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第700章

作者:闲庭数蚂蚁

等到罗旋走入知青办,

那里面的工作人员,仔细查看了资料之后,不禁都替罗旋和张晓丽惋惜不已。

莫山炮的同学叹息:“你们在勐肋公社,干的非常的好啊!

不仅带头大力发展橡胶种植,而且还带领那里的乡亲们,改造梯田,改良他们河道里的水稻田。”

那位同志扼腕叹息,“寮挝县,还给你们发了‘橡胶种植标兵’、‘农业建设突击手’的荣誉奖状……

你们在那边干的好好的,为啥要跑回来了呢?”

张晓丽也跟着叹气,“唉,那边语言不通,气候不同。时间长了,我太想家了……”

“现在想起来,确实是我错了,我现在已经深刻意识到了,我身上存在的问题。”

张晓丽很是坚决的保证:“我一定会‘狠批私字一闪念’……请领导监督我!”

罗旋也得做检讨:“我之所以私自跑回来,是因为我太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想听见乡音,想念家乡的亲人……

领导,我们错了!我们不应该这么自私。以后,我一定会转变思想、立足边疆……请领导监督!”

最终,

这一次罗旋和张晓丽二人,私自回城的事情。

终于涉险过关:罗旋被处以学校内部严厉警告。

张晓丽则被记过一次。

二人必须在10天内,赶到新的插队地点:三秦省驼城脂米县,十里铺生产队。

本来对于张晓丽的处罚决定,还会更重一些的。

最终还是罗旋自愿用,以前自己获得的所有荣誉称号,全部归零。

来换取对张晓丽的处罚,变得更轻一些……

知青办让罗旋和张晓丽,先行出发。

而随后知青办,会将罗旋和张晓丽的户口,从勐肋公社转到塞北绥米县、十里铺生产队去。

但是知青办,给罗旋和张晓丽寄户口本、还有其他的一些证明材料。

这个费用,需要罗旋和张晓丽自掏腰包。

知青半和勐肋公社之间的公文来往,那是属于公对公。

所以这一笔费用,不需要罗旋和张晓丽承担。

但从江内市知青办,寄往绥米县罗旋插队所在地。这个邮政包裹的费用……得罗旋和张晓丽负责。

罗旋掏钱,问得多少钱合适?

知青办的老领导回道,“你先放上5块钱吧!这个邮费肯定是有长余的。

到时候剩下来的钱,我会给你夹在包裹中寄过去。”

罗旋交完钱。

那位领导语重心长的、嘱咐罗旋和张晓丽,“到了那边,你们一定要好好干。绥米县是老区,那边的条件现在还比较艰苦。

但是正因为条件比较艰苦,才需要你们这些知识青年,去建设它、让它变得更加的美好。”

老领导拍拍罗旋的肩,“加油吧!罗旋同学、张晓丽同学!

拿出当初你们在寮挝县,那股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干劲来。

为老区的建设事业,贡献出你们应有的力量!”

罗旋和张晓丽,朝着老领导深深鞠躬,“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干。不干出点成绩,不干出点名堂,我们誓不回乡。”

“去吧!”

老领导微微一笑,“拿出凌云胆,誓将山川换新颜!好好干。”

等到罗旋和张晓丽,出了知青办。

老领导拿起桌子上的那份,从寮挝县发过来的公文。

仔细看了看。

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错不错!这是两个人能做事、能把事情做好的年轻人……”

等到走出办公大楼。

张晓丽的姐姐,姐夫们,知道了最终的处理结果之后。

不禁又喜又悲。

喜的是张晓丽这一次,能够顺利过关。

悲伤的是:张晓丽又得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去寒冷的北方插队了。

而且,

居然还是和罗旋,结伴而行!

说这是好事儿吧,它也算得上是好事:毕竟罗旋和张晓丽之间知根知底。

有罗旋陪着。

张晓丽的姐姐、姐夫们,总归还是更放心一些。

可仔细想吧,似乎又不是什么好事:张晓丽喜欢罗旋,这是在场之人,都看得出来的事实。

可这件事情,

它就可恶在……罗旋那个家伙,似乎压根儿就没有,会欣然接受张晓丽情意的样子!

唉……

孽缘!

第619章 踏足黄土高原

昨夜刮了一晚上的沙尘暴。

今年驼城的冬天,与往年有所不同,迟迟没有下雪。

本应该是深秋,才比较常见的沙尘暴,

居然在临近年关的这个时候,还来了这么一场大的!

