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120章

作者:天海山

  当天下午,约瑟夫在自己的书房里向乔安讲述着北非的部署:“突尼斯禁卫军是唯一的突破口。

  “他们一直内部通婚,拒绝融入突尼斯本地人之中,并且极力压迫本地人。这导致他们在当地没有任何的‘朋友’。”

  他突然话题一转:“您知道什么是政治吗?”

  “啊?政治?”

  约瑟夫直接说出了答案:“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而突尼斯禁卫军恰好犯了这个错误。他们把自己搞成了少数。

  “与此同时,他们却占据了突尼斯绝大多数的财富。

  “并且他们已没有了百余年前那样压倒性的武力优势。

  “所以,现在只需要有人对突尼斯人加以引导,禁卫军很容易就会成为‘祭品’。”

  乔安若有所思地点头:“殿下,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要从身份认同和教会两方面下手。”

  约瑟夫将自己的计划详细讲了一遍,却发现乔安有些懵懵懂懂,不禁暗自摇头。看来,这位领事先生很难确保将计划完美实施下来。

  突尼斯非常重要,不容有失。约瑟夫吁了口气,还是自己亲自去一趟比较稳妥。

  小特里亚农宫。

  玛丽王后的头摇得差点儿将天鹅状的发髻甩下来:

  “亲爱的,你怎么能去北非?!那太危险了!据说,那里到处都是狮子。不行,这绝对不行!”

  约瑟夫朝门口示意:“克索德他们会保证我的安全的。”

  “不光有狮子,还有毒蛇、蝎子……”

  约瑟夫无奈,只得拿出从克莱门蒂妮那儿学来的“绝招”,上前挽住王后的胳膊,缓慢而幅度均匀地晃着,低声道:

  “求求您了!我会注意安全的。或者,我再多带些士兵去。”

  “那儿还有食人族……”

  约瑟夫紧紧抱住王后,将头埋在母亲胸口,继续央求道:

  “好吧,我一直待在船上,这样总行了吧?如果您还不同意,我以后就再不来找您了!”

  玛丽王后想了想,地中海没有什么致命的风暴,这样似乎还可以接受。

  她终于松了口:“带上你的所有随从,按时吃饭,至少三天给我写一封信。”

  “好的,好的,都听您的。”约瑟夫在玛丽王后的脸颊上轻吻一下,“谢谢您,亲爱的母亲,最爱您了!”

  “我也最爱你,我的小心肝!”王后笑着刮了一下儿子的鼻梁,“那我去跟圣普利斯特侯爵商量一下,看让哪支军团护送你。”

  “哦,不用麻烦他了。我已经跟维拉尔女公爵说好了,她的丈夫会亲自带3000穆兰军团跟我去。”

  玛丽王后忙道:“3000人有点儿少,再拨给你500名瑞士卫队吧。”

  瑞士卫队就是路易十六的亲卫队,最忠诚的瑞士雇佣兵团。

  ……

  十多天后。

  地中海北部,蔚蓝海岸海域。

  威风凛凛的四级战舰“前进号”风帆鼓荡,推开海水,笔直地向南驶去。

  在它的军官舱室里,佩尔娜虚弱地躺在床上,四肢瘫软,双眼半眯,鼻翼阖动,额头香汗淋漓,似乎刚干了什么重体力活一般。

  约瑟夫将冰毛巾放在她头上,叹了口气道:

  “您以前都不知道自己晕船这么严重吗?”

  “我……我这是第一次坐船。”女孩如精灵般碧绿的眼眸中满是歉意,虚弱地说,“真的很抱歉,殿下,本想沿途照顾您,结果却让您反过来照顾我……”

  “没关系,您不用这么客气。”约瑟夫待她沉沉睡去,这才回到船上的军官会议室,对正在伏案查阅资料的几名历史学者道:

  “诸位辛苦了。请问,有什么进展吗?”

