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来了个年轻人 第130章

作者:半江瑟瑟

  班长满脸烟尘地走过来,清点着人数,声音沙哑:“抓紧时间修补工事!鬼子的炮马上又要来了!把伤员抬下去!”

  一九三七年五月九日 午后 上海 京沪警备司令部(第九集团军前指)

  张治中站在巨幅上海地图前,听着作战参谋汇报着的宝山路阵地击退日军进攻的详细战报。

  “……日军以两辆装甲车为先导,约一个小队步兵伴随,战术动作熟练,步坦协同默契。其装甲车应为‘维克斯’克罗斯利或类似型号,装备重机枪。步兵普遍装备三八式步枪,配有掷弹筒。我方击退其进攻,但左翼阵地一度被突破,经白刃战反击恢复。我部伤亡三十七人,阵亡十九人,损失轻机枪一挺。推断日军伤亡约二十人。”

  听到作战科长的汇报,张治中微微点头。日军试探的规模不大,但其反应速度和投入的装备规格,显示出绝非寻常的巡逻冲突。这更像是一次做好了提前准备的武装侦察,或者说,是更大规模进攻的前奏。

  相应的念头一闪而过,张治中走到另一张摆放着更大比例尺市区地图的桌旁,目光掠过汇山码头、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公大纱厂等日军核心据点。参谋人员已经用蓝色箭头标注出日军可能的主攻方向,红色圆圈则代表己方陆续抵达并隐蔽展开的部队位置。

  第八十七、八十八师的主力团已大部就位,化整为零潜入预设阵地。独立炮兵旅的105毫米榴弹炮营也在徐家汇等地完成隐蔽伪装。表面上看,上海华界的防御力量仍是那些保安团和警察,但皮下,一支精锐的野战军已经悄然张开獠牙。

  然而,张治中心里没有丝毫轻松。日军在上海的经营远超华北,其海军陆战队兵力雄厚,工事坚固,更有强大的第三舰队舰炮支援。一旦全面开战,必然是惨烈的巷战和滩头堡垒攻坚。中央军嫡系虽然装备训练优于地方部队,但缺乏对日实战经验,重火力明显不足。

  但宝山路的事情,正在明晃晃地提醒着他,时间已经不多了……

  正在这时,一名机要参谋匆匆走入,将一份密电呈送给张治中。电文来自南京军委会,内容简短:“沪上情况已悉。委座谕:彼若再犯,即可迎头痛击。唯需注意,攻击发起时机与规模,须把握分寸,勿使事态过早扩大至不可收拾。另,已密令空军做好出动准备。”

  张治中看完,将电文递给身旁的参谋长,目光重新落回地图。

  “分寸……”张治中脑海中想着这句话,随即开始沉吟。蒋介石的意图很明确:要打,要打出中央军的威风,要回应舆论和华北红军战果带来的压力,但又不能过早引发与日本的全面战争,尤其要避免给欧美列强留下中国主动挑起大规模战端的印象。这其中的火候,极难掌握。

  日军显然不会给他选择时机和规模的机会。

  在这个时候,张治中想起了清晨收到的报告,关于市民慰问部队的情景。那些沉默的注视,硬塞过来的食物,那份沉甸甸的、近乎绝望的期望。上海,这座远东最大的都市,不能再重演东北、华北的溃败。

  一个念头逐渐在他脑中清晰起来:不能再被动等待日军的一次次试探、挑衅、以及事态的逐步升级。必须掌握主动,至少在战术层面,掌握主动!

  寇可往,吾亦可往!

  想到这里,张治中抬起头,对一旁的作战科长开口说道:“日本人今天进攻受挫,绝不会善罢甘休。其下一步,很可能扩大事态,甚至故意制造更严重的事件,为其大规模出兵制造借口。”

  “司令的意思是?”