这一场沙尘暴,刮的那才叫个猛烈:窦家仡佬的李老汉家,5孔窑洞上糊的窗户纸,已经被沙尘暴刮的千疮百孔。

每一孔窑里,

都积攒了有差不多有李老汉,早上吐出去的、第一口浓痰那么厚……

“唉哟!这啥灰葛刨的老天哟!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好不容易收拾干净的五孔窑,又给我整的个灰包狗舔的……”

李老汉端着旱烟竿,“荣荣她娘!你喂个鸡,咋比生个娃费的时间还长?”

“额就害不哈,你磨磨蹭蹭的,咋不赶紧去收拾屋子?”

李老汉很是不满的、开口呵斥自家婆娘,“人家队长,安排我今天架上驴车。

下午去脂米县城里,接来插队的知青……这事儿可不敢耽搁下……”

老李婆娘姓姬,大名叫转转。

在这边,

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咳咳。

如果第一胎,生出来的是女儿的话。她的名字很可能,就会被取成“转转”、“改改”,或者是“调转”什么的。

意思就是:转一下运、改一下命。

下一胎,好生个儿子的意思。

这和某些地方,给第一胎女儿取名“招娣”差不多……

姬转转今年36岁,是一个非常勤快,非常节俭的农家妇女。

此时她正在忙着、收拢被昨天晚上的沙尘暴,惊的到处扑腾的几只鸡。

姬转转开口道,“他爹,省城开来的车,不得去绥丹县倒车?放心吧,来落户的知青,他们早了……到不了。”

李老汉眼睛一瞪,“你这个人咋解这么拗呢?人家来插队的知青,都是文化人!

咱不说给生产队长脸吧,至少家里面得拾掇的干净些。

你看看现在窑里面,都是灰土土脸的,咋能招待人住哈嘛!”

李老汉的婆娘、姬转转笑笑,“我说荣荣她爹,你咋就是这么个急性子呢?和你养的那头驴,一模一样!

知青们今天太阳不落坡,他们是来不了的。

额收拾几孔窑,不费事。放心吧,保准给你丢不了人。”

省城西京到驼城的直达班车,是隔一天一趟。

而罗旋和张晓丽,为了节约时间,所以选择先坐省城,到绥丹县的长途客车。

然后再从绥丹县,坐跨县班车到此行的目的地:脂米县。

~~~~~

脂米县十里铺生产队的李老汉,正在催促他的婆娘,赶紧把窑洞给收拾干净。

而此时从省城西京,开往绥米县的长途大巴车上。

罗旋、张晓丽还有彭勇。

3人正在忍受着,长途跋涉的痛苦折磨。

这一辆半新旧的“松陵”牌大客车,正摇摇晃晃的,行驶在318国道上。

这辆长途客车,行驶的非常的缓慢。

而且由于路上拉煤的重型车,比较多,这条国道上的车流量大,路况也不是特别好。

尤其是过了延州之后,原本就算得上是龟速的大客车。

直接就变成了,如同窝牛一样的爬行了……

“唉,在我想象当中,延州应该是个很漂亮的地方。”

彭勇毫不掩饰的失望之情,“没想到啊,就是一个灰蒙蒙的、小集镇一样的地方……比起咱荣威县的规模,感觉都还要小一些。”

罗旋宽慰他,“城市的大小,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你以为到了生产队里去插队之后,你还能经常去城里逛逛啊?

每天光干活,都累的你个半死!叫你去逛,恐怕你都没心思。”

由于长时间的颠簸,张晓丽此时的神情也萎靡不振。

只能懒懒的,靠着罗旋的肩膀打盹……

“这位同学,你说话可就不对了啊。”

此时,

一名穿着厚厚的棉袄,还披着一件半旧军大衣的,学生模样的人。

跪在他的座椅上,扭头过来批评彭勇,“那是圣地!你要看它蕴含的内在精神力量,而不只是肤浅的看它的表面!

那四九城气势恢宏、楼宇亭台金碧辉煌,华府骏苑够多了吧?”

这家伙说话声音洪亮,嗓门又大。

说话的语气之中,总是充满着一股凛然正气,“那些锦园华府之中,里面住的,又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这家伙语重心长的嘱咐彭勇,“这位同学啊,你看问题还是太肤浅……得抓紧时间,多体会体会他老人家的著作里面,所蕴含的精髓才是。”

彭勇惊诧莫名,“你谁呀?”

“哦,忘了给你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许大良,是彭州县前往脂米县插队落户的知青。”

许大良指着大客车前面的。

一群人2男2女介绍,“这些都是我的同学,我们一行5人,都是去美丽壮美的塞北下乡的知青。”

“这位同学,我看你们好像,也是去插队的知青吧?”

许大良很健谈,“而且在西京长途汽车站买票的时候,我就见到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