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第593章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这不,俩孩子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水桶还是纹丝不动。

顿时急忙向他们爸爸投去求助的目光。

可他们爸爸却没有上前去帮忙的意思,而是笑眯眯地询问道:“既然提不动,那么你们就想其他办法。”

然后两个娃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到什么办法,望着满满当当的水桶,干瞪眼。

实在想不出来了,两碗粥就可怜巴巴地看向他爸爸,反倒是周晓白突然想起来,刚才可是很轻松地把水桶拿到水井这边的呀。

下一刻,她就喊了弟弟一起帮忙,把水桶里的水倒掉一些。

两碗粥屁颠屁颠地跑去旁边拿水勺,刚弄走了一些,就听他们爸爸突然开口,表示水太少的话,可不够用哦。

“啊?爸爸你要多少水啊?”俩孩子苦着小脸,突然觉得这美食虽好,但来之不易啊。

周济民指着眼前的泥土,道,“你们说呢?这里最少也要三桶水吧,你们加油哦,现在一桶水都还没有。”

被他这么一催,俩孩子也急了。

还是周晓白聪明一些,环顾四周,发现旁边有一些青竹。

这些青竹还是黄小花从外面砍回来的,用于制作篱笆。

大约成人手指粗细的青竹,用来担起这个小水桶,应该没有问题吧?

她选了一杆相对翠绿的青竹,然后将青竹横穿水桶的桶提手,跟她弟弟一起抬水。

“你们真棒,这不就解决了问题嘛?还需要两桶水哦,加油。”

“好的,爸爸。”

得到了家长的鼓励,孩子的干劲重新回来了,小脸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屁颠屁颠地再次去抬水。

但很快,抬着抬着,青竹被压弯了。

在身后的周秉良小家伙,看着水桶几乎要碰着地面了,顿时连忙喊道:

“姐姐,抬弯了,先放下来,抬弯了……”

没等周晓白应答,周济民就开口道,“抬弯了也要抬回来,抬弯也得回家,别放下。”

孩子们听不懂,但还是听话照做。

倒是黄小花听明白了,毕竟抬弯谐音台湾,很符合现代华人心心念念的统一。

门口这边,老人家带着警卫员突然出现,笑着大喊了一声,“好,说得没错,抬弯也得回家。”

老人家的突然造访,令周济民颇为吃惊,当即连忙上前打招呼、递烟。

倒是老人家只是接过烟,没有抽,而是别在了耳朵后面。

招手让两孩子过来,老人家蹲坐在小木凳上,跟两个小家伙聊着家常。

两孩子懵懵懂懂,天真地询问为什么抬弯也得回家呀?

闲聊了一会儿这些事,老人家也知道了周济民正准备烤骆驼肉,顿时让老人家笑骂着道:

“你可真是会吃,骆驼肉怎么烧烤?真的好吃吗?”

其实,老人家是知道周济民逛鸽子市的,甚至都猜到了京城的海鲜,应该是出自后者之手。

只不过嘛,周济民神出鬼没的,海鲜的来源完全没有任何痕迹,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也正因为是有老人家的偏爱,不让人继续查这件事,海鲜才得以在京城范围内畅销。

“要说对科研的贡献,我是没有资格的,但要是论如何制作美食,讲真的,我还真有不少点子呢。”

聊其他话题,周济民不是很想聊,因为这是在家里。

但涉及到美食,那没关系,他能聊很久。

此话也引起了老人家的好奇心,然后就看着周济民玩泥巴,而且他自己玩就算了,还带着两个孩子玩,真不知道是怎么当父亲的。

不过,看到周济民父子三人嘻嘻哈哈的样子,老人家也来了兴致,还想参与进去,却被警卫员拉住了。

可老人家嘛,年纪来了,跟老小孩一样,又岂是警卫员能管得住的?

何况这也不是抽烟喝酒这些伤害身体的事,和泥巴嘛,还是蛮有趣的。

腌制好的骆驼腿先是被放到锅里煮半小时,然后捞出来。

用几十片干荷叶包裹着,然后才裹上黄泥。

没办法,锡纸虽然很容易获得,可老人家在旁边,他就没有拿出锡纸了。

毕竟内地到处都是缺金属,在老人家面前,还是低调一些好。

无非就是多几张荷叶而已,空间里还是有很多荷叶的。

“这不就是叫花鸡的做法么?这也可以算烧烤?”

“老人家您说得没错,其实这就是叫花鸡,不过呢,这是直接大火烧,火力需要很旺盛才行……”

闲聊几句,骆驼腿已经被放到大火上炙烤了。

院里的菜地很大,旁边有一个用青砖搭建的临时灶台,这会儿火烧得正旺。

大概需要烧半个小时左右,然后才会转炭火封闭炙烤。

等待的时候,老人家愣是没说事,只是闲聊。

没过一会儿,快十二点的时候,周清娴她们回来了,还没进门就大声囔囔着要吃烧烤。

三个小家伙一回来,家里就变得更加热闹了。

很快,老三他们三兄妹也回来了,最后才是丁秋楠和张宛童两人。

这么多人,仅仅只靠骆驼腿,自然是不够吃的。

所以,还得整点炒菜和米饭。

老人家是南方人,习惯吃米饭。

自从上次在周济民家吃过他家的米饭之后,老人家就一直念念不忘。

可周济民想要拿给老人家,老人家却拒收了。

今天中午,老人家再一次吃到了这种米饭,顿时高兴得跟孩子似的。

骆驼腿肉在密封的灶台里烘烤了一个小时,取出来的时候,满院飘香。

饶是纪律严明的警卫员,也忍不住吞咽口水,因为实在是香啊。

至于周清娴她们几个小屁孩,以及老三他们,全都直勾勾地看着那些骆驼肉,就差流口水了。

分肉、吃饭,老人家又免不了再次忆苦思甜了几句,接着就聊起了袁老师的杂交水稻一事。

“嗯,杂交水稻是袁老师首次提出来的,我是受到袁老师的观点启发……”

