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而就眼下的结构,超级牛逼的攀岩大佬也许可以挑战,但绝对不可能百分百的成功。普通的窃贼,或者特种兵之类的,但凡不是专业干这个的,成功的概率都很低。
至于亚星大厦的内部,不说摄像头林立,安保完善的话,单单外人免入这一条,就让外人无从得知大厦内部的情况,至少,普通类型的外人是无从得知的。
推理到这里,其实就已经说明,除非凶手大大咧咧的直接出现在亚星大厦内部的监控里,否则的话,这个案子要么是凶手技术牛逼,要么是凶手背景牛逼。
“上去吧。”江远和柳景辉用眼神沟通两秒钟,也没有太多话。
同行的还有部委的崔小虎和警务联络员褚冠梁。他们都飞回国内两趟了,这次听说要开新案子,第一时间就飞了回来。
无他,拿的太多了,不过来,心里都空落落的。
12楼,电梯入户。
电梯门开,入目就是一片漂亮的落地窗,以及无敌城市景观。
房间的中间,放着几盆绿植,高可摸顶,叶片粗厚,若是用来卷烟必是极好的。
江远从电梯里走出来,再往前几步,就能看到房间的大部分空间,家具很少,阳光很多,此时多的是警察和各种刑侦的器械,光是照相机和摄像机,加起来就有七八部之多。
尼查戴着脚套,快步走到了江远身边,再长叹一声,道:“尸体在卧室,另一边。”
电梯门关,稳稳地下楼去接其他人了。
江远也戴上脚套,先在落地窗前看了看下方,再跟着尼查去卧室,并问道:“闯入的玻璃在哪里,索降的玻璃。”
“也在卧室。”尼查道。
“艺高人胆大。”江远下意识的就冒出这个词,但是用中文说的,没用马来语,使得尼查没听懂。
柳景辉快步跟上来,道:“索降就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这种楼里的玻璃应该也很厚的,打开都不容易,受害人也不跑的?没发现吗?”
“受害人穿着睡衣,当时很可能睡着了。”尼查回答了一句,接着往边上让了一下:“就是这里。”
卧室的面积不小,正中一张大床和两个床头柜,剩下的地方都空着。卧室内套着一个衣帽间和一个较大的卫生间,除了卧室有弧度,其他都是方正的。
卧室有一排8扇大窗户,此时碎掉了一扇,玻璃碴子落在地上,满地都是。
风也趁机从外面吹进来,但风速不快。
死者半趴在床上,血水浸湿了床铺。
他的脚下不远处,就是房间内的隐藏保险柜,此时大开空门,内部基本没剩下什么东西了。
江远背着手,挨着玻璃碴子转了一圈,道:“你们有人踩到这边了。”
“呃……可能是前期来的警员踩了,我回头处理他们。”尼查连忙解释。
江远没有继续纠结,看完了现场,又翻看了一遍尸体。
然后,就听江远道:“你现在有什么问题?”
尼查一愣,这个话题是应该这样展开的吗?
“我肯定是想知道凶手是谁。”尼查就大胆的提了要求。
江远道:“凶手体重80公斤左右,身高180,43码的鞋,接受过良好的格斗训练,很可能有军事背景。左撇子,力气大,应该是频繁健身或训练的人,年龄32岁左右,目标明确,反手持刀,最后杀人的时候,对受害人是一击毙命的。在此之前,应该是有刑讯逼供过。”
看着脚下的足迹之类的,江远一口气说完,再道:“你先看看,附近有没有符合条件的人。”
第1308章 细致
江远跟尼查的对话,江远是用印尼语说的。
印尼语与马来语有7成是完全相同的,剩下三成也差不多说得清,就江远的LV2的印尼语水平来说,对话的效率和准确度比普通翻译还强一些。
而他在说话的时候,房间内的其他人,自然都是竖着耳朵在听的。
然而,哪怕是最资深的大马警员,也没有听过江远这样的表述。
嫌疑犯又不是什么货架上的物品,是可以看着配料表选购的吗?
尼查绝对相信江远的实力,即便如此,听着江远的回答,尼查也不得不多问一句:“单单从卧室就能看出来吗?”
