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第122章

作者:李蒹葭

  很简单,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王大爷大闺女他认识,长得不说好看,但放在双水村也是一朵花,要相貌有相貌,要身材有身材,还是城里工厂的女工。

  结果嫁给了“大地雷”这样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十分普通的女婿,王大爷能不生气吗?

  是,电工工作很稳定,但王大爷人高马大,年轻时候也一表人才,生的两个儿子三个闺女,俊的俊,靓的靓,

  这大闺女嫁给了这样的姑爷,他们老王的基因,不就往后倒退了吗?

  自家漂亮的大闺女,看上了一个地雷,王大爷自然不爽。

  不过木已成舟,都成亲结婚了,

  这个姑爷,他不认也得认!

  但如何认怎么认,都是王大爷一个人说了算!

  “你好,俺叫江德军,你喊我军子也行,跟着俺爹喊大地雷也行。”

  江德军伸出手,热情地自我介绍。

  李浪点点头,握住了江德军的手。

  “你老丈人性格轴了点,你别跟他一般见识,”

  “一个合格的爱人,外貌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踏实,努力上进,对婆娘好。”

  李浪一席话,让江德军心里头一暖。

  “小浪哥,俺知道了,谢谢你。”江德军感激道。

  “好了,聊正事吧。”

  “你在镇上供电所上班是吧?”李浪问,。

  “对,前年就职的,已经转正了。”

  江德军为人吃苦耐劳,工作又踏实努力,前年经人介绍进了供电所,从学徒工开始干起,跟着老电工屁股后头学习。

  花了两年时间,终于学出了师,接过老师傅的衣钵,成了所里的电工大师傅。

  成了正式电工,单位发了房,每个月领固定的工资,工作稳定福利也多,地位也高。

  就因为这个,王大爷家的大闺女,才看上了他,嫁给他当了婆娘。

  “小浪哥,俺听俺爹说,你家要拉电线?”江德军看了一眼李浪家院子,好奇问道。

  “嗯,”李浪点头。

  “晚上没电难熬,用煤油灯不好使,正好我最近打了不少猎物卖了钱,就想着帮家里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李浪没有隐瞒,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

  听到这话,江德军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垂头丧气道:

  “小浪哥,不瞒你,这不是快过年了吗?俺也想着给俺爹拉个电线,装个灯泡,但是……”

  “哎!”

  江德军话说到一半,又长长叹了一口气,一副垂头丧气无助的样子。

  “但是从镇上接电线,成本太高了,是吧?”李浪笑了笑,一眼看出江德军的困恼。

  “嗯,镇上到咱们双水村三十公里,这要是拉电线,成本太大了,负担不了。”江德军连连摇头。

  三十公里,拉电线,光电线就得好几百块钱,这谁家能掏得起啊?

  一斤棒子面才多少钱?

  两斤棒子面都能换一个黄花大闺女了!

  更何况几百块钱的电线。

  “那依你看,我要给家里通上电,应该怎么做呢?”李浪笑着问道。

  他故意不说三火村胡老家里有电的事,而是要看看江德军是打算用什么方式给家里通电。

  “想要给一户人家通电,这个很难,一点儿都不现实……”江德军摇头。

  但随即他话锋一转,又继续道:

  “如果是给全村人通电,那就现实了。”

  “只要每家每户拿出一点钱来,购买电线和电线杆子,那就能用上电了。”

  李浪却是摇头:

  “村里的情况,不如城里,想让村里人捐钱通电,这不现实。”

  “村里现在闹饥荒,连饭都吃不饱,每家每户都有饿死的人,你让他们捐钱出来拉电线通电,江德军,你觉得可能吗?”

  “那就没办法了,政府现在也没有相应的政策,”

  “不过我估测,等荒年过去了,村里情况好了,镇上搞不好会主动给村里拉电线通电,这是利好民生的大好事!”

  听着这几句话,李浪惊讶地看了江德军一样,。

  没想到他一个电工,竟然有这样的远见。

  李浪随即点头,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等政府帮咱们通电,那就太晚了,等不了了。”

  “小浪哥,你这话什么意思?”

  李浪冲他微微一笑,

  “咱们不从镇上接电,从隔壁三火村接电,不就能缩减成本了?”

