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353章

作者:贼眉鼠眼

  这次龙卫营将士再次来到析津府城外,算是故地重游。

  重游要有重游的态度,上次龙卫营虚晃一枪,故意吓唬了一下辽军,要说打,上次是真不敢打,毕竟没有必胜的把握,后果也将很严重。

  这次不一样了,赵孝骞的目的就是要四万辽军的命。

  作为赵孝骞的麾下,种建中坚定地执行着赵孝骞的命令。

  狙击战有狙击战的打法,歼灭战有歼灭战的打法,论战术经验,种建中比赵孝骞更丰富,他知道对付这四万辽军该用什么战法。

  “斥候放出去三十里,严密监视我军大营四个方向是否有伏兵,严防辽军今夜袭营,”种建中道:“另外,传令将士们整顿军械,检查军粮和弹药,明日辰时,向析津府的四万辽军发起正面进攻。”

  在座的将领们都一愣,这么直接的吗?鬼鬼祟祟的兵法阴谋是一点也不打算用?

  种建中似乎猜到将领们的想法,冷冷地环视众人。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的战争都是在正面战场上决定胜负,况且我军火器独步天下,占据绝对优势,有何必要用阴谋诡计?面对面干就完了!”

  众将领恍然,纷纷抱拳领命。

  种建中又道:“刚才那个围三阙一的猪脑子何在?”

  迎着众将的嗤笑声,那名提建议的将领一脸苦涩地抱拳:“猪脑子在。”

  种建中瞥了他一眼,道:“给你五千兵马,两个时辰后你率军绕道北上,绕到析津府的北面二十里外潜伏。明日交战后,辽军必然溃败北逃,你负责截击逃窜的辽军,一个都别放过。”

  “遵令!”

  种建中沉声道:“析津府是此战阵眼所在,位置十分重要,郡王殿下有交代,我军务必全歼析津府四万辽军,截断辽军东西两路,让他们成为孤军,以便分而歼之。”

  “明日上阵,都别给殿下丢脸,活儿干差了,自己去殿下面前领死,记住,此战不留俘虏,见敌就杀,哪怕辽军阵前投降,那也是诈降,一律杀无赦!”

  众将起身轰然应诺。

  …………

  析津府城外,辽军大营。

  大营内灯火通明,营地内一队又一队巡弋的辽军紧张地环视四周,看着大营外一片漆黑的天地,辽军总感觉有些惊惶。

  下午时分,斥候就传来了宋军已至的消息,正在五十里外扎营。

  这个消息令辽军大营炸开了锅,整个大营的军心士气莫名降了一大截。

  还未战,已怯战。

  不能怪辽军惊惶,毕竟宋军龙卫营战绩可查。

  辽军跟龙卫营打过不止一仗了,每次的结果众所周知,如今的辽军多少已患上了一点恐宋症,听说宋军已至,辽营内的军心不可避免地变得消沉惊惶。

  这一夜,辽军大营注定无眠,将士们都在惶然不安地听着四周的动静,生怕深夜的某一刻突然发出巨响,宋军趁机袭营。

  辽营帅帐内,耶律淳面色铁青,盯着桌案上的地图定定不动,他已保持这个姿势足足两个时辰了。

  地图都快被他盯穿孔了,可耶律淳还是没想到击败宋军的办法。

  从根源上来说,这场战争根本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是辽国君臣犯下的策略性错误。

  耶律淳是南京留守,当初接到耶律洪基的圣旨时,耶律淳的第一反应就是,陛下昏头了!或者陛下的身边有奸臣,不知何人出了这个祸国的馊主意。

  赵孝骞被宋廷罢官,龙卫营群龙无首,真定府人心惶惶,辽军趁机发难,收复失土,攻占真定城。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看似天赐良机,其实是栽进了大坑。

  这一两年来,辽军与宋军多次发生交战,抛开那些小中规模的交战不提,真正决定两国攻守形势扭转的两次大战,辽军折损共计八万余将士,丢失四百余里国土,以及飞狐兵马司。

  耶律淳不才,这两场大战都是他亲自指挥的。

  所以,若论辽国之中对宋军战力的了解,举国之下谁比耶律淳更有发言权?

  没人比耶律淳更懂宋军。

  连宋军自己恐怕都不如他那般了解。

  于是在看到耶律洪基的圣旨后,耶律淳感觉天都塌了。

  陛下为何要做出如此糊涂的决定?