  “记录电报。”

  一名作战参谋立刻拿起纸笔上前。

  “南京。委员长蒋、军委会钧鉴:”

  “沪上日军自今日晨起,已由零星挑衅升级为连排规模之武装进攻,并动用装甲车辆及迫击炮等重武器,攻击我闸北宝山路既设阵地。敌之企图已非保护侨民,显系有计划之武力扩张。”

  “我军虽予敌痛击,暂挫其锋,然敌之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登陆集结于虹口。若待敌准备完毕,发起总攻,我虽据阵地顽强抵抗,亦恐陷入被动,伤亡必巨,且战火势必蔓延全市,危及百万市民及各国侨产,国际观瞻堪忧。”

  “职部反复筹议,纵观全局,与其坐待敌攻,不若乘敌立足未稳、部署未周之际,集中我京沪现有一切可战之力,主动出击。拟以主力猛攻虹口敌核心据点杨树浦、汇山码头一带,另以有力一部牵制公大纱厂之敌,切断其水陆联络,将敌压迫至黄浦江畔狭小区域,力争一举歼其陆战主力,或迫其退据舰炮射界之内,从而稳定全市态势。”

  “此举虽属冒险,然战机稍纵即逝。若待华北援敌大至,或敌舰队全力支援,则事不可为。恳请钧座即刻决断,授权治中调动在沪所有部队,包括正陆续抵达之第八十七、八十八师主力,并协调空军予以必要支援。”

  “职张治中。即刻。”

  参谋迅速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快步走向机要室。

  半小时后,机要参谋悄声入内,将南京的回电双手递向张治中。张治中迅速展开。

  “电悉。委座谕:沪局危殆,汝之判断甚确。然主动出击,干系重大,须慎之又慎。原则上同意汝之方案,然攻击发起时机、规模、持续时间,必须精确控制。初始目标限定于清除虹口区日军前沿据点,恢复原治安控制线,切忌贸然强攻其核心堡垒或触发敌舰队大规模干涉。第八十七、八十八师主力可归汝统一节制,空军已待命,然其使用须获南京直接指令。望体念时艰,以最小代价达成慑敌止战之效,勿堕国际观瞻。蒋中正。”

  电文措辞谨慎,但终究是给了出击的授权,尽管套上了重重枷锁。“最小代价”、“慑敌止战”、“勿堕国际观瞻”……张治中咀嚼着这些字眼。蒋介石既要打出姿态,又怕战事扩大难以收拾,更担心嫡系部队折损过甚。

  走回地图前,张治中点燃一支香烟,露出了后世高育良决定硬刚沙瑞金当碗抽烟的同款神情。现在战机和枷锁并存。日军的增兵速度远超预期,每拖延一刻,其防御便坚固一分。等到其华北援军大至,或舰队全力来援,则一切休矣。

  “命令。”随着张治中的一句命令,作战室内所有参谋人员同时肃立静听。

  “一、第八十七师王敬久部、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即刻完成最后攻击准备。明日拂晓五时三十分,为总攻发起时间。”

  “二、攻击重点:左翼,第八十七师主力,沿其美路、狄思威路向汇山码头方向突击,首要目标为扫清沿途日军哨所、街垒,切断其与杨树浦据点联系;右翼,第八十八师主力,自北四川路、虹江路向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外围防线实施钳形攻击,务必吸引并牵制敌主力于该区域。”

  “三、独立炮兵第二旅三营,于总攻开始前二十分钟,即五时十分,对汇山码头前沿工事、虹口公园附近日军集结点,实施十分钟急促炮火准备。炮击停止,步兵即刻冲锋。”

  “四、上海市保安总团、警察总局所属武装力量,负责掩护侧翼,维持后方秩序,清剿渗透之敌便衣队。”

  “五、各部务必严格把控攻击纵深。左翼先锋不得越过百老汇路,右翼不得强冲虹口公园核心阵地。达成初步目标后,立即转入防御,巩固既得阵地。”

  “六、所有行动,务必快、猛、狠,打碎日军骄狂之气即可,不得贪功冒进。遇敌坚固据点,呼叫炮火支援,不得徒耗兵力。”

  “七、通讯:启用第二套密码本。攻击发起后,每小时向司令部汇报进展一次。遇重大情况,立即报告。”

  命令被迅速记录、复述、加密、发出。指挥部内气氛凝重而亢奋。巨大的作战机器,开始缓缓转动起它的齿轮。

  张治中最后看了一眼地图上那片被红色箭头指向的区域。他知道,这道命令下去,闸北、虹口,明日拂晓必将血流成河。这是险棋,但更是死中求活之下,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拿起专用电话,张治中接通了通往南京的绝密线路。

  “请转告委座,治中明白。必以雷霆之势,击溃其锋,慑止日寇野心,不负委座期望。”

  放下电话,张治中对身旁的副官开口:“备车。去真如前线指挥部。我要亲自督战。”

