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90章

作者:志鸟村

  到时候,黄强民总得做出决定来,给局长做汇报吧。

  黄强民自然知道下面的意思,但他看了看江远,只道:“你们再去对面楼,把各个办公室都跑到,有公共休息区的,监控视频也都拿到。旺河大厦这边也是,高层的办公室,必须全跑到。”

  这就还是要当着命案做的意思了。

  下面的民警见黄强民态度坚决,也都不啰嗦了,一个个转身做事去了。

  反正,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

  黄强民又掏出手机,连发了好几条信息出去,同时继续跟着江远的步伐走。

  归根结底,他还是相信江远。

  要以案件破获量来说,江远一个人破获的命案积案,比一个中队的民警都要多。

  若是把时间节点卡的近一点,宁台县刑警大队,最近10年做的命案积案肯定要多一点,可最近五年做的命案积案,都没有江远做出来的多。

  江远有这样的实力,别的人可能还犹豫于他的年纪和经历。黄强民却是全程看在眼里的。

  他可是经历过03年的DNA潮的。

  那时候部委刚刚开始推广DNA,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许多警局一个星期就能破获一起命案积案。如强奸案这样的DNA证据特别容易获得,平均一天一起都不夸张。

  多少连环强奸犯因此被揪了出来。

  技术革新在刚刚爆发的时候,所展露出来的威力,足以让任何人瞠目结舌,唯有相信现实的冲击力。

  在黄强民看来,江远的技术实力,至少在宁台县,是具有爆发性的。

  今次遇到的若是自杀案,那也就罢了。

  若果真的是什么高智商犯罪,黄强民相信,江远的实力,能教他做人。

  “黄队。局长来了。”一名民警过来报告。

  黄强民回看了江远一眼,见他依旧心无旁骛的扫着现场,就转身去了门口。

  到地方,局长关席和主管刑侦的副局长正好抵达。

  “什么情况?”关席见面就问,先要了解现场的情况。

  “27岁男性,名叫李江书。高坠死亡。就目前收集的信息来看,他是在旺河大厦的一家旅游公司工作,私企员工……”黄强民说的很快,但也比较简短。

  关席注意听着,然后问:“死亡方式呢?”

  “还不太确定。”黄强民回答,又道:“有视频显示,李江书是独自从楼上的窗户跳下的。但我们认为还有疑点。”

  “什么疑点?”关席直接就问。

  黄强民沉默了两秒钟,道:“我也在等报告。”

  “恩……”关席其实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的,见黄强民不说,不觉一笑,问:“江远提出来的?”

  “对。”

  “你还挺相信他的。”

  “不得不信呐。”黄强民反而露出了苦笑。

  关席一愣,也笑了出来。

  他自己就是做领导的,突然也就理解了黄强民的心态。

  其实翻译一下,就是很简单的场景。

  黄强民是语文老师,监考数学考试。这时候,班里最强的学霸同学提出,数学卷子上的第三题出错了,ABCD四个选项都不对。

  虽然也是个挺小概率的事件,但你能不报告吗?

  自己看又看不懂,不就得等着学霸同学,或者上面给出更多的信息吗?

  “那就按命案办吧。”局长关席的压力其实比黄强民要小。

  黄强民是负责全县的刑事案件的。现发命案的侦破是他的责任,八大类重案是他的责任,全县的案件的破获率也是他的责任。

  但对局长来说,他最重要的责任其实是维持稳定。

  黄强民既然决定支持江远,关席也就认了,且帮他更进一步的理顺关系。

  黄强民果然面露感谢,道:“那我们先扩大侦查,如果能确定是命案就立案……”

  刨去自杀还是他杀这种判断,这起案子也就是一起高坠罢了。

  高坠的案子,就算是命案,大家也做的多了。

  刑警大队的民警们,迅速的行动起来。

  该询问的询问,该做笔录的做笔录,来不及做的,也是记下手机号,拍下照片,之后再做。

  三个中队撒出去,面对四幢大厦和一圈裙楼,也是迅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江远两耳不闻窗外事,就一心的搜集物证。

  他其实都不知道自己搜集到了什么,现代科技也没发展到随身就有各种微量物证的检测仪器。

  但是,他跟黄强民一样,也都有点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或许是一架风车,或者,就真的是一名盔甲齐全的强敌。

  所谓的高智商犯罪,在国内的刑侦环境中,实际上是很少出现的。

  谭勇那样的家伙,都已经是非常缜密的罪犯了。

  而像是白银案的家伙,案件的复杂程度,最多也就是六七十分的样子。他是破绽极多,偏偏还抓不住的类型。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一个人预谋犯罪的话,一定是思前想后,准备充裕的。

  虽然大部分的罪犯,想的都令人可笑,以至于在菜鸟阶段就被逮了起来。

  可是否有人在第一次,第二次的预谋犯罪中,幸运的逃脱,从而获得了经验,进而继续犯罪呢?

