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十九
社交媒体上,#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的话题阅读量迅速破亿。
有人上传自家老风扇转动的“嗡嗡”声,配文“这是童年夏天的味道”。
有人分享雨滴敲打铁皮屋檐的“滴答”声,写道“原来雨声也能这么治愈”。
苏淮看着这些分享,欣慰地对团队说:“我们拍电影的意义,不就是让人们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吗?”
就在中转群这时,星芒娱乐的制片人再次找上门。
“苏导,我们想和你合作一个新项目,”对方拿出一份企划案,“打造一个‘声音博物馆’,把电影里的声音和更多生活声音永久保存。”
苏淮接过企划案,目光落在“让声音永不消逝”的标语上,“好,不过这次,我们要让观众也参与进来。”
“你的意思是?”
“开放声音采集通道,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声音的贡献者,”苏淮望向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这座城市,还有太多声音等待被听见。”
在筹备“声音博物馆”的过程中,苏淮接到了一个特别的邀请。
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希望他能为孩子们上一堂声音课。
·······求鲜花0·
“我们的孩子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对声音特别敏感,”老师充满期待地说,“也许他们能为博物馆贡献独特的声音。”
苏淮欣然答应。走进教室,他看到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桌前,脸上带着好奇的神情。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声音游戏,”苏淮拿出一个装满豆子的陶罐,轻轻摇晃,“谁能告诉我,这个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
一个小男孩举起手,“像春天的小溪,在石头间跳跃。”
“太棒了!”苏淮鼓励道,“那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物品,创造出和这个声音对话的旋律?”
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用玻璃瓶、铅笔、纸盒等物品,演奏出奇妙的声音组合。
“老师,我用吸管吹气的声音,像风在吹过森林!”
“我敲击桌子的声音,是大树的心跳!”
苏淮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声音,这些纯净而充满想象力的创作,让他对“声音博物馆”有了新的灵感一.
第269章 盲童合奏《月光曲》暖哭观众!
回到工作室,苏淮召集团队开会。
“我们把孩子们的声音作品单独做成一个展区,”他播放着录音,“还要设置互动区域,让参观者用这些声音创作自己的故事。”
“可是技术上能实现吗?”程序员小李有些担忧。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声音拼接装置,”苏淮在白板上画出草图,“就像搭积木一样,让声“五五七”音组合变得有趣又简单。”
随着“声音博物馆”的建成,它迅速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入口处,巨大的屏幕播放着《声音收集者》的精彩片段,而两侧的音响则播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捐赠。
走进馆内,第一展区就是孩子们的声音世界。
“这是我们用吸管和玻璃瓶创作的《森林之歌》!”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骄傲地向参观者介绍。
互动区里,人们排着队体验声音创作。
“我把地铁报站声、咖啡杯碰撞声和鸟鸣声拼在一起,感觉像在城市森林里冒险!”
“原来我的手机按键声,和雨声搭配起来这么和谐!”
苏淮站在人群中,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充满感慨。
从煤炉的“哐当”声到电影的诞生,再到声音博物馆的落地,这一路,他和团队用声音编织了一场又一场关于生活的浪漫叙事。
而这,或许就是娱乐创作最动人的力量——它不仅能带来视听的享受,更能唤醒人们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好奇。
在博物馆的留言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参观者的感悟:
“原来声音真的有温度。”
“感谢这部电影和这个博物馆,让我重新爱上了这座城市的声音。”
苏淮拿起笔,在最下方写下一行字:“故事还在继续,下一个声音,由你书写。”
苏淮站在声音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前。
清晨的阳光透过透明材质。
将他手中的铜铃铛照得发亮。
这是电影里主角收集的第一个声音道具。
“苏导,互动区的声音积木装置又升级了。”
程序员小李抱着笔记本电脑跑过来。
屏幕上跳动着彩色的声音波形图。
“我们增加了语音识别模块。”
他点开一个界面。
“现在参观者说‘春天的风’。
系统能自动匹配树叶沙沙声和鸟叫。”
苏淮转动铜铃。
清脆的响声在展厅里回荡。
“但别让技术抢走声音的灵魂。”
他指着墙面投影。
那里正播放着电影拍摄花絮。
“你看这个画面。
陈屿在老井边录水桶声时。
井绳摩擦的质感比任何特效都珍贵。”
博物馆的教育区传来孩子们的笑声。
苏淮推门进去时。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正围着声音沙盘。
“苏叔0.1叔,你听这个!”
盲童小雅把海螺贴在耳朵上。
另一只手轻轻敲击金属音叉。
“海浪声和嗡嗡声混在一起。
像海豚在唱歌!”
她身边的男孩正用砂纸摩擦木板。
“这是大树在挠痒痒。”
他歪着头认真地说。
“砂纸粗粗的时候。
大树会笑得大声一点。”.
第270章 街头声音快闪让城市 “唱歌”!
苏淮蹲下来。
用手机录下他们的声音组合。
“知道吗?你们创作的声音。
今晚要在博物馆的星空厅播放。”
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
小雅摸索着抓住苏淮的手.
“真的吗?那我要把海螺声放在最前面。”
傍晚的星空厅里。
圆形穹顶投射着城市夜景。
当小雅的海螺声响起时。
天花板突然“飘”下无数光点。
“这是我们根16据声音频率设计的光影互动。”
李瑶在控制台前解释。
“低频声音对应暖色调光点。
高频声音会让光点变密集。”
苏淮看着观众们纷纷举起手机。
对着穹顶拍摄视频。
“但别让光影抢了声音的主角。”
他调低了灯光的亮度。
“记得电影里煤炉声响起时。
我们用了最朴素的暖光吗?”
这时有个年轻妈妈抱着孩子走近。
“苏导,我儿子每天都听电影原声带睡觉。”
她把手机递给苏淮看。
相册里全是孩子收集声音的照片。
“这是他用吸管吹酸奶盒的声音。
说要寄给博物馆当‘小雨的声音’。”
孩子突然指着穹顶。
“叔叔,光点掉在我头上啦!”
苏淮摸了摸孩子的头发。
“那是小雅姐姐的海螺声在和你打招呼呢。”
深夜的工作室内。
苏淮还在剪辑新的声音纪录片。
屏幕上交替出现电影拍摄片段和博物馆的参观者影像。
“这个段落需要更自然的过渡。”
他对剪辑师说。
“把菜市场的剁肉声和孩子敲击桌子的声音叠在一起。”
陈屿端着热咖啡走进来。
“星芒娱乐又来电话了。”
他把打印纸放在桌上。
“他们想把声音博物馆做成巡回展。
还说要开发声音主题的沉浸式剧场。”
苏淮暂停了视频播放。
咖啡的热气在空气中画出弯曲线条。
“沉浸式剧场?”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螺旋。
上一篇: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