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664章

作者:志鸟村

  如果不是身家特别丰厚的,基本过的都很惨。这一点是跟国外截然不同的。国内的千万身家,在金钱的金字塔上已经属于很高的阶层的,但用来吸毒的话,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这还得是升级比较慢的,不找冰妹陪吸的。

  这些人,吸的久一点的,基本就处于居无定所的流浪状态了。有的可能还有工作,往往也会走向卖房吸毒的状态。

  所以,对袁伯民等人来说,抓捕1级和2级的小卡拉米的时候,反而要花费不少时间来寻找。

  当然,这只是外行人的观点,对于禁毒支队的民警们来说,这种程度的麻烦,已经跟去养鱼池里钓鱼差不多了。

  至于抓捕剩下的几名3级和4级的毒贩子,更像是超市采购活动,人得去的多一点,大家的工作量也略大,但反而更容易。

  3级和4级的毒贩子们的生活,与下面的小卡拉米截然不同了。他们已经可以通过毒品来赚钱了,自然不担心毒品的价格过高。特别是4级的毒贩,手里总是压着货,毒品的价格涨的越高,他们越开心。

  因此,这些大一点的分销商,反而会选择住的远一点,住的大一点,生活条件好一点,自然也就方便警察的抓捕。

  不过,警察平时也是很难找到他们的生活住所的。确定其交易窝点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加上要考虑证据的问题,抓捕更多的是在交易现场。只是如此一来,一网打尽就不是很容易。

  一旦不能一网打尽,下面的小毒贩就会迅速取代上面人的生态位,进而变成3级4级的分销商。

  毒品世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总是沥沥不净。

  江远抓紧时间,继续通过前期的视频,追索毒贩子们。

  警察的工作不是保万世太平的,他只要保证今生将罪犯驱离太平世界就好了。

  袁伯民则在短暂的沮丧后,带着人狂飙而出。

  卫师衎见状,不禁评价道:“袁大队席卷五角阁了。放在港台剧里,属于是横扫铜锣湾级别的吧。”

  “元朗。”申耀伟对这个话题也感兴趣,手摸着枪,道:“袁大队咆哮似浪击岸,嘶吼如风过林……”

  卫师衎琢磨了一下,喝了口咖啡,问:“疯狗吗?”

  申耀伟思索道:“彪虎。”

  “有文化。”卫师衎用了一个很老的形容词,再对旁边王传星道:“你们积案专班藏龙卧虎啊。”

  “是我们积案专班。”王传星说过,再抬头叹口气,道:“我们都很忙的,你们俩要玩的话,也去一边玩吧。”

  “行行行。没问题。”卫师衎哈哈一笑,转头对申耀伟道:“咱们去旁边喝咖啡?正好我带了手磨的装备,好好做个手冲试试。”

  申耀伟虽然也是关系户,但他跟卫师衎这样的二代是不能比的,不禁面露尴尬道:“我得等着江队招呼,随时出发。”

  “这么认真。”卫师衎讶然。

  申耀伟无奈点头:“我跟你不一样。”

  卫师衎笑了,用手点点他,道:“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但咱俩是一类人。”

  “不是。”申耀伟坚定摇头。

  “那你说说区别。”卫师衎嗤笑。

  申耀伟盯着卫师衎的脸看了好一会,见他似乎是认真的,于是指了一下他手里的咖啡杯,再亮出自己腰里的枪,道:“我杀过人。”

  卫师衎一愣:“真的假的?”

  就算是在刑警支队,有机会上一线的时候都不多,尤其是兰岳市这样的刑警支队,相比于洛晋市或者长阳市等省会,他们下沉的程度更低,大部分时间,刑警支队的刑警更像是刑警里的机关民警,而像是卫师衎这样的,都没有去过当场死人的危险现场。

  当然,如果他继续做刑警做下去,总有一天会遇到突发事件的,可就目前来说,他更多的时候,真的是在磨咖啡。

  申耀伟也是有傲气的,见说过了卫师衎,一下子精神起来,下巴微微一挑,道:“自然是真的。我当时就在江队身边,拔枪射击一点犹豫都没有。二等功。”

  “有点东西啊!”卫师衎毫不吝啬的给出一个大拇指,并接着问起了申耀伟细节。

  卫师衎是真的对刑警感兴趣,对枪的兴趣自然不小,射击技能也没少练。可要说到实战,说到射中人体,他就完全没机会了。戴明生平时随他任性,到了这种时候,也不会给他一点好脸色看的。

  申耀伟同样是很自豪的,这会儿得到了高级刹帝利的赞许,更是来了兴致,故作谦虚的道:“其实挺简单的,最难的是做出决定,当你决定开枪的时候,剩下的都交给本能就行了。开枪即命中什么的,都看的是平时的训练……”

  “你平时会练枪的?”

