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200章

作者:天海山

  这份赎买方案显然就是为资本贵族们兼并、炒作土地准备的。也只有他们才买得起这么贵的地。

  买完地之后,他们就能操控土地价格,转手倒卖大赚一笔了。而农民仍旧得租种他们的土地,只不过是从封建租税变成了被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而已。

  约瑟夫可以想象得到,农民在经历摆脱封建租税的枷锁带来的兴奋之后,又落入另一种沉重的剥削,将会对王室多么的失望。

  是的,农民只会将这些问题算在王室头上,谁让你是“大当家”的,目标最大,最容易被盯上。而后可能就是虽迟但到的大格命如约而来……

  约瑟夫不禁揉了揉眉心。

  虽说这个版本的土地赎买方案比之前有了些进步——前一版甚至要农民赎买30年的封建租税,才能购买土地——但仍会严重激化法国的社会矛盾。

  历史上,斐扬派和吉伦特派会迅速垮台,其根本原因就是土地赎买政策遭到全国上下的反对。

  说实话,约瑟夫现在真想搞一场大格命出来,把贵族阶层清除掉算了——这样就能按照历史上雅各宾派的做法照抄。

  然而,搞大格命的话自己一家人首先就人头难保……

  要如何在稳住贵族阶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底层农民赎买土地的压力,同时还要照顾资本阶级的态度呢?

  他烦躁地揉了揉头发,提笔在土地赎买方案上修改了起来。

  封建租税还得进行部分赎买,公共用地的处理方式完全不行。这是照顾部分旧贵族的饭碗。

  25到30倍土地年产值的赎买金额肯定不合理,更不能要求一次付清。这里可以考虑由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全国的总赎买费用最多不能超过15亿里弗。

  设置人均最低保障地面积。在不超过最低保障面积之前,农民赎买土地按照最优惠的费用赎买,多出来的部分则逐步提高金额。

  此外耕种时间越久,亩产量越高,赎买土地就越便宜……

  约瑟夫写完了这些,总感觉还是不太满意。于是他又将修改后的文件重新发回给布里安,让这个时代的聪明人们再想想办法吧。

  只是约瑟夫没有想到,关于赎买土地政策的这道“裂隙”,很快就被另一群人给盯上了。

  ……

  伦敦。

  英国外交大臣韦尔斯利侯爵从议会大厅出来,便黑着脸钻进了马车里,径直驶往唐宁街十号。

  “情况怎么样?”首相小皮特显然在等他,亲自打开办公室的门将他迎了进来,“您的神色似乎不太好。”

  “印度的局势恐怕远比我们想象得更糟。”韦尔斯利侯爵将帽子挂在一旁的架子上,返身关上了门,沉声道,“刚才我在议会质询时,辉格党的人说,迈索尔的军队突然袭击了坎纳诺尔,东印度公司有200多人被俘,还损失了好几艘船。”

  小皮特顿时脸色一变,先是在心中将情报系统咒骂了一遍——这么大的事情,自己竟然还没在野党知道得早——而后又看向外交大臣:“那些印度土著到底想干什么?!”

第367章 布鲁塞尔战役

  韦尔斯利侯爵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回忆着刚才在议会上听到的消息:

  “据福克斯说,近两个月前,迈索尔出动了6000军队攻入坎纳诺尔。防守的东印度公司士兵只抵抗了三天,就被彻底击溃。”

  坎纳诺尔是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半岛西南方向的重要据点,如果失去了这里,印度西南部的贸易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而东印度公司虽说是个公司,但实际上就是英国在印度的行政机构——英国从政府到议员,从官吏到商人,几乎人人都买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可以说,这家公司的利益受损,在英国造成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府财政亏了一大笔钱。

  小皮特眉头紧皱:

  “您是说,那些印度土著仅投入了5千人就……”

  东印度公司在坎纳诺尔的驻军虽然只有不到600人,但基本上都是有着正规军服役经验的人,战斗力绝对碾压印度土著。而且那里还有数千从本地招募的仆从军,按照以往的经验,至少能抵御上万迈索尔军一两个月的猛攻。

