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旅者的自我修养 第205章

作者:汝当谛听

  公元前247年八月。

  秦军王翦攻克韩国全境,韩桓惠王身死,韩王安被俘。

  期间,韩非因为韩王安与秀丽夫人求情,被秦王所恶,罢黜廷尉之职。

  只因感念其才学,不忍伐害,特下一诏,令韩非重修秦国法制,待到法制修成,便赦免秀丽夫人与韩王安死罪!

  韩非拜服,恭谨受命,至此,秦国第二次变法拉开帷幕!

  秦军兵锋,威压魏国!

  公元前246年六月。

  秦国项少龙和兵王翦,协力攻伐魏国,正值汛期,项少龙施计蓄水掘堤,水淹大梁城。

  大梁城破,魏安厘王身死,龙阳君以身殉国,魏国沦陷,尉缭归秦!

  天下诸国,闻之惶恐,纷纷上书秦国,言表愿以臣礼见,奉秦王为天子!

  秦王闻之,弃如敝履,昭告天下,誓要横扫六合!

  四国无奈,奋起抵抗,派遣最精锐军力,陈兵赵楚,誓与秦国决一生死!

  秦王见此,动员百万兵力,拜尉缭为太尉,命项少龙,王翦,王齕,蒙骜,兵分四路,攻伐赵楚二国!

  数百万大军拉扯两年之久,损兵二十余万,蒙骜战死,王齕年老体衰,受伤病逝,一时间,秦国大军危在旦夕。

  危急之间,秦王毅然动用联合会的力量,一夜之间,赵楚二王身死,四国联军将领死伤过半。

  在无孔不入的联合会间谍的引领下,秦国大军长驱直入,吞并赵楚两国,百万联军,全军覆没!

  至此,联合会由暗转明,燕齐两国,纷纷展开肃查,打掉了一大批疑似联合会的间谍!

  秦国也因为吞并国土过多,导致消化不良,暂缓了攻伐吞并的脚步,开始借此机会,在国内推行变法!

  变法之事,由吕不韦主导,韩非李斯为协助,从法度、官制、经济、文化、民生等多个角度,全面贯彻推行新法新制!

  与此同时,秦王命元宗主导,在秦国开展技术革新,将王学斌遗留的技术,逐步推行天下!

  秦国埋头变法,耗时四年,初见成效,而且因技术革新带来的红利,国内并未发生什么大的动荡。

  一切如秦王所料,官制运行平稳,国力大幅提升,百姓和顺,贵族拥护,再次有了吞并天下的力量。

  秦国的发展,燕齐两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要效仿,却只能学到皮毛。

  燕太子丹见此,定下一计,两国合力,派人上表秦国,假意割让土地,意在刺杀!

  刺杀的人选,正是稷下剑圣,曹秋道!

  此计一出,燕齐二王纷纷采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剑圣,同意使秦。

  燕齐二国却是不知,他们的计策还未施行,就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

  在秦王的有意放纵之下,曹秋道得以顺利进殿,面见秦王,实施图穷匕见的计策。

  四海归一殿上,曹秋道从图中抽出利剑,众臣皆惊,谁知秦王早有预料,顺手拔出腰间利剑,与之对决。

  仅仅十招,剑圣剑断人亡,天下这才想起,秦王是那个鬼神莫测之人的徒弟,岂会不通武艺?

  秦王以此为凭,兵进燕齐,短短数月,燕齐二国全境沦陷。

  燕王身死,齐王投降,燕丹逃脱蓟城,却晕倒在城门之外!

  秦王听闻此消息,若有所思,并未追根究底。

  公元前240年十一月,燕齐二国彻底成为历史,数百年乱世纷扰终于平定,至此,天下归一!

第240章 世外桃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前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这是晋朝时,陶潜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讲的是一位渔人,偶然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此间人皆是战国时期,为避秦时之乱,举家逃到这个地方,繁衍生存的故事。

  这是陶渊明为了表达自己对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不满而编撰的美好憧憬。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在这个纷乱的战国时代,还真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安定祥和,不受世事纷扰!

  原齐国境内,东海之滨,有那么一处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山谷。

  山谷的山壁并不算高,但极为陡峭,直上直下,宛如一扇墙壁,将山谷掩藏的严严实实的。

  只有一条狭隘的隧道,以供山谷之内的人出行。

  这是一座石山,没有给人留下攀登的余地,山上长着一种粗壮的藤蔓,藤蔓下是一层厚厚的青苔。

  单调的石山,就被这密布的青苔藤蔓,装点成了一座充满生机的瀑布。

  这瀑布飞流直下,正好将进出山谷的隧道掩藏起来,将山谷围成一座隔绝世事的桃源。

  山谷内成圆角四方形,形状十分规整,看起来颇有些突兀,不似天然形成的地貌。

  山谷不大,但内里十分的精致美丽。

  山谷西侧山壁之上有着一汪泉眼,清澈而凛冽,泉眼涌出的娟娟细流,四季不绝。

  那股水流自山壁流下,在谷内汇成了一方水潭,另有一道支流,绕着谷中的几座建筑,蜿蜒而下,缓缓汇入大海!

  山谷正中搭着一座凉亭,整个凉亭均以楠木为材,没有丝毫卯榫结构,仿若一块整木镂出来似的。

  凉亭之外,有几座精致的庭院,以凉亭为圆心,分列四周。

  庭院的制式各不相同,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显得十分精致秀美。

  整个山谷,没有耕田,遍地皆是繁花草木,萤蝶燕鹊穿行其间。

  如果说世界上真有仙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吧!

