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127章

作者:天海山

  “你们看,殿下和我们一样在步行!”

  直到军官们前后奔走喝令,队伍才好不容易重新对齐,开始继续前进。

  约瑟夫闻声,朝士兵们挥手致意,立刻又引起一片巨大的欢呼声。

  他回头看向延绵到半山坡上的队伍,心中不免豪情万丈。这就是自己的近卫军团,而自己也将第一次与他们一起在战场拼杀。

  或许,以后自己还会带着他们走遍整个欧洲,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

  “殿下,其实您真的不用随军作战。”一旁的贝尔蒂埃瞥了眼激动的士兵们,对约瑟低声道,“这次敌人的数量是我们的三倍,真的太过危险了。

  “您看,您的出现已经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就算您现在留在安全的地方,士兵们仍会感觉到您与他们在一起的。”

  他望向北面,小心道:“实际上,如果您同意的话,现在就可以转向海岸方向,只需不到三天就能登上海军的战舰了。”

  “嗯?战舰?”约瑟夫有些诧异,“最近的战舰不是应该在比塞大港吗,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儿?”

  贝尔蒂埃低着头道:“我和安德烈中校都认为您不该冒险参与作战,所以我们让人联系了联合舰队,他们派了船一路跟着……”

  约瑟夫苦笑摇头:“我知道您是好意,贝尔蒂埃中校,不过这真的没有必要。”

  他向那不断前进的白色队列示意:“这是我的军团。我以后会经常带领他们作战的。现在只是个开头而已。”

  约瑟夫深知,在这个用战争决定生存权的时代,自己必须要会打仗才行——只有会用兵的国王,才能带给他的国家繁荣和强盛。

  眼下,自己虽然还不会指挥战斗,但也要和军队在一起,让士兵知道他们的王太子并不是只会坐在凡尔赛宫里享受,而是和他们一起出生入死。这样的军队才会成为自己的亲军,成为自己的依仗。

  此外,虽然自己还不会打仗,但却有大量的后世的理念,以及军事案例可以参考,从而对作战部署提出有益的建议。

  就例如这次的先发制敌的战术,就能极大减少部队的损失,赢得战略主动权。自己指定大方向,具体的作战可以交给贝尔蒂埃他们这样的军事天才去完成。自己还可以跟在他们后面学习打仗。

  贝尔蒂埃又劝了一阵,见王太子始终不为所动,也只得放弃了。

  他做了最后的努力:“殿下,那您至少也回到马车上吧。”

  约瑟夫抬眼望向阿特拉斯山脉那特殊的地形——低缓的山峦,到处都是浅黄色的硬土地,几乎没有任何高于20厘米的植物,仅有少量的杂草,稀稀拉拉地点缀在地面上。显得极为空旷而荒凉。

  军队里可没有装备高档减震的“宝石”型马车,在这种路面上坐马车,简直堪比上刑啊。

  他之前也尝试了骑马,不过由于缺乏骑行的磨砺,只一天工夫他的大腿内侧就被磨出了大片水泡,这才不得不步行前进。

  却没想到这样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倒也是歪打正着。

  天色渐暗,近卫军团队列中的军鼓声开始变调,最终伴随着号声逐渐停了下来。

  各连队的军官开始指挥士兵们前往预设的休息位置——侦察兵早就骑马将前方的情况探查过了,并标出了适合过夜的区域。

  士兵们简单吃过晚饭,又唱歌、喝酒放松了半小时——葡萄酒是必须的军需品,每个人的配额也不会让你喝醉——之后便将毯子铺在地上,露天睡了下去。

  每個人之间的间隔大约半米,如同一个个整齐的小方块,为阿特拉斯山覆盖了一层独特的“地毯”。

  军官的帐篷里,约瑟夫喝着蔬菜牛肉汤,看贝尔蒂埃他们围着地图讨论作战部署。

  “从前天开始,遇到的阿尔及尔侦察兵就越来越多。看来他们距离这儿应该不算远了。”骑兵营营长道。

  贝尔蒂埃指向奈夫宰西侧:“我们明天就能抵达这里。要随时做好遭遇战的准备。”

  旁边,一名少校笑道:“阿尔及尔人肯定以为我们还在突尼斯城里。谁知道我们已经冲到他们鼻尖下了。”

  贝尔蒂埃笑着点头:“殿下的战术一定会令敌人猝不及防的。我太期待看到他们遇到我军时那震惊的表情了。”

  是的,约瑟夫的计划就是以攻为守。利用近卫军团的高速行军能力,用三天半时间急行军了110公里,从突尼斯城直插阿尔及尔和突尼斯边境。

  而后,在自己选定的战场,打正在行军的阿尔及尔军一个措手不及。

  比近卫军团早出发一周的阿尔及尔大军,眼下才刚抵达安纳巴以东,也就是走了170多公里。

  贝尔蒂埃忽然想起了什么,转头问一旁的参谋:“穆兰军团到哪儿了?”