  辽国君臣的眼睛,普遍都盯在赵孝骞一个人身上,就好像宋军里面除了赵孝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错误的决策,大抵是因为两次宋辽大战中,宋军也折损过近一万兵马。

  这就给了辽国君臣一种错觉,宋军又不是三头六臂的怪物,他们挨了刀也会死,唯独只有赵孝骞最难缠,赵孝骞被宋廷罢了官,对辽国来说岂不是天赐良机?

  可耶律淳最清楚,就算没有赵孝骞的指挥,拒马河南岸的龙卫营仍是一头噬人的猛虎,绝对不能轻易招惹。

  远在上京的辽国君臣犯下的最大错误就在于,他们过于关注赵孝骞这个人的影响力,却忽视了宋军整体的战斗力。

  他们以为赵孝骞不在,龙卫营就是一盘散沙,至不济辽军三路进攻,也能逼使龙卫营不得不分兵驰援,从而削弱龙卫营的战力。

  因为大宋除了龙卫营,别的军队根本没装备火器,只要能削弱龙卫营的战力,哪怕付出极大的代价。

  解决了龙卫营这个麻烦,大宋在辽国眼里,依旧是一个没穿衣裳的大姑娘,辽国依旧可以对这个大姑娘为所欲为。

  只有耶律淳知道,耶律洪基犯下了巨大的错误。

  龙卫营的战力若真如辽国君臣猜想的那么简单,耶律淳怎会接连两次大败?真当他这位辽国名将是猪脑子吗?

  意识到耶律洪基犯下大错的耶律淳,在接到圣旨后不由心急如焚,急忙上疏陈言宋军战力之可怕,并且详细禀明了宋军火器的厉害,以及对宋廷朝堂,赵孝骞其人,宋军龙卫营的战力等等各种深刻分析。

  奏疏飞马送到了上京,然而,耶律淳并没有等到耶律洪基的悬崖勒马,反而是对他的一顿训斥。

  耶律洪基决定的事情,绝对不会轻易回头,而且他对龙卫营依然保持着固执的印象,认为只要龙卫营分兵驰援东西两路,辽军就一定能歼灭龙卫营,哪怕因此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也是值得的。

  这支该死的火器军队只要能歼灭,辽军就能一举扭转战略劣势,从而继续对宋国形成军事压制,保住辽国的强势地位。

  被耶律洪基训得灰头土脸的耶律淳,仍然心急如焚,不死心地继续上疏劝谏,请耶律洪基收回成命,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奏疏送往上京,耶律洪基还没回信,昨日便听斥候来报,宋军至矣。

  耶律淳顿时感到透心凉,脑海里当即闪过一个念头。

  有内鬼,停止交易!

  耶律淳无法不冒出这个念头,因为宋军的反应实在太快了,根本不合常理。

  四万辽军前日才在析津府完成集结,昨日宋军便已到了析津府五十里外,这要说没有内鬼通风报信,耶律淳情愿抠下自己的眼珠子给别人当泡儿踩。

  耶律淳惶恐不安,他发现自己已站在悬崖边,一步踏空便是万劫不复。

  武器不如人家,情报不如人家,居然还出现了内鬼,这仗怎么打?

  毁灭吧,累了!

  本来析津府的四万辽军,是作为一支伏兵存在的,趁着龙卫营分兵东西两路驰援,这四万辽军一举南下,突袭真定城,不仅收复失土,还要将真定城占为己有。

  现在四万辽军刚集结,宋军已到眼前了,这还当个屁的伏兵!简直是笑话!

  在宋军手下战败过两次的耶律淳,此刻感到无比惶恐。

  如果第三次仍然战败,他会是怎样的下场?

  与此同时,另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冒出来。

  宋军反应如此之快,恐怕跟赵孝骞有关。不得不承认,有赵孝骞指挥的龙卫营,才能发挥出这般惊人的效率和战果。

  所以,赵孝骞那厮官复原职,回到拒马河南营了?

  除了这个猜测,耶律淳实在想不到其他的可能。

  也不知析津府外五十里的宋军大营里,赵孝骞在不在里面,这一战如果是他亲自指挥,四万辽军只会死得更透。

  “传令全军,明日寅时造饭,食膳后整军迎战宋军!”耶律淳发出了命令。

  对宋军的心理阴影和忌惮太深,耶律淳根本不敢构思半夜偷袭宋营,或是路上设伏兵这种小伎俩,他很清楚,赵孝骞用兵大胆的同时,也很谨慎,这些小花招对他根本没用。

  唯一的选择是正面迎敌。

  帅帐外,亲卫匆匆离去传令,耶律淳脸色铁青地坐在帐内,两眼无神地喃喃念叨。

  “横竖睡不着,我大抵是要死了……”耶律淳心中充满了不甘。

  耶律洪基犯的错,凭啥要我这个人间清醒来挨刀?

