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来了个年轻人 第120章

作者:半江瑟瑟

  一辆被打废的战防炮被遗弃在路旁,炮管无力地指向天空。几个士兵正试图将还能用的零件拆下来带走。更远处,几辆烧毁的卡车残骸还在冒着黑烟,持续地散发着刺鼻的焦糊味道。

  营长刘耀祖走在队伍中间,左臂用绷带吊在胸前,军服上满是干涸的血迹和泥土。他的钢盔不知道丢在了哪里,头发被汗水和尘土黏成一绺一绺的脏辫。每一步都飘忽忽的像是踩在棉花上,连续两天的高强度战斗和夜间的惨烈撤退将他的体力消耗的一干二净。

  “营座,喝口水吧。”一旁的警卫员递来一个水壶,声音沙哑的开口道。

  刘耀祖接过水壶,抿了一口。水是温的,带着一股铁锈味。将水壶递给警卫员,刘耀祖抬头望向北面,保定城已经隐没在远处的地平线下,但飘荡着的黑烟显示着当今的局面。

  看着远方直直的黑线,刘耀祖突然想起来杜甫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随即,一首更应景的白乐天所做的《西凉伎》霎时浮现在他的脑中: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

  安西都护进来时……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

  将卒相看无意收……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不知道为什么,一股屈辱的眼泪从刘耀祖的眼中奔涌而出。

  面对着家乡福建的方向,刘耀祖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喃喃的自言自语道:“列祖列宗在上……耀祖……无能……”

  就在刘耀祖心灰意冷的时候,南面突然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引擎轰鸣声,低沉而有力,不像日军坦克那种尖锐的噪音。

  溃退的队伍出现了一阵骚动。士兵们惊恐地回头张望,以为日军追兵赶上来了。

  “准备战斗!”有军官哑着嗓音下达命令。残存的士兵们慌乱地寻找掩体,拉动枪栓,尽管许多人的枪里已经没有几发子弹。

  刘耀祖眯起眼睛,举起望远镜向东望去。尘土中,一列整齐的车队正在向西开来,速度不快,但秩序井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辆轮式装甲车,涂着陌生的荒漠色迷彩,车顶的重机枪指向两侧,而非前方。紧随其后的是一长列卡车,同样涂着荒漠迷彩,帆布篷罩得严严实实。每辆车的驾驶室顶上都架着一挺轻机枪,射手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最令人惊讶的是车队中的士兵。他们整齐地坐在卡车车厢里,头戴着造型奇特的头盔,身穿统一的荒漠迷彩作战服,装备齐全,面色沉静,与自己身边的士兵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是鬼子……”刘耀祖喃喃道,随即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

  车队在距离溃军约一百米处缓缓停下。一名军官跳下领头装甲车,朝国军队伍走来。他戴着同样的荒漠色头盔,头盔上有一个银灰色的五角星,领章显示是校级军官。

  “我们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先遣支队。”军官的声音清晰有力,带着明显的西北口音,“奉命东进抗日。你们是哪部分的?”

  一名国军上尉踉跄着上前:“二、二十六路军二十七师的……保定丢了,日本人追来了……”

  红军军官点点头,表情严肃:“知道了。你们继续向西撤退,我们为你们掩护。伤员多不多?”

  “多……好多兄弟都没下来……”上尉的声音哽咽的回答一句。

  红军军官转身朝车队打了个手势。几辆卡车上跳下身穿同色迷彩服,但是手臂上佩戴红十字袖章的医疗兵,背着药箱,抬着担架,快步向国军的伤兵队伍跑去。

  与此同时,车队后面的几辆卡车开始掉头,在公路两侧展开。士兵们迅速下车,以卡车为依托构筑简易防御阵地。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配合默契,显然训练有素。

  刘耀祖拖着疲惫的步伐走上前去。红军军官看到他臂上的少校军衔,立正敬了个礼。

  “二十七师八十团一营,刘耀祖。”

  “十八集团军115师侦察参谋,王振华。”军官回礼,目光落在刘耀祖受伤的手臂上,“伤势怎么样?”

