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762章

作者:志鸟村

  “太好了,我先放免提?”江远问了一句,得到同意后,立即挂了免提,道:“高局,麻烦您说下具体的案情。”

  高长江:“好的,是起入室抢劫杀人案,凶手捆绑了死者,洗劫了住所后,杀人焚尸了。现场因为救火的缘故,被破坏了很多,以至于案件最后也未能侦破。但是,我们搜检案件的同事认为,本案的作案手法和你们要的案件有相似之处,尤其是死者双手被绑,再用匕首刺入心脏的做法,较为有辨识度……”

  江远想到刚刚接到的电话,不由道:“也就是说,这起案件的凶手,是以准确刺入心脏的方式,完成杀人的?”

  “对,我们的法医说,是贴着肋骨进去的,挺准确的,而且没有划伤骨头,应该是摸着死者的胸口入刀戳进去的。”高长江因为是面对江远说话,特意加了一句:“据说是挺不容易的。”

  “是不容易。”江远赞同,紧接着问:“这个案子具体是什么时间的?”

  比起人体的其他部位,心脏前面的肋骨的防护能力已经是顶级了,一截肋骨与一截肋骨之间的缝隙很小,别说竖着戳进来了,横着戳的时候,刀刃一端翘起来的幅度太大,都有可能戳到肋骨上。

  所以,谷旗市局拿出来的这个案子,凶手操作的难度是有所提高的。江远询问具体时间,也是在做验证。

  柳景辉和徐泰宁也想到了同一个问题,静静盯着电话机。

  电话对面的高长江捂着话筒问了几句,再道:“我确认了一下,比你们的李慧敏案要早不到一年时间吧,差不多16年前?这个案子,我们调查的资料不少,关键是有一名目击证人,当日看到一名陌生人从楼道出来,很快楼里就起火了……可惜一直没找到人……”

  第1352章 进展

  谷旗市局送来的案件相关资料,有足足四个箱子,看得出来,是真的做了相当的工作。

  但是,凶手的纵火行为确实是大大增加了破案的难度,尤其是在当年,周围邻居自发形成的救火队,虽然成功的扑灭了大火,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证据的损失。

  对于一起16年前的案件来说,没有监控的情况下,又失去了现场证据,想要破案的难度是极大的。

  不过,也是因为现场有许多邻居在场,犯罪嫌疑人有被目击,并且,最终做出了素描图。

  “凶手身材高大,微胖,男性,看着比较年轻,眼神很凶狠,皮肤较黑,短发……”徐泰宁读着卷宗里的描述,轻笑了一声:“跟江远的判断是符合的。不过,谷旗市局最后也没找到人。”

  “应该是流窜作案。凶手很可能一次作案后就跑了,这应该是他躲过历次侦查的主要原因。”柳景辉看完谷旗市局和梅洋市局的两起案件的相关信息,推理能力逐渐上线。

  徐泰宁是只要确定性答案的人,遂道:“现在就说流窜作案,还有待证明吧。就这个案子的情况来看,他的习惯是作案后纵火,那么,相关的纵火案件,其实都有嫌疑。另外,谷旗和梅洋的案子,都是入室抢劫杀人,那有没有可能,入室时无人的一些盗窃案也是他犯的,总不能专挑有人的房子盗窃吧。”

  “他可能没有开锁类的能力。”柳景辉回答的却很肯定:“梅洋的案子不是很确定,谷阳的案子,受害人在家经常是开着门纳凉的,因为住的是单位自建的楼。抢劫出租车其实也差不多,凶手选择的都是不需要技巧,对武力要求比较高的项目。”

  徐泰宁缓缓点头:“身高体壮,喜欢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也符合出租车抢劫案嫌疑人的典型特征。他们如果有入室盗窃的犯罪技巧,也不至于要搞出租车。”柳景辉说的是一个很残酷的真相,就算是犯罪,有犯罪技术的人也以更低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

  “所以凶手先是寻找一些便利机会,进入人家暴力犯罪,那也没必要开始就杀人吧。”徐泰宁接着问问题。

  柳景辉“嗯”的一声:“你要问我,凶手是怎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是犯罪侧写类的玩意,我能回答的就是,在凶手开始杀人以后,他是有意识的选择了流窜作案的,否则,以15年以前,甚至更久以前的交通条件来说,跨市区的流窜容易,跨省的流窜,而且是全国性的流窜?不是有意识的行为的话,不太容易解释。”

