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98章

作者:捞德一

“将军,有了这些东西,咱们就可以继续招兵买马了。”

苏远哈哈一笑。

“必须招,能招多少就招多少。”

之前在外草原,他虽然有钱,但钱不能当饭吃。

没有足够的粮草和后勤物资,招五千到一万,已经是极限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

粮草有了,和燕京的商路也打通了。

就在前几天,苏远和盛家、刘家、王家等十几位商业大亨家族,都签订了贸易往来条例。

为了结交苏远,他们给的价格也很低。

可以说,从现在开始。

外草原就不会再缺少基本物资。

有了这个条件,招兵买马几乎没了限制。

当然,外草原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口稀少。

不过,只要有钱有粮,还怕没人?

苏远已经有了决定。

回去后,就让上官婉制定新的募兵策略。

直接派人南下募兵。

目前整个内草原包括陕甘宁一带,都属于皖系势力范围。

这么大一片地盘,人口数以千万计,招兵完全不成问题。

“将军,东西已全部装载完毕。”

军需处处长张良,快步走过来,笑道。

这时候,最开心的,就是他了。

这辈子都没这么富裕过。

“通知下去,准备出发。”

“是,将军。”

不一会儿,所有士兵集结完毕。

来时,苏远带了五千人马。

走的时候,共有六千五百多人。

徐树真等一众将领,将苏远的部队送出城外。

两兄弟没有离别的伤感,相视一笑,互道一声“珍重”。

山高路远,后会有期。

一个小时后,军队路过燕京。

苏远从车上走下来,看向城内。

等了好一会儿,几辆马车缓~缓出城。

陈义掀开车帘,走了下来。

随他一起下车的,还有二十多个年轻男女。

这些人与苏远差不多年纪,穿着学生装。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他们都是北大的优秀毕业生,个个心怀满腔爱国热血。

自愿到条件艰苦的边疆,去施展一身抱负。

陈义一一介绍。

苏远脸上露出敬重之色,朝他们敬了一礼。

“感谢各位的无私奉献,我代表外草原四十万百姓,先行谢过了。”

二十多位北大学子,肃然起敬。

朝着苏远回了一礼。

随后,众人再次坐上马车,加入军队中,一起向着北方边疆驶去。

苏远邀请陈义,坐上他的小汽车。

“陈先生,我写的信,可送到了?”

陈义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份新的信件。

“这是伊薇尔小姐的回信。”

苏远接过信封,拆开看了看。

信中,伊薇尔并没有责怪苏远上次不辞而别。

她知道。

苏远是不愿意看到因为他,而让自己和父亲大吵大闹。

伊薇尔什么都明白。

或许,暂时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在信里,她仍然是那个积极乐观的女孩。

她表示,自己会一直留在龙国,继续成为一名记者,作家。

要为受到压迫的底层人民们,向世界发声。

三年时间,伊薇尔可以等,也愿意等。

期待下次见面。

一封信读完,苏远鼻尖微酸,心情格外沉闷。

他扭头看向窗外的风景。

脑中一幕幕画面闪过,过了很久,他才将那股杂乱的心绪整理好。

思念过去,只会徒增忧愁。

展望未来,才能改变一切。

苏远深呼一口气,将信小心收了起来。

“陈先生,东洋人那边,谈的怎么样?”

陈义原本闭着眼睛,摆出一副当我不存在的样子。

听到苏远的问话,他蓦然睁开眼。

“司令,东洋人已经答应了,他们说下个月就可以给咱们送物资。”

苏远嘴角微微上扬。

这小鬼子的东西就是好骗,只是签了两份“无关紧要”的协议,他们就会主动送上各种好东西。

当然,这个“无关紧要”只是针对苏远来说。

换做任何一个军阀,都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陈义神色有些担忧的说道。

“司令,咱们拿了东洋人的东西,如果不给他们办事,也不遵守协议,事后那帮东洋人来找麻烦,怎么办?”

苏远冷笑一声。

“当然是狠狠的办他们,那帮东洋鬼子安的什么心思,路人皆知,跟他们翻脸是迟早的事情。

咱们现在多拿一点,就等于以后他们侵~略咱们,少一点补给。”

陈义眉头皱成一团。

话是这么说,可他这么欺骗东洋人,等到事情暴露后,那滔天的怒火,苏远真能扛得住?

要知道,东洋可是列强之一。

东洋人的武器装备、军队战斗力远远胜过民国部队。

哪怕苏远赢过毛子军,但那终究是以多打少。

到时候,东洋人知道自己被骗了,肯定不会只派几千人来报仇。

仅凭苏远目前的一万多兵力,能赢吗?

陈义持怀疑态度。

“陈先生,看您的眼神,是对我没信心啊。”

“司令,您就别拿我说笑了,这事后果真的很严重。”

陈义还不知道,苏远有一个秘密兵工厂。

他所担心的问题,无非就是装备不如小鬼子。

至于战斗力,就要靠优秀的将领,日复一日的练兵。

而苏远手下,光是历史名将就有六位。

还有一位将才吕人杰,坐镇唐努乌梁海。

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练出一支钢铁般的军队,绝对不成问题。

“陈先生,实不相瞒,我真正的王牌还没有拿出来。”

…………

1920年9月3日。

苏远返回库伦。

距离上次离开,刚好过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整个外草原可以说大变模样。

首先是库伦,这里新修的房屋多了将近一倍。

大部分老百姓,都住上了新房子。

街道也都翻新了一遍,看起来更像一个城市。

而不是一个集镇或者部落。

城外开辟出来的良田,多达千亩。

现在,全都种上了土豆、白菜这些适应当地气候的作物。

放眼看去,大草原上,除了青草悠悠,还有粮食满地。

有了农田和住房。

就能吸引来越来越多的牧民,定居在库伦。

这里的人口,也能越来越富集。

一切都在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那跟随而来的二十多名北大学子,看到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内心极为7125震惊,觉得太不可思议了。76368

在来之前。

他们只是听校长说,外草原如今治理的有多么多么好。

但很多人打心里并不相信。

几千年来,那都是一片贫瘠荒芜的土地。

游牧民族打破脑袋,也向往南方迁徙。

要真有这么好,他们的老祖宗,干嘛还要入侵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