈判桌上的交锋,在这一刻似乎都暂时远去了。
这就是胜利的味道,也是新年的开始。虽然他知道未来的路依然充满艰险,但此刻保安城的这份喧腾与暖意,这份军民同乐的踏实与喜悦,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想到这里的卫辞书低下头,继续吃碗里炖得酥烂的,也很有味道的肉类。于此同时,舞台上的表演也来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文工团同志们的贯口引得台下的战士们热情鼓掌
看着身边的同志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卫辞书端起啤酒喝了一大口,随即也跟着鼓起掌来。
舞台上的贯口表演在战士们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中结束。主持人满面红光地走到台前,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全场:“同志们!咱们文工团的表演精不精彩?!”
“精彩!”台下回应声震耳欲聋。
“还想不想看更精彩的?!”
“想!”
主持人笑着环视全场,目光扫过一张张兴奋的脸:“那好!接下来,咱们邀请几位首长上台,给大家露一手!平时他们工作忙,今天难得放松,大家说好不好?”
“好!”台下战士们的欢呼声更响亮了,其间夹杂着善意的起哄和口哨声。
看到战士们热烈的反应,笑呵呵的主持人开始点将:“首先,有请咱们的装甲兵教导旅刘旅长!刘旅长,来一个!”
刘伯承在台下笑着连连摆手,周围战士却把他簇拥着往前推。
“再来,有请咱们北霸天的陈司令员!陈司令,来一个!”
此时的陈赓正和飞行员们碰杯,闻言立刻跳起来,大大方方地挥手致意,引起航空队那边战士们的一阵阵欢呼。
主持人接连点了几个平时人缘好、性格爽朗的将领和机关干部,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当主持人的目光落到正埋头干饭的卫辞书身上时,不知哪个角落的战士率先高喊了一声:“卫院长!卫院长!”
这声呼喊像投入滚油的水滴,瞬间引爆了全场。后勤部、医院、垦殖团的战士们,甚至许多不认识他的前线战士,都跟着整齐划一地喊了起来:
“卫院长!来一个!”
“卫院长!来一个!”
起哄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浪,完全压过了主持人的声音。
无数道目光聚焦到坐在角落的卫辞书身上。此时的他正和总后物资小组的干事说着话,猝不及防被这巨大的声浪包围,平素自诩心狠手辣的老卫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窘迫。
“老卫!躲什么躲!赶紧的!”陈赓的大嗓门在距离卫辞书的不远处响起,晕红的脸上装满促狭的笑意,“你看战士们多热情!别让大家失望啊!”
说到这里,陈赓站在凳子上,笑呵呵地带头鼓起了掌。
卫辞书看着周围一张张热切期待的脸,战士们眼中纯粹的热情实在让他无法拒绝。
放下手中的搪瓷缸,卫辞书对身边的人无奈地笑了笑,随即慢慢站起身。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更响亮的欢呼和掌声。
稳步走上简陋的舞台。主持人笑着把话筒递给卫辞书:“卫院长,战士们可都盼着呢,您给大家表演个什么?”
卫辞书接过话筒,稍微调试了一下,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无数双亮晶晶的眼睛。寒风似乎都被这热烈的气氛驱散了。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扩音器传开:“同志们盛情难却。那我就唱首歌吧,一首大家没听过的歌,叫《我和我的祖国》。”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篝火燃烧的噼啪声和一些好奇战士交头接耳的声音。
所有人都好奇地竖起了耳朵。没听过的歌?这太新鲜了!
没有伴奏,卫辞书直接清唱起来: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清澈而带着一丝磁性的男声在夕阳下响起,唱腔饱满深情,歌词质朴却直击人心。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