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123章

作者:天海山

  等到哲米勒耗尽体力,收起手中的弯刀,转头间才发现,几乎已经没有站着的禁卫军了。

  第二天天亮,哲米勒又带着手下将城镇中所有的禁卫军的家抄了一遍,当天就收获了3万里亚尔的巨款。

  安达鲁西安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突尼斯。土著们赫然发现,原来向来不可一世的禁卫军也并非不可战胜的。

  神谕说得果然没错,堕落的奥斯曼人必将被净化!

  更重要的是,据说安达鲁西安的起义军仅三天工夫,就从禁卫军手中搜出五六万里亚尔!

  所有人立刻便都被贪婪支配了。

  怀揣着暴富梦想的土著们再也没有了胆怯,各地袭击禁卫军的事件越来越多,很快便形成了燎原之势。

  而整个突尼斯此时再没发生一起袭击法国人的事件——禁卫军正在被土著们爆金币,哪儿还记得和英国人的勾兑?

  至于土著,大家现在都是“罗马后裔”,自然不会去为难同宗同源的法国弟兄。况且还得指望着法国弟兄提供爆金币的武器装备哪。

  再说哲米勒这边,在将安达鲁西安所有的禁卫军全部清场之后,便开始率队支援附近的土著们。

  他们毕竟是得胜之师,士气高昂,而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很快便帮着五六个城镇攻破了禁卫军的防御。

  仅仅半个月工夫,哲米勒便聚起了一支将近4000人的土著大军。

  这还是他精挑的勇敢能打的战士,怂货都被他赶回了家里。

  接着这支最强的土著军队便在伊沙克带来的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成功击退了突尼斯城赶来清剿的禁卫军,又顺势攻破了突尼斯第二大城市苏萨,一时间声威大震。

  又过了半个月后,哲米勒的5000大军已抵达突尼斯城。

  其他方向也有多支土著义军赶来,零零碎碎凑出了2万来人。

  众土著推举背后支持了所有义军的扎加诺斯老爷,也就是伊沙克为首领,哲米勒为将军,统领所有土著军,将突尼斯城围了起来。

  而早在一周前,约瑟夫便命令近卫军团撤至比塞大,而穆兰军团则控制了凯鲁万要塞,并不卷入即将到来的这场风暴之中。

  ……

  奥斯曼苏丹的特使赛义德赶到突尼斯时,看到的是遍地烽烟,大量突尼斯禁卫军被杀死、驱逐,甚至有一队逃难的禁卫军还差点儿把他给抢了。

  在了解到突尼斯的情况之后,他这个纯种的奥斯曼人根本不敢过多停留,用最快的速度逃回了船上。

  好在突尼斯海军被欧洲人全灭了,倒是不用担心土著会驾船来海上抓他。

  只是这么一来,苏丹让他说服突尼斯贝伊,向奥斯曼请封帕夏的任务,就再不可能完成了。

  而完不成任务很可能会被苏丹处死。

  不敢返回奥斯曼的赛义德踌躇许久,最终发现,只有设法完成任务才行。

  想要完成任务,首先就得帮突尼斯禁卫军稳住局势。

  他立刻将目光投向了奥斯曼帝国尚能影响到的阿尔及尔。那里的禁卫军同样是奥斯曼禁卫军的分支,而且向来有干涉突尼斯政权的传统,必须说服他们出兵,自己的小命才有保住的希望。

第216章 围城

  突尼斯起义军在从北、西、南三面合围突尼斯城三天之后。

  哲米勒遥望宏伟的突尼斯城,神色冷峻地抬手指向城下的禁卫军军阵:“传令,发起总攻!”

  悠扬的号声在周围数里范围飘荡,十多个起义军方阵在各自军官的指挥下,沉默着向前缓缓前进。

  指挥禁卫军守城的科贾站在城西的一处高地上,举着望远镜,皱眉低声自语:

  “那场该受诅咒的大火……伟大的禁卫军难道就要在这里结束了吗?”

  如果是正常交锋,就算叛军比自己的人数多一倍,他也有信心将他们击垮。

  然而,半个多月前突尼斯城中的军械库意外失火,或许就是城中的柏柏尔人纵火。

  总之,军械库里的武器被焚毁了70%以上。

  先前那些禁卫军士兵非要返回突尼斯城中居住,却因为刺杀贝伊事件不得带武器进城,而上交了武器存在军械库里。

  在发生失火之后,足有一半的士兵面临缺乏武器装备。

  就在那时,各处的叛军陆续取得胜利,开始朝突尼斯城汇聚而来。

  城里那些养尊处优的禁卫军老爷们得知军队缺少武器,纷纷卷起家财逃往的黎波里或者埃及一带,这又影响到他手下的士兵。

  “一周不到,就有上千逃兵。这些懦弱的废物!”