  “皮肉伤,不碍事。”刘耀祖摇摇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到了红军士兵的装备上。

  这些士兵每个人都装备着一支造型流畅的短号步枪,胸前战术背心上插着数个弹匣。每人腰间挂有四枚卵形手榴弹,右侧挂着手枪,左侧是防毒面具罐。背后是统一规格的行军背包,看上去分量不轻但却整理得十分规整。许多人还配备着望远镜和指北针,这是国军只有排级以上军官才能配备的装备。

  更令人惊讶的是几个机枪组。他们装备的不是国军常见的捷克式或马克沁,而是一种气冷式的重机枪,架在三脚架上,枪管厚重,看上去威力十足。副射手携带着长长的弹链,黄澄澄的子弹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你们……这是要去打保定?”刘耀祖忍不住问道。

  王参谋摇摇头:“上级命令,先建立阻击阵地,掩护友军撤退。”

  抬手指了指国军溃兵身后的保定城,王参谋对着刘耀祖开口问道:“日军离这里还有多远?”

  “最多二十里地,他们的卡车快,还有坦克。”刘耀祖苦笑一声,“就你们这些人,挡不住的。”

  王参谋没有回答,只是对着刘耀祖微微一笑,转头扭头朝阵地喊道:“二排长!把家伙架起来!”

  几名红军士兵应声从卡车上卸下几个长条木箱,打开后取出几个粗长的铁管状武器,迅速组装起来。

  看到这几名红军士兵的工作,刘耀祖好奇地睁大了眼睛。那是他从未见过的武器,像是小口径炮,但又可以由单兵携带操作。

  “这是……”

  “40火箭筒,打坦克用的。”王参谋简单解释了一句,“还有无后坐力炮在路上。”

  刘耀祖听得云里雾里,这些武器名称他闻所未闻。但他能感觉到,这些装备绝非寻常。

  东面突然传来炮声,几发炮弹落在远处田野里,爆炸掀起阵阵泥土。日军追兵不远了。

  溃退的国军队伍出现慌乱,许多人开始拼命向西奔跑。

  “全体注意!准备接敌!”王参谋高声喊道。

  随着王参谋这句话语的落下,红军阻击阵地上的战士更加忙碌起来。战士们迅速进入战斗位置,机枪手拉开枪栓,火箭筒手寻找有利射击位置,狙击手爬上卡车顶部寻找视野。

  一支特殊的队伍引起刘耀祖的注意:几名红军士兵展开一个三脚架,上面架设着一台造型奇特的仪器,看起来像是某种光学观测设备。另一组人则在架设天线,看起来跟无线电设备更像一些。

  “那是……”

  “炮兵配套的观察组和通讯班。”王参谋解释道,“可以直接呼叫后方的炮火支援。”

  刘耀祖沉默了。他从未见过这样的部队,装备精良得像洋人的军队,却又都是中国人的面孔。

  东面出现了日军先头部队的身影,几辆摩托车和一辆装甲车出现在视野尽头。

  “发现目标!距离一千二!”观测手高声报出数据。

  无线电操作员对着话筒快速说着什么。

  短短几十秒后,天空中传来尖锐的呼啸声。一排炮弹精准地落在日军先头部队周围,爆炸掀起的尘土将日军的先头部队完全笼盖了进去……

  刘耀祖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火炮的反应能达到这种速度。

  “你们……有多少炮?”

  “一个重炮团在后面,152毫米榴弹炮。”王参谋语气平静,“还有一个107火箭炮营。”

  这时,一阵不同于日军战机的引擎声从西面传来。三架单翼机低空掠过,直扑东面的日军队伍。机翼下火光闪动,火箭弹呼啸着射向日军阵地,引发一连串爆炸。

  “我们的飞机。”王参谋抬头看了一眼,语气依然平静。

  刘耀祖望着这一切,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有震撼,有羡慕,有一丝希望,也有深深的苦涩感觉。

  这些装备精良的部队,原本可以更早投入战斗,也许保定就不会丢得这么快……

  “王参谋,”刘耀祖突然开口,“我的营还有能打的兄弟,大概三十多人。让我们留下来和你们一起打吧。”

  王参谋摇摇头:“你们已经打得很艰苦了。继续向西撤退,休整补充。这里交给我们。”

  远处,日军的炮火开始还击,几发炮弹落在公路附近。红军阵地上,一名观察手高声报着参数,无线电操作员迅速传达。

  又一轮精准的炮火覆盖了日军的炮兵阵地。

  刘耀祖最后看了一眼这支装备精良到令人咋舌的部队,转身对残存的部下喊道:“二十七师的!继续向西撤退!给红军弟兄们让出道路!”

