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97章

作者:志鸟村

第161章 警报

  刘文凯又取出梳子,刮了刮自己的大背头,然后才回到审讯室中,继续审讯。

  得他提醒的刑科中队的技术员,第一时间去将行李箱取到了会议室。

  会议室的长条桌,铺一条干净的白布。行李箱里的东西,一样样的取出,摆好,标记,拍照。

  江远和另外三名技术员,穿白大褂,戴手套,护目镜和口罩,静静的看着桌面上的证物。

  一条蓝色围巾、一卷登山绳、两件T恤,一条皮带,一把不锈钢锤子,一个急救药品箱,一个洗漱包,一条毛巾,一把剃须刀……

  老实讲,就在一分钟前,所有人都以为,这厮的行李箱里,装的是旅行的换洗衣物和日常用品。

  看着也像。

  可现在,江远看着它们,每样都像凶器。

  围巾和绳索可以用来勒死人,但有技巧,当年嘉靖皇帝就被宫女用绳索勒杀,因为脱手了,导致嘉靖没死,参与者凌迟。

  锤子更不用说,把它放到工地上,这种属于安全生产工具,可用来杀人的话,这就是一把小流星锤了。

  至于剃须刀,药品箱里的药品等等,更加说不清楚了。

  也不用说清楚,江远上去就扫证据,直接用证据说话。

  绳索,围巾,甚至不锈钢锤子的指纹都不是很好取,交给王钟的话,他得忙活好一会。

  对江远来说,就简单许多了。

  提取了指纹,又继续提取DNA……

  等把行李箱整理清楚了,再去监控室里看,就听李建业已经在吹嘘了。

  “我平时就是旅游,到处玩,看祖国大好河山。”

  “没钱了,就在名单上,找个当地欠了高利贷的,直接过去要,一般都能有几千块,不够就让他现场贷,然后去ATM机取。”

  “质疑啥?他不给我揍他就行了。哎……这次是个意外,我一般都不杀人的,这次是那小伙子搞的太诱人了……”

  “捅一下就摔死了,我早知道,我弄个布裹起来,然后再捅,是不是就没有印记了?”

  监控室里,十几名警察围观着。

  听着李建业的声音,吴军忍不住道:“这人应该是知道必死了。就是不知道牵扯到几个案子了……”

  黄强民微微点头,道:“所以你们采集证据要仔细再仔细……”

  话说一半,黄强民的手机响了。

  黄强民接了电话,立即走出了监控室,沿路就说着“是,是,是……”

  不用问,必是领导无疑。

  几人也没当回事。现发命案,再加上积案,再加上流窜等等问题,案子受到领导关注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一会儿,黄强民走了回来,表情却是古怪而凝重。

  “黄队,啥事?”吴军疑惑的问一句。

  “触动警报了,部委的人要来看一下。”黄强民摇头,又道:“你们把搜集来的证据好好整理一下,回头给人看看。”

  吴军难以置信:“哪个案子给触动警报了?”

  “那我就不知道了。”黄强民伸了个懒腰,他现在轻松地很。

  部委的警报触动了,想要领人就领人呗。

  要是省厅来个人,也要案子,黄强民指定不能给。

  但部委是不一样的,人家随便就能发二等功一等功之类的,办案的经费也足,普遍比较受基层单位的欢迎。

  案子给他们,自己这边该得的,什么都不会少。

  还省事。

  审讯室里,刘文凯摸着自己的头发,听着李建业狂吹。

  他还得配合着让李建业吹。

  这种明知道必死的犯人,都有强烈的表演欲,刘文凯见的多了,也都能够理解。

  他还曾经遇到过一个农民,因为田间地头的琐事打死了朋友,审讯的时候,老泪纵横的要讲庄稼把式,生怕后面的人忘光了。

  刑事资料,在他看来就能够记录资料,流芳百世了。

  李建业则是越吹越上头。

  抽着刑警点的烟,李建业更是感慨:“确实,我的犯罪生涯,也是不完美的……”

  他现在开始用生涯来形容自己的人生了。

  刘文凯旁边的小刑警奋笔疾书,这时候做的笔录,可都是有效力的。

  刘文凯更是纵容着他。

  很快,李建业又主动道:“旅行团是个好东西啊。收费便宜不说,现金啥的也都收,还能包吃住……”

  “旅行团人多口杂的问题怎么解决?”刘文凯适时的提出一个好问题。

  李建业微微点头,道:“你想的挺好,其实很简单,你抱个便宜点的团就行了。”

  “便宜团?”

  “便宜团只有老头老太太,一个个都老眼昏花的,人多怕什么。他们连你人都看不清楚。哎,我这次就应该报个便宜点的团的,还是大意了。”

  “即使你找了便宜的团,你也躲不过的。”

  “那不一定。我主要是没想着杀人,真要杀人的话,报团还得讲究些。”

  “怎么讲究。”

  “你比如说,买两个大箱子,杀人了以后,直接把重要部件带回来,比如脑袋,比如手指头,到时候,坐着旅游大巴,随便到哪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把东西一丢,神仙也找不到。”

  李建业乐呵呵的道:“你想想看,旅行团去的地方,都是什么地方,我当年去西广旅游,看到那些溶洞,当场就笑出来了……”

  他抽着烟,淡定的道:“只要跟旅行团把关系处好了,经常都可以请他们帮忙搬箱子,我有次杀个小孩,就整个放进旅行箱了。”

  刘文凯听的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强忍着让李建业交代完了,才冷声道:“海滨案是你做的?”