  学者们忙起身行礼,为首的一人道:

  “殿下,突尼斯主要是当年从埃及来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要说他们与法兰西的联系。

  “似乎只有二百年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洛斯一世征服了这里……”

  约瑟夫点头:“请说下去。”

  这就是他安排给历史学者们的任务——论证突尼斯人和法国人同宗同源。要想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当然大家都是亲戚就最好了。

  那学者抹了把汗水,声音低了不少:

  “而法兰西也是当年从神圣罗马帝国里分出来的。”

  当然,这个分出德、法、意的神罗,和后来的神罗根本不是一码事。现在的神罗只能算是强行攀附罢了,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

  学者感觉要把一生的牵强附会之力都耗尽了:

  “所以,这个,这个……要算起来,法国人和突尼斯人都能算是罗马的子民。”

  “很好!就是这个。”约瑟夫赞许道,“请您再多找些历史证据,交给作家们写成文稿。”

  历史学者眼皮抽了抽,带着哭腔道:

  “殿下,这怎么可能有证据……”

  “这种事情嘛,不用太严格。”约瑟夫朝他眨了眨眼,“有时候也可以让作家先生帮您构思证据。”

  “这……遵从您的意愿,殿下。”

  等“前进号”行驶到邦角海域时,一份《突尼斯起源分析》已摆在了约瑟夫的案头。

第213章 布线,撒网

  奥斯曼。

  科斯坦丁尼耶。

  赛义德神情落寞地从两侧正垂首行礼的卫兵之间走过,又回头看了眼身后的托普卡帕宫,心中愈发凄凉。

  就在刚刚,苏丹任命他为特使,前往突尼斯“视察”。

  若是在几年前,这绝对是个让无数人眼热的肥差——通常来说,突尼斯这样的边缘行省都会好好招待苏丹的使者,并在他离开时送很多“路费”。

  然而,这次的出使却注定不会有这些好处了。

  帝国在奥恰科夫的战事非常吃紧。俄国那个波将金率大军压境,随时可能攻下这个黑海北岸的重要要塞。

  加上之前在菲多尼西岛海战中的惨败,如今帝国面临着极为险恶的局面,财政、军事等各方面皆已不堪重负。

  就在这个关头,突尼斯却闹出了政变。

  帝国任命的帕夏哈穆德·阿里被杀,他的侄子哈吉宣布继位,却没有按照惯例,向帝国请求册封帕夏。这使帝国的威严受到了损害。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苏丹选中了他前往突尼斯。

  赛义德叹了口气,这次出使甚至连经费都没有,还得他自己掏腰包。

  而且以帝国的惯例,如果自己没能让那個哈吉向苏丹道歉并请封帕夏,那么自己多半会被以“能力低下,有辱帝国尊严”的罪名处死……

  他在仆人的搀扶下上了轿子,心中默算着自己的家产,大概能拿出来3万苏坦尼,不知道这点儿好处能否“说服”那个哈吉。

  呵!真是讽刺啊,苏丹的使者竟然要贿赂边境行省的帕夏……

  美国。

  费城。

  独立厅外的街道上,足有两三千市民正在兴奋地呼喊着口号,朝议会大厅用力挥手。

  汉密尔顿站在二楼的窗前,满意地看着外面的情形,心中感叹之前那20多万美元花得太值了。

  昨天从地中海传回的消息,美国的舰队在法、荷的帮助下,剿灭了突尼斯的巴巴里海盗,往后地中海航道的安全性将大幅度提高。

  而自己作为当初力主通过特别拨款打击的海盗的议员,收获了大量的政治威望。

  一旁同为“联邦党”成员的麦迪逊凑了过来,向窗外比划着笑道:

  “汉密尔顿先生,您现在在费城可是传奇般的英雄啊!嗯,‘海盗审判者’,听听大家给您起的绰号吧。”

  他声音压低了些:“我看照这个势头,您未必不能争一下总统的宝座。”

  “哈,您说笑了。我的声望还远远不够。”汉密尔顿笑着摆手。而“海盗审判者”的名头却令他心中有些触动。

  海军传回的消息说,法国人抓获了上千名海盗,并表示可以以每个2000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

  这钱够买5个健壮的男性黑奴了。可当时舰队指挥官竟然嫌贵,就没买。

  汉密尔顿暗自摇头,这个蠢货,绝对应该买上百十名海盗回来,公开审判,然后当众绞死。那样自己这个“海盗审判者”就更名副其实了!