  溃退的洪流继续向西涌动,但与之前不同,这次他们脸上少了几分惊慌的神情。

  东面的交火声越来越激烈,红军的重机枪已经开始嘶吼着开火,12.7毫米子弹的发射声一时间吸引了所有国军士兵的目光。

  刘耀祖回头望去,只见那支规模不大但装备精良的部队已经建立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荒漠迷彩的身影在阵地上忙碌而有序地移动着。

  公路上的景象变得奇异:一边是向西溃退的国军残部,衣衫褴褛,伤痕累累。一边是向东开进的红军车队,装备整齐,兵强马壮。两支队伍在同一条公路上逆向而行,代表着这个国家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力量。

  一辆红军的卡车停在路边,士兵们正在分发饮水和干粮给经过的国军伤兵。几个国军士兵接过那种从未见过的压缩干粮,困惑地打量几下,低头嗅了嗅,然后大口吃了起来。

  刘耀祖拖着疲惫的步伐继续向西走去。前方,更多的红军部队正在开来:牵引式重炮、装甲车、满载士兵的卡车……一支他从未想象过的强大中国军队,正迎着头顶的烈日,向北开赴战场。

第一六一章 战术穿插,包饺子

  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午后 河北满城西 一野一师三团二营四连阵地

  曹梓辰趴在刚刚挖好的散兵坑里,将装满子弹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稳稳地顶在右肩。

  身上的迷彩服已经因为长时间的劳动而被汗水打透,紧贴在背上。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曹梓辰抬头调整了一下钢盔的系带,以便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一些。

  东北面大约两公里处,保定城的方向,黑烟持续升腾。沉闷的爆炸声和枪声时不时传入耳中。连长的命令很明确:就地构筑防御阵地,掩护师主力展开,准备迎击追击而来的日军。

  周围的战友们沉默而高效地忙碌着。机枪组在侧翼小土包上架起了八九式重机枪,副射手正在连接弹链。火箭筒小组把发射位置放在了拥有最大射界的公路拐角处,40火黝黑的发射管被直直地对准北方。

  范广兴蹲在曹梓辰旁边的散兵坑里,正往空弹匣里压子弹。粗糙有力的大手把黄澄澄的7.62毫米步枪弹一枚枚按进弹匣,发出咔哒咔哒的清脆相声。

  “听说对面是鬼子鬼最精锐的第五师团。”用五六半步枪瞄了一会儿,确定暂时没有出现鬼子的范广兴放下枪,对身边的曹梓辰低声说了一句。

  曹梓辰没吭声,只是眯起眼睛向东北面的公路看去。不久之前,溃退的国军部队才从这条路上全部经过,如果日本人想赶尽杀绝的话,那么他们追上来的时间不会太久。

  正在前方的战士们凝神以待的时候,四连的阵地后方也传来阵阵卡车引擎发动的声音。

  一排涂着荒漠迷彩的卡车在距离后方防线的几百米处停下,战士们全部下车卸载物资。几门107毫米火箭炮被牵引到了预设阵地上,炮组成员紧接着开始了忙碌的图上作业。

  “看那边。”仿佛是看到了什么稀奇的东西,范广兴用胳膊肘碰了碰曹梓辰——连里的通讯兵分成了两批,一批在架设电台天线,铺设电话线的任务则分配到了另一批通讯兵的手中。

  对曹梓辰来说,这些和训练场上别无二致的场景,他已经并不陌生,但每次看到这种情景,曹梓辰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在老家,别说电话了,电线都是稀罕的东西……

  “注意北面!”排长的喊声把曹梓辰拉回了现实。

  曹梓辰举起望远镜向北 看去,只见东北方向的公路尽头扬起大股尘土,大股的黑点在尘土中若隐若现。

  “目标出现!距离约一千五百米!”观察哨的声音通过野战电话传到各排。

  阵地上顿时紧张起来。枪栓拉动声此起彼伏,战士们纷纷进入射击阵位。

  曹梓辰深吸一口气,将标尺调整到300米。感受着自己的心跳加快,曹梓辰还是把枪稳稳地端了起来。训练时打过的上百发子弹形成了熟练的肌肉记忆。

  尘土中的黑点越来越清晰。几辆三轮摩托车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大批卡车,几辆坦克在大部队的周围——曹梓辰认出那是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训练时教官展示过这些“豆战车”的图片。

