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豪的万界之旅 第372章

作者:汝当谛听

说完,扭头看了龙阳君一眼,诚恳的问道:

“君上可有高论?”

龙阳闻言连忙摇头。

“不敢不敢,在下才疏学浅,不敢争先,还是请在座诸位大才登台做表,龙阳拜坐于侧,恭闻高论!”

“哈哈,君上过谦了,请!”

说着,抬手一引,与龙阳下了高台。

二人目的均已达到,这高台,还是留给那些想要扬名立万的人们吧。

端坐一旁的纪嫣然见他们二人走的潇洒,不由白了他们一眼。

俩大老爷们把风头都出完了,剩下个烂摊子扔给她,一点都不懂怜香惜玉。

没辙,谁让她吃饱了撑的,应下了这门差事呢?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狠狠瞪了王学斌一眼,要不是为了他,自己才不会揽下这腌臜差事。

现在倒好,不仅要替你忙里忙外,还要看着你与你夫人当众撒狗粮,真是倒了血霉了!

原来王学斌下台以后,并没有直接离去,而是回到坐席,揽着善柔轻声安慰。

王学斌与善柔没有想那么多,他们都是内心强大的人,都不在乎别人眼光。

此时善柔心里委屈,王学斌心疼之下,自然会温柔安慰了。

这也多亏了善兰和赵致剑术天赋不行,要是她们三姐妹都是曹秋道之徒,那今儿个就有戏看了,

不得不说,曹秋道择徒严谨还是有好处的。

“在下越纪氏,添为此次论政大会书记,今日论政大会题为天下大同,凡有论者,皆可登台做表,在下会将诸位高论,编著成简,广传天下!”

纪嫣然一边说着,一边托起手中竹简。

“请诸先生登台做表,在下聆听高论!”

说完,盈盈一礼,转身挤到王学斌身边,目不斜视,端坐凝神,一派聆听高论的姿态。

若不是她在案几之下,使劲的掐着王学斌的大腿根,王学斌真就信了。

“嘶”

王学斌倒吸一口凉气,引起了善柔的侧目。

“郎君,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在想谁会上台出这个头!”

王学斌一边安抚善柔,一边伸手把住纪嫣然的手指,想要将其掰开。

纪嫣然似无所觉,倒是善柔,若有所思的看了二人一眼,不再理会。

纪嫣然对王学斌的感情,善柔早就心知肚明,若是郎君有心纳娶,她也不会反对。

但也仅仅是不反对而已,若打算让她主动提出为郎君迎娶,那绝对不可能,想都别想!

“在下魏国梁子正,天下大同,无数仁人志士思之如狂,儒家孔颜孟荀皆有述论,在下才疏学浅,意在引玉,还请诸位指教!”

“哦?他也来了?”

王学斌台上那熟悉的面孔,不觉露出了怀念的笑意。

当年论政大会,此人第一个宣讲,那是的他可是意气飞扬,骄傲的很。

阔别多年,再次相见,此人却是沉稳低调了不少。

时间真是个了不得的东西!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下一统!”

天下大同,是当世所有显学共同推崇的最理想的社会状态。

尽管每个学派对大同社会的标准都不一样,但其核心都大同小异,不过是二十四字真言罢了。

儒家是典型的显学,在儒家看来,若想达到天下大同,必须将仁爱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若是人人都有仁爱之心,争执自然消弭无存了。

不得不说,用道德作为约束人行为的标准是儒家的惯用理念。

你不能说儒家说的不对,相反,儒家说得对,只是没什么卵用罢了。

漂亮话谁都会说,可真到遇见事,还是得靠硬本事来扛。

“儒家先贤对大同盛世多有见解,诸位或多或少都有耳闻。

今日在下不再赘述先贤之言,只谈论在下近年治政所得,其中或有谬误,还请各位直言无隐!”

梁子正躬身一礼,略带风霜的脸庞,满是沉着镇定。

他方才所言,确实引起了王学斌的兴趣。

梁子正是正统儒家学派的学子,三年前参加论证大会,登台论道,挥斥方遒,一副敢为天下先的做派。

可惜,当年出了个王观澜,以一人之力,压得其他人颜色尽失。

梁子正也是王学斌的背景板之一,原本扬名的意图直接中道崩殂。

庆幸的是他没有像李园那样沦为笑柄,将将保全了脸面。

三年前,梁子正受龙阳君招揽,出仕魏国。

不仅是他,法家学子申不令也在其列。

这两个难兄难弟,刚出了王观澜的虎口,又进了魏国这个火坑。

魏王与信陵君的矛盾,直接影响了魏国朝局的运转。

二人都是心存抱负之辈,因而过得十分艰难。

三年时间,二人历经坎坷,将他们原本天真的个性打磨的老成圆滑。

二人都发迹于论政大会,虽然学派见解不同,但求同存异之下,也成了天然的盟友。

二人相互扶持,不仅渡过了一场场风波,更从对方身上学来不少不同学说的理念,学问也广博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