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第183章

作者:李蒹葭

  有了这些细粮,李浪一家四口是不缺吃食了。

  看着面粉,李浪摸着下巴沉思。

  “做什么好呢……”

  “有了,四川担担面!”

  他吸收了高级厨艺,现在是正统的川菜厨子,四川的面食自然也十分拿手。

  往铝锅里放半斤白面,再倒水,一边倒水一边搅拌,然后开始揉,揉成一个面团,就放灶台上,盖上一层白布,醒发。

  李浪洗掉手上的面粉,从案板下拿出剩下的狼肉,切成四份,两份大的,两份小的。

  “小猞猁现在饭量又大了……”想了想,李浪又给小的那一份多加了半斤肉。

  三大份一小份,李浪拿着这些分好的肉出了厨房,来到狗屋。

  “吃饭了。”李浪喊了一声,随即把肉分别放进狗盆里。

  这四个狗盆,坑坑洼洼的,尤其猞猁幼崽那个狗盆,更是惨不忍睹,盆底还被炸破了一个洞。

  这自然是过年那天李浪和两个妹妹的杰作。

  狗盆被炸坏,猞猁幼崽没少发脾气,这几天凶得很,都不怎么搭理李浪,最后还是李浪哄它说下次进镇上给它买个新狗盆,小家伙才消了气。

  猞猁幼崽气呼呼的样子,奶凶奶凶的,又萌又可爱。

  李浪一呼喊,狗屋里顿时跑出来一黑一白两头猎犬,一个胖胖的高加索幼犬,外加一头猞猁幼崽。

  队伍前头跑得最快的是白龙。

  白龙是这几个家伙中,饭量最大的,一听见开饭就猴急猴急地跑过来,撒四条短腿狂奔。

  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一看到肉,四兽眸子发亮,把头埋进脸盆里,哼哧哼哧吃着。

  “吃慢点,没人跟你们抢。”李浪没好气骂道。

  一个一个,跟饿死鬼投胎一样,饭量咋这么大呢?

  看着四兽狼吞虎咽,李浪又犯愁了。

  就这四个饕餮,厨房里剩下的狼肉狐狸肉可不够它们造的。

  总不能喂生猪肉吧?

  那可不行,新鲜的猪肉,油水多,人都不够吃呢,咋能拿来喂猎犬猞猁。

  “哎,过完年还得进山一趟,给它们打点猎物。”

  李浪不想给黑龙白龙吃棒子面糊糊,那玩意不长肉,没啥营养。

  猎犬一日三餐要有肉,再不济也得有大骨头。

  只有猎犬吃了肉,才能长肌肉,这样在山上遇到了豹子野猪这样的猛兽,也能有一战之力。

  吃不饱饭的猎犬哪来力气和野兽搏斗?只会沦为山里头猛兽的一盘菜。

  黑龙白龙都是李浪的生死伙伴,是他开春后进十万大山的保障,得用肉养!

  至于猞猁幼崽,那就无所谓,小家伙背后有爹妈呢,不缺吃的,李浪隔三岔五就能在门口捡到一笔“伙食费”。

  “你们吃完饭了,也该我了。”

  李浪拍拍手,站起来回了厨房,不多一会,香喷喷的四川担担面,就从大锅里新鲜出炉。

  这一手四川面食,得到了全家人好评,二妹李甜更是嗷嗷干了两大碗,把面汤都给喝完了。

  吃完饭后,李浪就出了门,手上拿着昨晚就分好的四个袋子。

  每个袋子都装着一斤大米。

  一斤大米看起来不多,但可别小看这分量,煮粥的时候放上一点米,光这一斤,就能让一家几口人挺一个月。

  四个袋子,好兄弟张卫国赵六一人一斤,李浪又去了黄观老爷子家,给老爷子送了一斤米。

  除了大米,李浪还送了点盐巴和白糖,把老爷子感动得直淌眼泪。

  出了黄观老爷子家后,李浪拎着最后一个袋子,往知青办走。

  这最后一斤米,他打算送给知青办俩个女老师,童玉书和吕安娜,除了这一袋子米,李浪兜里还有十来个大白兔奶糖,准备给吕安娜童玉书这两个女知青分一分。

  ……

  “咋,吕老师回家了?”

  来到知青办,李浪只见到了童玉书,一问才知道吕安娜前几天就回家过年了。

  “难怪没来找我……”

  按照吕安娜性子,过年那天她就该来找李浪,但是没来,李浪怕她有什么事,这才想着大年初三,过来看看。

  “童老师,这个给你。”李浪把袋子递了过去。

  “李队长,这是啥?”童玉书有点惊讶,好奇问道。

  “大米。”李浪随口回道。

  “你回头自己煮一煮,弄点大米饭吃。”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童玉书又惊又喜。

  大米这种细粮对她们这些女知青来说,太奢侈了,年不年都吃不到几顿。

  “拿着吧,我妹妹还得仰仗童老师你带她们念书识字。”

  “李队长,那我就收啦!”童玉书眯着眼笑,一脸惊喜地接下了这袋子大米。

  李浪想了想,又从兜里掏出两颗大白兔奶糖。

  “童老师,这个也给你,你尝尝。”

  李浪把大白兔奶糖递了过去。

  “哇,是大白兔奶糖!”童玉书更惊讶了。

  “李队长,这大白兔奶糖你从哪里弄来的?这有钱都买不到。”

  大白兔奶糖比大米更稀缺,因为有浓浓的奶香味,又甜又好吃,供销社只要在牌子上写“今日有大白兔奶糖”保证有一堆人一大早就搬个小马扎来供销社门口排队。

  大白兔奶糖比古巴糖好吃太多了,又有奶味,咬在嘴里甜滋滋的,不光小孩子爱吃,大人也爱吃。

  一有货,不出十分钟就卖光了。

  有些供销社的售货员,更是靠着卖大白兔奶糖,背后捞了不少油水。

  而且,大白兔奶糖放到黑市卖,一样受欢迎,价格得翻个好几倍!

