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夫债妻偿,大蜜蜜一字马 第225章

作者:商十九

“当然可以。”

他说。

“音乐本来就该触摸得到。”

李师傅把松果递给苏淮。

苏淮沿着舞台边缘走。

把松果递给第一排的小女孩。

“轻轻摇。”

他教她。

“像在给森林讲故事。”

小女孩学着他的样子。

松果发出细碎的声响。

周围立刻有人模仿。

张师0.1傅的孙女抱着一摞竹片走下台。

分给身边的观众。

“试试两片叠在一起。”

她耐心地示范。

“慢慢错开。”

“像树叶在说悄悄话。”

竹片摩擦的沙沙声渐渐蔓延。

像一阵微风穿过观众席。

苏淮回到舞台中央。

看着这一切。

朝电子合成器男生点头。

音乐再次响起时.

第355章 周编辑偶遇:菜市场声竟成旋律?

音乐专场结束后的第三周.

苏淮收到一封烫金请柬。

信封上印着缠枝莲纹样。

打开时闻到淡淡的檀香。

诚挚邀请苏淮先生出席年度音乐产业晚宴。

落款是行业内颇具分量的音乐联盟。

李师傅凑过来看请柬。

这种场合规矩多。

他捻着胡须说。

穿西装总没错。

苏淮把请柬放在竹编坊的长桌上。

阳光透过竹窗落在字迹上。

去看看也好。

他拿起竹管擦了擦。

说不定能遇到懂这16些声音的人。

晚宴当天。

苏淮换上深色西装。

领口别着枚竹制领针。

是张师傅的孙女特意做的。

车停在宴会厅门口时。

水晶灯的光芒从雕花玻璃里溢出来。

侍者拉开门的瞬间。

弦乐四重奏的声音轻轻漫过来。

衣香鬓影里。

有人举着香槟杯交谈。

话题大多围绕新专辑和票房数据。

苏淮找了个角落的位置。

刚放下酒杯。

身后传来温和的女声。

您就是苏淮先生?

回头看见位穿墨绿色旗袍的女士。

鬓边别着玉簪。

手里拿着支竹制钢笔。

我是周编辑。

她递过名片。

《声音月刊》的。

苏淮接过名片。

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细麻纹理。

久闻大名。

他说。

您的专栏我常看。

周编辑笑起来眼角有细纹。

该说(中转群371久仰的是我。7)

她朝舞台方向抬抬下巴。

听说您把菜市场的叫卖声编进了旋律?

苏淮点头。

凌晨五点的萝卜摊最有味道。

他说。

水珠落在塑料袋上的声音像鼓点。

周编辑眼睛亮起来。

我就知道没找错人。

她从手包里拿出录音笔。

下个月想做专题。

能不能聊聊那些被忽略的声响?

这时主持人走上舞台。

水晶灯突然暗下来。

聚光灯打在钢琴上。

晚宴的表演环节开始了。

弹奏的是首经典钢琴曲。

旋律流畅华丽。

苏淮却想起排练厅里。

孩子们用竹筒敲出的节奏。

周编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这里的音乐很精致。

她轻声说。

但少了点泥土气。

苏淮笑了。

泥土气也分很多种。

他说。

竹林里的腐叶味。

菜市场的鱼腥气。

都能变成音符。

钢琴声落下时。

全场响起礼貌的掌声。

周编辑忽然站起来。

苏淮先生。

她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要不要去露台透透气?

那里能听到风穿过栏杆的声音。617

苏淮拿起酒杯。

好啊。

他说。

我正好带了新录的风声。

露台的栏杆是铁艺的。

缠绕着仿真常春藤。

风过时发出呜呜的声响。

苏淮掏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

里面立刻传出竹林的沙沙声。

夹杂着竹管断裂前最后的音符。

周编辑闭上眼睛听着。

睫毛在路灯下投出浅影。

这声音里有故事。

她说。

能讲讲吗?

苏淮望着远处的霓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