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江瑟瑟
当日 夜
庆功宴的喧嚣还在杨家岭的沟壑里回荡,羊肉汤的香气混合着劣质烟草味,防空营的战士们被热情的乡亲们围着,黝黑的脸上是压不住的红润以及疲惫交织的笑容。卫辞书刚端起一碗滚烫的羊汤,还没来得及吹气,一只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就拍在了他肩上。
“小鬼,羊汤烫嘴,先放放。”李润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压得很低,只有近旁的卫辞书和周伍豪能听见。他下巴朝沟外黑黯黯的夜色扬了扬,“跟我来,伍豪也一起。防空营打得好,打掉了常凯申的威风,但是光挨打不还手,不是长久之计。”
周伍豪默契地点点头,深邃的目光扫过喧闹的人群,最终落在卫辞书脸上,温和中透着明快的期许:“辞书同志,广阔的天空上,该有咱们红军自己的翅膀了。”
听到这里,卫辞书心脏猛地一跳,手里端着的羊汤差点撒了出来。
卫辞书瞬间明白了两位首长的意思。他深吸一口气,忍耐着自己的兴奋重重点头:“是!主席,总理!”
三人悄然离席,身影没入保安浓稠如墨的夜色。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远离了人声与灯火,最终停在一处被巨大油布严密遮盖、由精锐警卫连把守的深邃山坳前。油布在夜风里发出低沉的“噗噗”声,像隐藏着巨兽的心跳。
“打开!”李润石出声命令道。
警卫战士迅速行动,沉重的油布被合力掀开。月光吝啬地洒下,将里面的清醒映照的不甚分明,卫辞书只感觉到这是一个巨大的离谱的空间,空间的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机油和橡胶气味,仿佛是在沉睡的工业力量。
此时的周伍豪走到入口的一处角落里,找到一个电闸拉开,庞大的机库基地瞬间布满明亮柔和的灯光。
“我们这里是人员进出通道,所以不是很大。另外的地方布置着两个主门,都是按照你提供的标准修建的,飞行员能直接把飞机开到山洞外面的跑道上。”看着惊讶的卫辞书,周伍豪笑眯眯地对其开口。
一旁的李润石也紧跟着开口道,“小鬼,现在看你的了。我老毛也对后世的战斗机很感兴趣啊。”
“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说完这句话,按捺着心中激动的卫辞书走到最靠近基地入口的一处停机位,意识沉入青岛空间内,一架银灰色的初教-6螺旋桨教练机,骤然出现。
流畅的线条,银亮的蒙皮在微弱的月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巨大的螺旋桨叶片带着静默的威严。它安静地停在那里,却仿佛下一刻就要撕裂这黄土高原的沉寂。
“好东西啊……”紧跟在后的林育蓉愣住了,连嘴里的黄豆都顾不上嚼。他两三步走到飞机面前,下意识地伸出手,指尖带着十三分的小心,柔和而缓慢地触碰到冰冷的金属机翼。冰凉、坚硬、陌生……却又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魔力。
“要不是看了小卫带来的后世资料,我都想转行当空军了。“沉浸在初教六的工业美感和幻想着翱翔蓝天的壮志豪情中,林育蓉对着众人开了句玩笑。
李润石和周伍豪同样被这钢铁造物的工业之美所震慑。李润石绕着机头缓缓踱步,手指拂过光滑的整流罩。周伍豪则走到机身一侧,仔细端详着那涂装着八一红星的垂尾,目光中的欣喜和欣慰肉眼可见。
“辞书同志,”李润石终于停下脚步,转向卫辞书,“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是打敌人、救中国的,我们都要有!空军部队筹建要马上开始,中央已经决定了,你来总负责苏区空军的筹建任务。需要什么人、什么物资,直接向中央打报告。组织上的协调问题,交给我和伍豪同志解决。”
“保证完成任务!”