  柳景辉设身处地的为凶手考虑,道:“他每次做完案,首先就是一个逃亡的身份,其次还要销赃,能忍住不连续犯案一次性销赃,而是先流窜,算是有点脑子的。到了李慧敏案,都可以视为再一次的犯罪升级了,他是面对两名受害者,还是胁迫受害人驱车千里,这个过程,很难把握。当然……他也可能是有团伙。出租车劫杀案经常是有团伙的。

  某种类型的典型特征,往往是有其内在成因在里面的,就好像远嫖近赌一样,抢劫出租车也最好是团队合作的模式,不仅仅是因为当年的出租车司机被抢多了,容易藏着武器反击,主要是为了震慑司机,多人抢劫容易使其放弃反抗,也降低抢劫人员的成本。

  “流窜作案在当年确实是个好主意。团伙的问题也要考虑。”对徐泰宁来说,流窜作案也是非常麻烦的。事实上,对任何一名警察来说,流窜作案都是比较难以处理的案件,侦破经常凭运气和审讯。

  话说到这里,两人不约而同的看向江远。

  江远适时抬头,他刚刚一直在pad上扫照片,此时让王传星将标记的几张照片放出来,道:“我刚刚看了下另外几起评价C的案件,其中一起找到的足迹,符合嫌疑人特征,能够认证同一。”

  “我看看。哪一起?”徐泰宁立即问。

  “立元市的案子。”江远让王传星去打印资料,同步说明道:“也是杀人焚尸,但是在野外,用的汽油,尸体焚烧的很厉害,现场没有车辆,但有足迹给烤硬了留下来了。”

  “李慧敏案也是野外。”柳景辉补充了一句,再微微皱眉,道:“这个凶手,当年应该是在做尝试。”

  “研究杀人吗?”徐泰宁问。

  “差不多意思吧。有的凶手是喜欢用一成不变的杀人方式,有的人就喜欢试验。”

  “试验也是有风险的。”徐泰宁也不等打印了,让人拿了PAD,也开始在上面翻。

  一时间,现场都是翻阅页面的声音,或者PAD,或者纸质文件。

  “巴江焚尸案,就是那起B级相似度的案子,我认为在侦查阶段,也可以暂时判定为是同一系列案中的一起。”柳景辉此时发言,接着就开始说一些字里行间的细碎的信息,以推理凶手相同。

  江远和徐泰宁听了一会,都表示认可,于是,李慧敏案升级为系列案,涉及地点分别是梅洋、谷旗、立元、宁台和巴江,总计五起案件。

  五起案件都是命案,但除了宁台县的案子,其他四起案件都没有焚车。不过,谷旗和梅洋的案子是入室,立元和巴江的案子都是野外焚尸,虽然不确定交通工具是什么,但劫车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徐泰宁于是一边安排人手正常跟进这几起案件,一边又派人去立元和巴江,调查相应时间内的失车案。

  与此同时,徐泰宁又将凶手身高1.8米,180斤,现年42岁到46岁的信息通知了出去。这条信息得到了多重验证,到现在,就又是一条线索了,与十几年前的命案积案、入室盗窃和劫车类的案件比对,说不定又能发现新的线索。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除非人多。

  徐泰宁这边一条命令,放到任何一个市县,起码需要好几个人排查,重视的有余力有想法的说不定要派出十几个人搜故纸堆,粗粗一算,这就是上百名警力的投入。

  换成普通的专案组,总共二十多三十名警员,就算有这样的线索,最多一个县市派两个人去跟进,还得求爷爷告奶奶的请对方配合,最好再借一两个人陪同,即使如此,没日没夜的刨,除非全员出动,否则,几十个县市跑几个月是很正常的。

  有的专案组,追这么两条线索就算是到头了,追上了继续,追不上就差不多该结束了。

  但对徐泰宁来说,这不过是万里征程中的一段罢了,他还多方征集足迹线索,以求江远能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还专门派人重捋时间线,研究凶手的逃亡路径。

  最重要的是,徐泰宁直接重启了梅洋、谷旗、立元和巴江的四起命案。

  立元和巴江的两起案件都是野外焚尸案,主要的线索就是尸体,当地调查的也比较深入,但它们没有相应的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梅洋和谷旗的两起案件都是入室抢劫杀人,着重调查了销赃的情况,还利用了特情等消息,但如果考虑到这四起案件其实是系列案的一部分的话,很容易想到,凶手不仅会采取异地销赃的方式,还可能跨省销赃。

  这在当年的环境下,调查起来就太困难了。

  但对徐泰宁来说,这些都是新线索。

  专案组像是一辆重型盾构机,在茫茫大山的致密山体中穿行,看似势不可挡,哪里都能去得,实际上非得经过周密的计划,精致的设计,才能达成目的。而它内部飞快转动的无数齿轮,最终表现在外的,只是每小时几米的程度罢了。