  有价无市。

  在李浪去知青办给女知青送米的同时,上海一家弄堂里的二层小洋楼,女知青吕安娜正站在灯壁辉煌的阳台上,一遍又一遍抚摸着脖子上的红围巾。

  一个优雅有气质的妇人,从大厅走出来,见吕安娜这个样子,笑着打趣说:

  “哎呦,我们家安娜这是思春了?”

  “惦记哪个小情郎呢?”

第246章 响春雷,长白山冰雪消融,开春了

  过年之前,时间过着很慢。

  一过完年,时间就过着很快。

  李浪去了大姨小姨家拜年,一拜完年,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年很快过完了。

  年一过完,时间就像白狗过隙,很快就溜走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三月底,

  四月初。

  这几个月,猞猁幼崽在李浪的“月子餐”喂养下,体重蹭蹭暴涨,四个月过去了,它已经快赶上了黑龙。

  高加索幼犬也长大了不少,都快赶上白龙了。

  李浪他爹李大海,每次见这个小家伙,都要吐槽一句,这小东西咋这么大哩?一眨眼工夫,都快赶上白龙了。

  高加索是大型犬,成年犬可以长到一米七,个头比人还高。

  养这样的大型犬,一天都不知道消耗多少肉。

  但好处也多,看家护院一把好手,有它看大门,小偷都不敢进院子,哪怕和李浪有仇,看到这头大犬,也得掂量掂量。

  轰!

  轰轰!

  “打雷了,儿子,收衣服!”屋里头,李大海喊道。

  李浪赶紧跑出屋子,看了一眼浓云密布的天空,天空黑着像上了一墨水,乌云里时不时有电蛇游弋

  这会儿,李浪已经脱掉了那厚重拥挤的棉花袄子,穿上了的确良薄外套,不过里面还是套了一件毛衣。

  北方的春天即使到了四月,春寒依旧料峭,光穿单衣里面不套件毛衣,是要感冒的。

  “响春雷了,好兆头。”李浪眯起眼,看着不远处浓云密布的天空。

  一场雷暴雨,即将降临。

  春天的雷一响,万物复苏,再落一场雨,山上的野兽都会从洞穴里苏醒,解除冬眠,出来狩猎觅食。

  埋了一个冬天的山货种子灵芝孢子在沐浴一场春雨后,都会从泥土里钻出来,如雨后春笋般,茁壮生长。

  李浪转了头,往那雪白的山峦看去,长白山的白,已经在慢慢变淡,山腰以下甚至露出山体。

  长白山的雪在融化,雪化水,汇成无数条小溪流,像人体的静脉一般,最后流入龙门河,流入松花江。

  松花江的水面,也随之上涨了不少。

  就连松花江,也开始化冰,居住在龙门河附近的村民,白天黑夜都能听见“嘎吱”“嘎吱”的声响。

  那是河冰在碎裂,因为受不了太阳的炙烤,而碎裂。

  碎冰被流水推动,从这头往那头流,龙门河于是就变成了冰河。

  再过一段时间,等冰完全融化,龙门河沿岸的村民,就会把藏了一个冬天的渡船给拖下水,张网捕鱼捞虾。

  赶山打猎,捕鱼捞虾,是双水村三火村附近几个村子村民们的日常。

  “打雷了,要落雨了,快,回家回家!”

  “哎呦,俺晒的干菇还没收呢!被雨浇了可就毁了!”

  “这个天,淋了雨着了凉,是要感冒的,别种了,老婶子快回家吧!”

  ……

  双火村的村民们,扛着锄头钉耙等工具,匆匆忙忙地从李浪家门口跑过。

  熬过了苦寒的冬天,开春了,是种庄稼的好时候。

  种高粱,种苞米,种水稻,种各种细粮粗粮,蔬菜瓜果。

  饥荒还没过去,但只要今年有收成,就不慌。

  最难熬的日子过去了,春雷一响,黄金万两,接下来就是好日子。

  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李浪把自行车从车库里搬出来。

  这几个月他闲的没事干,在家狗屋旁边修了个车库。

  车库不大,就顶上有个棚子,两边用木板围起来,能遮风挡雨。

  这可是价值210块钱的大物件,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李浪爱惜着很。

  旁边狗屋里,猞猁幼崽调皮,拿牙齿咬着车轮胎,幸好李浪及时发现,才阻止了爆胎的风险。

  这车轮胎破了还能补,外胎被咬坏了,那可就操蛋了。

  李浪对猞猁幼崽三令五申,当着黑龙白龙高加索面,杀鸡儆猴,狠狠教训了一次猞猁幼崽,打着猞猁幼崽嗷嗷叫唤,从那以后开始,这几个小兽就再也不敢打自行车的主意。

  知道这两个车轱辘和铁架子,是主人爱惜的不行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