第560章 另出奇兵

  天亮之后,辽军大营已集结列队。

  城外空旷的平原上,萧瑟的秋风中,四万辽军将士阵型严谨,安静地注视着大营内的帅帐。

  无论如何否认,事实骗不了人。

  明明已是整装备战状态,可这一次辽军不再像以往那般轻松,气势也不再是不可一世。

  数万人的队伍里,没人出声,每个人的心中仿佛压着一块巨石,许多人垂睑看着地面,表情虽然平静,但微微颤抖的手仍然出卖了他们的心思。

  他们知道自己即将要面对怎样的敌人。

  谁能想到,两年前还是懦弱胆怯,一触即溃的宋军,如今已变成了这般强大的敌人,仿佛面对一座高山,人力根本不可能摧毁。

  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

  普通的辽军将士想不明白,他们没资格去想如此高端的问题,他们只能在将领的指挥下,豁出命朝宋军的阵地冲锋,死伤不论。

  前面两次辽军大败,这个结果早已传遍辽国的每一个角落,辽军将士从以往的跋扈猖狂,到如今的恐惧胆怯,转变的过程很自然。

  现在,到了即将上战场的时候,将士们脸色灰败,唯一能维持他们昔日骄傲的,只有努力保持平静的表情。

  许久后,帅帐内突然爆发出一阵嘶吼声,那是主帅耶律淳对辽军将领们的战前动员,将领们气势十足,力竭声嘶地大吼,仿若请神上身般癫狂。

  然后,帅帐的帘子掀开,一群将领面色沉静地走出来,找到各自建制的队伍。

  耶律淳最后一个走出帅帐,表情平静,布满杀意,一双阴鸷如饿狼的眼睛冷冷地扫视数万辽军将士。

  缓缓走出辕门,耶律淳没有多废话,只是提高了声量道:“儿郎们,勇士们,不要忘了我契丹族的荣光,此战,死战!”

  队伍前列的将领们纷纷高举右臂,附和大吼:“死战,死战!”

  情绪是很容易被传染的,尤其是在军队中。

  耶律淳简单一句话,仿佛带着莫名的魔力,瞬间传染了数万人的队伍。

  当所有辽军将士振臂大呼“死战”时,耶律淳阴鸷的眼神稍稍缓和。

  用力一挥手,耶律淳道:“去!把敌人的头颅砍下来,我用来做酒器,盛满美酒为勇士们庆功!”

  辽军将士愈发癫狂大吼,刚才颓然的气势瞬间高涨起来,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杀气。

  随即在将领们的指挥下,辽军将士出发,朝南面疾驰而去。

  耶律淳与亲卫们走在最后,刚才激昂的表情,此刻却恢复了沉重。

  鼓舞士气是一回事,然而作为主帅,他很清楚面临的敌人是多么强大。

  宋军,早已不是当年的宋军了,远在上京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君臣们,他们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仍然用以前的老眼光看待宋军。

  长在骨子里的傲慢与轻视,如同附身的魔鬼,永远不可能改掉。

  唯一清醒的耶律淳,上疏劝谏却被耶律洪基下旨训斥后,此时的他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辽军将士往南开拔时,一骑快马逆流而来,奔行到耶律淳面前下马,禀道:“殿下,斥候来报,五十里外的宋军一个时辰前已拔营,一万余兵马朝我军方向开赴而来,一个时辰后,两军或将在蛇头山附近相遇。”

  耶律淳目光一凛,扬手道:“取地图来。”

  地图在他面前展开,耶律淳凝目注视地图,找到了蛇头山的位置。

  看到蛇头山附近是一片平原,耶律淳眼神并未松缓。

  对辽军来说,平原是对己方最有利的地形,因为辽军作战以骑兵冲锋为主,平原是最容易发挥骑兵长处的地形。

  可是现在耶律淳却不这么认为了。

  平原固然有利于骑兵冲锋,可是也有利于火器的发挥,毕竟在视野开阔地带,火器激发没有障碍物,更容易击杀四百步外的敌人。

  对方宋军将领显然是故意将决战的地点选在蛇头山附近,也就是说,他们不在乎辽军骑兵是否发挥长处,他们只在乎哪里杀敌更方便。

  这是何等的自信。

  耶律淳心中愈发沉重,可是他已别无选择。

  “传令,左右各分一万兵马,从蛇头山南北两侧穿插,对宋军形成左右包抄之势,待令而动,闻号而击,同时对宋军发起冲锋!”耶律淳沉声道。

  不得不说,耶律淳是个合格的主帅。

  落在这般劣势下,他的指挥仍然冷静,战术决策也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