  “这儿。”参谋指向地图上比塞大西侧,“距离我们还有一天路程。”

  贝尔蒂埃皱了皱眉,又看向约瑟夫:“阿尔及尔军距离我们已经很近,随时有可能发现我们。或许,安德烈中校的步兵来不及参加第一场战斗了。”

  穆兰军团算是旧式法军中相当出色的了,但就行军速度来说,与近卫军团还有较大差距。所以他们仅有400多名骑兵跟上了近卫军团,步兵则远远落在后面。

  约瑟夫没有多表态,毕竟真打起来他这个才刚入门的军官没什么发言权。

  “这是您的权限,尊敬的指挥官先生。”

  贝尔蒂埃论指挥水平虽然比不上拉纳、苏尔特、马塞纳等“超一流选手”,但在拿皇的元帅池中至少也能排在中游,应付阿尔及尔禁卫军应该还是没什么难度的。

  “感谢您的信任,殿下。”

  贝尔蒂埃向约瑟夫欠身示意,而后望向地图:“从奈夫宰朝西北方向是一路上坡地势,我认为在这附近进行决战最为有利。”

  约瑟夫看着地图上的等高线——突尼斯山在安纳巴南侧,所以从阿尔及尔向突尼斯大多是居高临下,只有奈夫宰通往比塞大这一小段,遇到了一些断续的山丘,反而变得地势稍低。

  一旁的警校军官勒德里昂也点头表示赞同:“这里的地势确实不错。只是我们的侦察兵还没找到阿尔及尔人的主力在哪儿……”

  他正说着,就听到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而后一名侦察骑兵快步进了帐篷,高声道:“殿下,中校大人,我们发现了大队敌军,人数应该超过1万名。从衣着和武器判断,似乎是阿尔巴尼亚雇佣兵。”

  “怎么只有一万多人?”贝尔蒂埃疑惑道。

  “这还不清楚,中校大人。不过确实不会相差太大。”

  他哪儿知道,这是阿尔巴尼亚雇佣兵为了能抢先一步进入突尼斯劫掠,便仗着自己行军速度略快,将阿尔及尔禁卫军甩开了十几公里。

  而塞米兹考虑到部队还在阿尔及尔境内,也就随他去了。

  贝尔蒂埃向侦察兵询问了敌军的具体位置,在地图上快速测量一番,转头对帐篷中的几名高级军官道:“距离我们只有20多公里,看来,最快明天中午就能遭遇。

  “如果敌军前后脱节,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个难得的机会!”

  ……

  阿特拉斯山的荒漠之中,五名身穿着奥斯曼式浅黄色长袍,腿上套着宽松的马裤,脚踏翘头靴的骑兵正沿着北侧的山丘斜面向西奔驰。

  忽然间,最前面的骑兵抬手比划了一下,用法语低声道:“有敌人!”

  其他四人立刻举目远眺,果然看到了三四个阿尔及尔侦察骑兵的身影。

  对面显然也看到了他们,带着对突尼斯贱民的不屑,呼嚎一声,拔出弯刀排成横队冲了过来。

  “突尼斯贱民”反应极快,统一向右前方转去,同时从鞍架上取出了短管骑枪。

  双方的距离迅速逼近,“突尼斯贱民”选在距离最近的刹那,瞄准对面一阵齐射。

  一名阿尔及尔骑兵当即侧仰着飞了出去,脚却绊在马镫上,被战马拖出了数百米。

  “突尼斯贱民”熟练地收枪抽出马刀,在指挥官的带领下绕了一个弧,拨转马头朝着阿尔及尔人身后奔去。

  后者吃了一惊,慌忙一起向左拉缰绳,试图追至敌人身后。

  就在这时,“突尼斯贱民”突然一个急转,改为向右疾驰,这样双方就变成了一个“八”字形对冲的局面。

  阿尔及尔人显然有些慌乱,在双方战马并排的瞬间,就被“突尼斯贱民”砍翻了两人,剩下的一个人大惊失色,拨马便跑。

  骑兵对战比的就是勇气,谁先逃跑,基本上就会变成砧板上的鱼肉——别人挥刀向前劈砍再顺手不过,而想要扭腰砍向身后,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突尼斯贱民”紧追而上,跑出四五百米,便将他一刀劈落马下。