  科贾摇头叹了口气:“以禁卫军百余年的积累,如果坚定而英勇地清剿叛军,又怎会变成今天这种被人围在城里的局面?”

  “帕夏?”一旁的副官见他发呆,忙小声提醒,“敌人靠近了。”

  科贾点了点头,随意挥手:“开炮吧。”

  “是,帕夏。”

  突尼斯禁卫军的防线前方,十来门大炮发出了轰鸣,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钻入了土著军的人群之中。

  “啊——”

  惨呼声中,几具被炮弹击碎的躯体变为肉块和血沫四处激射,原本就乱糟糟的土著军队列立刻更加混乱起来。

  那些前不久还是农夫、小贩的土著军军官们拼命按捺自己心中的惊惧,挥动弯刀高喊着约束手下:“保持队形!”

  “不要乱,更不许退后!”

  “别愣着,继续向前走!”

  在他们的努力下,进攻的队列勉强保持着前进。然而,禁卫军的大炮再次响了起来。

  其实,这种实心炮弹并不能造成太大的伤亡,即使以最佳角度直接命中军阵,至多也就能杀死十来个人,大多数情况则是带走一两条生命,甚至未能命中。

  但大炮震耳欲聋的声音,以及随时可能会被看不到的炮弹击碎的恐惧感,却极为考验士兵的意志力。

  这些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土著军却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

  大部分士兵在经受了四五轮炮击之后,便开始不受控制地转身逃跑——尤其是那些被鲜血和脑浆糊了一身的人,跑得比谁都快。

  而负责管理他们的军官在一阵喝骂之后,发现根本约束不住,便也跟着一起向后跑去。

  也有少数士兵会头脑一热,高喊着先知和主的尊号,狂奔向敌军阵地准备拼命,而等待他们的则是禁卫军的齐射。

  两天后。

  哲米勒神色阴郁地听着军官向他汇报伤亡情况,嘴里低声念叨着:“两万多士兵,十几轮进攻,竟然没有一次能靠近敌人50步之内……”

  他原以为也会像之前的那些战斗一样,很快就能攻入突尼斯城。没想到这两天死了400多人,却连禁卫军的第一道防线都还没摸着。

  “大炮!都是那些该死的大炮!”他突然恨恨地咬牙大吼起来,“如果我们也有大炮,肯定能将那些魔鬼碾碎!”

  一旁的军官闻言凑近了两步,小声道:“将军,或许,我们可以找伊沙克帕夏试试。”

  在成为起义军首领之后,慷慨的“扎加诺斯老爷”已恢复自己的本名,成为了伊沙克帕夏。

  黄昏时分,昏暗的光线令交战双方都暂时停手,士兵们返回营地开始准备晚饭。

  哲米勒则带着几名主要的军官,来到了起义军首领伊沙克帕夏的住处。

  “大炮?”伊沙克皱眉摇头,“这种东西可不是随便能搞来的。”

  哲米勒焦急地央求道:“帕夏,敌人的大炮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如果我们没有对等的武器,恐怕很难取得胜利。请您一定要想想办法……”

  “眼下整个突尼斯只有法国人有大炮。”伊沙克沉吟着摇头,“只是,这是我们突尼斯人和奥斯曼禁卫军之间的仇恨,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或许不愿提供帮助。”

  哲米勒立刻道:“这怎么和他们没关系?我们都是同宗的罗马兄弟,我相信,他们不会坐视不管的!”

  旁边的几名军官也是纷纷点头附和。

  伊沙克似乎被他们说服了,勉为其难道:“那好吧,我们去找‘罗马同胞’试试看。

  “对了,最好能请阿拉义长老和我们一起去。他那过人的声望应该会有帮助的。”

  “好,我会亲自去求他!”

  隔日,十余人组成的突尼斯土著“代表团”抵达了近卫军团的驻地,贝尔蒂埃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阿拉义长老现在已是突尼斯土著们的宗教领袖人物,在这次起义事件中获得了极高的威望和地位。不管他当初是否愿意,此时已和起义军的利益牢牢绑定在一起,早就不再追究当初有人冒用他的名义发布预言之事了。

  相反,他现在会积极地为起义军的利益奔走。

  在他代表起义军说明了所面临的困难,并请求“同胞”帮助之后,贝尔蒂埃也极为诚挚地向他道:“诸位放心,对于同胞的苦难,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帮忙。

  “不止是大炮,我还可以派出军官,帮你们指挥战斗。我相信,他们的经验一定能派的上用场的。”

  这也是约瑟夫的规划中的一部分。就是要让突尼斯土著们明白,禁卫军绝不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所打败的。如果没有“罗马同胞”协助,他们根本无法取得胜利。

  哲米勒闻言顿时感激涕零,率先激动地深深行了一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不会忘记法国同胞的相助!”