  “有空就练,否则,机会来了,你也把握不住。”申耀伟的嘴角比AK都难压:“能开枪的机会,真的是超级少的,而且,一支刑警队里面,你有经验了,以后领导都会点你的,其他人的机会就更少了……”

  江远这时候转过身来,看了一眼申耀伟,道:“小申,你跑一趟,去五角阁的立交桥下面取证,注意保护证据链的完整。”

  “是。”申耀伟立即应了,并向卫师衎眨眨眼,道:“我在队里就是经常出现场的。”

  “厉害!”卫师衎真心实意的表示。他在队里做什么都行,就是很少出现场。

  申耀伟笑笑,再向江远道:“江队,我取哪个案子的证据。”

  虽然是一起大案,但到了取证环节,根据不同的被告人,还是会形成不同的案件。对江远积案专班目前做的案子来说,贩毒团伙肯定是要被整体性起诉的,但购买毒品的毒虫却不见得,另外,不属于他们团伙内部的毒贩子或毒虫做的其他案子,肯定也是要分开来办理的。

  就案件目前的状态来说,侦破用的人还算是少的,办案需要的人员还得多几倍,或者,就可能需要专人花费大半年,甚至一两年的时间准备各种材料,进而才能起诉定罪。

  江远只看看申耀伟,咳咳两声,道:“立交桥的西面,有很多毒虫居住的窝棚,生活垃圾和毒品用具什么的,很多也都堆在了那边,你先把西面清理出来吧,到时候哪些案子用得上,就给哪个案子。你不用跟具体的案子。”

  “呃……好的。我不用跟具体案子的话……那我就挖清理窝棚就行了?”申耀伟确认。

  “还有该区域的全部垃圾堆。”江远确认了申耀伟的确认,并补充。

第1154章 大拆家

  中午。

  袁伯民顶着日晕一样的红眼圈出现在指挥室。

  “袁大队辛苦了,抓捕情况如何?没有队员受伤吧。”黄强民贼客气的起身给泡茶,然后很自然的就有下属将这项工作给抢走了。

  “有两个被抓伤的,还有一个被狗咬了一口的,应该都没啥事,后面太累了,警惕心都下降了,半个小时里连出了这么三个事,我就赶紧收队了。”袁伯民道谢后,疲惫的坐到椅子上。

  “没事就好,太疲惫了确实不行。你这个决定还是果断的。”黄强民输出了一波情绪价值,再问:“收获怎么样?”

  “收获的话,满载而归吧。囚车都装不下了。用江主任的话来说,我们是争取全歼了。毒贩子有40多人,吸毒的300多人。”

  “都抓到就好。”

  “谈不上都抓到了。”袁伯民说到这里严肃了一点,再看看江远的方向,道:“我收队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扫不到人了,用江队的判断标准,1级和2级的抓了不少,3级的第一时间就给抓了,后续再想牵出来一个都没有了。”

  黄强民缓缓点头:“也不容易了。”

  “唉……”袁伯民叹口气:“要不是卧底陷在里面,其实应该再往后稍稍的,要是能牵到后面的制毒工场,这个案子就太完美了。”

  戴明生这时候走过来了,一听就知道袁伯民准备翘哪个尾巴,毫不客气的道:“你们一年到头,能不能抓到一个制毒工场,这会儿江队来了,预定的目标都完成了,你又开始得陇望蜀了。”

  “谁说的,我们每年能扫出来好几个制毒工场。”

  “多数都是易制毒化学品吧。”戴明生虽然是做刑警的,可对于兰岳市每年的警务工作还是有点了解的。

  所谓易制毒化学品,指的其实就是能够用来制毒的原材料,该名录目前就47种,其中管制最严格的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也就19种。有名的就如伪麻黄碱,曾经是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就因为太容易获得——毒贩子们直接买来成吨的感冒药,剥出来提取其中的伪麻黄碱,在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全系列的感冒药都被迫改了配方。

  理论上,拿到易制毒化学品,距离制毒成功也就一步之遥了,这期间,基本已经不存在科学层面上的障碍,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毒贩子,也能够就此得到毒品——并不需要他掌握什么高深的技术,任何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老师都能完成这项工作。

  如果没有适格的合作者,抓一个或者美人计一个或者仙人跳一个,对毒贩子们来说都没什么难度。

  进一步的说,懂行的如果手里有易制毒化学品,如果对市场没有需求的话,甚至都不用做出毒品来,单单卖掉就能赚到不少钱了。

  而这种工厂的风险程度却比制毒低的多,建设起来也容易,目标也没有那么明显,也是许多新时代的年轻毒贩的选择之一。

  而对警察来说,打掉这种工厂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听起来没那么好听罢了。

  戴明生有意刺了袁伯民一下,再道:“你们是想继续用江远的吧。咱们利益一致,合作共赢。”

  只要是用过江远的,就没有觉得不好的。

  虽然江远开销出去的经费确实不少,但他侦破的也是真的大案重案,而这样的案子,只要能够侦破,原本就是不计成本不计开销的。里外里一算,等于一毛钱开销都没有!

