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 第469章

作者:我叫排云掌

  “也就是说,之前某的身体,一直都处于不正常状态?”

  “那是自然,直接吸纳天地灵气,对身体的要求以及负担太大,越是修炼到高深层次越是严重!”

  “使君的手段,就是缓解这种压力和负担?”

  “不错,某使了些特殊手段,将天地灵气中的狂暴性质梳理干净,这时候的天地元气十分温和,对于滋养身体拥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也就是说,此时某的身体,只不过是得到了修复和缓解,这才能爆发更强大的力量?”

  “文长明白就好,等你的身体彻底恢复正常,随时都能爆发全部力量,之后的修炼才是具体的提升!”

  “多谢使君!”

  “用不着客气,你只要安心修炼,一门心思提升自我就成,以后少不了需要你出力的时候!”

  “定不会叫使君失望!”

  两人说话的声音不小,和魏延一同被抽调过来的武将们听得清楚明白,顿时一个个露出或是若有所缩,或是激荡万分的模样,显然对于这次的机缘十分看重。

  刘琦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若是他愿意传授真气修炼之法,魏延等人的修为实力提升将更为迅猛。

  毕竟,真气修炼之法主动屏蔽了吸纳天地灵气带来的负面作用,修炼越是深入实力就越是强悍。

  只是,刘琦琢磨片刻便放弃了……

  并不是敝帚自珍,而是觉得真气修炼之法,好像是为世家大族的垄断特意创出一般。

  比起原始粗矿,很有练气士风范的练气成罡修炼之法,真气修炼之法明显要复杂得多。

  单单就是认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就能叫没有资源的存在,根本就进不了武道门槛。

  如此状态,不正符合世纪大族垄断修行之法的需求么?

  相比复杂无比的真气修炼之法,眼下大行其道的练气成罡修炼之法,因为天地灵气充裕的缘故,只要能够做到吸纳天地灵气入体的目的,不管什么人都能够轻松入门。

  显然,相比可以普及的练气成罡之法,更加复杂的真气修炼之法,很容易成为世家大族垄断修行之法的手段。

  刘琦可不想出现这样的状况,在自己没有彻底掌握修行界的话语权之前,还是不要拿出完善真气修炼之法的好。

  这些心思,就不是魏延等人能够知晓的了。

  当然,此时魏延等人正处于振奋状态,也没心思理会其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修炼上。

  有刘琦这等绝世强者亲自指点,每到了关键时刻都会提点一二,如此的修炼效果自然比不得自我领悟,可速度却是相当惊人的。

  一个月时间转眼即过,等魏延一行昂首挺胸离开山谷的事后,实力已经完全今非昔比。

  魏延已经成功达到了一流巅峰武将层次,其余武将也都纷纷有所进步,基本都有二流巅峰甚至一流武将水准。

  这样的进步速度堪称夸张,可不管是刘琦还是他们本身,都没感觉有多么古怪……

  若是可以的话,他们还想在山谷继续潜修下去,只是可惜刘琦不让。

  一个月时间,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目的,时间再长其实效果不会很明显……

第六百七十二章 军演

  

  整个建安十六年上半年,刘琦都待在布置了符箓阵法的隐秘山谷,接待手下一波波武将前来‘进修’……

  他难得如此上心,手下的武将们表现得也相当不错。

  等他在布置了符箓阵法的神秘山谷,待足了半年时间,返回太守府所在郡城时,江夏军高层的战力已经今非昔比。

  符箓阵法的效果十分明显,起码经过一个月努力潜修的江夏军武将,实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流武将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十位!

  二流武将的数量,轻松超过了二十之数!

  这样的武将阵容,相当的惊人。

  放眼天下诸侯,也就只有老曹手下可能拥有同等数量,甚至更多的厉害武将。

  襄阳的刘备,江东的孙权,手下有绝世猛将,但一流和二流武将数量绝对没这么多。

  同时,也叫刘琦认定了一个事实:三国武将的上限很高,只要给他们一个合适的环境,提供足够的修炼资源,就能爆发惊人的潜力!

  到了这时,他觉得江夏方面的准备,已经足够。

  “士元,襄阳那边有什么动静?”

  回到太守府后,刘琦招来幕僚班子,直接询问此时已经是首席幕僚的庞统。

  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

  庞统是不折不扣的金子,加盟江夏太守府后,经过初期的短暂适应,很快就展露了足够的才华,迅速从幕僚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首席幕僚。

  作为江夏之主刘琦身边的秘书以及谋士之首,庞统自然拥有不小的权限,能够过问江夏集团的军政事务,说一句位高权重丝毫都不过分。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磨练,此时的庞统气度沉凝一派从容,显然比之初加盟时强得不少。

  “玄德公对于益州志在必得!”

  庞统轻笑道:“最近大半年时间,襄阳那边一直都在为了进军益州做准备!”

  啧!

  刘琦悠然道:“看来,咱们得做一回恶客了!”

  “使君,真要走这一步么?”

  “没什么好犹豫的,有些事情还是不要迟疑不决的好!”

  “某担心,玄德公不会轻易让步!”

  “那就由不得他了!”

  刘琦轻笑出声,自信道:“若是没有碾压的实力,某也不会率先找他的麻烦!”

  “再说了,某的选择可能会叫他一时想不通,可对于刘氏宗亲而言,绝对是期望已久之事!”

