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424章

作者:天海山

  在法军准备渡过瓦尔河时,荷兰议会就开始讨论投降事宜了。

  很显然,英普奥已决定放弃荷兰了。

  以荷兰孱弱的兵力,根本没有阻挡法军的可能。投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坎培伦现在最担心的是,法国根本不接受投降,因为法军只要继续前进,至多一周之后就能占领阿姆斯特丹。

  他甚至做好了连法国王太子都见不到的准备。不过还好,王太子给了他这次的机会。

  约瑟夫不在意地点了点头,向埃芒抬手示意。

  后者立刻取出一份文件放在了坎培伦面前,道:“这是殿下需要的停战条件。”

第834章 和平的未来

  坎培伦又紧张地咽了口唾沫,战战兢兢地拿起那份文件。

  待他逐条看去,慌乱的眼中竟闪过一抹惊喜,但很快便转变为凝重。

  他将手中的几页纸递给旁边的议长丹德尔斯,后者的脸上也露出了难以置信之色。

  停战条件概况起来只有4条:

  第一、荷兰审判所有涉及入侵瓦隆的战犯。审判过程需要有法国法官全程监督。

  第二、荷兰需对入侵瓦隆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粗算数额为70万荷兰盾。

  第三、荷兰宣布保持永久中立。高等法院将立法监督国家的中立状态,并判决任何胆敢破坏中立的政客。

  第四、荷兰议会对荷兰的管理显然是失败的,这证明贵族在国家管理中不可或缺。荷兰议会将增加35%的“贵族议席”,席位只能由传承六代以上的世袭贵族获得。

  丹德尔斯小心地看向约瑟夫,试探着问道:“殿下,这就是全部条款吗?”

  “没错,就这些。”

  丹德尔斯和几名荷兰政要对视,神色都放松了不少。

  说实话,这条件宽松得简直不似“投降协议”,倒更像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谈判。

  例如战争赔款方面。

  在来这里前,荷兰议会是准备拿出600万荷兰盾,也就是7500万法郎安抚法国人的。甚至极限情况下可以加到800万荷兰盾,也就是1亿法郎。

  荷兰的金融业发达,在远东和北美还有不少殖民地,并控制着莱茵河贸易的入海口,国家虽小但却很富裕,1亿法郎挣扎一下是能拿得出来的。

  但法国人竟然只要了870万法郎!

  这估计就是法军真实的军费消耗而已。简直太“宽宏大量”了。

  再看后面的“永久中立”条款。

  荷兰经过这次的惨败,巴不得赶紧离战争远一点。

  原本坎培伦等人还担心法国会强令荷兰对英普奥等国宣战,没想到竟然只是要求中立。

  就凭这一点,他们都想要诚心实意地为法国王太子祈祷了。

  不过对于在议会中增加“贵族议席”这一条,坎培伦和丹德尔斯的脸上都露出了苦涩。

  他们都是爱国者党出身,当初发动起义赶走了威廉五世,才将政权抢到手中,现在自然不愿再让贵族回来。

  坐在左侧的荷兰外交部长布兰岑见状,凑过来小声道:“首相先生,其实现在的局面下,让贵族参政也并非坏事。”

  “哦?说说您的理由。”

  “首先,贵族们一直在海牙秘密组织叛乱,这次我国战败,他们很可能会趁民众不满而发动政变,不如直接邀请他们加入议会。可以避免国家陷入动荡。”

  布兰岑说到这里,声音更低了些:

  “其次,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中,国家和议会都将经历一段困难期……”

  坎培伦微微点头。经历了这次战败,爱国者党必将承受很大的非议。同时,英法普奥等大国也会来回揉捏虚弱的荷兰。

  他思忖道:“您是说,让贵族来分担议会的压力?”

  “是的。”布兰岑点头,小声道,“我甚至觉得,法国人的这项要求对我们有益无害。反正我们控制着65%的席位,贵族们闹不出什么乱子。”

  如果约瑟夫听到他这番话,估计会笑出声来。

  爱国者党的这些律师、记者出身的议员,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压得住身家巨富,在荷兰经营了数百年的贵族世家?

  约瑟夫之所以加入这条,就是为了让荷兰议会陷入内耗的局面。

  世袭贵族们先前被爱国者党赶出了国家权力中枢,对这些自由派是恨之入骨,重新接触权力之后必然挖空心思与他们对着干。

  而爱国者党有民众支持的优势,贵族有钱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这两边撕咬起来,荷兰以后就什么事儿都别想干成了。

  坎培伦等人又嘀嘀咕咕地议论了一阵,都觉得让贵族进入议会也不是不能接受。

  意见统一之后,坎培伦试探着看向约瑟夫道:

  “尊敬的王太子殿下,如果我国接受这些条件,贵国是否就会立刻撤军?”

  约瑟夫淡然点头:“所有军队一个月内撤出荷兰。

  “哦,对了,停战协议要在阿姆斯特丹当众签署,任何人都可以前去观看。”

  坎培伦不假思索道:“当然,这当然可以。”

  仅仅半小时后,这场决定荷兰未来命运的会谈便告结束。

  坎培伦来时准备了一肚子的谈判措辞,基本一句都没用上,全程都跟着法国王太子的节奏走了。

  约瑟夫看着几名荷兰政要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了一抹冷笑。

  他可没忘记自己当初帮荷兰爱国者党扳倒了威廉五世,却被荷兰人背刺的事情。

  他才不会做什么以德报怨的圣母。

  相反,他的原则是有仇必报,还得加倍奉还!