  线索飞快的集聚,再被徐泰宁重新派发出去,再重新集聚……

  几天后。

  江远早起来上班,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安湾市局的门口。

  “江主任。”魏振国看到江远,不等他开口,连忙道:“我知道我不适合参与专案组的行动,但我也希望专案组不需要避讳我。我在跟前租了房子住,专案组有什么需要询问的,我随时可以提供。”

  说完,魏振国也不等江远的回答,转身就走。

第1353章 侦查的大厦

  魏振国是快退休了,干脆请了个长假,来了安湾市,守着专案组。

  他也不跟江远等人接触,最多就是发个短信,将自己记忆中的妻子的情况描述给江远等人。

  对于做久了警察的专案组成员来说,受害者家属守在跟前并不稀奇,事实上,不仅不稀奇,还是非常有效的监督手段。特别是对普通人来说,想要依靠某某监督机构达成目标,远不及自己守在跟前的效果好。

  但是,超级庞大的专案组,也注定了它不可能像是寻常的专案组那样狂飘突进,大部分人甚至不能影响它,就好像一台庞大盾构机里的零件那样,除了其中关键的部分,许多零件的变化,并不会影响行进中的设备,最多是在检修的时候被检查出来替换掉罢了。

  与此同时,这支越来越庞大的专案组,也在坚定不移的前进,并随着它的进度,带来越来越多的关注。

  周末,宋天成带着崔小虎、李浩辰和褚冠梁一起来了安湾市。

  江远请大家一起吃火锅!

  火锅的食材自然是江富镇不远千里,凌晨宰牛切下来的牛肉片,下了飞机就上餐桌,刚好完成尸僵到解僵的过程,片薄之后涮入汤锅,看着红肉在红汤中翻滚,看着就很开胃。

  宋天成等人吃的酣畅淋离。

  他们花了半天时间飞过来,饥肠辅辘且不说,单单看在江富镇的面子上,也会装作很好吃的样子。

  “请伯父一起来吃饭吧。”崔小虎再次邀约。

  不等江远说话,江富镇先摆手道:“厨师饿不死的。再说了,厨师也不跟客人吃饭的,你们觉得好吃就行,我这边忙的很。”

  江富镇说着点点头,就背着手去厨房监工了。

  “有点不好意思。”崔小虎转头嘿嘿的笑两声。

  “没事,我爸就喜欢煮肉,自己不喜欢吃。”江远笑着解释一句。

  “那他平时吃什么?还是就不喜欢吃饭。”崔小虎好奇。

  江远想了一下,道:“我老爸平时吃的比较简单,他嘴馋了会喊厨师组过去做饭的,总之不会饿到的。”

  崔小虎琢磨了一下“厨师组”这个词,“嘶”的一声,埋头吃饭。

  宋天成放下筷子,接过话头,道:“我们这次过来,就是给你们提供一些支持。

  部督的案子你也做了不少了,这个案子也给你挂上,主要是好提供些经费什么的,你这边还有什么需要吗?”

  “足够了,您之前打的电话,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巴江焚尸案能挖出来,多亏您的支持。”江远吃饭的时候,情商都是在线的,大约是小时候吃百家饭练出来的精明。

  宋天成哈哈的笑出了声:“能帮得上忙就行,有什么需要,你都打电话给我就行了。别的不敢说,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部委还是能够协调支持的。”

  江远再次感谢。

  褚冠梁在旁道:“国内有宋局就妥了,如果您需要国外的资源的话,随时找我,凶手要是逃亡到周边国家了,哪怕没有通缉令,我也想办法帮你劝回来。“

  褚冠梁是从大马的警务联络员的身份上卸任的,收获非常大,也非常想要回馈江远。

  江远再谢。

  就国内警界来说,刑警本是一家人,互帮互助的情况很多,当然,江远就是家里那个最有前途最受欢迎的孩子了。

  身为领导的宋天成也是真的喜欢江远,吃完了火锅,参观了专案组之后还没走,干脆住下来,说是想看看江远的日常工作。

  江远的日常工作和专案组的日常工作没怎么看到,收到风声的安湾市局全员出动,纷纷邀请宋天成参观指导工作。

  大专案组的进度也被润滑的越来越快。

  随着凶手的足迹被确定,外形被确定,脸部特征的素描被确定,另外几起C类案件的细节也逐渐被完善。

  然而,这时候却开始有杂音出现。

  “目击者坚称,劫车的人的身高不超过一七五,因为他自己身高一米七,通过车辆的高度,猜测对方的身高感觉和自己差不多。”