卫辞书继续开始了工作,一架,两架,三架……整整十架初教-6,如同从沉睡中被唤醒的银色战隼,在狭长的山坳里依次显露真容!巨大的防尘布堆叠在角落,浓烈的工业气息瞬间充斥了这片被在山洞中开凿的小天地。
“好!好一个战鹰阵列!”周伍豪用力拍了拍身边一架飞机的起落架,众人耳边传入清脆的金属回响,“辞书同志,这个空军部队的第一任首长,你有什么建议吗?”
第六十七章 掐尖子
“额。。。刘亚楼首长挺好的呀,”卫辞书脱口而出,随即想起什么,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虽然他…好像有点晕机……”
“亚楼同志正在全力准备第二次东征战役,分身乏术。”李润石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促狭的笑意,显然对卫辞书提到的晕机细节觉得有趣,李润石看了眼一直饶有兴致研究飞机起落架构造的林育蓉,又转向卫辞书,“听说陈赓那猴子跟你合得来,点子多,胆子大,也敢闯敢干。就让他过来跟你搭班子吧。让他当这个空军司令,你当总后勤部长兼任副总教官!”
“陈…陈赓司令?!”卫辞书愣了一下,随即脑海中浮现出陈赓那永远带着狡黠笑容的脸。让这位传奇的开心果将军来开飞机?这画面太美……但转念一想,陈赓学习能力强,革命热情高涨,胆大心细,组织能力超群,确实是个极佳的人选。而且,有他在,这艰苦的初创过程,肯定少不了欢乐。
“好!有陈司令坐镇,咱们空军肯定能一飞冲天!”
“哈哈,那就这么定了!”李润石大手一挥,“明天就让陈赓那猴子过来报到!你们俩,一个管天上,一个管地上,相互搭配,尽快把这支航空兵给拉起来!”
翌日,红一方面军各主力部队的驻地,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而热烈。一份由中央军委直接签发、措辞异常严肃且紧急的命令,通过各级政工干部迅速传达到每一个连队:
特急
各师、团、营、连主官及指导员:
为应对革命斗争新形势需要,迅速建立一支保卫红色天空的坚强力量,中央军委决定,即刻从红一方面军各部选拔一批优秀指战员,组建特殊技术兵种骨干队伍。选拔条件如下:
政治坚定,忠诚可靠:必须是共产党员或经过长期考验、政治觉悟高的共青团员、积极分子。阶级立场鲜明,革命意志坚决,无任何动摇或不良记录。
身体素质过硬:年龄18-25周岁(特殊人才可适当放宽),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尤其心肺功能、视力、听力、平衡感必须优异)。能适应高空、高速、剧烈机动等特殊环境。
文化基础较好:具备一定文化基础(能识字、写字、进行简单算术),理解能力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学习新知识、掌握复杂技能速度快。有机械修理、无线电操作、木工、铁匠等手艺者优先。
心理素质超群:胆大心细,遇事沉着冷静,不惧危险,在高压力、高噪音、陌生复杂环境下能保持清晰判断和稳定操作。有神枪手、侦察兵、炮兵观测手经历者优先。
自愿报名,严格保密:选拔采取自愿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方式。入选者将执行高度机密任务,需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向任何人(包括家人)透露任务性质及去向。
此次选拔意义重大,关乎革命未来!各部队主官及指导员务必高度重视,亲自负责,深入动员,严格把关,务必将最优秀、最具潜力的“尖子”选拔出来,不得敷衍塞责。选拔工作即日开始,七日内完成初选名单上报军团部!
此令!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命令一出,各连队顿时炸开了锅。
“特殊技术兵种?保卫红色天空?啥意思?”一个战士挠着头,满脸困惑。
“笨!肯定是开飞机、打飞机的呗!”班长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音,眼中却闪着兴奋的光,“没听指导员说嘛,要胆大心细,反应快,还得有文化!小张,你枪法好,胆子也大,就是这文化……”
“班长,我报名!”张振炎一听“打飞机”,立刻来劲了,拍着胸脯,“不就是认字嘛,我学!保证完成任务!”
