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第890章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特别是侦察机,绝对是有利可图。

前提是,侦察机的作战半径,足够强大。

否则的话,一切都是假象。

唐山这边,陆陆续续的工人已经重返了。

家园的重建,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

好在唐山这边靠近京城和津城,所以重建工作,相对容易一些。

除了唐山之外,周边地区的损失相对少了很多。

因此,重建工作,在半年左右就可以彻底完成了。

绿洲新城那边,也大力支援了不少物资,总之这一次,虽说损失很大,但绝对是降到最低了。

京城这边,文津街的领导们,全都松了一口气。

损失统计已经提交上来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眼下关键是重建工作,以及重建之后的卫生、生产等工作,这些都必须有条不紊地完成,不能再出篓子。

好几个领导,在表扬周济民的时候,忍不住又说了国士无双那四个字。

给周济民臊得面红耳赤。

这四个字的荣誉,太高了,周济民扛不住。

七月份很快过去了,七六年也很快成为了历史。

转眼就是七七年了,今年即将恢复高考,而十五岁的周秉良和周晓白两个孩子,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

“今年高考,有六百八十多万人报名,你们怕不怕?”

周济民看着两个孩子,笑眯眯地询问道。

原时空,七七年总共有五百七十多万人报名参加高考。

这一年的高考,也被称作为地狱级别难度的高考。

因为只录取了二十七万,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四点九,非常非常低。

这个时空里,绿洲新城的存在已经彻底扰乱了。

所以报名人数直线飙升。

而且,新城大学等学校也会录取不少学生,并且是扩大招生规模。

本来周秉良和周晓白俩孩子并没有那么快参加高考的,但俩孩子跳级了。

所以刚巧就赶上了七七年。

即便他们延迟一年,七八年高考,也同样会是地狱级别难度。

早一年参加高考,也是挺好的。

第429章 三大计划

“不怕!”

周秉良和周晓白俩孩子,摇摇头,信心十足地说道。

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而且他们哥哥姐姐都已经是大学生,没道理他们两个小的,就在高考这里折戟沉沙了。

“有信心是好事,加油,好好复习!”

看到孩子们那么有信心,周济民也很高兴。

眼下已经是七七年了,距离八十年代,也没有多少年了。

经济发展,将会迎来快车道的时代。

所以,港岛那边的公司,应该要行动起来了。

以前是小打小闹,现在就可以大跨步前进了。

港岛,长城大厦,会议室内。

“今天召开会议,主要是针对各分公司……”

会议刚开始,周济民就已经点明了主题,说清楚了要分批次进入内地的事儿。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季正雄他们这些搞经济的人,肯定会很清楚这些情况。

旗下公司众多,周济民需要让他们优先整理好自己的资金、技术工人等等。

进入内地之后,分批次进行项目投资是没错的,但技术工人这些,也是需要优先进入的。

而且还必须做好这些工人的思想工作,否则的话,到时候又是一个大麻烦。

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周济民就先回京城了。

港岛这边事务繁忙,但京城这边,需要他的地方,更多。

文津街,周济民跟领导提交了三个方向的计划书,跟领导逐一进行说明。

“领导,这第一个计划是研究所项目……”

京城作为首都,这里的人才是非常多的。

现如今,大量的下乡青年返回城里,除了一些地方需要招人,周济民觉得,科研院所也需要招人。

绿洲新城那边可是有不少研究所,继续人才呢。

今年高考迫在眉睫,除了参加高考的这几百万人,也还有很多人并没有参加高考。

“你小子还真是给我们送枕头来了呢,说罢,你这个项目需要多少人?打算怎么做?”

领导听罢第一个项目,便大笑着说道。

眼下事情很多,大家都在头疼那边返乡的青年呢,没想到周济民直接提交项目计划,这下子,应该可以缓解一些。

“领导,除了地震研究所之外,还有很多看似冷门的科研项目,现在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比如考古项目……”

周济民自信一笑,接着说道:

“我预计绿洲新城这边大概会成立五十个项目左右,到时候有多的话,我再裁掉部分项目就是了……”

“这些项目需要的是专业人才,所以一般人,我们是不需要的……”

“因此,考核标准可以稍微放松一些,但不可能放松太多……”

“按照预计,大概可以招一万五到两万人左右……”

领导们闻言,忍不住吸了一口气:

“你不会是把标准降低到只有小学生的程度吧?”

