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十九
像乐谱上的音符。
林溪踢着路边的小石子。
明天还要去早点摊吗?
她问。
大叔的擀面杖节奏。
我总觉得还能再丰富点。
苏淮握紧口袋里的琴竹。
不仅要去。
他说。
还要录他蒸包子的声音。
蒸笼揭开的瞬间。
那股热气带着的声响。
肯定很特别。
路过便利店时。
冰箱制冷的嗡嗡声钻了出来。
·······求鲜花0·
林溪停下脚步。
这个低频不错。
她说。
可以做背景音的底噪。
苏淮拿出录音笔。
对着冰箱的散热口。
像远处传来的雷声。
他说。
藏在热闹的旋律下面。
便利店的店员探出头。
你们在录什么呀?
她问。
..............
我这扫码的滴滴声。
要不要也录进去?
苏淮笑着点头。
当然要。
他说。
这是现代生活的声音。
和老手艺的声音放在一起。
对比才有意思。
店员兴奋地拿起扫码枪。
对着空气扫了几下。
滴滴的声音清脆利落。
像在给生活打标点。
林溪在一旁打着拍子。
这个节奏可以切分。
她说。
和竹编钟的高音搭。
像新旧时代在打招呼。
走出便利店时。
录音笔又多了几种声音。
苏淮翻看列表。
突然觉得这些声音像拼图。
每一片都有自己的位置。
拼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生活画卷。
明天去工作室一.
第374章 录音笔再添新声!便利店扫码声入列!
他说。
咱们试着把这些声音编在一起。
林溪抬头看月亮。
我已经开始期待了。
她说。
说不定能碰撞出惊喜。
第二天一早。
工作室里就热闹起来。
苏淮把竹编钟挂在墙上。
林溪调试着钢琴.
周编辑带着摄影师赶来。
今天要拍声音创作的过程。
她说。
专题的幕后板块就“六一七”靠这个了。
苏淮拿起琴竹。
先敲了段简单的节奏。
林溪的钢琴声立刻跟上来。
像在追逐竹音的脚步。
摄影师举着相机。
快门声咔嚓咔嚓。
竟也融进了旋律里。
这快门声不错。
苏淮停下手里的琴竹。
可以当三角铁用。
摄影师愣了一下。
随即笑起来。
那我多拍几张。
他说。
也算为音乐出份力。
周编辑在一旁记录。
笔尖划中转群过三七一纸页的沙七沙声。
像在给这段旋律写注脚。
现在有多少种声音了?
她问。
苏淮数着录音笔里的文件。
二十三种。
他说。
还差几种。
比如理发店的推子声。
修自行车的链条声。
林溪突然想起什么。
我外婆家有台老座钟。
她说。
滴答声特别准。
要不要去录一段?
苏淮立刻点头。
当然要。
他说。
时间的声音。
最适合做引子。
正说着。
陈默推门进来。
手里拿着个巨大的纸箱。
猜猜是什么?
他笑着打开箱子。
里面是各种形状的竹筒。
这些是我托人找的楠竹。
他说。
不同长度的敲击声。
能组成完整的音阶。
苏淮拿起一根竹筒。
用指节轻轻敲打。
醇厚的声音在房间里散开。
像老酒在陶瓮里摇晃。
太好了。
他说。
上一篇: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