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第74章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所以,只能远离。

还好,她没有找到四合院来,要不然,他就是有八张嘴,都说不清楚了。

两人在房间里温存了好一会儿,才在丁秋楠脸红羞涩中,起身把周清娴抱了回来。

这几天,小家伙喝着泡了空间泉水的奶粉,慢慢长开了。

比一般婴儿长得稍微快了不少。

所以,周济民赶紧控制了空间泉水的用量,每天就挤那么一两滴。

生怕周清娴长得太快,那就完犊子了。

年夜饭的准备,是从上午就开始了。

周家的年夜饭,没有准备饺子,而是准备大米饭和炒菜。

芋头虎皮扣肉是必不可少的,正宗佛跳墙也准备齐全了。

佛跳墙这道菜的食材,太难收集了。

这不是有钱就可以搞掂了,而是京城不靠海,周济民又只是一个升斗小民,没有人脉关系,又不愿意去高档饭店出风头,所以,只能悄咪咪地收集。

好在,鸽子市的存在,完美避开了风险,让他收集了不少食材。

除了以上两道硬菜之外,素菜也有不少。

毕竟,荤素搭配,才是最好的膳食结构。

客家酿三宝,也就是茄子、辣椒和苦瓜,不过,苦瓜这玩意儿被周济民放弃了。

生活已经很苦了,没必要在味觉上体验一番。

说什么忆苦思甜,还没到这个地步呢。

换成豆腐泡就很不错。

但是豆腐泡需要油炸,这要是家里炸的话,四合院就得炸了。

所以,周济民都是在空间里制作好豆腐泡才拿出来的。

干煸四季豆、腊肠炒荷兰豆、耗油生菜等几个素菜,再加上一道大龙虾和一道乌鸡汤,基本上就完美了。

只不过,丁秋楠看完之后,却给了他一个白眼。

“你说家里四个弟弟妹妹,咋就不准备大鸡腿呢?”

“要大鸡腿干嘛?这些还不够他们嚯嚯的吗?”

“……”

丁秋楠懒得搭理他,继续忙活自己的事。

可他却又开始絮叨了,“你说你帮忙准备了这么多菜,那么辛苦,是吧,晚上的年夜饭居然吃不着,你说气人不气人?”

“周济民,你要死啊你?”

本来她就很想留下来,可因为舍不得家里人,心里本身就不太好受。

被周济民这么一撩拨,眼泪顿时就止不住了。

看到她泪如雨下,周济民也知错了。

好好哄了她几句,等她小雨转晴天后,这才放心下来。

很快,家里的年夜饭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真要回去?”

“闭嘴吧你,周济民你都问了我八百遍了。”丁秋楠火都来了,因为他的痴迷,自己心里很甜蜜,可他这是在撩拨自己呀。

一两次还能顶得住,还觉得甜蜜,次数多了,她就受不了了。

“嘿嘿。”周济民笑了笑,拍拍手,让周淑晴她们进来,“现在我宣布,年夜饭正式开始。”

丁秋楠瞬间愣住了,这才下午四点,就年夜饭了?

随即,她就感动坏了。

家门一关,窗户锁起来,年夜饭终于可以开吃了。

四合院的邻居们,孩童还在外面玩闹,大人还在聊天或者忙针线活呢。

所以,周家吃年夜饭,大家都不知道。

望着满当当一桌的美味佳肴,四小只都瞪大了眼睛,丁秋楠也很有成就感:这就是我和我男人制作的年夜饭。

开吃!

周清娴还太小,只能喝奶粉,可怜的娃,都好几天了,甚至接下来的一年多,她都只能喝奶了。

一大桌菜,一半都没吃完。

四小只再也不是半年前的饭量了,虽然今天也吃了不少,但比之前的大胃王,还是差了不少。

吃过饭后,四小只他们收拾残局,等收拾完之后,周济民才站起身来,送丁秋楠回家。

这次,周淑晴和小金鱼两人再也不想去送楠姐姐了。

老三老四更加不想送,因为他们还想去玩鞭炮呢。

九岁十岁的孩子,最是爱玩的时候。

走出四合院,老孟一家也在忙碌,似乎在准备着晚饭。

闲聊了几句,周济民和丁秋楠便骑车离开了。

梧桐树胡同,大杂院丁家。

苏茹芸已经望眼欲穿了,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唉,还没嫁人呢,就不顾家了。

当然,她也就是在嘴上埋怨几句,实际上,心里还是巴不得女儿多呆在周家,或者干脆早点嫁过去。

但,一想到姑爷过了年,也才十六岁,苏茹芸又是一阵气苦。

这可咋办呢?

