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232章

作者:捞德一

想要让半岛的百姓彻底归属龙~国,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产生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此为教育大计。

苏远之前已经让耿晔去办这件事了。

耿晔看向张作相。

张作相笑道。

“将军,我已经联系大帅,他说会从东北大学调一批老师和学生过来,在半岛开办小学、中学,普及中~华教育。”

张作林这点格局还是有的。

收了半岛,变相的也是扩充了他东北的地盘。

对于此事,老张十分上心。

苏远点了点头。

教化的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但这毕竟是长线投资,至少要十年二十年后,才能看出效果。

短期内,无法影响到那些复国主义者。

想要在短时间有效果,就是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切切实实变好。

只要民众吃饱穿暖了,即使有人想要复国,大部分老百姓也不会为他们卖命。

“民生问题,这是重中之重。

李广,你在外草原这么久,耳濡目染,应该也知道怎么治理。

半岛的工业和农业基础,都比外草原更完善。

这段时间先辛苦你顶着,回头我从库伦调几个人过来帮你。”

李广肃然点头。

“将军放心,我一定会处理好民生问题,尽快让半岛休养生息。”

最后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

军事问题。

苏远看向张作相、郭松龄和耿晔。

“东洋人这次惨败,绝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必定会卷土重来。

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要扩军练兵。

东洋在半岛一共有七个军事基地,十多个军港。

他们留下的军事物资、兵工厂有不少。

足够武装三十万人的军队。”

郭松龄此刻笑道。

“将军,前些天在平让,愿意报名参军的人,就有七八万。

汉城的人更多。

0.1还有仁川、釜山、光州等大城市,参军意愿者数不胜数,招募三十万人不在话下。”

苏远淡淡一笑。

“军队人数太多,也不是好事。

咱们的军队,贵精不贵量。

你们优先招募有作战经验的抗日义军,再从普通老百姓中,挑出青壮年补充。

年龄不适合,或者身体素质不过关的。

作为民兵训练,不纳入军队编制。”

张作相、郭松龄、耿晔三人,点头称是。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

苏远从怀里取出一张地图。

“这几个地方,有我们需要铜铁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东洋人留下了许多工业设备。

还有数十万东洋移民。

这些免费的劳动力和工厂,别浪费了,一定要利用起来。”

李广和耿晔咧嘴一笑。

这操作他们太熟悉了。

草原上的矿厂里,至今还有一批免费的东洋打工人。

张作相和郭松龄,神情一愣。

“将军,您怎么知道这些地方有矿产?”

“你们别管我怎么知道,照我说的办,肯定不会走空。”

朝仙半岛人口众多,矿产资源极其丰富。

尤其是铁矿储量,达~到了全球前十之列。

其中位于咸镜道的茂山铁矿,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铁矿。

开采难度极低。

同时,半岛位置也不错。

陆地上有铁路与东北连接。

  

等库伦和满洲里铁路修好,这~里的资源运到库伦,不会超过三天。

走水路,半岛北部清津港离海参崴,仅仅一百多公里。

这么好的地方,当然得牢牢抓在手里。

………………………………………………………………………………………………………………………….

第150章,反东洋制裁,每天枪毙一百俘虏,国际哗然

盛京.

这段时间,四国大使三天两头,就会来大帅府邸,找张作林谈判。

放在以前。

张作林想见一面这些洋人,那都得提前打电话预约。

带上好礼,才能踏进他们的大使馆。

可如今,情况反过来了。

这些洋人天天主动到大帅府邸报道,和上班打卡一样。

张作林心里别提多舒坦。

打了胜仗,腰杆子都直起来了。

说话也有底气。

不过这种好日子,并没持续多久。

当东洋的制裁令下达后,东北的经济遭遇了严重打击。

要知道,在张作林和东洋人翻脸前,和东洋联系最紧密的地区,就是东北。

双方贸易额,最高能达~到全国GDP的10%。

这也让东北成为民国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张作林也是全国,最有钱的军阀。

可现在,港口贸易封锁。

东洋的商品进不来,本地的商品卖不出去。

大量工厂濒临破产。

商会、商铺连夜倒闭。

东北各城经济,一~片大萧条。

四国大使得知此事,极为震惊。

一方面,苏远攻占下半岛的事情,让他们感~觉到深深的不安。

另一方面,东洋的经济制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让他们趁机对张作林施压。

这天上午。

四国大使如约来到大帅府邸。

见到张作林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四人皆是内心一喜。

“张大帅,我听说东北最近的经济不太好,需不需要我大英帮衬一二。”

朱尔典老奸巨猾,阴阳怪气的说道。

张作林紧咬牙关,没有说话。

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四人此刻打的什么主意。

克莱恩笑道。

“张大帅,你知道,我一直坚决反对战争。

只要你将我米军司令和士兵,都放了,我立刻联系总统,对东北进行经济援助。”

法兰西大使康德也跟着道。

“张大帅,现在整个东北的生死存亡,就在你一念之间。

和,咱们共同发展,大家都有得赚。

战,只怕东北坚持不到下一场战争,经济就先垮20了。”

意呆利大使齐亚诺微微一笑。

“别犹豫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挽救东北,只有这一~个机会了。”

他们四人轮番上阵,威逼利诱。

令张作林内心极度挣扎,额头渐渐渗出汗珠。

东北的经济,已经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

如果再不想出一~个解决办法,后果无法想象。

但若是答应了他们。

那他之前倾尽全力打赢的一仗,岂不是白打了。

他怎么对得起,那数万战死的将士。

怎么对得起,数万冤死的百姓。

朱尔典见张作林,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手持拐杖重重剁在地板上。

“张大帅,实不相瞒,我们明天就打算返回燕京。

如果你今天不答应,以后再想反悔,可就没机会了。”

张作林身子一~颤。

豆大的汗珠顺着额角滑落,心理防线几乎要被攻破。

一面是战死的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