  外面那些狂热而充满自豪感的民众,或许,真能让自己在明年的总统选举时拥抱惊喜……

  他想到这里,转头看向麦迪逊:

  “我将在议会提交一份购买巴巴里海盗的拨款申请,请您给予我支持。”

  荷兰,阿姆斯特丹。

  英国驻荷兰大使约瑟夫·约克爵士沉着脸从议会大楼中快步走出。

  在刚刚结束的省联议会上,荷兰人并未如英国所希望的那样,谴责法国在北非的行动。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表了声明,说地中海近来的自由贸易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其中有荷兰人的贡献。

  约克低声咒骂着,谁都知道,荷兰的那艘小船只是给法国人打下手,这分明就是在支持法国!

  荷兰人虽是被英国打怕了,但内心对英国的颐指气使极为不满。故而能抓住这种小事情恶心英国,是非常乐意去做的。

  约克忽又想起前两天听到的小道消息——荷兰东、西印度公司将合并,并接受法国的投资,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

  这件事必须尽快查实,如果是真的,必须尽全力阻止,以防荷兰继续倒向法国。

  低地可是大英帝国的战略“滩头”,绝对不容有失!

  ……

  “前进号”上,约瑟夫看着《突尼斯起源分析》,脸上露出了笑意。

  圣皮埃尔先生的文笔绝对没得说,将历史资料和各种传说乃至神话巧妙地串在一起,故事写得非常生动……

  不,应该是记录了突尼斯缤纷的历史。

  他将文稿交给伊沙克这位“北非通”,让他审读一下,如果没问题的话就尽快翻译成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然后大量印刷。

  为了提高效率,他在船上甚至带了印刷机和印刷工匠。

  又过了一天,舰队抵达突尼斯港。

  贝尔蒂埃和一众军官早已来到码头迎接。不过,由于约瑟夫要求他们不要泄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几乎没有士兵在此。

  登陆小艇系缆,停稳,贝尔蒂埃等人就看到一条长得夸张的跳板从船上伸出,而后王太子殿下便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简单的迎接仪式之后,约瑟夫便沿着足有30多米的跳板径直走上了从船上卸下的那辆马车。

  贝尔蒂埃看着那底部密封,两头尖的怪异马车,疑惑地拉住克索德询问:

  “殿下这是……”

  后者无奈地摊手,小声道:

  “殿下答应王后陛下会一直待在船上。所以,啊,那是艘船。架在马车上的船。”

  贝尔蒂埃:“……”

  半小时后,车队来到突尼斯城外,约瑟夫立刻便看到远处大道旁的空地上架设了大量的帐篷,足有上千顶。

  看营地周围的旗帜,以及巡逻士兵的装扮,应该是突尼斯禁卫军。

  “这是怎么回事儿?”

  坐在“船”对面的贝尔蒂埃忙解释道:

  “殿下,这是科贾所率的禁卫军,足有一万两千多人。他们和尤尼斯的战事结束后,便返回了突尼斯城。我担心他们会闹出乱子,就让他们驻扎在城外了。”

  科贾自然听说了先前法国军团仅用了一个来小时就攻破了7000人的禁卫军防线之事,虽然后者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但他依旧不敢与法军轻易发生冲突,只得老老实实地待在了城外。

  贝尔蒂埃接道:“不过,这些突尼斯士兵养尊处优惯了,整天嚷着要返回城里的家中。哦,他们平时每隔三天才训练一次,其他时候都不待在军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