  “三火村……”

  “啊呀,你说的是胡学岩胡老先生吧?”江德军一拍大腿,猛然想起一个人。

  “俺差点把这事忘了,胡老先生家确实通了电,而且他院子旁边就有个电站。”

  江德军是供电所的电工大师傅,对于镇上哪里通了电,他是门儿清。

  据他所知,这附近几个村子,就胡学岩一家拉了电线通了电。

  这很正常,人家是大商人,财大气粗,不缺那点儿电线钱。

  “小浪哥,那你是想……”江德军犹豫了一下,看向李浪。

  “对,沾一下胡老的光!”

  “这,这能成吗?”江德军一脸狐疑。

  “不试试怎么知道?”

  “不跟你说了,我先去一趟公社,找钱队长把手续办了。”

第161章 公社:记工分,发工资,领粮领票

  双水村公社,在村东头。

  说是公社,其实就是钱富贵家一间屋子。

  还有六天就要过年了,正逢年关,今天是公社结算工分的好日子。

  结算工分,就是社员按照年工分领工资,领粮领票,。

  这就是集体劳动,吃大锅饭的好处。

  拿多少工资领多少粮,全看你挣了多少工分!

  这很公平。

  工分是按照人头给的,但又不一样。

  成年男性,给10个工分。

  成年女性,给8个工分。

  老人小孩,一律给6个工分。

  工分的分配,也很公平,全体社员都没有异议。

  成年男性本来就是一户人家的顶梁柱,自然要拿大头。

  就拿李浪一家来说吧,他家一共四口人,他是“成年男性”这一类,出去挣工分,一天下来就是十个工分,老爹马上要退休了,只能拿六个工分。

  两个妹妹还小,能干的活不多,最多也就采采山货之类,算六个工分。

  工分是按照人头来算的,李浪一家四口人,那就是四个劳动力。

  十,六,六,六,

  一家四口出去干活挣工分,一天能挣28个工分。

  一年就是28x365=一万个工分。

  当然了,活不是每天都有的,人也不是铁打的机器,得休息。

  所以这一万工分,得减个一半,也就四五千。

  李大海每次挣了多少工分,都会拿出一个小本子记上一笔。

  他不识字,是个文盲,只会在小本子上画个圆圈圈。

  一个圆圈圈,就是六个工分。

  李浪和江德军刚聊完通电的事,看了一眼手表,立马就朝着村东头赶。

  走了一会儿,就来到了村东头的双水村公社。

  也就是钱富贵钱大队长家。

  此时此刻,钱富贵家院子里,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

  院子正中央摆放着一张桌子,外加一把椅子。

  钱大队长就坐在椅子上,伏案,拿着工分账本给双水村社员结工资。

  桌子另一旁的角落里,则是堆放着几麻袋几麻袋的棒子面,还有土豆和红薯。

  “来来来,开始结工分了,大伙儿都别急,先排队,排队排队。”

  院子里乱糟糟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在唠嗑,还有人插队。

  钱富贵一看这情况,头都大了,赶忙出声维持秩序。

  “钱队长,今年没猪肉鸡蛋吗?”有个大娘在人群后,扯着大嗓门喊道。

  “肉?还吃肉呢,吃个屁的肉!”

  “你们也不看看今年什么情况?”

  “现在是灾年,村里正在闹饥荒,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想吃肉?”

  “想吃肉你们自个儿领了工资和票,自个儿去镇上买去!”

  钱富贵黑着脸,没好气道。

  这帮好吃懒做的老娘们,就光惦记猪肉了!

  咋的,棒子面和红薯土豆填不了你那肥肚子?

  钱富贵摇摇头,今天收成不好,打猎任务指标没完成,欠隔壁几个村子的债,还没还完。

  肉是没了,但工资票,还有红薯土豆,是他尽量给双水村社员的保障了。

  除了这些,今天结算工分,还有个大奖。

  一张缝纫机票!

  “来来来,排队,排好队,都不要挤,每个人都有!”钱富贵扯着嗓子大声道,努力维持着院子里的秩序。

  “爹,李队长来了。”这时,一直候在钱富贵旁边的钱武眼尖,看到了从门口朝着院子走的李浪。

  “李队长来了?”钱富贵心中一喜。

  “李小子到了呀?”周烈山也看向门口。

  两大队长顺着目光,都看向院子门口的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