“足迹踩在玻璃渣上,玻璃碴子和地面之间产生了划痕,这就有力量和角度的区分了。”江远主要是给周围的刑事鉴定技术员说的。
议员死了,又是在首都,来的自然也是本地顶尖的刑勘,只不过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也不是中国特色,江远的名气这么大,又刚刚连续侦破大案,请他过来几乎是局长库马尔和尼查的第一选择。
相应的,本地的技术员对江远多加审视也是有的,江远也不介意多一点挑战。
但是,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并没有挑战的火花产生。
“足迹鉴定”这项技术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出了国就没有了,非常纯粹。
所以,大马的技术员们,或者专家们,面对江远开局的这段话,完全就没有抵抗力。
技术讨论首先需要的是技术,己方都不掌握技术的话,讨论又有什么意义。
尼查身为刑警,自然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气氛。
在短暂的冷静后,发现没人反驳江远,尼查的肾上腺素刷的就起来了。
尼查第一时间抓起手台,捏紧了道:“巡逻组,凶手体重80公斤左右,身高180……有军事背景……”
尼查快速的将江远给出的数据说了一遍,接着又通知其他组。
楼下的军装警员全都动了起来。
今次的案子,大家怕的是没活干,而不是干多少。
别看80公斤,身高180的男性不少,但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划定一片商业区,再把所有人都筛一遍,完美符合这个数据的人数,绝对凑不齐一个班的人数。
再加上受过军事训练,有频繁的健身,那就将各种大肚子软胳膊的人全都筛出去了,最后,用43码的鞋和左撇子,以及32岁做最终确认,几乎可以确认唯一的一个人。
假如能筛得到的话。
下方负责巡逻的警员非常积极的问话和搜索着。这活就跟钓鱼差不多,或者说更像是路亚,只不过目标鱼不是某一个品种,而是某一只标鱼,抓得到就赢,抓不到就废。
单算成功率什么的,单钓一只标鱼肯定是不高的,但这件事,确实是可以做的,而且,也确实是有一定成功率的。
尼查将任务安排了下去,同步就安排了图侦做调查。
中国刑警的三件宝,大马警察也是爱用的,只是都没有那么好用。手机不见得能有技侦给的具体全面,监控不见得能有图侦给的具体全面,也就DNA稍微平等一点,可一旦涉及到数据库没有的情况,排查什么的也是不可能的。
江远站到了窗户边,自己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
接着,江远来到保险箱前做观察,继而起身绕了卧室一圈,道:“凶手连卧室都没出去?”
“呃,没有出去吗?”尼查不确定。
“确实没有离开卧室的痕迹,凶手的鞋底应该是有玻璃碎的。”这次说话的是大马本地的技术专家。
江远与之对视一眼,微微点头,道:“可以说是非常专业了,也可以说是非常自信,或者,对房间内的情况了如指掌。”
“怎么讲?”尼查立即问。
“入室杀人或者入室盗窃,最具风险的地方,就是不确定房间内有几个人。人多了,自己受伤就要留下痕迹,还很危险。还有可能被伏击,房间内哪怕只有一个人,因为是熟悉的环境,借用各种工具的情况下,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伤害……”江远说着看向本地专家。
后者笑笑,道:“确实如此。所以,如果能确定房间里没人,或者就在卧室里解决了目标,完成了任务,不离开卧室也是一种选择。这种就是有可能留下目击证人,许多著名的案子,都是因为这种原因胜诉,对凶手判刑的。”
“凶手不担心有目击证人,或者无所谓有目击证人。”尼查用自己理解的部分总结了一下,想想又道:“也许是说明,他对室内的情况非常了解?”
“有这种可能。”本地专家点点头,再道:“如果说非常了解,他应该有明确的准确的信息才行。买通大厦内的物业?或者就要有人帮他注意进出的人,再或者就有人能进来帮他检查……”
“物业,菲佣,还有各种工作人员,还有来访的客人,我去查……”尼查举一反三的找出许多例子,并迅速的安排下去。
这个空挡,本地专家看向江远,指指自己,笑道:“我是马赫迪,很久前就听说了您的名声……我研究过您写的文章,尤其是痕迹检验方面的,您应该多写一些文章的……”
“有时间会写的。”江远笑笑,出于礼貌,问道:“你对窗户这边的痕迹怎么看?”
“入室方式始终是关注的重点。”马赫迪先说了一句,再转身,将自己摆成背对窗户的方向,比划着道:“我认为凶手从上层索降下来,首先是用刀,切割了玻璃,然后用脚踹开,这个过程中,切割玻璃的声音应该很小,受害人可能都没有听到。”
马赫迪:“用脚踹开玻璃的过程,凶手应该做的很快,接着,他再从外面荡入室内,受害人都来不及逃出卧室……”
江远听着连连点头:“非常好。”
“您的看法呢?”马赫迪反问江远。
“我基本赞成你的观点。”江远缓缓道:“我认为非常好的原因,是你抓住了一条主线,勘察的主线。就入室这一块来说,嫌疑人的动作非常快,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最后的动作,他抢在被害者逃出卧室前完成了所有动作,这是最有利于凶手的突击行为,将所有风险都降低了。”
马赫迪腼腆的笑了一下,感觉江远给出了普通的赞赏而已。
这时,江远继续道:“这里,我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凶手应该用靴子清理了边角的玻璃。”
江远指了指刚刚用手机拍下来的一些角落的玻璃。
“嗯……是的。”马赫迪注意看了一下:“你看的很细致。”
“凶手是在切割玻璃,然后踹开玻璃后,第一时间做的这个动作,而且,凶手做的也非常细致,你注意看,边角的玻璃都清理掉了,这能最大程度的防止割伤,割伤了就会留下证据了。”
马赫迪点头,旁边的尼查此时也回过神来,有点听不懂江远这么说的目的。
江远也没有卖关子的习惯,说完前置部分,直接道:“我看过一些特警的训练,总的来说,如果只是踹开玻璃这样的动作,普通特警也可以做的很好了,当然,我是说已经练好了索降的普通特警。”
江远:“但是,如果加上清扫窗户边缘的玻璃,加上这个窗户的宽度,一次性荡进来,同时解开索降设备,压制嫌疑人……我认为,熟练度不高的特警,即使能够勉强完成,也不能保证次次完成,那作为一次严密的计划,这是有漏洞的。”
江远说到这里,看向尼查,道:“根据这个判断。我认为,即使是学习过,并且能够熟练掌握索降的军警,如果长时间没有训练,也做不到这一点。”
江远:“凶手如此自信的采用这个高难度的方式,入室杀人,杀的还是一名议员,我觉得,他一定不会拼运气的。综上所述,凶手是现役人员的概率很高。”
尼查和马赫迪,乃至于周围的本地警察,都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刀口突然就向内了?