  而这次只守了三天就被攻陷了。

  韦尔斯利侯爵神色凝重道:

  “是的。据说这批迈索尔军队战斗力极强,全部装备了欧洲制造的燧发枪,还有十多门精良的火炮。东印度公司的棱堡都被他们用炮轰出了缺口。”

  这些精良的武器自然是拉法耶特给迈索尔带去的。

  而且突尼斯的阿米拉公主已经抵达了迈索尔,与提普苏丹的儿子纳瓦兹秘密举行了订婚仪式——虽然还未正式完婚,但她的嫁妆已提前运抵印度。

  那是一整套的火炮生产设备,以及30名铸炮技师,还有足够生产50门大炮的原料。这就意味着,提普苏丹将拥有源源不断的大炮供应。

  虽然英国海军控制了印度洋航运,但却拿走私船没什么办法。而铸炮技师则可以搭乘法国商船安全地登陆。法国在印度本地治里还有一小块殖民地,维持着微不足道的贸易。

  最为重要的是,迈索尔多了拉法耶特这个善于指挥菜鸟打仗的将军。

  对于印度这种还处在封建社会中期的国家来说,制约军队战斗力因素只有小部分来自于武器装备,而更多的则是各种落后的制度,以及兵员的素质。

  拉法耶特以阿米拉公主保护人的身份,以及乌姆达的官阶,主导了迈索尔的军事改革。他从军饷发放到军官任免,从军纪到不同信仰的士兵间如何协调,甚至细致到扎营时帐篷如何排列,巡逻时要朝哪個方向走多少圈,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经过近三个月鞭子加棍棒的严格训练,这支原本就有一定欧洲操典基础的印度军队几乎脱胎换骨。虽说战斗力还远比不上英军,但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被人轻松一打十了。

  当然,以拉法耶特的精力,每天只睡5个小时也仅仅训练出了4000迈索尔新军,其他的都只能交给他带来的突尼斯军官训练了。

  这次突袭坎纳诺尔的战斗中,就是他亲自率领3000新军,加上3000打杂的普通印度兵,就将东印度公司的营地轻松端了。

  不过,这里面也有英国人没有料到的因素。当时只有一半士兵,也就是300来人在棱堡里执勤,其他的则在附近的城市里做生意或是找乐子。而仆从军也没有正式召集。

  在拉法耶特发起进攻之后,那些毫无忠诚度可言的英国仆从军见迈索尔人似乎极为凶猛——提普的迈索尔之虎的名头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于是便纷纷倒戈。这些人对坎纳诺尔的布防非常熟悉,进一步加快了英国守军的崩溃速度。

  韦尔斯利侯爵继续道:

  “最后从印度传回来的消息,就是超过1万迈索尔军队已逼近北卡纳达。”

  小皮特面沉似水。北卡纳达是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西部的重要据点。马拉巴尔港就在那里。如果此处再被迈索尔占领,英国在整个印度西海岸将没有一处贸易据点可用。

  而印度距离英国路途遥远,这消息至少已是一个半月之前的了。

  他思索着看向韦尔斯利侯爵:

  “看来,皇家海军应该给予印度方面全力支援了。”

  “而且还需要数千人的远征军。”韦尔斯利侯爵点头,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补充道,“首相阁下,印度总督康沃利斯曾提到,近来有一群法国人在迈索尔活动。

  “迈索尔前一阵掀起了一股仇视英国的风潮,背后很可能就是法国人的手笔。而印度人手里的武器,应该也是他们提供的。”

  小皮特大为诧异——法国的财政情况应该已经非常严峻了,竟然还能挤出来经费援助印度人!

