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361章

作者:贼眉鼠眼

  可耶律斡特剌还是想努力抢救一下。

  当辽军好不容易临时拼凑出松垮的戒备阵型时,远处正前方终于传来动静。

  那是一阵阵整齐的脚步声,甲叶撞击声。

  轰,轰,轰……

  声音越来越近,在这漆黑的深夜听到这一阵阵越来越近的整齐脚步声,以及那仿佛侵入人心的森森杀气,谁能不恐慌?

  还没见到敌人,辽军的阵型又开始乱了,这种只闻声不见人的恐惧,更令辽军感到窒息,就像面对无法抵抗的神罚,在注定的死亡面前,凡人无能为力。

  耶律斡特剌还能勉强维持镇定,作为一军主帅,纵是再恐慌也不能失去判断,这支军队还需要他的指挥,才有转危为安的一线希望。

  拔出腰刀,耶律斡特剌斜指正前方,厉喝道:“放箭!”

  有了正确的指挥,辽军终于稍稍安定,漫天的箭矢朝漆黑的前方射去。

  至于效果,根本没人知道。

  正前方的脚步声仍在继续,而且越来越近。

  大约还有三四百步时,脚步声突然停止。

  辽军将士心头刚刚松缓下来,便听远处一声暴喝,接着黑夜中冒出无数一闪即逝的火光,伴随着阵阵巨响,辽军阵列前方的将士齐刷刷地倒下。

  “是宋军的火器!”辽军阵中,有人凄厉地大吼起来。

  “我们被宋军伏击了!”

  “是死路!我们没救了!”

  瘟疫般传播的恐慌,令整支辽军的士气瞬间降到冰点,队伍里散发着窒息的绝望。

  无数辽军将士从阵列里脱离,掉头就跑。

  他们跑到黄河边,试图找回渡河的船只逃出去,然而当他们渡过黄河后,那些船夫便撑着船飞快跑远,此时的岸边已没有一艘船。

  求生欲旺盛的辽军将士顾不得湍急的水流,索性跳入黄河中奋力朝对岸游去,然而很快被水流冲走,随波逐流,渐沉河底。

  岸边,大部分辽军仍然殊死抵抗,他们别无选择,跳河是死,不跳河也是死,或许他们宁愿被宋军的火器射杀,至少死得痛快。

  耶律斡特剌在听到宋军的火器击发声后,心情便已沉入了深渊。

  不仅是恐惧,还有至死无法释怀的疑惑。

  宋军究竟是如何得知他的动向的?就在今日上午,麾下的辽军将领才知道此行的真正目标,这个秘密只有他和辽帝知道。

  在这个信息完全不畅通的年代,短短大半天时间,宋军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个秘密,哪怕耶律斡特剌身边有奸细,消息也不可能这么快传到宋军。

  唯一的解释就是,宋军将领提前判断出他的战略意图,早早设下伏兵,等候在黄河岸边,好整以暇请君入瓮。

  甚至辽军抓捕搜集来的那些渡河的渔船和船夫,恐怕也没那么简单……

  耶律斡特剌自以为得意的中途改道,临时弃大名府而取真定城的决策,此刻看起来是那么的可笑。

  原来自己的心思,早在宋军将领的算计中。

  此时之前的得意,全都化作一记记巴掌,狠狠抽在他脸上。

  更令耶律斡特剌绝望的是,宋军选择伏击的地点实在太绝了。

  黄河岸边,前行必死,后退无路,三万辽军根本无处可逃,耶律斡特剌想保存实力逃走都毫无希望。

  今夜此时,已是绝境,三万将士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包括他本人在内。

  “列……列阵,拼死一搏!”耶律斡特剌骑在马上瞋目裂眦,手里的刀微微发颤,人却已摇摇欲坠。

  作为一军主帅,连他都失去了求生的希望,更何况麾下的将士们。

  辽军阵型已完全混乱,无论将领们如何气急败坏地咒骂叱喝甚至杀一儆百,都无法阻止整支军队的溃败。

  而远处正前方,一轮轮的枪响仍在继续,一闪即逝的火光中,一批批的辽军倒下,临死连敌人的模样都没看到。

  宋军就这样淡定从容地收割着人命,辽军无论跳河也好,鼓起勇气朝宋军冲锋也好,对宋军来说,结果没有任何区别。

  正前方四百步外,宋军将士有条不紊地装药,射杀,起身。

  中军阵内,宗泽和狄谘并排骑在马上,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这一幕。

  “狄将军,你的猜测没错,这份大功总算是落袋了。”宗泽捋须微笑,远处辽军的叫骂哭嚎和惨叫,听在宗泽的耳中,都好像是为他的胜利而庆贺,特别悦耳动听。

  狄谘摇头:“不是我的猜测,是咱俩共同的猜测,此战我可不敢贪功。”

  宗泽失笑:“明明是你先想到的,狄将军如此谨慎,莫非怕惹人闲话?”