  同来的军官以及多位最有威望的土著部族族长也都跟着向贝尔蒂埃行礼,各种真诚道谢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突尼斯城外。

  两個近卫军团炮兵连已经在预设阵地上架好了6门八磅炮,弹药箱则在身后不远处整齐得摆成数排。

  “装弹!”

  “瞄准!”

  在各门火炮炮长的指挥下,炮兵们动作麻利地完成了发射准备。

  “开炮!”

  一阵轰鸣响过,6枚炮弹笔直得飞向了禁卫军的火炮阵地。

  随着近卫军团的大炮的加入,战况立刻发生了巨大转折。

  他们的大炮的数量虽然没有敌军多,但炮兵的水平却能甩奥斯曼人几条街。

  在几轮简单的校射之后,便有一枚炮弹准确命中了700余步外的敌军大炮。

  炮弹巨大的冲击力将炮管从炮架上掀飞,砸死了后面的好几名突尼斯炮兵,最终落在20多米外的岩石上。那炮身已然出现变形,再无法使用了。

  随着炮弹不断落在禁卫军火炮阵地附近,奥斯曼炮兵吓得连炮都顾不上拖走,便已四散奔逃开去。

  “感谢主!”哲米勒在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顿时狂喜,转身对一旁的军官道,“传令,准备全军正面强攻!”

  “您这样匆忙进攻恐怕是不合适的。”同来的法国军官却立刻将他拦住。

  “啊?那您的意思是?”

  法国军官并没有向哲米勒过多解释,而是直接越过了他,让自己的传令官将一道道命令接连发出。

  旗语兵不断挥旗传令,前方的法国中级军官开始快速调动起义军部队。

  西侧的正面战场上,一条单薄的步兵线列缓缓朝禁卫军阵地逼近——没有了敌军的火炮威胁,他们脚下走得稳了许多。

  于此同时,禁卫军防线南侧出现了数十队起义军纵队,用极快的速度奔向他们的侧翼。而法军炮兵也调转了炮口,开始朝禁卫军侧翼进行辅助轰击。

  “他们这是要干什么?”科贾收起望远镜,心中暗自惊讶,叛军停火了几天,怎么突然打得有章法起来了?

  他心中快速分析一番,感觉正面的敌军应该只是牵制,主攻方向是自己的左翼。

  于是,他立刻转头对副官道:“传令,将奥尔汉的人调至左翼,加强防御。”

  “是,帕夏!”

  奥尔汉的一千多人之前处在正面阵列中,得到命令连忙整队,向左翼移动。

  而就在此时,足有四五千人的起义军出现在禁卫军右翼,组成前后6排的步兵线列,缓缓朝他们压了过来。

  科贾顿时大惊,皱眉自语:“这些狡猾的家伙,看来这里才是他们的主力!”

  他当即又从正面分出五百多人,同时将一半的预备军团调往右翼。他自己也将指挥阵地移向了北侧,以方便随时进行指挥。

  不过,两翼的起义军步兵始终没有攻至交火距离之内,反倒是有一队三百多人的骑兵突然蹿出,趁着禁卫军正面部队因频繁调动而出现混乱之际,迅速朝他们的几个炮兵阵地疾驰而去。

  这些牧马人组成的骑兵虽然对队列、劈砍之类的技术一窍不通,但骑术还是非常过硬的。

  他们用极快的速度来到禁卫军的火炮旁,翻身下马。

  为首的军官按照事先得到的命令,大声吩咐着手下:

  “梅赫梅特,带你的人去摧毁大炮!其他人在周围警戒,小心有敌人的步兵!”

  “是!”

  四十多名士兵立刻举着弯刀在四周排成队列,凝神戒备。另有十来个人则围着了大炮,将事先备好的钉子塞进引火口,再用锤子用力敲下去。

  这些钉子都是熟铁的,极难被拔出来。而引火口被堵住的大炮立刻就变成了废铁。

  做完了这些之后,他们又重新跳上马鞍,风一般地返回了自家军营。

  几十分钟后,三个方向的起义军都先后退了回去,并未与禁卫军交火。而直到此时,科贾才终于接到手下的报告,得知自己的大炮被叛军团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