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第244章

作者:李蒹葭

  “不过这事儿也不能全怪我,李队长,你这小说写得太好看了,我都看入迷了……”

  “哦,那江同志,你觉得我这篇稿子能过吗?”李浪问。

  “能!绝对能!”江超英连想都没想,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现在知青下乡插队运动,在全国开展,如火如荼,你写的这篇小说,正赶上这股潮流了,文笔也极好,女知青林艳的人设也很丰满,就是……”

  说到一半,江超英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就是什么?”李浪好奇问道。

  “就是行文太大胆了一点,有点,有点儿色情……”江超英挺不好意思地说道。

  他没谈过对象,现在还是个肖楚南,看到这样细节描写“性”“性器官”这样的文字,容易脸红和上头。

  “哦,是吗?”李浪努嘴,不以为然。

  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越让人上头越好。

  古往今来,权利和女人,永远是人的欲望追求。

  要写出女知青压抑的欲望,这些关于“性”的描写是不可少的。

  “李队长,你这篇小说打算什么时候投稿?投给哪家杂志社?”江超英问道。

  “《东北文学》吧,打算过几天去镇上邮政局一场。”

  江超英却是急忙道:

  “李队长要是不介意,我帮你寄怎么样?”

  “我正好认识王邮差,明天他会来我们知青办送信。”

  “也行。”

第326章 种地豆子

  李浪把信纸递给了江超英,江超英小心翼翼对叠好,收进了裤兜里。

  既然江超英认识邮差,那李浪也就不用去镇上,省了麻烦。

  “我等会给你拿钱,你拿去买邮票。”

  寄信要贴邮票,邮票是要花钱买的。

  江超英却是摇摇头,“李队长,这个就不用了,我还有好几张邮票。”

  江超英是来东三省下乡插队的知青,经常要写信寄给家里人,所以寄信时,会多准备几张邮票。

  “那就谢了。”李浪点头,也就不跟江超英客气了。

  一时间,空气沉默,两人相对无言。

  半晌过后,江超英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李队长,我,我想写小说,你,你能不能教我?”

  看过李浪这篇稿子后,江超英惊为天人,被李浪这一手写作才华所震撼。

  他没想到,一个隐居在长白山下一个渔猎小山村的猎户,能打猎,会识字,还能写小说!

  江超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震惊。

  看着李浪,他起了拜师,想要跟李浪学习写小说的心思。

  “啊,你要跟着我写小说?”李浪很惊讶。

  “对!”江超英点头。

  “李队长,你也知道我很喜欢看小说,我是个小说迷,知青办那些人喊我‘书呆子’,我也不生气,他们说的是实话,我就是喜欢看小说。”

  “小说我看了好多本,一直想动手写,但无从下手。”

  “看很多小说,不一定能写出来,这对我来说,太难了……”

  “所以,我想跟着你学习写小说,我也想要成为一个小说家……”

  “李队长,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免费教的,我给你钱,我在公社也挣工分的,我有钱,还有票!”

  江超英说着,立马就低头在自己兜里翻来翻去。

  李浪打断了他,“江同志,你不要着急,钱不钱的,以后再说。”

  江超英一听这话,惊喜道:

  “李队长,你同意了?”

  李浪点了下头,“同意倒是同意,不过我教你,你能不能学会,我也说不好。”

  写小说这事,全看天赋。

  有的天赋好,能把脑子里想着的东西,用笔写出来,下笔如有神,文思如泉涌,不管是剧情还是人设,都是一流的,小说也写得有趣好看。

  有的人天赋一般,写几百字都要绞尽脑汁,坐书桌前大半天,一个字儿都憋不出来,更不要说写小说讲故事了。

  写作这东西,还是要看天赋的。

  虽然能教,但也只能教一些写作技巧人设构思什么的,能不能写出来,还是要看个人能学多少,天赋什么样,后天的积累什么样……

  “李老师,那就这么说定了!”见李浪答应了,江超英立马改了口。

  “李老师?”听着这声称呼,李浪嘴角忍不住一个抽搐。

  让一个城里来的知青,喊自己老师,这,

  这不就是倒反天罡了吗!

  好家伙啊!

  不过这个称呼确实中听,李浪听起来耳朵舒服得很,。

  让江超英这个书呆子喊他一句“老师”咋了?

  他有这个资本!