“算我一个!”另一个老兵也凑过来,“我在老家是修钟表的,手可巧了,那些铁疙瘩难不倒我!”
“我也报!听说开飞机比骑马还快,在天上飞,那多带劲!”
“就是文化……唉,早知道文化课认真点好了……”也有战士看着报名表上表需要填写的项目,挠着头叹气。
各连部的报名点排起了长队,战士们热情高涨,议论纷纷。政工干部们则忙得不可开交,一边登记,一边初步筛选,一边反复强调着“保密条例。
一架被拆除了大部分现代设备、显得骨架嶙峋的老式双翼机(卫辞书从空间里翻出来的教学道具),连同几块从被击落的B-10上捡回来的、布满弹孔和焦痕的扭曲铝皮,被秘密运到了几个选拔点附近。它们成为最直观、也最震撼的“教具”和无声的宣传——看,这就是敌人的飞机,被我们揍下来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翅膀,用来守护自己的蓝天!
卫辞书和陈赓的“掐尖子”之旅,即将在弥漫着机油味、硝烟味和蓬勃革命热情的红一方面军驻地,轰轰烈烈地展开:
红一军团某主力团团部驻地,夏日午后的阳光炙烤着干燥的黄土地。在团部临时开辟出的一片平整空地上,人头攒动。通过连队初步筛选的百余名候选人齐聚于此,好奇又紧张地等待着传说中的“掐尖子”首长。
卫辞书和陈赓骑着两匹高头大马抵达了现场。
“希律律律。”率先跳下战马的陈赓穿着合身的荒漠迷彩作训服,没戴帽子,露出一头浓密的黑发,脸上带着他那标志性的坏笑。卫辞书紧随其后,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神情严肃,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同志们,安静,有序排队!”团政委大声维持着有些骚动的秩序。
陈赓几步走到队伍前方,叉着腰,目光扫视着面前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
“同志们好!”陈赓的声音洪亮,带着湖南口音特有的感染力,“我是陈赓!这位是卫辞书同志!我们俩,按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周副主席的命令,来咱们红一军团‘掐尖子’来了!”
说完这句话后,陈赓顿了顿,看着战士们好奇又紧张的眼神,咧嘴一笑:“掐什么尖子?掐能上天、能管铁鸟的尖子!我们要组建一支属于咱们红军自己的航空兵!让常凯申那帮龟儿子的铁鸟,再也不敢在咱们红军的头顶上拉屎撒尿!让咱们的飞机,在天上画咱们自己的红星!”
简单的几句话,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战士们眼中爆发出强烈的带着期盼和渴望的神情。
“但是!”陈赓话锋一转,笑容收敛,变得异常严肃,“开飞机、修飞机、管飞机,这不是闹着玩的。不是光凭一腔热血、胆子大就能干的!要的是真本事、硬功夫!是在天上跟阎王爷掰手腕的活儿!所以,今天咱们的选拔,不是走过场,是动真格,是骡子是马,只管把自己的真本领拿出来!”
指了指旁边那架拆解开的双翼机骨架,以及布满弹孔的B-10轰炸机残骸,陈赓对着战士们继续开口:“大家都看到了吗!?这就是飞机。敌人有,咱们也要有,而且要比他们的更好!今天,你们就要围着它转,摸它,还要回答我和卫教官的问题。谁要是怂了,迷糊了,答不上来,那就对不住,哪来的回哪去,继续在地面上打白狗子,到时候一样是革命功臣!”