  他哪里知道,法国其实也就出了一个拉法耶特外加突尼斯公主而已,其它的投入早就被提普苏丹的聘礼补回来了,甚至还小赚了一笔。

  小皮特默默叹了口气,之前他在北非投入了大量经费,而法国人仍未退出突尼斯。之后,汉诺威的军队在南尼德兰又遭遇惨败。而眼下印度又需要大笔投入。

  此外,最近英国在欧洲的纺织品出口出现下滑,法国人正在用廉价织物冲击英国在德意志以及西班牙的市场。如果不能扭转各处的不利局面,辉格党肯定会借机发难,国王陛下或许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他盘算了一下援助印度的费用,以及和迈索尔发生战争的复杂局面,最终疲惫地对韦尔斯利侯爵示意:

  “请您尽快去一趟巴黎吧。我们不能在印度产生更大的损失了。”

  ……

  南尼德兰。

  布鲁塞尔。

  卡尔二世恼怒地看着面前的几名军官,大声呵斥道:

  “你们究竟在干什么?法国人在鲁利镇只有3千人!你们用将近三倍的兵力竟然没有攻下那里!”

  几名汉诺威军官都是低头不语,心中却在叫苦。

  那些法国军队着实太可怕了,他们的部队还未靠近鲁利镇,兵力劣势的法军竟然就主动攻了出来,将他们的队列冲成了两截。

  若不是他们反应快,及时退了回来,恐怕损失的就不是300名士兵了。

  实际上,是约瑟夫严令不许大规模歼灭敌军,否则他们哪能从近卫军团的手中逃脱?

  布鲁塞尔南面的战线已经对峙了一个多月。卡尔二世从汉诺威又征调了7000多的军队,却根本无法撼动法军分毫,倒是自己接连遭受损失。

第368章 煤炭的宝库

  卡尔二世所不知道的是,约瑟夫为了能让近卫军团保持充沛的体力和士气,已经实施了轮替模式。在布鲁塞尔南部的两个重要镇子各派驻了两个团的兵力,中间地带留了1千人警戒,加上散出去侦察的骠骑兵,总共也就一半兵力处于战备状态,另一半人则在纳慕恩北部进行日常训练。

  每隔一个半月,两边轮换一次。

  此外,他还在瓦隆区征召了5千本地人,组成“瓦隆卫队”,来协助布鲁塞尔的战事。在南尼德兰的法语区,只要给点儿军饷,愿意为法国王太子效力的人一抓一大把。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僵持局面之下,7千名近卫军团士兵,加上5千临时招募的杂牌军,就能应付对面士气低落的4万来人。

  卡尔二世想起自己当初被俘的耻辱,怒气冲冲地命令面前的几名军官回去整理队伍,三天后再对法军发起进攻。

  那些汉诺威将军噤若寒蝉地离开之后,卡尔二世也逐渐冷静下来。布鲁塞尔南面的法军战斗力极强,他自己也是领教过的,当时双方甚至没怎么正面对决,他就败下了阵来。

  而近一个多月来的战况也证明,仅靠自己手里这点儿兵力,加上连队都站不齐的南尼德兰“农民”,很难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他长叹了一口气,在办公桌后面坐下,提笔给自己的妹夫,也就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写了封求救信。

  原本是他应乔治三世要求,出兵干涉南尼德兰局势,现在这却成了他自己的战争。

  将信装入信封之后,他又担心不够稳妥,便重新拿起笔来,给英国首相小皮特也写了封信。两封信的核心内容基本一致,都是要英国派兵增援布鲁塞尔。

  就在卡尔二世为战局而焦躁的同时,约瑟夫正在审阅刚呈报上来的“南尼德兰军用物资筹备委员会”招募考试结果。

  是的,约瑟夫二世那边几乎是毫不迟疑地就同意了法国在南尼德兰南部征集后勤补给的要求,并命令南尼德兰的奥地利官员全力配合。

  同时,他还回信对法军在平定南尼德兰叛乱,以及打击普鲁士、汉诺威等入侵势力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在信的末尾,神罗皇帝提到,将会用卢森堡作为法国出兵的答谢。

  之后约瑟夫便命令成立了这個“军用物资筹备委员会”,实际上就是接管了瓦隆区的税收、财政和商业贸易。垄断了财权之后,瓦隆区的行政管理基本也就由筹备委员会一言而决了——哪个地方官员要是不听话,下个月的薪水你就别想了。