  所以,戴明生太明白袁伯民和他的支队长的心思了。

  袁伯民哼哧两声,再道:“我们这个案子,我觉得还不能止步于此。像是李四哥和康有为,康有为是‘脂包肌’的绰号,这两个人再往上一层,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联系到制毒工厂了,走到这一步非常不容易,放弃就太可惜了。”

  “脂包肌为什么要叫康有为?”戴明生好奇。

  袁伯民瞥一眼他:“脂包肌是江远给起的名字。据说,他以前是个健身教练,喜欢给人说,健康才能有所作为之类的话,后来就被人叫康有为了。此人以前都不在我们的视线内,他走的是健身房的路子,高端客户比较多,能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很受欢迎。”

  袁伯民解释完了,再道:“李四哥和康有为手里,都有大批的存货,他们是新起来的毒贩子,货源充足,客户不足,所以都在拓客阶段。他们的上家,给他们发货的量也很大,每次至少是3公斤起步,多的时候会发10公斤的货到他们手里,他们把自己的上家和联络方式什么的也都交出来了,问题是,我们这样子大张旗鼓的抓人了,上家也是已经收到消息,把所有的联系都给断掉了。”

  袁伯民摊手,道:“到这一步,我们传统的调查方法,就很难查出东西了。”

  他说完看向江远,戴明生的动作也是差不多的。

  江远笑了一下,起身递给袁伯民一包烟,道:“我这两天也在看,对于脂包肌和李四哥的上家,也有一点了解,首先说,两人的上家依然是个分销商,还不是制毒工场。”

  “这种大拆家,每次拿货都非常多了,抓到这种人,制毒工场就近在眼前了。”

  “但咱们这波抓人过后,估计已经打草惊蛇了。”

  “我估计也是。”袁伯民很能理解的叹口气,但表情还是非常遗憾。

  “不过,要想继续抓他,也还是有办法的。”江远一句话,又将袁伯民的情绪拉回来了。

  袁伯民瞪大眼睛,像是长残的青春少女似的,满眼都是江远。

  “这个大拆家,仍然是兰岳市人,但是给脂包肌和李四哥供货,采用的都是人货分离的法子。”江远顿了顿,道:“目前来说,我有点摸清他的供货方式了,问题是,他也是尽可能避开监控的,现在就看,是否能通过什么法子,确定到他或者他的送货人。”

  “好好好。”袁伯民连连点头,然后问:“什么法子?”

  戴明生咳咳两声:“老袁,你是一点都不想的啊。”

  “我的法子就是特情和线人,现在都给抓光了,其实留着也没用了,够不着他们。要不,审审李四哥和脂包肌?”袁伯民说着自己摇头:“大概率没什么用,这些毒贩子是最不讲义气的,互相之间都不信任,很少有留尾巴的。”

  “实地勘探吧。”江远直接起身,道:“你们之前都忙着抓人,现在的话,我先去几个地方看看。”

第1155章 实地勘察

  “实地勘察好,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方面的技术支持。”袁伯民连连点头。

  戴明生啧啧两声:“每年的技术支持,可是先紧着你们来的。”

  “那也还是不够。而且,我们在技术应用这块,确实有太多的东西是需要跟江队学习的。”

  “我给你们支队长打电话吧。”戴明生见状,知道双方的合作还得继续,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乐见其成的。

  “麻烦您了。”袁伯民现在别的都不关心,就关心自家的案件,认真的道:“我们都是比较喜欢通过人来追线索。问题是毒贩子的新陈代谢太快了,有些时候也不是我们抓的,他们互相火并就把人给干掉了,这样一来,就经常让我们的线索断掉。江队用视频之类的方案就不一样了。”

  “视频看到了,就是看到了。”柳景辉一句话总结,又道:“但隐藏在视野之外的,往往才是真相。”

  袁伯民主打一个不得罪,微笑道:“您说的对。”

  柳景辉眯着眼睛笑了一下,接着道:“江远正在找的这名大大拆家,按照他做的级别,应该是属于5级了,再上面的制毒工场,应该不止这么一名5级拆家吧。”

  袁伯民道:“也不一定,看制毒工场的偏好了。一般按照咱们正常的经验,肯定是一个工厂把货发给好几个拆家做,但这个事也不见得,有些工场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找了好几个拆家,后面死的死抓的抓,可能就剩一个了。也有的为了保密,可能就找一个。最多见的情况,是工厂干脆开足马力生产,生产一大批以后,再停工销售,自己给自己做大拆家。”

  “最起码,工场和拆家都是认识的?”

