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十九
一边用脚打着节奏。
影子在幕布上。
像个会跳舞的音符。
刘师傅不知什么时候来了。
他站在门口。
手里拿着根新劈的竹篾。
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
竹篾的影子投在墙上。
像给这场演出。
加了根看不见的指挥棒。
苏淮把镜头转向门口。
看着老人的身影。
突然觉得。
这场演出。
早已不是三个人的事。
而是所有和老手艺有关的人。
在用各自的方式。
唱一首跨时代的歌.......
演出结束时。
灯光慢慢暗下去。
最后只剩幕布上的影子。
和排箫的最后一个泛音。
全场安静了几秒。
接着爆发出掌声。
李师傅从幕布后走出来。
手里举着那个皮影。
三个年轻人也站起来。
对着观众鞠躬。
苏淮对着对讲机说:“把这段掌声录下来,”他笑着说,“这是最好的混音素材。”
演出结束后。
四个人坐在竹编坊里。
喝着茶。
聊着刚才的演出。
电子合成器男生突然说:“我想把这段音乐做成EP,”他看着大家,“封面就用幕布上的影子。”
钢琴女生点头。
“我可以写段钢琴0.1曲,”她说,“作为排箫版的呼应。”
李师傅摸着皮影。
“我给皮影再做几套新衣服,”他说,“下次演出时换着穿。”
苏淮拿出笔记本。
“我来策划一场巡演,”他写下计划,“把竹编坊、皮影坊、还有音乐学院都串起来,”他看着大家,“让老手艺的声音,在更多地方发芽。”.
第310章 新项目启动!《声音的纹路》收录老手艺故事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
把四个人的影子。
拉得很长很长。
落在地上的竹篾。
墙上的乐谱。
还有录音笔上的按钮上.
像一幅刚刚完成的画。
画的名字。
或许就叫。
《声音的接力》。
苏淮合上笔记本。
知道这场关于老手艺的故事。
才刚刚开始。
而他们。
都是这场故事里。
最幸运的讲述者。
接下来的日子里。
EP的制作提上了日程。
电子合成器男生负责混音。
钢琴女生改编钢琴曲。
李16师傅带着徒弟做新的皮影。
苏淮则忙着策划巡演的细节。
录音棚里。
钢琴女生的指尖在琴键上跳跃。
排箫的旋律。
在钢琴的伴奏下。
有了新的生命。
苏淮坐在录音师旁边。
听着音轨上的波形。
“这里的延音,”他指着某段,“再长一点,”他说,“像皮影的影子,在幕布上多留一会儿。”
电子合成器男生在另一间棚里。
调试着合成器的音色。
他把李师傅扯动皮影线的声音。
做成了一个循环。
“你听,”他戴着耳机喊,“这声音和钢琴的低音区,能织出一张网。”
苏淮走过去听。
确实有种奇妙的层次感。
“把这个循环,”他说,“放在钢琴曲的间奏里,就像老手艺在和新音乐对话。”
李师傅的皮影新衣服也做好了。
有绣着音符的。
有画着琴键的。
还有缀着竹篾的。
“每件衣服,”他展示着,“对应一段旋律,”他笑着说,“皮影也得有自己的演出服。”
苏淮把这些衣服拍下来。
做成了EP的内页插图。
“每张插图下面,”他对设计师说,“都配上对应的声音二维码,”他解释道,“扫一下,就能听到这件衣服背后的故事。”
巡演的第一站定在音乐学院。
演出前。
学生们围着李师傅的皮影。
好奇地问东问西。
“这个关节怎么动?”
“影子的颜色能变吗?”
“扯线的力度怎么控制?”
老人耐心地一一解答。
手里的皮影。
在他的操控下。
做出各种俏皮的动作。
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
苏淮把这一幕拍下来。
想着要放进巡演的纪录片里。
演出开始时。
台下坐满了学生。
当皮影的影子出现在幕布上时。
全场发出惊叹。
排箫和钢琴响起时。
有学生拿出手机录音。
有学生跟着节奏打拍子。
演出结束后。
有个学作曲的学生跑上台。
“我能把这段旋律,”他激动地说,587“改编成交响乐吗?”
苏淮笑着点头。
“这正是我们想看到的,”他说,“让老手艺的声音,在更多元的音乐里开花。”
巡演一路走下去。
他们去了美术馆。
在画展中间搭起临时舞台。
皮影的影子和画作相映成趣。
他们去了老剧场。
和京剧演员合作。
皮影的动作融进了戏曲的身段。
上一篇: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