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最狠丞相,始皇求我别杀了 第141章

作者:不曾见秦时月

  副将摇了摇头:“黑夫营地,正在三亭之内。”

  此话说出,赵佗拳头瞬间握紧。

  黑夫的营地,是距离匈奴焉支山最近的营地,实打实的秦军眼睛!

  虽说在匈奴民谣之中,焉支山是匈奴女子妆洗之地,但此地在军事眼光看来,确确实实是匈奴人最好的前哨!

  “快去安排斥候。”

  赵佗摆了摆手。

  副将抱拳,而后赶紧退下。

  “滋啦!”

  就在此时,一道道弓弦声响起,城头军伍一声大喝:“敌!”

  这便是秦军的反应速度!

  在发现敌军的第一时间,便是瞬间箭搭弓弦!

  赵佗举目一看,只见远方烟尘之中,有一小黑点,朝着城墙快奔而来。

  “只有一骑?”

  赵佗眯了眯眼,将右手这么一举。

  这便是让兵士保持箭在弦上的战斗准备,随时等候号令。

  须臾时间,一骑快奔,已至城下。

  赵佗瞳孔猛然一缩!

  只见这一人一骑,浑身浴血,身上铠甲残破不堪,甚至...再细看一些,都能看到他肩部露出的森森白骨!

  简直就是从死亡的深渊中,硬生生爬出来的鬼神一般!

  “止!”

  一道喝声响起。

  赵佗制止了兵士开箭。

  因为...这人身上穿的乃是秦军甲胄。

  “山字营,黑亭,韩信!”

  “求见赵将军!”

  城下喝声响起,声中沙哑,如同刀锋磨砺白骨一般,让人心底发寒!

  “放吊篮!”

  赵佗一声令下。

  那满身是血的汉子,被秦军兵士搀扶着升了上来。

  到了城墙之上,韩信再无气力,竟是被两个兵士硬生生‘架’到赵佗面前。

  “本将赵佗。”

  “山字营黑亭如何?”

  赵佗有不好预感。

  “左贤王部匈奴狼兵来犯,军阵越三万!”

  “百夫长领百骑撞阵,”

  “殉国!”

  “怯懦之辈韩信,至此报信!”

  “临阵脱逃,有愧,请将军赐死!”

第172章 负道德值的毒士陈平

  边境之上,狼烟四起,诡谲云涌。

  韩信被抬下去,军医将那内衬剪开,摇头不已,觉得此人能活着到此地简直是一个奇迹!

  除却背后伤疤那纵横交错的伤疤之外,胸前更是有一支箭簇!

  赫然是凶战之下,韩信直接一剑削去箭杆所遗留下来的。

  背后的伤疤,向来被军人视作耻辱,但是...此刻却是没有人对韩信有任何鄙夷!

  如此重伤,依旧回来报信,足以证明他韩信的勇猛!

  “忍着些!”

  军医轻声开口,而后一柄小刀刺下,将箭簇连带着皮肉挖出!

  韩信闷哼一声,但却没有晕死过去。

  随后便是处理其他伤势。

  按照军医的说法,生死不在人力,唯见天矣!

  赵佗没有追究韩信的‘逃兵’之责,但也没有任何军功封赏。

  军功爵制规定,战友阵亡,抵消五颗人头的军功,韩信此番,硬生生欠了五百个人头!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名叫韩信的‘新兵蛋子’,军功大盛!

  五百个人头,与其说是欠账,倒不如说是仇恨!

  是日,烽烟四起,但是隆道尔所率领的军伍,却在那位神秘国师的密令下,驻扎在焉支山,并未贸然发起攻击。

  边疆之处,战事一触即发。

  只是...

  深夜之时,营帐内有一重伤男子,仰头看着棚顶,一言不发,默然流泪。

  一百名弟兄,只欠了五百个敌人人头,韩信觉得...

  亏欠,不够!

  世人或许永远都不知道,在那荒原之上,那被马蹄踏成肉泥的百骑尸首,让大秦免于奇袭。

  而这场奇袭,后世学者和军事学家评定,是一次有机会破长城长驱直入直冲咸阳的绝妙时机,大秦沿途城市,根本没有任何一座有能力将其在路途之中拦截。

  而这个时机,是匈奴唯一的时机。

  因为...

  王贲的虎贲营和柳白的玄甲军,

  出发了!

  ....

  咸阳一处偏僻破败的民房之内,一名老妇忽而感觉心口一痛。

  那种如同刀割一般的心碎感,涌上心头。

  “儿..”

  老妇颤颤巍巍将床底箱子挪出,抱着箱子流泪。

  ...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荒。”

  “老翁拥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哪知牧民者,不肯报灾荒。”

  回到丞相府邸之后的柳白,没来由觉得什么地方有些遗漏,竟是凭空想起了那位于谦少保的诗句。

  这一首《荒年》,让柳白骤然一身冷汗!

  是的,

  他有遗漏!

  “龙且!萧何!”

  一道大喝,二人被唤入书房之内:“柳公何事?”

  萧何面色有些疑惑,今日柳白有些不对劲,他其实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总觉得大秦有要事发生。

  “龙且,你去公子彻的宫府,去问他要些条子,让他写好欠条,钱财数目空白不填,而后盖上自己的公子印!”

  柳白看着龙且,开口吩咐了一句。

  此话说出,龙且微微一怔,有点没明白这命令的意思。

  “你不用明白,就直接跟公子彻说,此事必须要办!”

  “快去!”

  柳白也没心情解释,直接便是开口吩咐。

  “诺!”

  龙且领命,拔腿就往门外跑,还高呼了一声:“备马!”

  虽然他不懂,但是柳公如此心急,定然是要事!

  “萧何,一会儿你要去一趟右相府邸,去找曹参,”

  “让曹参拿着公子彻写的条子,前往粮商,勋贵家中,求购粮食,就说公子彻准备开盐铺之外,还准备搭售一点粮食。”

  “记住,不要让他们降价卖,而是市场平价!”

  柳白看向萧何,开口吩咐。

  此话说出,萧何微微一怔,眉头紧皱不已:“柳公,不征得公子彻同意,便要如此做,怕是有些不妥吧?”

  萧何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虽然柳白是嬴彻的老师,但毕竟一位是皇室公子,一个是当朝左丞,贸然用嬴彻名义购粮,还是打欠条...实在是有点没有分寸感。

  “你不懂,事急不可不从权。”

  柳白摇了摇头,并没有任何解释。

  始皇陛下对于匈奴的调动,乃是军事机密。

  无论是蒙恬前往北方,还是玄甲军被王贲带走,这些事情,都是服务于战事。

  但是现在,柳白所做的举措,乃是为了百姓。

  战事将起,受苦的是芸芸众生。

  特别是粮食!

  军粮要征调,要用承平仓之中的储粮!

  如此一来,百姓们的粮,便是切切实实减少,即便是发放钱财,也难以改变这种事实。

  而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

  百姓缺粮之时,粮价定然高涨。

  因为战事,让百姓承担缺粮的后果,柳白不愿意看到。

  与其这样,还不如将这些粮商,世家未来可能盈利的粮食买过来,到时候再用这些粮充作军粮。

  如今与匈奴的战事,朝堂也只是隐约觉得陛下有此雄心,还不知道那一句‘不惜重兵,永去胡患’。

  这,

  便是柳白的机会!

  至于为什么用曹参,而且以公子彻的名义打白条?

  很简单,两个字:信用!

  公子彻的信用,加上曹参的身份,皇室与朝堂的双方背景,足以让这些粮商乖乖售粮!

  很快,龙且拿着一叠白条子回来,萧何接过便是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