  获胜的五名骑兵脸上尽是兴奋之色,返身打扫战场:“他们竟然冲了过来,真是太感谢他们了!”

  “奥宾中士,这四个家伙够不够咱们升一级的?”

  “嗯,布朗什刚才干掉了两个,肯定能升中士了。至于你,你好像一个都没捞到,就不用想了。”

  “该死的!咱们继续向前,应该还能遇到敌人的侦察兵。”

  五个突尼斯打扮的近卫军团骑兵很快上马,继续沿着预定战场边缘清剿敌人的侦察骑兵。

  同样的情况在附近到处出现,贝尔蒂埃派出了一半的骑兵,穿着突尼斯装束清剿敌军的侦察兵。他手里还有400穆兰骑兵,所以毫不担心骑兵的体力问题。

  就这样,阿尔巴尼亚雇佣兵那边虽然察觉到有点儿不对劲,但始终认为只是突尼斯部族势力在骚扰他们而已。

  直到和近卫军团相距不到5公里时,塞米兹才真正意识到对面是一支数千人的大军——在毫无遮拦的阿特拉斯山荒原上,这个距离已经可以用望远镜直接看到对面的大军了。

  阿尔巴尼亚雇佣兵此前还处于行军状态,塞米兹慌忙命令转换作战队形。随着军官们将命令传达下去,阿尔巴尼亚人顿时人喊马嘶乱成了一团。

  和影视剧中的战争场面完全不同,真实的战斗从来不是军官一下令,士兵立刻像机器般排列整齐,恶狠狠地拿出武器开始战斗。

  18世纪的通信能力,光是将“转换作战队形”的命令传达给每一个士兵,1万3千人的雇佣兵就足足花了20多分钟。

  等到排队时更是混乱不堪。你挡了我的路,我占了他的位置,甚至有士兵连自己的军官都找不到了。

  而近卫军团那边则早已做好了准备,步兵在逼近到距敌2公里左右时,前队停下,后队保持纵列向两侧排开。

  仅十来分钟后,就形成了一个正面30多排的,每排近100列的队形。

  随即鼓声齐鸣,几十名鼓手率先大步前进,步兵大队快速跟上。

  又过了十多分钟,阿尔巴尼亚雇佣兵的行军长龙才刚刚勉强聚拢在一起,近卫军团便已经抵近至他们500米处。

  侧后方的山坡上,贝尔蒂埃放下望远镜,对传令官示意道:“传令,步兵展开成交战队形。炮兵开始射击。”

第221章 悍猛的王太子近卫军团

  被大量红衣的瑞士卫队环绕的法军战地指挥所。

  约瑟夫默默记下贝尔蒂埃的一系列命令,或许不久的将来,他自己也要进行同样的指挥。

  约瑟夫见传令官快步跑开,拿起之前做的战场笔记对照一番,确认了炮兵阵地的位置,举起望远镜看了过去。

  望远镜的物镜中,出现了1公里外的小山坡上那两道十来米宽的胸墙。此时,正有5门8磅炮静静地匍匐在那后面,显然炮兵们还没接到命令。

  按照约瑟夫所带来的“大炮群战术”,此时近卫军团带来的所有重炮都集中在这个炮兵阵地上了。

  眼下,欧洲军队普遍将大炮编入步兵团里使用。炮架在步兵阵地附近。作战时往往数百米才有一门大炮。这样虽然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对敌军造成杀伤,却始终只能作为步兵的辅助火力。

  而拿皇的“大炮群战术”就是将所有火炮集中起来,由军团长统一指挥,用最大的火力猛轰一个目标,以求将其快速击溃。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遭到重点轰击的敌军阵地一旦崩溃,就会成为法军撕开其阵线的突破口。效果远比之前慢慢消耗敌军正面要好得多。