  “到这一步是要有点信任基础的,交易量太大了。这也是他们防着我们卧底的地方,没有一点行业内的名气,或者因为某些情况互相认识,很难给这些工厂做拆家的。”

  “下层鱼龙混杂,上层熟人交易?有点那味了。”柳景辉啧啧两声,道:“但这个5级的大拆家,是怎么找到李四哥和脂包肌这些4级的小拆家的?”

  袁伯民道:“自己培养起来的。小拆家不值钱,有货的是皇,有钱的是王,这种大拆家只要愿意,随便拿一点货出来,赊给几个1级2级的小毒虫,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培养一条线出来。要是胆子大一点,交易频繁点,一两个月就能养出一3级的小毒贩。”

  袁伯民道:“小毒贩到小拆家之间,算是稍微有点难度,主要就是要培养一点手下出来,但说实话,最后还是要看钱有多少,货有多少。像是李四哥和脂包肌这种,也没干太久,但因为他们上家直接批纯货给他们,他们的利润空间够大,随便找得到人帮他们销货。”

  毒品也没有质量标准,毒贩子的主要利润也不是上家到下家之间的价差,而是往纯货里掺假的利润。或许有人说,就算掺一半,毛利还比不上干工程的……

  跟卖毒品的比,干工程队的还是很有良心了,毒贩如果只掺假一半,都得特别说明,免得毒客一次吸太多,把自己给干死了。事实上,掺假到七成五都属于是常态,有毒贩被抓捕后,警方检验其贩卖的毒品,真实的毒品含量只有百分之零点零零四,也就是十万分之四的毒品含量。

  柳景辉缓缓点头,问:“那你估计李四哥他们背后的大拆家,还有制毒工厂的销量和产能如何?”

  “几百公斤肯定有的,或许还能再多些,但不会多太多了,否则就不是这样的模式了。”袁伯民沉吟片刻,再说出自己的理由道:“这家制毒工厂急着扩大市场,说明产能不小,应该是想做长期的生意,现在的新型毒品,一次性生产上百公斤都是不难的,但要做的再多的话,建在境内还是太危险了。”

  “或许就是从境外来的货呢?”柳景辉提出一个可能性。

  袁伯民的眼皮子一跳,转头缓缓摇头,道:“走私来的货,进到我们这边的,不可能是纯货了,李四哥这种规模的,如果是拿走私货,上家每次也就拿一筒或者几筒的走私货,掺了以后再给李四哥他们每次一两百个肉就差不多了。”

  走私进来的冰都是用白色的封口塑胶袋装的,像是味精一样,一筒是1000克。拆出来以后,一克就是一个肉,200个肉就是200克。

  这个级别的拆家掺假不会太过分,200克起码能有100克的纯料,按照七成五的比例掺,能得到四五百克的“好货”。想赚的多一点,或者货源紧缺的时候,500克变成一公斤或者两公斤也是很合理的。

  再到了下一级,同样是拿50个肉,里面能有10克的纯货就算不错了。而他们会拆成“一只货”乃至于“一飞”的单位,装在一小截的吸管里来卖。

  这时候,一只货就只剩下1克了,一飞更是只有0.05克,也就是一只货还能分成20飞。

  柳景辉默默计算着。袁伯民做了多年的禁毒,他的判断自然是相当有价值的。

  “大概率还是国内生产的。看质量也是,倾向于小作坊。”袁伯民又解释道:“产量不会很高的那种,国内的工业产品太全了,很容易买到合用的装备。”

  这种东西,自然不可能有成套的可供采购,就只能制毒工场自己拼装。

  “就算是产量不高,每个月出货几公斤,都是一大笔钱了,如果出货几十公斤的话,每个月赚的钱,去哪来了?”柳景辉开始顺着钱的路子思考。

  “很难讲,总金额还不算很夸张,而且,这种开制毒工场的,干一阵歇一阵,有很多时间花钱,玩的花一点的,一年几千万轻轻松松花出去了。”袁伯民道。顺着毒资走,本来就是一个重点调查方向。他们自然也是跟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