江远没犹豫,继续道:“凶手身高体重确定,再筛一遍现役军警,特别是接受过相关索降训练的,再问问看有没有不在场证明。如果符合条件,当日又有请假之类的记录的话,那就有必要深入调查了。”
尼查一声不吭的出了卧室,去了没人的角落。
第1309章 勘察
趁着尼查去打电话的时间,江远在钟仁龙的陪同下,将房间全部搜查了一遍,再上楼看了一遍天台。
天台留下的足迹就更多了。
中国区以外的犯罪分子,都不太注意足迹,主要是没什么人因此被抓,犯罪分子在监狱大学里不能习得相关的反侦察技术,他们又不真的读书,更别说是国外的信息了。
而到了江远的层次,他搞足迹鉴定,就跟20多年前搞DNA鉴定一样,但凡是收集了血液、精液和毛发的案子,直接就是一路通达。
江远将天台上的足迹细细看了,又看了留在上面的绳索等物件,再看向钟仁龙,道:“这个绳子的绑法,应该都是比较特别的,可以溯源吗?”
“是特警这边的绑法。”钟仁龙低声回应。
这个信息,他们刚刚已是调查过了。
别看索降就是绑根绳子跳下来,作为战术科目,实际上是超高难度的,从装备配置,到绳子的检查保养,如何选用承重支架,以及绳子在各类情形下的不同绑法,再到索降时的方式,应对特殊情况的策略等等,一般的现役军警也不见得能高水平完成。
举例说明,印度特种部队在国庆阅兵的彩排中索降失败,3人摔落。
按道理讲,特种部队应该是训练顶尖的部队了,国庆阅兵应当是优中选优了,彩排时应该是训练已完成正处于巅峰状态了,由此依旧能够摔落,主要是因为印度,但也能从侧面说明,索降确实是有难度的,至少比18个人骑一辆摩托车要难。
天台的索绳本身就是证物,来自何地,如何入手等等,都是线索。同样的,选择在哪个位置绑索绳,用什么绑法,也很能说明问题。
能选中现场最坚固的可绑扎的物体,这都是一项能力。
有厉害的,甚至具备临时改造支架的能力。
否则,一名80公斤的男性,一个不小心,其重力加速度配点大粗腿蹬出来的力,绑在小钢条上的人,很容易就要给脑壳换钢壳了。
“凶手应该在这里呆了一段时间。”江远又循着脚步,来到一处天台的避风位置。
这里是一个方形的突出部,大约两米左右的高度,长宽3米左右,里面放着换气扇一类的东西。
江远让人拍了地面上杂乱的脚印照片,又在墙壁上仔细搜索了一遍,再道:“喊人过来把这面墙刷一遍,看看能不能刷出纤维来。如果能刷出汗渍之类的就更好了。凶手在这里靠着等时间。”
钟仁龙连连点头,接着就用对讲机喊技术员上来。
一般的小案子,各国警察都不爱用微量物证,用一次的成本就得八百一千的,随便在这么一面墙刷几个点,几万块的经费就出去了,还不见得能有什么收获。但这个案子无所谓,开销多少都没人皱一下眉头。
要是像江远说的,能够找到汗渍,那直接DNA鉴定,基本就定死嫌疑人。就算只找到织物纤维,那也是挺不错的,凶手的衣服等等,只要能对上,也算是非常不错的间接证据了。
江远将天台勘察完毕,再重新往下走,并让王传星补充信息:“凶手在天台的步幅偏小,跟他的腿长相比,应该也是特意训练过的,这个也是加强了他正处于训练状态的证据……”
“腿长也能看得出来?”钟仁龙刚放下对讲机,感觉又听到了了不得的东西。
江远自然而然的点头:“卧室里的步伐是正常的,就可以看出腿长来,天台的步伐是特意训练过的步伐……”
“哦……”钟仁龙能说什么呢,默默记下就行了,下次要是遇到一个需要腿长才能侦破的案子,那就找江远。
“凶手在天台窝了一会,等到合适的时间,基本没有什么犹豫的,直接找了最合适的位置栓了绳索,接着就索降了,从天台的足迹来看,凶手没有做必要的信息采集,说明有同伙向他提供信息,又或者,就是有内鬼。”江远接着给判断。
钟仁龙赶紧记录,只觉得办案压力稍减。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