  狄谘苦笑道:“女婿是主帅,我这丈人不能给他惹麻烦,能让我参与抗辽之战,我已心满意足,微末战功不要也罢。”

  宗泽摇头:“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抢不走,狄将军何必妄自菲薄,若有人说闲话,咱们麾下两万袍泽将士皆可为你作证。”

  狄谘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当然渴望战功,不然这把年纪还上战场图什么?

  可他终究顾忌女婿的立场,古人内举避亲的规矩,不是没有道理的,以后若有机会独领一军,那时立下的战功应该就没人说闲话了。

  此时对面辽军阵中的惨叫声已经比刚才低弱了许多,宗泽挑了挑眉,笑道:“差不多该收尾了,三万辽军,尽入我彀中,哈哈,这一战痛快得很!”

  “传令,全军徐徐推进,射杀残敌,不准放一人逃跑!”

  “郡王殿下交代,不留俘虏,全部就地击杀!”

  “快马向郡王殿下报捷,我部全歼耶律斡特剌所部三万辽军。”

  …………

  真定城,郡王府邸。

  赵孝骞很早就起床了,一夜荒唐放纵,尽管身体有些疲累,但精神却很亢奋。

  大清早起床当然不是他的本意,以他的德行,至少要睡到下午勉强才够,两百多月的宝宝还在长身体,饮食和睡眠方面,他是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

  令赵孝骞不得不起床的,是一道从大同府方向传来的紧急军报。

  紧急军报是捷报,折可适派人送来的。

  两日前,折可适所部两万兵马奉命截击辽军萧兀纳所部,折可适火烧辽营,三万辽军一半被歼,剩下的一半被萧兀纳带领,仓惶向北逃窜。

  西路方向大捷!

  赵孝骞听到消息后顿时兴奋了,忙不迭令人把许将从馆驿里请来府上。

  大好的消息,副使必须知情,赵孝骞对许将的态度非常无私,无论军国大事,还是探花寻幽,事无巨细都愿与许将分享。

  所求者,无非一句“好人一生平安”。

  很快,许将匆匆忙忙从馆驿赶来。

  进门都顾不得欣赏郡王府邸内的风景,许将冲着前庭安坐的赵孝骞急吼吼地道:“捷报?是捷报吗?哪个方向的捷报?”

  赵孝骞笑吟吟地将捷报递给他,道:“西路军折可适所部捷报,歼敌一半,倒是教萧兀纳逃了,美中不足。”

  许将接过捷报,上下仔细看了好几遍,猛地一拍大腿,大笑道:“好,好!歼敌一半已经很了不起了,折可适不负子安之托,干得漂亮!”

  赵孝骞微笑,其实折可适原本可以干得更漂亮一点的,若是认真起来,萧兀纳麾下的三万辽军,能逃出几千人马都算他们命大。

  不过赵孝骞为了萧兀纳的前程操碎了心,故意令折可适放水,睁只眼闭只眼之下,才放了萧兀纳一半的人马跑了。

  萧兀纳的真实身份在大宋朝堂是绝密,知道这个秘密的只有赵煦和他,还有皇城司的魏节,事关重大,赵孝骞对许将也隐瞒着。

  见许将喜不自胜地反复看着捷报,赵孝骞朝他眨眨眼:“冲元先生,捷报好看吗?”

  许将点头,笑道:“当然好看,这样的捷报,若是每天都有该多好。”

  赵孝骞冷不丁问道:“捷报难道比昨晚青楼的姑娘更好看?”

  许将神情一滞,惊疑地望向他:“你,你……”

  赵孝骞叹道:“先生实在不厚道,昨夜居然扔下我,独自去青楼抚花弄月,坐享美色,先生啊,这种事吃独食,容易没朋友的……”

  “我,我……”许将脸色铁青,结结巴巴凑不出完整的句子。

  赵孝骞无辜地道:“我是真定知府,还是皇城司的勾当公事,这座城池是我的地盘,知道先生的一举一动不是很正常吗?”