  一九三七年五月十日 晨四时五十分 上海虹口

  天色未明,晨雾弥漫。第八十七师二五九团三营营长李树正伏在狄思威路一处半塌的商铺二楼,借着星光与远处日军探照灯扫过的间隙,最后确认了一次怀表。

  表针指针指向了四时五十二分。

  下方街道上,土兵们的身影在废墟间无声移动,最后检查装备,加固射击位。沉重的马克沁重机枪枪身被架设在临街窗口,覆着沾满泥灰的麻袋。弹药手将帆布弹带小心理顺。几个战斗小组倚在断墙后,刺刀都已上好,刀尖用灰布缠绕,避免反光。

  看了一会儿怀表上的全家福,李树正收起怀表,对身旁的传令兵低声道:“通知各连,最后检查。炮击开始后,按预定序列冲锋。告诉一连长,他的任务是撕开口子,占稳汇山码头前沿那两栋红楼,死也要死在楼里,绝不能再被鬼子推回来。”

  “是!”传令兵猫腰钻下楼梯。

  四时五十五分。极致的寂静笼罩着前沿。连远处黄浦江隐约的汽笛声都消失了。

  四时五十八分。李树正听到自己胸腔里心脏沉重的跳动声。

  五时十分整。

  一声尖锐的呼啸划破寂静,由远及近。

  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无数声!

  国军隐蔽在徐家汇地区的105毫米榴弹炮群开火了。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汇山码头前沿日军阵地、虹口公园附近的疑似集结点。巨大的爆炸声连绵不绝,火光瞬间撕裂晨雾,映红天际。地面剧烈震颤,碎玻璃和瓦砾从残破的窗框雨点般落下。

  十分钟后,炮击骤停。

  “冲啊!”

  几乎在炮声停歇的同一瞬间,怒吼声从国军阵地的各个角落爆发出来。

  李树正跃出掩体,挥舞着手枪:“三营的弟兄们!给我上!”

第一六六章:山东陷落

  一九三七年五月十日 上午 日本东京 陆军省

  拿着刚刚译出的上海急电,穿着土黄色军装的日本机要参谋快步穿过走廊,然后叩响陆军大臣杉山元办公室的房门。

  此时的杉山元正与参谋本部次长多田骏商讨华北增兵的相关安排,听到清亮的敲门声后,衫山元不悦地皱了皱眉,但还是说了一声“劲来。”

  听到许可的答复,额头冒汗的机要参谋推门而入,然后直接将电文双手送上:“大臣阁下,上海急电!支那军于今晨五时三十分主动向我海军陆战队发起大规模进攻!”

  听到机要参谋的话,杉山元一把抓过电文,低头细看。多田骏也把脑袋凑了过来。

  这封来自日军驻沪武官的电文,内容十分简明扼要:“十日晨五时十分,支那军突然以重炮轰击我汇山码头及虹口公园周边阵地。五时三十分,其正规军部队(疑为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在炮火掩护下,沿狄思威路、北四川路等多路向我前沿阵地发起团级规模突击。我军奋起迎击,目前激战仍在持续。支那军攻势凶猛,作战意志坚决,并非以往之保安部队。此系支那军主动发起之预谋进攻,规模远超此前冲突……”

  办公室内一时间陷入寂静之中之。

  片刻后,多田骏率先开口打破沉默:“第八十七、八十八师?那不是支那中央军最精锐的德械师吗?他们什么时候到的上海?”

  杉山元脸色铁青,没有回答多田骏的问题,而是直接愤怒出声:“八嘎!支那人竟敢主动攻击!他们以为在华北侥幸得手,就能挑战帝国在上海的权威了吗?!”

  “立刻致电上海!”杉山元对面前的参谋大声命令,“让上海的人汇报最详细的战况!海军那些马鹿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让支那军摸到眼皮底下都毫无察觉!”

  参谋记录命令后匆匆离去。

  等到机要参谋关上办公室的房门,多田骏开口发表自己的看法:“衫山桑,支那军选择这个时机主动进攻,绝非偶然。华北两个师团玉碎的消息显然极大地刺激了支那人的野心。蒋介石是想在上海找回面子,甚至……复制华北的胜利。”

  听到多田骏的话,杉山元随即冷笑:“复制胜利?就凭他那几个德械师?上海不是华北!那里有帝国坚固的工事,有海军舰炮支援!支那人这是自寻死路!”