  海滨案最早是在某度假胜地的海滨,发现了人类指骨,故有此名。

  随后,陆陆续续的还发现了四起类似的案件,据说最后还找到了凶手留下来的血迹。但自此以后,海滨案的凶手也销声匿迹了。

  “呃……早年间的一点虚名,没想到让你给听出来了。”李建业说着哈哈哈的大笑起来。

  他觉得自己是爽到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得把自己最重要的案子给认下来。

  刘文凯前面说的,不要被人“冒名顶替”,是李建业最担心的。

  万一,到时候自己执行死刑了,有人拿着自己的案子说事,甚至骗着上新闻了,那是多憋屈的事。

  李建业说着,都不用刘文凯催问,就自己说起了细节。

  监控室外,黄强民等人面面相觑。

  怪不得触动部委的警报了,海滨案本就是颇为有名的,部委督办的案子。

第162章 倾巢而出

  清晨。

  露珠在树叶上流连忘返,然后消失。

  上班的时间。

  来自部委的一名高级警长,滨海市的几名刑警,以及省厅的柳景辉高级警长,再以及清河市局的两名领导,就来到了宁台县局。

  县局上下,倾巢而出,极为重视。

  这些年,宁台县就没有一个部委督办的案子,所以,宁台县也有些年,没有来过部委的大干部了。

  就是局长关席同志,眼神里都带着一点点的好奇。

  同样的,来自部委的张志宏同志,对宁台县局,也颇为好奇。

  一番略带拘谨的见面后,张志宏就问道:“你们侦破海滨案的刑警,是哪几位啊?”

  这位也是懂行的,你作为上级领导,要是让下面推一个人出来,那既是为难对方,也是为难自己。并不确定,最后能得到什么。

  老外就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诺奖颁给了屠呦呦一个人。

  宁台县这边就很醒目了,在局长同志的示意下,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并刑警大队长黄强民同志,并一中队的伍军豪,并二中队的刘文凯同志,并小法医江远,一起站了出来。

  张志宏一眼就看到了高高的白白净净的江远。

  众所周知,在领取荣誉的奖台上,如果有一个人,各项资历条件都不如同僚,那不用说,活就是他干的。

  “这个小同志,你来,给我们讲一下案子的情况。”张志宏招招手,将江远给叫了过来。

  江远依言上前,倒是没什么怯场的表现。

  他是全程跟着案子的,真要讲案子,可以轻松地从前讲到尾。

  “这位是我们的江远江法医。”黄强民微笑着介绍了一句。

  “哦,我听说犯罪嫌疑人的鞋,是一位江姓警官通过足迹认出来的,是江法医吗?”张志宏明知故问。

  “是我认出来的。”江远也没有丝毫的谦虚,在体制内,学会你来我往,就差不多是自己人了。

  张志宏点头应许:“不容易呐,足迹是自学的吧。我发现,咱们警务系统内,许多人都是自学成才的,而且,经常比科班学出来的专家,适应能力强……”

  张志宏也有 50岁了,戴眼镜,脖颈的扣子挂的一丝不苟,整个人站的很直。

  江远认真听讲的模样,想着可不是自学的么,系统爸爸填鸭式的让自己学会的。

  “把你们破案的过程,给我们好好的讲一下。”张志宏轻易的将谈话给转了回来。

  这时候,来自滨海市的刑警们也围了上来。

  部委每年督办的案件,大约就是个300起上下。

  与省厅类似,部委也是不直接办案的。

  他们同样是几百人的编制,办300起的案子,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现实里的操作,是案件一旦进入了“挂牌督办”的名单里,就会有额外的办案经费,有相应的技术支持,乃至于破案指导。

  这三者是等而递减的。

  而且,除了办案经费是部委自己出的,后两者很可能都是从外地协调来的。

  反正,有的用就用,有经费已经是超香了。

  不过,列入督办却未能完成的案子,还是比较糟心的。

  就像是海滨案。

  因为案情恶劣,手法残酷,加上是在度假的海滩挖出来的尸体,也是引起了相当程度的社会恐慌。正是部委挂牌督办的范围。

  但督办了,不见得就一定能破案。

  刑事案件多有此类情况,到最后,总有案子是破不了的。

  部委督办还不能侦破,自然更加的令受害者家属,令社会失望。同时也是浪费了挂牌督办的经费和人力。而再想重启,花费只会更大。

  所以,部委督办的案件,各地基本都会竭尽所能的。这也是一名刑警最能够竭尽所能的办案的时候。

  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要啥支持有啥支持的。

  但越是如此,不能侦破,就越是令人不爽。

  来自滨海市的刑警唐亚展就是在场诸人中,情绪最复杂的一个。

  唐亚展今年48岁了,头发有些乱,依然是一名普通刑警,也是在场诸人中,级别最低,最不领导的一位。

  根据众所周知的原理,他正是海滨案的负责刑警,从海滨案的第一具尸体追起,到后期的并案,再到省厅督办,部委督办,最后专案组撤离,唐亚展也一直留守在专案组,不断追踪着各地DNA比对的消息。

  看着江远年轻的身影,唐亚展的心里感受十分复杂,有些不是滋味,又有些松一口气。

  他一直有一个信念,觉得海滨案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