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旅者的自我修养 第201章

作者:汝当谛听

  古语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华夏,衣服一直是文化礼仪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东周时期,天子威严尚存,各国诸侯均是天子封建,同出一宗,关系密切。

  因此在服饰上均遵从周礼,阶级不同,服饰不同,有着一套完整而又严密的体系。

  但是花无长盛,到了战国时期,天子威严扫地,各国独立发展了数百年,同宗同源的关系早已不复存在。

  战国晚世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习俗文化迥异,衣着配饰自然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但是,这指的仅仅是日常服饰,各国君王在参加重大祭祀典礼时,仍旧在遵守周朝的旧例,着冕冠之服,规章不改。

  秦王年少,未到加冠的年纪,因此未带冠冕,只着冕服。

  冕服以玄衣纁裳组成,中单素纱,红罗襞积,革带佩玉。

  大带素表朱里,两边围绿,上朱锦,下绿锦,大绶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小绶有白、玄、绿三色。

  三玉环,黑组绶,白玉双佩,佩剑,朱袜,赤九、赤舄,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服饰体系。

  秦国尚水德,尚黑,秦王冕服外以黑红间,威严端庄,铁血肃穆!

  赵姬在一众内侍的帮助下,小心的为自己儿子整理好了这庄严的冕服,退后两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王儿...呵哈...”

  赵姬用手轻掩樱桃小口,不自觉的笑出了声。

  嬴政听到这位‘娘亲’的笑声,眼神微动,望了她一眼,也不去计较。

  喜怒形于色,终究难成大事,看来他这个‘娘亲’还是无法与宣太后相提并论啊!

  也是,向宣太后那样的奇女子,天下能有几人呢?

  更衣完毕,嬴政微微颔首,登上了六驾御乘,向着楚阳宫驶去。

  秦国朝臣,六国使节以及他的师父,都在楚阳宫等候着他,等待着面见他这个秦国新王!

  ......

  楚阳宫中,满朝文武与六国参贺使臣齐聚一堂,气氛颇有些别扭。

  六国与秦国还未正式罢手言和,但秦国朝臣都已知道六国意欲乞和的消息,因此打量来使的眼神中,难免有些耐人寻味。

  秦国众臣的眼神,六国自然不会没有察觉,但是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全都满脸谦卑的站在那里,不给秦国留发难的借口。

  楚阳宫,原名阳宫,庄襄王即位之后,为了拉拢楚系势力,特更改此名。

  楚阳宫是秦国的朝会之地,文武朝臣均在此处恭候秦王,举办新王的第一次朝会。

  因为是新王登基,为了体现朝臣对君王的尊重,故而今日朝会有些特殊,朝臣们都是站着朝会的。

  朝臣们分站两侧,使臣们自然也不敢自行落座,求人要有求人的态度,万一因为这些小节,触怒了秦王,那他们这一趟就白来了!

  楚阳宫中,众人都站在那里,翘首以待,恭候新君,唯独有一人最为显眼,因为,只有他是坐着的!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学斌!

  王学斌来到咸阳以后,除了面见吕不韦,其他时候一直深居简出,削弱自己的存在感。

  他在秦国的影响力实在有些不同寻常,有他在,无论是秦王还是新君,都会显得黯淡无光。

  为了自己的徒弟,也为了秦国未来的健康发展,王学斌早在一年以前就开始逐步转交自己的权利。

  虎符,联合会会首之职,就连昭襄王赠予他的穆公金剑都交给了自己的徒弟。

  到了如今,一切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轨,他已是无事一身轻,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他可没有忘记自己来秦国的目的,还有一个魔法世界的boss等着他去攻克呢!

  他在这个世界待了十年有余,观空篇的练习从未放松过,到如今,他的大脑潜力已经开发了百分之十四左右,进度还算可观。

  根据娜娜的说法,大脑潜力开发到百分之十五就能超过梅林,王学斌打算慎重一点,等修炼到百分之十七八再出山。

  这样算下来,他还要在这个世界待上七八年左右。

  没办法,自从大脑潜力开发到百分之十以后,他的修炼速度就变慢了一倍。

  原来是一年能开发一点,现在变成了两年开发一点!

  他有预感,等他潜力开发到百分之二十以后,修炼速度还会继续变慢,只是不知道到时候是几年一点!

  “恭迎我王!”

  一声高呼,打断了众人纷扰的思绪,众人纷纷移步出门,恭迎新君的到来。

  “走吧!”

  王学斌后头看了看身后的几女,起身理了理衣冠,阔步走出门外。

  门外台阶之上,群臣列分文武,分站两侧,使臣站在台阶之下,一同等候秦王到来。

  “啪!”

  一声清脆的炸响自远处传来,伴随着炸响而来的,还有那阵阵鼓乐,二者和合成了一股大雅之音,向着四周弥散。

  “大王到,百官恭迎!”

  一辆六驾的马车自远及近,缓缓驶来。

  两旁拱卫的宫禁,身着黑甲,手持戈矛,刁斗森严,目蕴杀气,显然是百战之兵,绝非没有见过血的样子货。

  这般景象,让六国使臣的心,渐渐沉到了谷底,看来这新任秦王也不是什么好相与之辈!

  马车来到楚阳宫前,慢慢停稳,一旁的内侍赶忙上前,为大王搭好车凳,拿衣袖轻轻挥扫两下,低着头退到了一旁。

  帷幔两分,一位年轻但不失威严的新君从中走出,站在车上,环视一圈,微微颔首,大步下了马车。

  “拜见我王!”