  委员会的高层官员都是从法国调派的,而中下级官吏则都是用的瓦隆区的本地人。

  约瑟夫借用之前突尼斯“公务员招考”的经验,在瓦隆区也搞了一场招考,对外自然是宣称为了“挑选有能力者尽快筹集前线急需的物资”,实际上则是以此笼络瓦隆区的精英阶层。

  也确实如他所料,瓦隆区的贵族、资本阶层对这次考核应者云集。他们以极高的效率,在不到三周内就完成了考试。

  约瑟夫看着103名被选中者的名字,以及后面由委员会会长,也就是前法国勒泰勒市市政专员助理福列为他们推荐的职位,却是轻轻摇了摇头。

  福列见状心中一紧,忙上前欠身道:

  “殿下,是这些职位有什么不合适之处吗?”

  约瑟夫扬了扬手里的文件:

  “103个人就能确保前线的物资供应吗?一旦后勤补给出了问题,我们随时可能输掉战争!”

  福列一怔:“您的意思是?”

  “至少得300个负责筹集物资的职位,才比较稳妥。”

  福列会长虽是一脸蒙圈,但王太子愿意支付薪水,他自然没什么意见:

  “啊,是,殿下,我马上着手调整。”

  约瑟夫自然不是薪水多了没处发,而是这次考试录用的人基本上就是他以后管理瓦隆的官僚体系的班底,300人都还远远不够。

  他又看向一旁的弗洛特子爵,就是先前亲自来给近卫军团送情报加燕麦的那位“精法”:

  “另外还有30个职位。请您和其他几名‘协调员’商议一下,推荐一些有才能的人给我。”

  弗洛特子爵目前是委员会在蒙斯的协调员,基本相当于副市长。作为瓦隆区贵族势力的代表,他推举出来的肯定都是在瓦隆区有影响力的人。

  这就相当于法国与瓦隆本地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以后就算奥地利不想放手瓦隆区,这些人首先就会反对。

  “啊!感谢您的信任!”弗洛特子爵忙抚胸行礼,激动道,“我一定竭尽所能为您遴选出最优秀的人才!”

  “那就有劳您了。”约瑟夫微笑点头,又接道,“哦,关于成立‘瓦隆煤业联合公司’的事情,也要请您多配合福列会长。”

  “是,殿下。”

  所谓瓦隆煤业联合公司,就是由法储行出资成立的一家公司,对瓦隆区的煤矿进行收购或控股。受战争的影响,近几个月来煤矿的价格也经历了断崖式下跌,正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不过这里不同于狭小的卢森堡,法储行也无力买下所有的煤矿,于是约瑟夫便拉上法国和瓦隆区的投资人,一起参股这家公司。

  当然,决策权必须要掌握在法储行手里。作为最大的投资方,加上有军用物资筹备委员会站台,法储行没费什么力气便被公推为“唯一否决权董事”。

  用不了多久,瓦隆区足以比肩德国鲁尔区的巨大煤炭储量,就能成为法国工业革命的强有力支撑。

  而等到煤业联合公司从法国源源不断地拿到订单,获利的瓦隆区投资者、销售商以及工人也将会对法国产生更强的依赖。

  ……

  英国外交大臣韦尔斯利侯爵并未如首相要求的那样直奔巴黎,与法国就印度方面的利益进行勾兑,而是乘船准备经由阿姆斯特丹港,冒着战火前往布鲁塞尔。

  他很清楚,自己手里的筹码远不够与法国人交易印度,所以希望能在南尼德兰前线找到点儿筹码。

  然而,他刚下船,就收到了卡尔二世向英国求援的消息。

第369章 倒反天罡

  南尼德兰议会大厦前。

  当卡尔二世见到韦尔斯利侯爵时,满以为后者为他带来了伦敦确定增援布鲁塞尔的消息,激动地简直要热泪盈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