  他给坎培伦开的这些投降条件都是做做样子,毕竟战后就要开始整合莱茵兰和北意大利等地区了,需要为法国树立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

  当年拿破仑就是不顾及这一点,对外形成了法国穷凶极恶的固有印象。那些小国看法国军力强大时,只能无奈低头。等法国的国力稍有下降,他们立刻就跳出来反法。

  搞国际政治,不但要有武力威慑,还要为其他国家打造出利益圈子,以及政治经济的安全感,别人才会踏实跟着法国走。

  至于荷兰人要付出的代价,自然是由弗拉芒共和国去收。

  法国会在第一时间和弗拉芒共和国划清界限,毕竟弗拉芒和瓦隆的仇怨世人皆知,而现在瓦隆已并入法国。

  弗拉芒人想要获得立国的资本,那就要出头当这个恶人。

  荷兰议会那边像是怕法国会反悔一般,用极高的效率通过了约瑟夫提出的停战条款,甚至将870万法郎的赔款都直接备好了。

  一周之后,法荷停战协议在阿姆斯特丹市政厅前的水坝广场正式签署。

  约瑟夫并未出席这场演给世人看的仪式,而是交给了塞居尔和勒费弗尔。

  水坝广场的正中央,塞居尔先是当着三四千名荷兰市民的面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和平演讲”。

  他痛陈某些荷兰的阴谋家试图破坏法荷友谊,但仁慈的法国国王决定既往不咎,并引领两国走向和平的未来。

第835章 好人与恶徒

  随后,荷兰议长丹德尔斯来到了众人面前,神色悲痛地代表荷兰政府发言。

  他先是严厉斥责英国、普鲁士强迫荷兰参与了这场非正义的战争,导致荷兰对法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他在此代表荷兰向法国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随后他便拿出停战协议文件,开始逐条宣读。

  “我国政府将审判参与入侵瓦隆的战争罪犯……”

  丹德尔斯随即解释了战争罪的含义——这个时代还没有战争罪的提法。

  他话音未落,四下里已能隐隐听到哭声。

  荷兰这次派出了两万多士兵参与反法同盟,围观的市民中有不少人都是士兵的亲戚家人。

  丹德尔斯忙抬手下压,高声道:“士兵们只是服从命令而已,只有少校以上的军官才需担负挑起战争的罪责!”

  围观的民众顿时松了一口气,旋即开始振臂高呼,“严惩挑起战争的罪人!”

  “审判战争犯!”

  “绞死他们!”

  待人群逐渐安静下来,丹德尔斯又念出了战争赔款数额:

  “……共需向法国政府赔偿70万荷兰盾。”

  这次他立刻便补充道:“我们给法国带来了超过80万的损失,但法王陛下开恩,赦免了一部分。”

  人们对此没太大感觉,去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收购巴达维亚贸易银行就花了100多万荷兰盾,说起来70万也不算大数目。

  之后丹德尔斯又提到在议会增加“贵族议席”的条款。

  普通市民大多都搞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反倒是在场的贵族们开始欢呼雀跃,“这才是公正的议会!”

  “上帝啊!感谢法国人!”

  “荷兰的未来又有希望了……”

  丹德尔斯看向停战协议,最后念道:

  “按照法国政府的要求,荷兰将退出与英、普的同盟条约,宣誓永远恪守中立国地位……”

  广场上静了一瞬,而后猛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其实荷兰人一直对英荷同盟心怀不满——这是荷兰在十年前输掉第四次英荷战争之后,被迫与英国人签订的。

  而在那次战争中,英国人掠夺了大量荷兰商船,并占领了不少荷兰的殖民地。

  眼见这种屈辱的同盟将要废止,荷兰人怎能不欢欣鼓舞?

  至于英国人会发怒?

  英国人现在忙着和法国打仗,根本无暇顾及荷兰。

  其他的等战争结束之后再说吧。

  如果英国人真打败了法国,那么荷兰再向欧洲霸主低头、道歉,那也不丢人。

  而眼下,先欢呼了再说。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法兰西国王万岁!”

  改善了政治地位的贵族们立刻跟着高喊,“法兰西国王陛下万岁!”

  “‘苦难拯救者’万岁!”

  “没错,法国人就是我们的拯救者!”

  “我爱法国!”

  丹德尔斯等荷兰政要是万万没想到,这场投降仪式竟会搞得如同庆典一般。

  随后,丹德尔斯和塞居尔分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广场上又是一阵欢声雷动,接着人们开始自发地游行,庆祝战争结束。

  然而,荷兰人根本不知道,真正惨烈的战争其实还未降临……

  法国军队撤得比约瑟夫承诺得要快得多。

  在停战协议签署之后的第六天,最后一支法军就退到了弗拉芒区的利奥波尔德斯堡,并在简单休整之后,继续向南进发,经列日赶往阿登高原。

  这两地之间的距离还不到120公里。

  而约克公爵率领的联军从安特卫普赶往卢森堡,却只能走北面的荷兰,然后向东绕过斯海尔托亨博斯,再向南过盖尔登。

  全程大约330公里,期间还要两次渡河。

  所以此时约克公爵也就刚赶到卢森堡以北,甚至还未投入战斗。

  而勒费弗尔军团将在三天后抵达阿登高原。

  ……

  荷兰西南部。

  米德尔堡。

  在法军撤离荷兰四天之后,弗拉芒国民军总指挥官思海克少将——嗯,他又晋升了——便率领1万大军出现在了这座繁华的滨海城市近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