  “放近到八百米再打!”连长的命令通过电话线传到每个班排。

  日军车队毫无戒备地沿着公路开来,显然没料到会在这里遭遇有组织的抵抗。摩托车上的日军士兵甚至没有下车战斗的准备。

  曹梓辰屏住呼吸,食指轻轻搭在扳机上。他瞄准了领头摩托车上的驾驶员。

  突然,后方传来一阵奇特的呼啸声。上百道火龙从阵地后方腾空而起,划着弧线飞向日军队列。

  107火箭炮的第一轮齐射准确覆盖了很长的一段公路。伴随着爆炸声震耳欲聋的响起,日军车队被炸的七零八落。几辆被直接命中的摩托车和卡车被连人带车一起炸成碎片。没被火力覆盖到的的卡车紧急刹车,车上穿着土黄色军装的小鬼子们慌乱地跳下车寻找掩护。

  “打!”

  伴随着排长的命令传到了耳中,红军阵地上所有的武器同时开火。八九式重机枪发出低沉连贯的射击声,12.7毫米子弹轻易穿透九五式坦克的装甲,几个点射就把坦克打的趴窝。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精准的点射将暴露的日军士兵一个个撂倒。

  曹梓辰冷静地扣动扳机,击发,瞄准……一个试图架设掷弹筒的日军军曹应声倒地。他移动枪口,找到下一个目标。

  日军很快从最初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坦克开始还击,37毫米炮开始连续开火。一些我军阵地上的火力点开始受到压制。

  “重机枪,打掉小鬼子的坦克!”看到这种情形,火力排的排长转头对手下的战士们大声命令道。

  听到排长的命令,正在对着日军割麦子的两个重机枪阵地上的主射手立刻调转枪口,对着射界里的九五式坦克就“哒哒哒”的开起火来。不到一分钟,战场上防护力量薄弱到几乎只剩一层铁皮的九五式轻坦就全被打成了筛子。

  趁着我军重机枪转移火力的当口,更多的日军士兵从卡车上跳下,组成散兵线开始反击。三八式步枪特有的清脆射击声与红军武器的轰鸣混在一起。

  曹梓辰不断变换射击位置,每个点射都确保命中。训练时教官反复强调:三点一下,保证杀伤效果。他看到一个日军军官正挥舞军刀组织进攻,稍微调整呼吸后扣动扳机。

  “砰!”一声,军官倒地。

  东面天空传来引擎声。四架日军九七式战斗机出现在天际,开始向下俯冲。

  “防空!注意防空!”

  阵地后方的双联装23毫米高射炮立即开火,在空中织出一张黄色火网。一架日机被击中,拖着黑烟坠向远方田野。其余日机匆忙投下炸弹,便开始拉升高度。

  这时,西面飞来三架银灰色的战斗机——是己方空军的歼-1。它们迅速与日机缠斗在一起,机关炮的射击声在空中回荡。

  地面战斗仍在继续。日军虽然遭遇突然打击,但战术素质很高,很快利用地形建立了几个支撑点。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在公路右侧的小树林中疯狂射击。曹梓辰看到几个战友试图迂回包抄,被机枪火力逼回。

  “范广兴,掩护我!”曹梓辰对旁边的战友喊了一句。

  从战友那里得到去确切的回应后,曹梓辰取出两枚手榴弹,向右快速匍匐移动,利用弹坑和灌木丛接近机枪阵地。范广兴则把手里的五六冲切换到连发模式,和小树林中的日本兵互相对射起来。

  曹梓辰爬到距机枪阵地约三十米处,拉响手榴弹延迟两秒后投出。

  “嗵!嗵!”两声爆炸,小树林里的重机枪开火声戛然而止。见到鬼子的重机枪火力点被自己成功打掉,曹梓辰立即起身冲锋,用五六半朝烟雾中晃动的人影连续射击。

  将树林里的日军全部杀干净后,曹梓辰迅速撤回己方阵地。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干得漂亮!”范广兴奋地对曹梓辰比了个大拇指。

  日军攻势明显减弱。幸存者开始向后撤退,留下了上百具尸体和十多辆燃烧的卡车。

  “停止射击!节约弹药!”连长的命令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