“那不可能!”周济民摇摇头,“我们有针对性地调查过相关的资料,通过计算可以大概估算出来数值的……”

当初很多下乡的青年,有不少都是非常厉害的知识分子。

而且这些青年到了下乡之后,都没有放弃学习,从绿洲新城售出去的专业书籍,以及提交上来的论文,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尽管之前,绿洲新城每年都会从那些初中毕业生招生,但这部分人很少。

要知道,每年初中毕业生,大概是四百到六百万人左右。

即便绿洲新城每年从中招生的优秀毕业生达到三万,那也还剩下很多人呢。

所以,有不少漏网之鱼,属实正常。

领导闻言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周济民的话。

绿洲新城的科技实力有多强,领导们是非常清楚的。

远的就不说了,就说去年的龙陵和唐山这两个地方,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都能够预防,还有什么事情,是绿洲新城干不了的呢?

只是统计目前下乡的知识青年罢了,有多难?

“第一个计划我们说完了,领导,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个计划……”

周济民说的第二个计划,其实就是教育方面的,准确来说,是希望学校。

不止是小学,还有初中。

这一波,周济民预计会拿出二十亿美金,也就是三十四点六亿人民币,用于这些学校的建设,还有道路、图书馆、教科书等方面的建设。

百年教育大计,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建国那会儿只是扫盲,但现在开始,却是需要提升全民素质。

换句话说,到了千禧年之后,年轻人必须没有文盲了。

“嘶,你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领导们闻言,再次震惊到了。

大家都感觉周济民的魄力和自信心,比他们还要强。

三十四点六亿人民币,绝对是一笔巨款,一笔超级巨款。

可这样的一笔钱,却是被周济民拿来砸到教育方面。

现如今是七七年,一斤猪肉的价格是五毛钱,一块钱美金等同于一块七毛三人民币。

物质方面是相对充裕的,但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相对落后。

所以,这样一笔钱砸到教育上面,是一个好消息,但对经济和当地来说,就未必了。

稳定,比一切都重要。

“领导,你们也知道,绿洲新城在港岛这边有几家公司……”

周济民笑着说道,然后提起了好几家投资公司的事儿,这些都是他自己私人成立的公司。

领导们当然知道了,毕竟绿洲新城项目,至今还是周济民一人掌控着的。

每年都会有相关财报提交给到文津街,但实际的权限,还是周济民这边拿着。

听到周济民说起私人投资公司的事儿,领导们并不觉得奇怪。

以周济民的赚钱能力,几家私人公司也那么赚钱,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那你就没有什么要求么?”

大公无私的人,领导们见过了,那便是眼前的周济民。

但三十四亿人民币,说拿出来就拿出来,领导们都有些不淡定。

“有!”

领导们闻言,不是皱眉,而是松了一口气:

“好,你说,如果不是太为难的要求,我们替你申报。”

“那就是这笔钱,我会安排我自己的人监督它的去向,一分一毫都会保证用在学校的建设上面……”

周济民表情严肃,语气坚定:

“港岛那边的专业人才,我已经开始招募了,以及绿洲新城那边也会派出相关的会计人员……”

“到时候我们会在内地这边招募工人进行建设……预计会有十万人同时推进这个项目……”

“同时,我还希望部队可以跟我们合作,一起把这个项目做好……”

“如此一来,整个项目就会港岛主控整个项目,绿洲新城、部队和地方一起团结合作……”

嘶!

领导们再次被震惊到了。

按照周济民的说辞,这个项目已经非常成熟了,几乎已经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别人是根本不可能插手的了。

“第三个计划……”

不等领导们反应过来,周济民已经开始陈述第三个计划了。

那便是大工程项目,有核电站、水电站等方面的工程。

这些都跟技术和民生有很大关系,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引擎。

绿洲新城的例子已经十分明显了,要不是有核电厂,绿洲新城和六二小镇都不可能有现在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