周济民把丁秋楠送回丁家,受到了丁家的热情邀请,然后被迫举了筷子,再‘吃’了一顿年夜饭。

等周济民离开后,苏茹芸把女儿拉到房间里面说悄悄话。

“什么?妈,您说什么呢?”

丁秋楠羞得要死,可她母亲却继续劝说,让她趁早圆房,总不能真的等五年吧?圆房后,生孩子,到了年纪再去领证也不迟。

反正现在农村,基本上都是这样,怕什么?

虎狼之词一出来,丁秋楠无话可说,最后,羞得落荒而逃。

但,她母亲的话,她还是听进去了。

1958年,悄然过去了。

大年初一,吃和玩。

初二,还是吃喝玩乐。

等到了初三,周济民开口了,让他们收收心,打开书本,该学习了。

小金鱼心都野了,想要反抗。

直接被镇压了。

这个家,可不是她小金鱼当家做主。

在初四的这一天,周济民出门,敲开了王主任的家。

王主任家住在不远处的胡同,更靠近故宫一些。

“呀,济民你来就来嘛,怎么还拿这么多礼物?等会儿拿回去。”

“哎呀,主任您也知道,轧钢厂给我发了不少奖金,再说了,这都不是值钱的东西。”

两人你推我让,最后还是周济民赢了。

他给的只是十个鸡蛋、两斤白面和两盒大前门。

这东西确实不怎么值钱,但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比较重的礼物了。

也就是王主任知道他家的情况,要不然,说什么也不会收。

尽管她答应收下来了,等下肯定也会还回去的。

礼尚往来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有去无回,那就是貔貅了,这样的人,关系都不会长久。

而且,回礼也十分讲究,不能完全等价,最好还是周家需要的礼物。

看人家周济民送的,鸡蛋是她儿媳妇坐月子用的,大前门是给她家老头的,白面嘛,家家户户都缺这个粮食。

周济民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落实两件事。

奶妈和帮忙翻新南剪子胡同四合院的瓦工师傅。

前者,王主任目前也还没找到适合的人,虽然她儿媳妇就很适合,但身体底子不行,奶水少,所以行不通。

后者的话,王主任早就帮他定好了。

于是,饭也顾不上吃,周济民便准备去拜访那人。

“急什么?我还能差你一顿饭不成?”王主任可不会让他跑了,硬是拉着他坐下。

“你出来了,怎么也没把小娴带过来给我看看?谁在带她?”

“小晴在哄她睡呢,小家伙今儿不乐意睡,因为她小姑子老是逗她玩。”

聊了一会儿,周济民在她家吃过午饭,然后王主任才领着他出门了。

王主任给他拿了回礼,她儿子从初中到高中的教科书和笔记。

绝对的重礼了,而且这个回礼非常恰到好处,因为太适合周家了。

虽说她儿子没能考上大学,但也考上大专了。

这个年代,初中毕业都算高学历了,何况是大专?毕业之后就是干部,不比真正的本科毕业生差多少。

初中笔记本是给周淑晴她们用的,高中的话,周济民也能用得上。

所以,他十分感谢。

这次来王主任家,是来对了。

还好,他没敢拿太多的礼,要不然,今天这门都进不去呢,恰到好处的关系,双方都满意舒适。

跟着王主任穿街走巷,不多时来到了一处胡同。

“老吴,有人在家吗?”

咿呀,大门打开了,一个长相猥琐的老头走了出来。

看到是王主任之后,人都矮了半截。

只是稍微观察了一下,周济民感觉很奇怪,这人受前朝影响很大。

现在是新社会,就算家里成分不好,也不至于见到穿制服的,整个人躬着,满脸讨好和眼底带着害怕。

似乎是察觉到了周济民的目光,跟老头客套了一下的王主任,便介绍道:

“他叫周济民,年前买了南剪子胡同那套院儿,等着开春解冻了,翻新装修一下,来请帮个忙,看看怎么办?”

“您好,您好,周同志,王主任,屋里请。”

吴老头全名叫吴维海,前朝泥瓦匠,解放前就专干四合院装修翻新的活。

但,年轻时可是跟着前朝的一个遗少,也曾威风八面过。

但混乱过后,遗少的坟头草已经半人高了。

所以,败光家产的吴维海,只能混日子。

后来拜了个泥瓦匠师傅,学了门手艺,一直到现在。

王主任没有过多参与,把吴维海介绍给周济民后,拉着后者到一旁叮嘱几句,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尽管周济民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但王主任相信他,肯定不是一个吃亏的主。

成熟稳重,又颇为老于世故,所以,她很放心。

在吴维海家里,周济民扫了几眼对方的房屋,便直接开门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