“下面,由卫辞书同志宣布选拔流程和第一项测试!”陈赓把位置让给卫辞书。
卫辞书上前一步,打开他的帆布包,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叠表格,声音清晰沉稳:“同志们!选拔分三轮。第一轮,基础素质筛查。包含视力、听力、平衡感、反应速度、基本算术和文化测试。现在,按名单顺序,十人一组,到指定位置开始。”
空地立刻被划分成几个区域。
有战士举着视力表;有战士拿着秒表和摇铃测试反应;有干部在地上画着格子测试平衡走直线;还有几张桌子摆着纸笔,进行简单的算术和识字、理解指令的测试。
卫辞书和陈赓穿梭其间,目光如炬,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表现。
“那个大个子,平衡感不错,走直线稳稳当当。”
“左边第三个,反应快,铃声一响手就按下了。”
“唉,那个小同志,视力表最后一行看不清?可惜了……”
“这个算术可以啊,加减乘除挺溜,字也写得端正……”
第一轮下来,刷掉了近三分之一的人。被淘汰的战士虽然沮丧,但在干部的开导下也明白这是革命分工的需要,很快调整情绪,表示会在地面部队继续努力。
通过第一轮的战士被带到那架拆解的双翼机骨架和飞机残骸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和金属烧灼后的味道。
“第二轮!”卫辞书站在飞机骨架旁,声音提高,“考验胆量、细心和思考能力!听清楚要求:第一项,每个人,轮流爬上这架飞机的翅膀,走到最边上,站稳五秒钟,然后大声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不许闭眼,不许扶东西!”
“第二项,我会问你们几个问题,比如:‘飞机在天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看到前面有云或者敌机冲过来怎么办?’ 想到什么说什么,大胆说!”
这轮测试充满了挑战性。爬机翼考验胆量和在高处的平衡感,回答问题则考验临场反应、想象力和心理素质。不少战士在窄窄的机翼上走得摇摇晃晃,脸色发白,但都咬着牙完成了。但回答问题却是五花八门,有的回答充满想象力比如飞机在天上飞是靠革命意志托着!,有的则说遇到敌机就冲上去,和他们拼刺刀。
陈赓和卫辞书一边观察记录,一边低声交流:
“那个叫费从安的机枪手,胆大心细……”
“王旭,爬机翼腿有点抖,但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说‘看高度和风向,能躲就躲,躲不开就冲过去拼了’,有股子狠劲。”
“这个算术文化都好,回答问题有条理……”
最后的环节来了。卫辞书和陈赓带着剩下的三十多名佼佼者,来到驻地一个废弃的打谷场。场中央,赫然立着一个巨大的、用粗壮原木和绳索制成的人力旋转架。结构类似后世游乐场的旋转秋千,但简陋得多,中间一个粗轴,四周辐射出几根长臂,每根长臂末端固定着一个可以站人的木平台。
“最后一关!”陈赓叉着腰,脸上带着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指着旋转架,“同志们,开飞机可不是坐轿子!那玩意儿在天上会翻跟头、会转圈。要是转几圈就头晕眼花吐得昏天黑地,那还打个屁的仗?所以,这最后一关,就考验考验同志们的大脑和胃!”
说完这句话,陈赓便走上一个木平台,让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士推动长臂。“推!用力推!转起来!”
旋转架开始由慢到快地转动起来。陈赓稳稳站在上面,张开双臂,甚至随着转速提高还故意做了几个小幅度的倾斜动作,哈哈大笑:“看到没?就像这样。一会儿你们每个人都要上来转够二十圈,不许闭眼!下来之后,原地走直线,回答卫教官的问题。谁要是吐了、倒了、走不了直线了,那对不住,你和天空暂时无缘!”