  别忘了,李浪现在可是有着“顶级大文豪写作天赋”!

  见李浪答应教自己写小说当自己的写作老师,江超英这个书呆子,立马就殷勤了起来。

  “李老师,还有什么活要干?”江超英热情问道。

  “还挑水吗?我这去给你挑水。”

  江超英跑去水缸,去拿靠在墙上的扁担,还有木桶,准备去挑水。

  但低头一看,水缸里的水满了。

  “啊,水缸你都给挑满了呀……”

  李浪无奈道:“江同志,你不用这样……”

  “李老师,你喊我小江就行,不要喊我江同志。”

  “你现在是我的写作老师,我是你的学生。”

  江超英很恭敬地说道。

  他是读书人,恪守礼仪,李浪是他老师,那就高他一辈,不能用“同志”这句话来同辈论交。

  “那好吧,小江。”李浪点头道。

  “小江,我家里……”

  李浪正要说话,老爹挎着个篮子,扛着锄头,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篮子里,是发芽的土豆,切成了一块一块的。

  “哎呀,江同志你来了,怎么不进去坐坐?”老爹李大海认得江超英这个城里来双水村下乡插队的知青,打过几次照面。

  “小浪你这孩子,真是的,怎么不带江同志进屋里头坐坐,给人家泡壶茶。”

  李大海是猎户,没啥子文化,对江超英这些有文化的城里知青,很是敬仰。

  常言说得好,一个人越没有什么,越羡慕别人有什么。

  正是因为李大海没文化,他才这么尊敬江超英这个能识字能教书的文化人。

  知青啊,城里来的知青,那都是认字的文化人,老厉害了!

  文化,在双水村这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子,那就是体面!

  体面人!

  双水村大多数猎户,都不识字,是个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在他们眼里,能识字的文化人,知青们,那都是体面人,有身份的,说出去都好听的!

  当然,也有猎人不在意,什么知青不知青,文化不文化的,哪有填饱肚子要紧?

  都快饿死了,啃树皮吃野菜了,你还跟老子谈文化谈读书?这不是脑子被驴踢了吗?

  “李叔,不用不用。”江超英摇头,忙摆手。

  “你这是要去做甚么?”他见李大海挎了个篮子,好奇问道。

  “这不是开春了吗,天气暖和,田里的冰也化了,我就想着这些地豆子种上一种,回头到了夏天,就能有地豆子吃了。”

  “地豆子”是东三省对“土豆”“马铃薯”的叫法,比较接地气,口语化一点。

  “地豆子?”江超英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哦,你说种土豆啊?”

  “这个好这个好,土豆好吃,还顶饿。”

  土豆是粗粮,吃两三个,就能顶一餐,填肚子很容易。

  江超英一脸热情,去拿李大海手臂上挎着的篮子,

  “李叔,我来帮你种,你放下放下……”

  “江同志,这……”

  李大海被江超英这个殷勤样子弄懵了,忙看向儿子李浪。

  李浪只是笑着点了一下头,

  “爹,就让小江种吧。”

  白捡的长工,不用白不用。

第327章 免费劳动力!“李队长,这你家新买的长工啊

  种地豆子比较简单,没那么复杂,

  会刨坑就行。

  种地豆子之前,

  需要先把地理一理,松松土,好让土壤不板结,方便吸收水分。

  接下来就简单了,在地里挖几个坑,坑不用很大,苹果大小就行。

  最好一排三四个,每个隔开一段距离,这样看着整齐一点,地豆子生长空间也不拥挤。

  坑刨好后,就往坑里下发了芽的地豆子块,然后拿土埋好,再往上面浇水。

  这发了芽的地豆子块,都是用老地豆子切成的。

  老地豆子是去年收的,放着时间久了,受了潮,再天气一暖和,就容易发芽。

  发了芽的地豆子,按照芽子切成几块,

  把带芽的地豆子块种在地里,后面按时浇水,等到夏天就有新鲜的地豆子吃了。

  地豆子是粗粮,价格便宜,生长周期也快,是双水村人甚至整个白山镇人东三省人常见的主食。

  量大,管饱!

  此时此刻,

  李浪和老爹李大海坐在田梗上,父子俩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睁着小眼,都很吃惊。

  李大海“啪嗒啪嗒”抽着长白山卷烟,吞云吐雾,眯着眼看着正在田里热火朝天刨土的知青同志,他好奇地问了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