  或许,极少抓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问题之所在。

  江远是没有什么刑侦经验的。

  如果要评价他自己的刑侦技能的话,LV0.5已经算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要再算上抓捕能力,办案水平的话,LV0.3都不能再多。这方面,他基本就是废的。

  但江远知道,任何罪犯,哪怕是真的高智商罪犯,想要收拾干净现场,都是非常困难的。

  尤其是这种公共场合。你花费的时间多,你遗留的信息就多。

  经典的洛卡德原理,说的就是这件事:犯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物质交换的过程,作案人作为一个物质实体,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总是跟各种各样的物质实体,发生接触和互换关系……

  犯罪必然会产生物证,犯罪现场勘查中,如果没有发现作案人留下的痕迹物证,只能说明没有发现痕迹物证,而不能说现场没有痕迹物证。

  江远的犯罪现场勘查能力极强,也正因为如此,他更乐意用全面的检查,来证明案件的性质。

  而非就此做出定论。

  吴军做完了自己的活,跟着江远,很快就低头低的颈椎缺血了。

  看江远在起坠现场擦的起劲,吴军道:“不如我先送尸体去殡仪馆。”

  “好,我随后去。”江远只应了一声,又埋头擦。

  吴军咳咳两声,只好找黄强民讨了个壮硕点的民警,跟着一起离开。

  江远就这样擦到天黑,等楼里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才离开现场。

  离开的时候,江远和陪同的民警走进电梯,走廊里因为没人了,灯光一盏盏的熄灭,唯有消防通道里的黄灯亮着,看着还颇为渗人。

第153章 灯泡

  夜间的殡仪馆。

  凉风习习,阴气十足。

  此时此刻,躲在殡仪馆的树林子里面,不需要空调,就能感觉到透心的冰意。

  道路两侧,是绵绵的高耸的松树,粗如肥猪,耷拉下来的树枝粗如儿臂,一个个显露出“老子在这里住很久了”的样子。

  江远下车,走向停尸房的路上,只觉得脊背都是凉的。

  这还是他第一次自己前往停尸房。

  身边没有活人陪着,甚至连个死尸都没有,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略感紧张。

  咚咚。

  江远敲解剖室的门。

  里面帮忙搬尸体的壮硕汉子,直接吓出了声。

  “是我。”江远喊了一声,提醒里面。

  “你……是谁?”粗壮的汉子有点缓过神来,但丁丁还是皱成一个小帐篷,像是只小包子似的扣在裆部。表示他内心的小人也是蜷缩的,不安的。

  “江远。”江远无奈回答了一声。

  解剖室的门,这才被打开。

  “吓死人了,我以为什么东西敲门呢。”壮汉摸着胸。

  江远也没笑话人家,这都算是很不错了,正常人有几个,能在夜里跑到殡仪馆,陪法医尸检。

  他自己走过来的时候,看着松树,都觉得心里一忽悠。

  江远就想不通,殡仪馆为什么总是喜欢种松树,又或者,是松树种的多了,给人以殡仪馆相关的暗示?

  “先进来吧。”吴军在里面喊一声。

  刚刚熄灭的走廊灯,刷一下就亮了,反而吓人一跳。

  “这个灯,又声控,又光控,是真的烦人。还灵敏的很,一会又关,关了又开。”粗汉子哼了一声,顺手将门锁起来。

  “今天去的旺河大厦,起坠现场的声控也是啪啪的不停的开关,照的我眼睛都不行了。”江远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停了下来。

  “怎么了?”粗汉子也是刑警,听着江远的声音,就奇怪起来。

  江远道:“我刚刚从旺河大厦的起坠现场离开,进电梯的时候,走廊里的灯,是依次熄灭的那种,最后反而把消防通道的灯给显了出来。黄黄的那种老式的灯泡的灯。”

  “你觉得有问题的地方是什么?”对面的粗汉子直接问。

  “旺河大厦走廊里的灯都那么节省,消防通道里的灯会是常亮的吗?”江远说着拿出手机,拨了电话,给刚刚分别的民警李伟。

  李伟很快接了电话,笑问:“江远,落东西了吗?”

  “李哥,我问一下,咱们最后从旺河大厦走的时候,我记得走廊里的灯都关了,最后,是不是就消防通道的灯是亮的?”

  “恩……应该是吧。”

  “您再回忆一下。”

  “恩……应该是有光从那个消防门的小窗口射出来吧,在地上还映一个小方块。”

  “灯的颜色记得吗?”

  “黄色的灯,老灯泡吧。怎么了。”

  “就感觉挺怪的。你回单位了吗?”

  “那就好。”江远挂上了电话。

  再抬头,就见吴军拿着手术刀走了过来,脸色阴沉的可怕。

  旁边身材粗壮的刑警亦是眉头紧皱。

  江远看看两人,过了两秒钟,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我觉得消防通道里有人,否则灯不会亮。”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得出这样的推理,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吴军轻轻晃动着手术刀,吐字清晰的问:“重返犯罪现场?”

  凶手重返犯罪现场,首先暴露在外的,就是技术人员。

  因为很多凶手重返犯罪现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消弭证据,这时候遇到正在搜集证据的技术人员,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很难预料的。

  当然,还有更变态的凶手,会因为心理原因,在作案以后,重返犯罪现场。

  而不管是哪一种,都意味着,江远当时很可能处于危险当中。

  一名心无旁骛的低头处理证据的技术员,面对后方的攻击,可以说是毫无抵抗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