  随着新君的到来,众臣在内侍的呼喝声中,一同跪倒在地。

  六国来使也不敢怠慢,连忙抬手躬身行了一礼。

  “见过秦王!”

  楚阳宫门前,除了王学斌一行,无一人敢直身相对。

  嬴政看见师父等人,汹涌的心潮终于平复下来,不顾那些正在行礼的朝臣与来使,上前几步,来在王学斌身前,躬身行了一礼,久久不肯起身。

  王学斌看着徒儿的做派,心里满是欣慰,上前一步,搀起徒弟,拍了拍他的肩膀,点头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嬴政起身后,看着眼角带笑的师父,嘴角也挂上了得意地笑容。

  “师父怎么出来了?徒儿不是说让师父师娘们在殿内等待,可是有内侍自作主张?”

  王学斌闻言哈哈一笑,摇头说道:

  “哪里的事?你也太小看我的威名了,满朝上下,有那个敢在我面前指手画脚?”

  嬴政听到师父的称呼,心中一沉,看向师父的眼眶瞬间红了起来!

  师父在他面前,总是以‘为师’自称,今日师父却没有再用为师,而是用了‘我’,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师父...”

  嬴政看着师父,强忍着心中的委屈,低声说道:

  “还请师父师娘先行回宫落座,待到徒儿处理完一切,在与师父叙旧!”

  王学斌听出了徒弟心中的委屈,但他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时间久了,总是要散的。

  自己徒弟终究要走上一条孤家寡人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容不得其他人共享的,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师父也不行。

  嬴政现在年少,对师父的孺慕之情胜过了对权势的追求,但他终有一天会长大,会成长为一个王的模样。

  王学斌不希望见到他们师徒反目成仇的那一天,因此,离开秦国才是对各自都好的选择!

第236章 秦王即位!!!

  望着师父离去的背影,嬴政的手攥的死死的,师父离开以后,他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嬴政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清晨那略带凉意的空气灌进肺里,使他精神一振。

  一统天下!

  等到他一统天下的那一天,无论是师父还是自己娘亲,都不在是问题!

  到那时,他要为自己的娘亲寻一门亲事,以报答师父的背离之恩!

  他到要看看自己那位神通广大的师父,能不能安抚好与师娘的感情!

  想到这里,嬴政心中的志气再次激昂起来,不就是六国么?

  算得了什么阻碍?

  “众卿平身!”

  心情回复的嬴政,嘴角挂着和煦的笑容,看向列位臣公,开始了最后的仪式。

  “谢大王!”

  众臣起身后,吕不韦上前一步,躬身一揖,将手中盛放这虎符与印玺的托盘举过头顶,扬声喝道:

  “一国之要,唯威与德,威德具足,万民自服!

  惟愿我王,承先君志,秉威持德,兴我家国!”

  嬴政没有怠慢,接过印符,交给一旁的内侍,上前搀起吕不韦,躬身向众臣行了一礼,沉声喝道:

  “先君之志,寡人无一日敢忘,还望诸位臣公勠力同心,辅佐寡人,兴我秦邦!”

  众臣见此,一同躬身对拜,齐声喝道:

  “为大秦贺,大秦万年!”

  听着众臣的恭贺声,嬴政脸上露出了笑容,直起身子,将目光转向了六国使臣。

  “哦?龙阳君?”

  嬴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顿时来了兴致,上前两步,来到众人面前,看着他,饶有意味的说道:

  “怎么?龙阳君也是前来恭贺寡人的?”

  龙阳君没有在意秦王的揶揄,躬身一礼,诚恳说道:

  “确是如此,我王得知秦王即位之事,特命龙阳赴秦陛见秦王,一来恭贺秦王即位,二来也是为了彰显魏秦两国之谊,以图修好!”

  “修好?”

  嬴政重复了一遍龙阳的话,又转头看向其他几国来使,扬声问道:

  “你们...也是来修好的?”

  燕国燕丹神情复杂的看了韩非一眼,上前一步,低头说道:

  “正是如此!时值春耕,我燕国不愿天下百姓受饥馑之灾,特来秦国,意在止戈,还望秦王为百姓计,止战以休养生息!”

  “百姓?”

  听到燕丹的话,嬴政原本揶揄的笑意有了几分讽刺的意味,他看向其他四国的使臣,扬声问道:

  “你们也是一样的目的?”

  其他四国使臣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大战三年,山东六国的五十万兵力几乎伤亡殆尽,仅王学斌这一路就折损了六国二十五万兵力。

  山东六国原本就国力衰颓,打秦国也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掠秦国之利,以平息国内纷争。

  现在可好,利益一点没见着,兵力钱粮基本耗光,国内原本就严峻的形式,现在变得更严峻了。

  燕国原本是六国之中,国内环境最好的那个。

  只可惜驱逐了韩非,国内固有势力反清倒算,原本清明的政治变得昏聩起来,给了联合会兴风作浪的机会。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短短三年,燕国变的跟其他几国一个水平,再也没有了韩非在任时的勃勃生机。

  种种现实逼得燕王只得毁坏盟约,出兵赵国取地夺城,以饮鸩止渴。

  这下好了,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六国联军,再也没了信任基础,瞬间迸散。

  六国纷纷暗中派遣使臣,想要与秦国重归于好,最好是能够结盟攻伐其他国家,以弥补损失。

  只是恰逢秦庄襄王病逝,和谈之事一下子就耽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