  “但不可否认,”多田骏考虑的问题显然更多一些,“支那军的主动出击打乱了我们的准备节奏。如果他们在上海取得……哪怕是极为有限的胜利,国际观瞻很可能会向对帝国不利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会极大鼓舞支那的抗日士气,甚至可能影响欧美国家的态度。”

  杉山元当即起身,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东京的街景,片刻后,他转身开口说道:“我们必须立即粉碎支那军的进攻,并以雷霆之势进行反击!这次,我们要让蒋介石和所有支那人明白,帝国的威严不容挑衅!”

  说完这句话,衫山元按下呼叫铃,对进来的属下开口命令:“立即通知海军军令部、外务省召开紧急五相会议!同时,请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殿下即刻莅临陆军省!”

  一小时后 东京 首相官邸

  首相林铣十郎、外相广田弘毅、陆相杉山元、海相米内光政、藏相贺屋兴、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宜齐聚一室。

  杉山元首先通报了上海战况,只见他语气激烈的开口说道:“……支那军此次进攻蓄谋已久,投入其最精锐部队,规模之大、决心之强远超此前任何一次挑衅!这充分证明,支那政府已彻底抛弃和谈的选择,决心与帝国全面对抗!”

  米内光政接着发言,海军方面的情报更为详细:“根据第三舰队报告,支那军炮火准备猛烈且精准,明显经过周密计划。其步兵冲锋果敢,战术动作娴熟,确系正规作战部队。我海军陆战队虽英勇奋战,但兵力处于劣势,且防线多处被突破,目前正依托坚固据点节节抵抗。出云号及驱逐舰已提供舰炮支援,但支那军利用街巷的复杂地形进行规避,炮击的效果受到削弱。”

  外相广田弘毅跟着开口说道:“外交层面,支那政府尚未就此事件发表任何正式声明。但欧美各国领事已纷纷向我方的外交部表示严重关切。若战事进一步扩大,伤害到上海洋人的生命和资产,这方面会有国际压力。”

  贺屋兴宜担忧道:“军费预算原已吃紧,若上海战事扩大,急需追加拨款。但此举必然影响本年度财政计划……”

  但在这时,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敲了敲桌子,直接打断众人:“诸军,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确定帝国对上海事变的相应对策。杉山君,你的意见是?”

  杉山元站起身,用不容拒绝的语气开口说道:“必须立即增兵上海,以绝对优势兵力粉碎支那军进攻,并乘势占领上海全境,迫使支那政府屈服!建议立即动员驻屯满洲之第三、第十一师团,以及本土之第九、第十三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火速驰援!”

  米内光政皱眉:“陆军增兵需要时间。当前最急迫的是稳定上海战线。海军建议立即授权第三舰队扩大作战范围,对支那军阵地及后方进行无差别舰炮轰击,并出动航空母舰舰载机轰炸其集结地和补给线。”

  广田弘毅反对:“无差别轰炸?这势必造成大量欧美国家的财产损失,外交压力……”

  “广田君!现在不是顾虑外交的时候!”杉山元猛地打断广田弘毅的讲话,“支那军的子弹正在屠杀帝国的勇士!我们必须让那些猪狗一样肮脏的支那人,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闲院宫载仁亲王沉吟片刻,随即开口补充:“上海的事,我同意衫山元君的看法。但华北方面,亦不可松懈。香月清司虽暂时稳住了阵脚,但支那共军势头正盛,其装备与战力远超预期。若不增援,平津及主要交通线恐再遭威胁。关东军能抽调入关的兵力亦有上限。”

  说到这里,闲院宫载仁顿了顿,用精光明亮的双眼环视了一遍在场的众人:“增援华北的部队,不必全部经由铁路输送,可考虑部分兵力直接于青岛登陆。青岛港设施完善,可作为帝国陆军在华北沿海之重要支撑点,部队登陆后,可沿胶济铁路迅速西进,支援津浦线北段或津浦线方向作战,亦可对山东半岛形成有效统治,要知道,山东的黄金对帝国的战事可是很有用处的。”

  这一提议立刻得到在场多数人的认同。青岛登陆,可缩短增援距离,加快投入战场速度,收拢资源的同时开辟新的战略方向。

  “呦西!”听到闲院宫载仁的话,杉山元眼中凶光一闪,随即开口说道,“我建议即刻拟定方案:一、命令驻屯满洲第三、第十一师团,以及本土第九、第十三师团,立即进行紧急动员,组成上海派遣军先遣梯队,火速驰援上海!由松井石根大将统一指挥,务求彻底歼灭上海周边之支那军主力!”