  “先生若不信,我还能说出昨夜你的更多细节……”

  “大可不必!”许将臊红着脸厉声喝止。

  赵孝骞摇摇头,叹了口气道:“我的意思是……这种事需要熟人带路的,昨夜你选的那家,实在是一言难尽。下次我亲自带先生找对地方,带你吃吃细糠。”

第572章 三路皆捷

  在这个狎妓合法的年代,文化人哪有不去青楼的。

  真定城虽是边城,姑娘们也是有鼻子有眼的,不缺零件,许将这位状元公自然要探探花。

  一点也不羞耻,文化人都干同一件事的时候,再龌龊的事都变得风雅起来,尤其是文化人在狎妓的过程中,往往还能写出许多千古流芳的经典佳作,那就更风雅了。

  大宋这些有名的诗人词人,谁没去过青楼,苏轼苏辙兄弟,未曾谋面的柳永,秦观等等,都曾在青楼写下过经典词篇,害得后世的小朋友们不得不背诵并默写全文。

  许将此刻觉得羞恼,是因为自己被一个晚辈看光光了,毕竟这种事说来风雅,但终归是不宜被晚辈知道的,给人一种老不正经的印象。

  赵孝骞看出了许将的羞恼,柔声安慰道:“冲元先生不必如此,就算您不去青楼,在我心里也未必是正经人……”

  许将:“…………”

  赵孝骞正色道:“说真的,您昨晚去的地方风评不佳,里面的娘子亦不过中庸之姿,我知道真定城有一家顶级的青楼,当然,比起汴京来只能算二流,不过在这母猪赛貂蝉的偏远之地,已经很不错了。”

  “下次带先生去试试,我请客,”赵孝骞挤了挤眼,笑道:“里面有个乖巧小娘子,容貌不算上佳,真定城的文人士子们却对她趋之若鹜,冲元先生可知为何?”

  许将本来想避开这个话题的,然而赵孝骞这句话终究勾起了他的好奇,于是忍不住问道:“为何?”

  “盖因此女发下宏誓,愿得当世才子一首佳作弹唱,能入她眼者,当夜她的阁楼上便点起红灯笼,而她不要妆资亦愿侍奉一夜,以报才子赠词之恩,我觉得冲元先生应该喜欢这调调儿。”

  许将果然两眼一亮,捋须露出傲然之色微微一笑。

  花钱狎妓没意思,状元公就喜欢这种挑战,既能白嫖,还能扬名。

  看着许将脸上的欣喜之色,赵孝骞点了点头。

  果然,文化人都好这一口儿,才华是他们最拿得出手的东西,而且他们非常愿意对外展示自己的才华,尤其还是在小娘子面前展示。

  许将却好奇问道:“子安亦是天下闻名的‘赵半阙’,竟未能入小娘子之幕宾?”

  “我听说过,但没去试过,公务繁忙,而且作为一城知府,公然在自己的辖下狎妓,传出去也不好听。”

  许将恍然,笑道:“如此,老夫可就不客气了,……嗯,主要是试试老夫的词作是否能入小娘子的眼,老夫绝无轻薄之意。”

  赵孝骞眨眨眼:“我懂,我懂。”

  小娘子的事是真的,但赵孝骞听说后只是置之一笑。

  这种在大宋看起来令人趋之若鹜的套路,前世早已老掉牙了,只能说,那位放话出来的小娘子是个懂营销的,知道如何把自己卖到利润最大化。

  一篇词作便能换得她侍奉一夜,殊不知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赵孝骞只听说了这套路后,就根本没兴趣见她。

  可以抄的诗词有很多,但没必要浪费在这种女人身上。

  许将比较合适,毕竟年纪一大把了,正是在女人身上吃亏的好年纪。

  二人聊了半天风花雪月,许将猛地一惊,他突然发现跑题了。

  “哎?咱们不是在聊捷报的事吗?”

  赵孝骞也一惊,随即鼓掌喝彩:“好!折可适好样的,待王师凯旋,我定为他和将士们请功。”

  许将含笑道:“老夫愿与子安联名,为将士们向官家请功。”

  “经此一役,北疆可定矣。”

  赵孝骞默默盘算,派出去的三路大军,如今西路的折可适,中路的种建中都传来了捷报,现在只有东路的宗泽没消息。

  而宗泽这一路,却是三路里最重要的,这一路辽军暗藏着耶律洪基的杀招,宗泽所部的成败十分重要。

  赵孝骞心里有些焦急,但他不能干预前线将领的决策,只能耐下性子等宗泽的消息。

  仿佛气运都站在赵孝骞这边,二人正在院子里议事时,前庭外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陈守握着一份军报大声道:“世子,东路宗泽八百里紧急军报!”

  赵孝骞和许将腾地站起身,迫不及待地接过宗泽的军报。

  展开迅速扫了一眼,赵孝骞突然哈哈大笑,笑得眼眶都泛红了,饶是如此镇定且笃定的他,接到宗泽的军报后仍笑得不可遏止。

  一边大笑,一边将军报递给许将,赵孝骞难得冲动地仰天大吼:“胜了!我大宋王师三路皆胜,宗泽好样的,给老子长脸了!”

  吼声惊动了郡王府内的下人和禁军,听到赵孝骞的话,阖府都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