  过了大约半分钟,约瑟夫终于看到炮兵连连长接到了命令,让身旁的旗手举起了准备射击的小旗。

  目标位置早已确定。各门炮的炮长大声催促着士兵。很快便先后完成了射击准备,肃立大炮的侧面等待命令。

  炮连连长转头说了些什么,旗手随即打出自由射击的旗语。几门火炮立刻喷吐出熊熊烈焰。炮身猛地向后一顿。火炮阵地瞬间被浓烟笼罩。

  过了几秒,那如同滚雷般的炮声,才自远方传入约瑟夫的耳中。

  他转动望远镜,就看到对面位于低处的阿尔巴尼亚雇佣兵阵地北侧如同被野牛闯入的麦田,瞬间倒伏了一小片,地上隐约还能看到血迹。

  那可是两三公里外的景象,军阵中的“一小片”往往就有二三十人之多。

  主要是忙着整队的雇佣兵站得太过密集,而近卫军团炮兵运气也不错,第一次校射就直接命中了目标,造成了大量伤亡。

  一旁的贝尔蒂埃显然也看到了这个战果,小声嘀咕着:“打得不错。”

  不到一分钟后,5门大炮再次发出怒吼。

  和影视剧中常见的万炮齐发的景象大不一样。4000多人的近卫军团一共也就带了6门大炮,其中还有一门是后备队的四磅小炮。

  以这个时代的野战后勤能力,这就是保证火力的前提下,部队所能携带大炮的最高比例了。实际上,影响炮兵火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弹药的数量。

  只要能保证大炮持续不停地输出,5门八磅炮所能造成的杀伤就已经非常恐怖了。而即使带上更多的炮,如果弹药被快速耗尽,那炮也只不过是铁疙瘩罢了。有多带一门炮的运力,还不如多带百十发炮弹。

  八磅的铁球呼啸着钻入阿尔巴尼亚军中,又犁出了几道长长的血沟。

  那周围还正在整队的雇佣兵立刻陷入了混乱——不论军官怎么喝骂,士兵们都只顾着四处乱跑,或者吓得呆在原地发抖。整個阿尔巴尼亚军的左翼顿时少了一截。

  约瑟夫这边忽然听到耳边一直奏响的风笛、风琴和小提琴声减弱了下来——这个时代的战场就是如此。从战斗开始,战场各处的乐曲就始终没有停过,如同身临一场宏大却有些简陋的音乐会现场。

  旋即,鼓声变得更加清晰,原本快速前进的步兵纵队原地顿住,向两侧散开。

  每个连都有两名军官出列,将一根二三十米的绳子拉得笔直。士兵们便贴在绳子后面排好。整个队列顿时变得笔直。

  几分钟后,在阿尔巴尼亚雇佣兵阵地的前方,就出现了一道前后三排,横亘七八百米长的步兵线列。从约瑟夫的视角看去,就如同有一名巨人在浅黄色的荒原上,刻下了一道白色的刀痕。

  与此同时,两个步兵连出现在北侧,呈散兵阵型紧盯着敌人阵线上被炮兵轰出的缺口,开始缓缓向前移动。

  阿尔巴尼亚军指挥官塞米兹看着望远镜里身着笔挺的白色军服,穿着紧身裤,头戴三角帽的军队,已是满头冷汗,嘴里不住呢喃着:“是法国人,这怎么可能?这不可能……”

  根据他得到的情报,法军三天前还在突尼斯城里。这情报得到了阿尔巴尼亚间谍以及突尼斯禁卫军残党的反复确认,绝不会有错。

  但面前的这些法国人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总不可能他们三天就从突尼斯城赶到了安纳巴吧?!

  以他的认知,这确实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对于整天训练负重越野的近卫军团来说,却还远没有达到极限。

  远处传来的又一轮炮声令塞米兹一个激灵,他看到法军的线列已经展开完成,而自己这边却还在乱糟糟整队,心中顿时一紧。

  近卫军团的军事素养原本就比阿尔巴尼亚人要高出一大截,又是一早做好了突击的准备,整队速度自然要比还在行军的雇佣兵快了很多。而燧发枪时代的战争,谁能先完成整队,就等于占据了绝对优势。

  就在此时,塞米兹派出去的侦察兵终于返回——他也算是战场老手了,在遇到敌军之后第一时间散出骑兵侦察这样的基本操作还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