这土法上马的抗眩晕测试,让气氛紧张又带着点滑稽。战士们面面相觑,既觉得新奇,又有点发怵。
“报告!我先来!”那个胆大的机枪手第一个站出来,大步跨上平台。
“好!有胆色!推!”陈赓一挥手。
木架吱呀作响地快速旋转起来。费从安起初还能站稳,但是随着转速加快,费从安的脸色开始发白,身体也开始晃动起来……
二十圈停下,费从安脚步有些虚浮地跳下来,晃了晃脑袋,深吸几口气,努力走出一条还算直的线。卫辞书问了几个简单问题——“转了几圈?”“感觉怎么样?”之类。他回答得还算清晰。
“好!你过关!”陈赓拍手。
接着是王旭、李怀民、刘顺……有人下来就吐得稀里哗啦,脸色蜡黄;有人下来像喝醉了酒,转着圈走路;也有人虽然脸色发白、脚步踉跄,但能强撑着走直线回答问题。卫辞书仔细记录着每个人的反应时间和恢复情况。
轮到那个叫刘顺的小个子战士时,他站上平台,在快速旋转中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兴奋地怪叫起来:“哟嚯!快!再快点!比荡秋千得劲多了!”引得众人哄笑。下来后,他只是甩了甩头,像没事人一样,走得稳稳当当,回答问题思路依旧敏捷。
“这小子……天生是开飞机的料!”看着那名叫刘顺小战士的表现,陈赓眼睛一亮,对卫辞书低声道。
夕阳西下,选拔终于结束。陈赓和卫辞书圈定了最后的名单,上面只有十几个名字。
陈赓走到疲惫但眼神依旧充满期待的队伍前,扬了扬手中的名单,声音洪亮:
“同志们!经过三轮考验,能站到最后的,都是好样的!都是咱们红军里真正的‘尖子’!你们的名字,都在这里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有兴奋,有紧张,也有落选者的失落。
“没选上的同志,不要灰心!地面部队同样需要你们这样的好战士!革命分工不同,目标都一样——打垮反动派,建立新中国!”
“选上的同志……”陈赓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力量,“恭喜你们!你们即将成为红军第一支航空兵的种子!但这只是开始,前面等着你们的,是比今天更难一百倍、一千倍的训练!是各种各样的敌人,是随时可能牺牲的战斗!告诉我,你们怕不怕!?”
“不怕!”十几名战士发出整齐的吼声。
“好!”陈赓满意地点头,脸上再次露出那标志性的坏笑,“不怕就好!明天,各自收拾行李,跟老子……哦不,跟我和卫教官走!咱们去一个地方,那里有真正的大铁鸟等着你们!记住,从今天起,你们的命,不止属于自己,更属于咱们红军未来的天空!保密条例,刻进骨头里!”
将该交代的都交代完,陈赓把头转向卫辞书:“卫总教头,说两句?”
卫辞书上前,看着这十几个层层选拔出的战士们,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举起拳头,只说了铿锵有力的一句:
“同志们,地面属于红军,天空,也必将属于红军!”
“好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卫教练,咱们这支部队有番号吗?”
“有。我们的番号很简单,这个不在保密条例之内,可以告诉大家。”
“叫啥啊,卫教练。”
迎着战士们好奇的目光,卫辞书笑眯眯地开口:“我们的番号是毛主席亲自批的,就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北霸天。”
第六十八章 旅长不许喝咖啡
一九三六年五月六日 凌晨
在一间刚挖出来不久的窑洞里,卫辞书和陈赓正在一起办公。新挖的泥土气息还未散尽,混合着纸张、机油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汗味。
由于陈赓已经知道了自己来自后世的背景,所以卫辞书也不避着陈赓,直接从自己住的地方搬来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一双单身了二十多年的双手把机械键盘敲地噼啪作响。
笔记本电脑屏幕幽幽的蓝光映照着卫辞书专注而略显疲惫的脸。此时的牢卫正全神贯注地将脑海中的未来空军蓝图,转化为一份详实得近乎苛刻的《红军航校暨北霸天战斗机大队第一期飞行学员训练大纲》。
“仪表训练课,包括地面训练和大约15h歼教6飞机的仪表飞行训练,为期两周。
·求生、逃避、抗拒审讯和逃脱课,这一课程完全模拟战俘所处的环境,为期5天。
·学习飞行员所驾驶的机型。包括学习说明书,熟悉飞机系统,以及在飞行战术综合训练装置和紧急程序训练器上进行模拟飞行训练。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