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211章

作者:捞德一

可把人俘虏活捉了,却用这种手段对付,这已经是折辱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们背后的贵族知道后,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龙~国如今的国力,远远比不上这些西方列强。

真要是把人都得罪死了,一点脸面都不留,可能下一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在龙~国了。

“苏司令息怒,咱们跟这群洋鬼子较什么劲,一帮败军之将,不值得。”

张作林赶紧开口劝道。

他还准备拿这帮人当筹码,换回旅顺和大连。

苏远冷哼一声说道。

“继续扒。”

那些士兵再次上前,要扒那些军官的军装。

这时,米国司令强压着怒气,说道。

“不用你们动手,我自己来。”

说着,他解开纽扣,将外面的军服脱了下来。

一件件棉衣棉裤丢在地上,最后只剩下一条大裤衩和衬衣。

寒风吹拂而来,这米军司令被冻的瑟瑟发抖。

但他仍然站的笔挺,昂首挺胸,表现的极具骨气。

苏远大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扭头望向其他人。

那些人也都老老实实,将衣服脱了下来。

数百人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寒风中。

看的人张作林等人,直嘬牙花子。

张学亮皱着眉头,小声道。

“爹,苏司令这么干,是不是太……那个了。”

张作相、杨宇霆等人,也都觉得这事,过分了点。

今天把场面搞得太难看,明天那些洋人再打过来,他们就要遭殃了。

说到底,还是他们骨子里的畏惧在作祟。

西方列强骑在龙~国头上八十年,已经将两三代人的脊梁骨打断了。

即便,这些洋人吃了败仗,成了俘虏。

可他们仍然怕得罪死洋人。

这些洋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表现的如此嚣张傲气。

“苏司令,差不多得了,对待俘虏,咱们得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

张作林开口劝道。

苏远面色严肃,讥讽开口。

“国际人道主义法?张大帅,以前这些洋人在咱们的地盘上烧杀抢掠,可曾遵守过人道主义?”

张作林哑口无言。

张学亮跟着劝道。

“苏司令,这些洋人固然可恨,但这么羞辱他们,对咱们又没什么好处,反而会招来祸端,何必呢。”

苏远义正严词,朗声道。

“各位,我这么做,并非是为了故意羞辱他们。

这种幼稚的事情,我才懒得干。

我只想让这些洋人知道,败者就应该有败者的姿态。

也想让你们看看。

同样是人,两条胳膊两条腿,一对眼睛一张嘴,洋人有什么可怕的。”

这番话,令许多人陷入了沉思。

“自晚晴以来,全世界都知道我们龙~国积贫积弱,软弱可欺。

谁都想来踩上一脚,分一杯羹。

两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这一场场大战,是咱们的屈辱史,国人永远无法忘记。

你们记住,人可以被打败,但人心不能被打趴下,骨头不能被打弯,骨气更不能被打没。”

苏远的话,犹如一道惊天霹雳,在众人耳中炸响,振聋发聩。

一~个个士兵,握紧拳头,不自觉挺直了腰杆。

张作相、杨宇霆、郭松龄等军官,眼神里浮现了一抹光。

这种光,来自渐渐复苏的民~族自信与国~家自信。

以前,他们确实对洋人,存在天然的畏惧心理。

未战先怯,乃是常态。

龙~国人的骨气,早在满~清时期,就被丢了个一干二净。

以前打了败仗,畏惧洋人倒也情有可原0....

但现在他们打了胜仗,还需要怕什么?

张作林深吸一口气,面色严肃道。

“苏司令说得有理,咱们龙~国人可以输,但不能输掉骨气。

马了个巴子,把这帮洋鬼子,都给老子装进囚车里,游街示众,让城里的老百姓看看。”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苏远要做的,就是先把国人对洋人恐惧消灭掉。

只有把打弯的脊梁骨扶正了,做人才能堂堂正正。

很快。

一辆辆木栅栏囚车拉了过来。

盛京警察局局长,知道这些车,居然是用来关洋大人的,当即吓了一跳。

他小心翼翼来到张作林身边,问道。

“大帅,咱们这么对洋人,是不是不太好?”

张作林反手一巴掌甩在他的脸上,怒骂道。

“瞧你这没骨气的样,不敢做,就给老子滚蛋,多的是人想当这个局长。”

那警察局局长捂着脸,眼神万分委屈。

最后,包括威廉姆斯在内的三十多位高级军官,全都被关在了囚车中,押往盛京。

在冰冷刺骨的寒风中。

这些人穿着单衣,冷的瑟瑟发抖,游行在大街上。

城内数十万百姓,走出家门,堵满了街道两旁。

看着那些洋人,所有人眼里都充斥着恨意。

他们很多人的家园,都遭到了轰炸。

毁于一旦。

但恨归恨,大部分的眼神中,仍旧藏着深深地恐惧。

洋大人积威深重。

即便是警察局局长,都怕的要死。

更何况是这些平头老百姓。

一路游行过去,安安静静,竟无一人敢发泄心中恨意。

苏远和张作林等人站在城墙之上,看着这一幕。

心情格外复杂。

“苏司令,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过,人心这玩意儿,一旦被打趴下了,再想把它扶起来,难啊。”

张作林叹息一声道。

“不着急,这事得一步一步来,总有一天,咱们龙~国人的百姓,都能挺起腰来。”

苏远并不觉得意外。

这盛京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有骨气的人,终究是少数。

他甚至能想象到,此刻在燕京,肯定有一些亲西方的软骨头,在骂他。

人性的复杂,在于多变。

苏远要做的,是让最有骨气的人,带动少数变成多数。

偌大一~个国家,总要有人牵这个头。

这场游行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终于,有一名学生站了出来。㈦

他的眼中露出滔天恨意,似与那些洋人不共戴天。1

“天杀的洋鬼子,杀我父母,毁我家园,该死!”⑵

他从地上抓起一~个冰球,猛地砸在囚车上。伍

他的举动,立刻带动了周边群众。7

那些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亲人、房屋毁掉的百姓,蠢蠢欲动起来。6

接着,一位女学生走了出来。3

尽管她看起来十分瘦弱,但她仍然带着恨意,向那些洋人丢出了手~中的“武器”。6

0.1⑧

“我的儿啊,我要我儿报仇!”

“洋鬼子该死,砸死他们。”

“乡亲们,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跟我砸死他们。”

……

民怨一起,大家对于洋人的恐惧,便被压了下去。

所有人拾起地上石子、雪球、冰块,往囚车砸去。

威廉姆斯等人,从小到大,何曾受到过这种侮辱。

他们愤怒咆哮着,呵斥着,但却根本吓不退那些百姓。

很快,就有人被砸的头破血流。

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凄惨至极。

见到这一幕,苏远嘴角微微扬起。

“差不多了,让百姓们发泄完,把这些人都送到医院去,这些人还有价值,别给玩死了。”

张作林和张学亮等人,互相看了看,都忍不住从脚后跟生出了一股寒意。

这小子是真的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