  “二、命令关东军驻吉林之第二师团、驻朝鲜之第十九师团,立即做好出发准备,其先头部队迅速向大连、釜山集结,准备船团,直接登陆青岛!登陆后,归属华北方面军序列,由寺内寿一指挥,用于稳定并反击华北战局!”

  “三、命令海军第三舰队,全力配合上海作战,提供舰炮火力支援,并确保上海至本土间的海运畅通。同时,抽调舰艇掩护前往青岛之运输船团。”

  “四、将此决议即刻上奏天皇陛下,并通报内阁总理大臣。要求外务省同步对支那政府提出最严厉之抗议,并告知各国使节,帝国此举纯属自卫,一切责任在于中方之挑衅!”

  决议迅速形成。会议结束,将官们快步离去,整个陆军省乃至整个日本战争机器随之高速运转起来。

  日本各地预备役兵员被紧急填充进主力部队,仓库打开,武器装备被迅速分发完毕,运输舰船开始加煤、装运物资。

  停泊于旅顺、釜山的运输船队迅速集结,满载兵员和装备的列车连夜驶向港口。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各舰也接到命令,开始向上海外海和黄海北部集结。

  半小时后 青岛 日本总领事馆

  总领事西春彦神色凝重地阅读着来自东京外务省和陆军省的绝密指令。指令要求他立即与驻青岛海军方面的秘密调动任务,为帝国陆军部队在青岛登陆做好一切必要准备。

  码头清理、物资囤积、情报搜集、舆论控制……这些事情对外全部要绝对保密。

  几乎在同一时间,青岛港区日本控制的码头附近,气氛已经悄然改变。平日里的商船活动似乎减少了一些,而一些悬挂日本旗的货轮却以维修、装卸特殊货物为由,占据了最好的泊位。日本侨民中的在乡军人会成员开始接到非正式的通知,要求近期减少外出,保持联络畅通。

  胶济铁路青岛站内,数名日籍职员的工作明显忙碌起来,他们开始频繁地核对时刻表,检查通讯线路……

  一九三七年五月十三日 午后 北平 铁狮子胡同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寺内寿一大将的座车在严密护卫下驶入司令部院落。提前接到通知的方面军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率领一众参谋军官已在主楼前肃立迎候。

  车门打开,寺内寿一并未立即下车。他先抬头扫视了一眼这座如今已成为帝国陆军华北中枢的亲王府邸,眼神中闪过一丝骄傲和可往更多的饥渴神情。

  片刻后,寺内寿一迈步下车,整理了一下军装,目光冷峻地看了一眼敬礼的军官们,随即微微颔首,便步走向室内。

  会议室内,巨大的华北地形图已悬挂就位。香月清司中将站在地图旁,疲惫的脸色中带着羞愧的神情。

  毕竟,败军之将,何以言勇?

  寺内寿一径直走到主位,并未坐下,而是伸出双手,撑在铺满作战文件的桌面上,开门见山的对众人说道:“诸君,奉天皇陛下敕令,本人即日起接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当前战局之危殆,无须赘言。第五、第十师团之玉碎,乃帝国陆军前所未有之耻辱。”

  室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小心地听着寺内寿一接下来的发言。

  “耻辱,必须以血洗刷。但盲动,只会带来更大的失败。”寺内寿一直起身,走到地图前,接过参谋递来的指挥棒,“方面军当前首要任务,非盲目复仇,而是稳定战线,重整态势,确保平津核心区域及主要交通线安全。”

  一边说着,寺内寿一一边拿着指挥棒往地图上北平和天津的位置点了点。

  “命令。”

  所有参谋立即拿起笔记录。

  “一、第十四师团(土肥原贤二部),立即停止当前一切攻势行动,主力迅速脱离与支那军接触,回防北平周边地域。重点加强西郊、南苑、丰台机场及通往张家口、保定方向要隘之守备。其原有防区,由驻屯军混成旅团接替。”

  “二、第二十师团(川岸文三郎部),即日起脱离华北方面军序列,转隶新建之‘山东作战军’。该师团应于三日内完成集结,沿津浦线南下,向德州方向攻击前进。最终目标:击溃当面之韩复榘部及其他支那军,占领济南,完全控制津浦路北段。”

  “三、关东军增援之第二师团(冈村宁次部)、第十九师团(铃木美通部),其先头部队预计将于五日内于青岛登陆。登陆后,第二师团主力沿胶济铁路西进,策应第二十师团攻略济南,并准备向徐州发起进攻;第十九师团负责巩固青岛、烟台等沿海要地,并清剿周边之抵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