“其实,我也在秦家庄附近几个村庄试验过,成绩还算可以,但比不上袁老师的……”

老人家闻言,笑着表示你太谦虚了,明明是一个年轻人,怎么跟一个小老头似的?说话没什么朝气……

有老人家在,这顿午饭吃得很过瘾,但也不算特别轻松。

尽管老人家不是第一次来家里做客了,可该有的敬畏之心还是无法避免的,自然不可能只是自家人吃饭时的轻松自如了。

小家伙们倒是还好,只知道埋头干饭,可黄小花三姐妹就有些拘谨了,尽管老人家说了几次,但她们还是那副小鹌鹑的样子。

吃过午饭,周济民把老人家请到书房,让后者歇息一会儿,警卫员站岗。

虽说老人家精神头还很不错,但该休息还是要注意休息的。

午休这件事,其实是一个非常要好的习惯。

特别是这个年代,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很早起床的,毕竟现在电灯的普及率很低,很多偏远地区甚至是不知道电是什么玩意儿。

换句话说,大部分人还都是跟过去差不多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天色还没亮就起床干活,但上辈子,周济民就经历过这样的童年,特别是在夏季收割稻谷的双忙季节。

那时候都是凌晨五点起床,摸黑出门割稻谷,忙到上午十点就必须回家了,因为太阳太大了,天气太热了,容易中暑。

这种生活状态,午休是必须的,要不然,下午没精神干活。

而老人家也都是很早起很晚睡的,但他很忙,平时都很少个人时间。

下午一点五十分,孩子们纷纷起床出门去上学了,老人家也起来了,拉着周济民就在书房里密谈,警卫员都不能靠近。

嗯,阿福还想凑过来,讨好它主人,也被警卫员给牵走了。

书房里,老人家直接步入正题,第一件事就是再次确认周济民当时在雾都的经历。

尽管,老人家已经从老林那边知道了大概,但他还是希望从周济民口中获知。

但,事情还没讲完,老人家突然就打断了。

“那个实验室里已经开始研究电脑技术了?到哪一步了?”

“从我观察实验室的具体人员配置和材料来看,基本上是知道了集成电路的概念,但却没有什么头绪,甚至我在接触之后,才发现他们的研究方向其实是错了……”

众所周知,计算机发展有四大阶段,一九六四年就是一道分水岭,这是从晶体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

其实,关于集成电路的概念,在前几年,晶体管发展到顶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了。

可关于这一点,并不被当时的主流所接受。

毕竟在七十年代,也就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之前,计算机主流还是晶体管。

如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设备,研发方向也是晶体管,压根没有集成电路的事。

听完周济民的解释,老人家沉默片刻,又接着道:

“那么按照你的预测,西方什么时候会拿出集成电路的真正成品?”

“或许他们已经研发出来了,只不过秘而不宣罢了。”

周济民幽幽说道,老人家顿时惊讶了一下,连忙问为什么?

前者当即便解释了,一是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本土没有遭受二战洗礼,当时二战的时候,全球人才都跑到这个国家了。

第248章 五虎开路

人才的高度集中,可以说是把全球百分之七十的顶尖科学人才招致麾下了。

其次就是资本力量的推波助澜,这一点是需要一体两面去看待的。

尽管资本唯利是图,每一分利润都沾满了鲜血,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对于科技发展有着不小的助力。

其三则是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几乎是达到了顶端,进无可进了,那么寻找其他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就像是航空发动机一样,从一开始的滑翔机到现在的涡浆发动机,到了八九十年代,主流又会被涡扇发动机所取代。

千禧年之后,脉冲发动机、斜坡爆震发动机、纯电发动机等等,又会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当然了,丑国的计算机发展速度其实已经算慢了,毕竟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顶尖科学家,其实都服务于军工、航天等方面。

毕竟再过几年,人家丑国就要登上月球了。

“所以,我们现在不抓紧时间完成电脑技术换发展的计划,那么不出三年,对方很有可能就会达到我们第一点电脑技术的水平……”

他之前搞出来的电脑,可是原时空八十年代水平的电脑,而现如今,丑国也知道了相关的电脑参数标准,三年内达到这些技术标准,很正常。

老人家闻言,倒是笑了,“那也才第一代而已,三年过后,我们肯定可以甩对方好几条街了吧?”

相对于老人家的乐观,周济民却是摇摇头,指出了内地跟丑国之间的差距。

还是那句话,内地太落后了,电脑技术的发展,其实也会受限。

更别说,明年就会起风了,电脑技术能稳住就很不错了,更别说更进一步了。

“行,这件事我知道了。”

听完周济民的叙述,老人家也点点头。

都是聪明人,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说得太透彻。

只不过,时代限制,加上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很多事情,顾虑不周,也实属正常。

“对了,你拿回来的那些机床技术资料,还需要添加到此次的更换计划单子上面吗?”

这算是问计了,如此重大的事情,周济民责无旁贷。

“技术可以不要,但物资可以要多一些。”

从艾瑞斯实验室拿回来的机床技术资料,可谓是相当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