  “事发地点的监控显示,当日确实没有身高一米八以上的人进出。另外,进出人员也不符合已知的任何嫌疑人的形象。”

  远赴外地的刑警,也是竭尽所能的进行了调查,但拿回来的信息,却与专案组既定的目标大相径庭,用物理学来形容,此时此刻,看似坚不可摧的物理学大厦上空漂浮着两朵乌云。

  接着,柳景辉就站了出来,提出了新的大一统理论:“我们始终怀疑,凶手是团队作案,既然如此,有一名凶手的形象不符合足迹鉴定得出的结论,也很正常。特别是对于我们始终认为的凶手A,他没有出现在某案现场,也不能推翻这个结论,我更倾向于,凶手的团队并不总是集体作案,而是有分别作案的可能!凶手平时各自作案,偶尔合作,甚至可能人员不定。”

  这个话是不好说的,因为柳景辉给出的不仅仅是结论,还有问题。他不仅确认了凶手团队化这件事,而且提出了新理论,指出凶手的团队可能是分分合合的自由合作模式。

  众所周知,在职场中,你可以不解决问题,但最好不要制造问题。

  除非你是某某王……

  哪怕是组织人手忙到飞起的徐泰宁,此时也没有因为柳景辉改变了调查范围而不高兴,他关注的要点是,该推论是否合理。

  “你觉得呢?”徐泰宁看向江远。

  “我觉得挺合适的,毕竟是15年以前的案子了,我们能拿到的线索就这么多。不过,也要考虑目击者忘记了,或者记忆重构的情况。”江远顿了顿,再道:“我可以根据现有的犯罪嫌疑人的素描,做法医素描,推测凶手现在的长相,但这种情况,想通过脸部扫描来找人是不太可能的。“

  “嗯……那么,要把现在多出来的这名凶手,也许是两名凶手扫进来的话,咱们专案组的规模可能就不够用了。”徐泰宁眼中闪着红光:“盒饭也不够了,得再找个供应商了,这边的快餐业的规模太小了。”

  “其实也不用。”江远拦住了徐泰宁,轻声道:“我觉得,咱们着重抓第一名凶手,就是那个身高一米八的家伙就可以了。”

  徐泰宁迟疑了一下,道:“你觉得他会把其他人供出来?

  “对。

  “但是,他如果不知道同伙的真名呢?”徐泰宁的脑海中自动浮现出种种可能性,又道:“15年过去了,他们可能也没什么联系了,就算供出来一个绰号,可能也没用了。但现在要是不扩大搜索范围的话,后面发现对不上了,就来不及了。

  '再扩大,黄政委要崩溃了。”江远说过,再说解决方案:“追逃总不用这么多资源,先集中抓180的这个。”

  “好吧。”徐泰宁不是特别情愿的样子。

  “有方案吗?”江远此时指挥了起来。

  徐泰宁迟疑了一下,道:“你现在问我的话,我只有笨办法。

  “什么笨办法?”江远根本没指望有聪明的办法,如果能聪明轻松的将案子破此前那么多专案组,今次的专案组更是藏龙卧虎,大家是没事喜欢出差玩吗?

  破案就像是数学题,或许有某个天才能在灵光乍现后,提出一种精妙的解法,但如果能用笨办法解题,已经很优秀了。

  徐泰宁拿出自己的本子,翻到记录页,道:“15年前,身高180,体重180的操外地口音的壮汉,应该还是蛮突出的,所以,你抓这个180的思路也不错,我就是担心如果就抓他一个,容易打草惊蛇。

  “15年了,蛇在哪里都不知道了。”

  “好吧,我有两条路线,但这个要齐头并进。

  “你说。”

  徐泰宁缓缓道:“第一条是销赃线。我们现在猜测他是外地销赃,但这条线挖的还不深,因为以前很多销赃的买家都找不到了,但如果一定要循着这条线找下去,各地刑警配合的话,我觉得找到大部分可以。”

  “这些人也不见得知道180的身份。

  “配合第二条可以。我们搜集各地酒店的住宿名单,看看有没有差不多时间段两次或者多次出现的人。”徐泰宁提前道:“我知道,15年前很多住宿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就是现在也有办法规避,但凶手如此频繁的犯案,他能每次都规避吗?我猜他到许多地方,最多就是逃亡期会小心,平时都不见得,说不定,还有临时起意作案的情况。

  “多个身份证呢?”

  “用不过来的,什么事情次数多了,总会露马脚的。“这是徐泰宁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