  庞统却是摇头道:“某观玄德公,也不是屈居人下之辈!”

  “某什么时候说过,要刘玄德居于人下?”

  刘琦嗤笑道:“某和巫教大祭司商量好的,只有二十年时间一统九州,并且成就人王尊位!”

  说到这里,看向庞统淡然道:“而且,某也没有留下血脉后代的心思!”

  什么?

  庞统大吃一惊,急声道:“使君万万不可如此……”

  你到时候得到的满意的结果拍拍屁股走人,我们这些心腹文武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士元不用担心!”

  刘琦淡笑道:“等某重立季汉,时间肯定不会太长,到时候尔等有的是时间和季汉融为一体!”

  “既然使君已经想到了,那某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庞统有些尴尬,私下里却是暗暗松了口气。

  只要刘琦还记得他们这些心腹文武就好,至于等刘琦成就人王顺利离开九州结界后,他们这些江夏军老人该如何自处,到时候再说不迟。

  ……

  坐镇襄阳郡守府的刘备,突然接到了来自江夏方面的一份奇怪的公函。

  之所以说奇怪,就是因为公函的内容。

  江夏军打算下月开启一次大规模军演,提前知会襄阳郡守府一声,免得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军演?

  刘备只是稍一琢磨,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就和军营内的操练差不多,只是把单纯的操练,变成两方或者三方对抗罢了。

  虽说刘备所部人马很少做这样的操练,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知道这样的事情。

  “这江夏军,还真是会玩花样!”

  私下里,刘备和诸葛亮交流的时候,脸上满是古怪神色。

  “那咱们就好好看看吧,亮对江夏军的战力,可是十分好奇的!”

  诸葛亮轻挥鹅毛扇,悠然笑道:“主公难道不好奇么?”

  自然好奇!

  江夏的发展势头那么迅猛,刘备又不是瞎子看不到?

  民生经济都发展得那么好,那作为底气的军队呢?

  刘备可是知晓,江夏军可是每天都要操练的。

  这样的训练强度,放在刘备军中十分罕见。

  倒不是刘备不知这样做的好处,实在是消耗不起。

  手下军将每天操练,耗费的粮食物资,是寻常的三倍以上。

  襄阳方面虽然经济不错,可经济命脉一直都是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留给刘备的并不多,也不足以让刘备军将士日日操练,最多也就三日一操罢了。

  就是如此,刘备军将士的操练频率,也算的上很高了。

  说起这个,刘备十分羡慕江夏的丰富物资……

  不仅粮食出产年年丰收,而且通过打渔以及养殖,还能够满足百姓基本的肉食需求,这很了不得。

  江夏军之所以能够做到日日操练,主要就是肉食供应充足,能够弥补训练之时的巨大消耗。

  襄阳郡守府也是有样学样,可总归达不到江夏方面的产量,也是叫刘备无可奈何。

  当然,其实刘备知晓个中缘故,却又不好强求。

  想要粮食丰产,在这个时代无外乎风调雨顺四个字。

  恰好,但凡有一定能力的文臣谋士,其神魂力量都足以调动部分天地灵气,做到小范围改变天气的能力。

  像是诸葛亮这等顶尖谋臣,甚至可以做到呼风唤雨,长时间改变方圆数百里,甚至千里区域的天气。

  可以说,只要刘备能够动员手下文臣谋士,想要做到治下风调雨顺,那是相当轻松简单的事情。

  可惜……

  能够以神魂力量引动天像变化的文臣谋士,基本上都是出身世家大族,起码也是地方豪强。

  他们怎么可能为了区区黔首的收成,就劳心费力的做那改变天像之事?

  说起来觉得叫现代人感觉荒谬,老曹起家时因为军粮不足,还做过拿人肉充当军粮的勾当。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可那时,老曹手下却是有好几位顶尖以及一流谋臣存在。

  只要他们愿意,在适当的时候改变一下天气,老曹治下绝对能够做到风调雨顺粮食丰产,单单依靠治下的税粮就能够满足军需,可结果……

  就是强势如老曹,也没勇气强迫手下顶尖谋臣做那为小民做奉献之事。

  可偏偏,江夏这里就是个特例……

  刘琦手下除了最近投奔的庞统,几乎就没有顶尖谋臣存在。

  就是一流水准的谋臣都没有,基本上都是二三流水准的存在,能力不是很强,但是胜在听话。

  刘琦拿出众多家族收藏,利诱这帮家伙当牛做马,保障了江夏治下的风调雨顺年年丰产。

  当然,刘琦也没有食言,专门开办了一个小型图书馆,让手下出了力的文臣和谋臣,按照贡献值观阅里头书籍,用作提升自我。

  效果还不错……

  这时代,能够读书有成并且还能蕴养神魂力量的存在,起码都不是傻子,缺的就是书籍资源。

  刘琦开办的图书馆里典藏丰富,起码不比所谓的世家大族藏书要少。

  长时间的观阅和学习,已经有好些个文臣和谋臣,本身能力大有提升,神魂修为也跟着提升不少。

  不仅如此,刘琦还允许他们回家默写誉抄,作为传家之物。

  双管齐下,江夏方面的文臣和谋臣,那真是任劳任怨,只要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巴巴跑到那里保障周围地域风调雨顺。

  这一点,也是最叫刘备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