  提到仙境,自然少不得曼妙的仙女了,这方山谷内,除了一位气质卓绝的温润公子之外,其余均是各具风韵的美人。

  没错,是美,不是漂亮,更不是好看!

  这是三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好看是客气,是敷衍,漂亮是欲望,是冲动,美是尊重,是沉淀。

  岁月会带走客气,会消磨欲望,只有尊重与沉淀,只会随着岁月的累积而增加,从不会被岁月所摧残。

  岁月从不败美人,盖莫如是矣!

  一位丰腴的少妇,自庭院中款款走出,身姿若风抚柳,容貌若花想容,眉眼带笑,温婉可人。

  “郎君,晌午想要吃些什么,妾身要准备午饭了!”

  只是一句话,便为这位美若天仙的绝色女子,玷染了几分人间烟火,平添了些许鲜活的韵味。

  远处,一位身穿黑色长裾的男子,站在波平如镜的海面上,随意的踱着步子。

  听到家里夫人的呼唤,醒过神来,回头笑着说道:

  “随便,你做什么,为夫就吃什么!”

  听到这个答案,那个少妇的嘴巴撅了起来,脸色一垮,不满的看着远处的王学斌,气鼓鼓的说道:

  “又是随便,妾身要知道做什么,还何苦来问你?”

  山谷生活十分悠闲,每日无所事事,安定祥和,一日两日还好,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些无聊。

  善柔与赵致最闲不住,时常跑出谷去玩耍,善兰放不下郎君,不愿出谷,便每日变着法子伺候郎君的衣食住行,以此解闷。

  但是,天下难事数不胜数,三餐吃什么绝对名列前茅。

  每顿饭吃什么,就是善兰每天最为头疼的事情。

  “随便随便,又是随便,哼,给你做一锅白萝卜蒸榴莲,看你吃不吃!”

  善兰一边使着小性子,一边转头向着旁边的庭院走去。

  王学斌对食物的要求并不很高,好吃也行,难吃也能凑活,但唯独有几样东西难以接受。

  一个是酒精,一个是白萝卜,另一个就是榴莲!

  酒精是因为过敏,没办法沾染,另外两个,就纯粹是接受不了那股味道。

  善兰与他相伴十余年,自然不会不了解他的饮食习惯,说蒸榴莲也只是气话,真让她做,她也舍不得!

  榴莲那么好吃,哪能给郎君浪费啊...

  “妮姐姐!”

  来到一旁的庭院门前,也不避讳,径直推门走了进去。

  “妮姐姐,晌午想吃些什么,小妹这里正为难,只得来姐姐这里寻些主意!”

  推门进屋,只见一位妇人,正端坐在桌椅前,耐心的缝制着衣物,听到善兰的话,温婉恬淡一笑,抬起头来打趣道:

  “你们不知吃什么是好,便来为难我么?”

  善兰一听,刚刚从郎君那里受得气顿时消弭一空,来到赵妮身边,挽住她的胳膊,撒娇道:

  “哪有?”

  赵妮被善兰这么一搅扰,针脚顿时错了一位,无奈的看着仿若无事的善兰,摇头说道:

  “你呀,遇到难题,不去找你那神通广大的郎君解决,偏偏找我这小妇人耍闹,是何道理!”

  善兰闻言微微一笑,安慰说道:

  “嗨,这不是想让姐姐热闹热闹,总好过一个人在屋里摆弄劳什子长袍!”

  赵妮闻言心下一黯,勉强笑了笑,低落的说道:

  “除了做些衣服,我还能做什么呢?”

  善兰听着赵妮的话,抬头看了看这些衣服,心下同情不已。

  她也觉得郎君有些不近人情了!

  这些衣服,从小到大,从春到冬,内外俱全,挂了满满一屋子,整整做了十年,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姐姐放心,你们母子定能团聚的,要是不能,我就去找郎君搅闹,郎君最疼我,一定不会不答应的!”

  赵妮听到善兰的宽慰,脸上有了几分血色,看着仍旧天真无邪的善兰,不觉笑出了声。

  “那姐姐这里就先谢过善女侠了!”

  “嘿嘿嘿!哪里哪里!”

  善兰得意的晃了晃自己的小脑袋,自得的笑着。

  善女侠,这个专属与大姐的称呼,她早就眼馋好久了,听到有人这样称呼自己,感觉果然不错。

  “嘿嘿,姐姐今日就别开伙了,去我那里,吃火锅!”

  “好啊!”

  赵妮闻言没有拒绝,随意的点了点头。

  一起生活了七年,已经习惯了彼此的存在,早就无所谓什么客气不客气的了,吃顿饭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今天的饭菜要多备些...”

  这时,一道温润的声音自门外传来,善兰闻言神色一动,欣喜的说道:

  “怎么,姐姐们今日回来么?”

  “呵呵,回来的可不止你的姐姐!”

  说着,王学斌推门而入,饶有深意的看着懵懂的赵妮,笑着说道:

  “或许,还会有个意想不到的人,尾随其后,摸到咱们这个山谷,夫人见了,可不要太激动啊!”

  赵妮听到王学斌的话,心神剧震,手中的衣服滑落在地,眼泪止不住的涌出眼眶,不敢置信的看着王学斌,颤抖的问道:

  “先生...说的...可是他...”

  王学斌没有否认,微笑着点了点头。

  “没错,就是他...”

第241章 师徒相见

  封禅之礼,自古有之。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之礼,乃是帝王在向皇天后土昭告功业的大典。

  乱世平定,帝王登上高山,封天禅地,以彪炳史册,这是每个开国帝王都会去做的事情,秦国一统,自然也不例外!

  封禅多在泰山,只因古人认为,群山之中泰山最高,只有在泰山祭过天帝,才算真正受命于天,统御万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