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65章

作者:志鸟村

  相当于团灭两支半的驴友徒步登山队。

  自己还拼了一次命!

  说实话,江远从医科大的法医系毕业,最恐惧的职业死亡模式,第一位是被尸体感染,第二位是被重回犯罪现场的凶手给抹脖子,第三位是吸多了福尔马林里的甲醛得癌症。

  枪杀这种模式,江远是想都没想过的。

  全靠队友给力,惊险刺激,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

  心跳都抖抖的。

  江远翻出手机来,给牧志洋发了条微信问候,感谢队友祭献,保平安。

  再起身出卧室,正好见老爹也是睡眼惺忪的走出门来。

  “爸。”江远喊了一声。

  “恩。”江富镇看了眼儿子,又看看窗外,正好听到公鸡又打鸣。

  江富镇走到窗前,又看一眼,再看看江远,问:“吃公鸡吗?”

  江远迟疑了一下,道:“早餐吗?来不及了吧。”

  “爆炒个鸡腿也挺香的。”江富镇说着掏出手机,打电话出去:“老六,是你弄的公鸡在叫吗?我知道祭祖用的,你也弄太多只了,杀一个大的,我待会过去取两条腿,炒了当早饭吃。”

  等手机另一头的人应了,江富镇进卫生间洗了两把脸,命令江远道:“你去把锅烧热,我去取了鸡就来。”

  “哦。”江远应了,转身进了厨房,出来的时候,分明听到窗外的鸡叫声有了明显的变化。

  早餐,江远得到了绿辣椒爆炒鸡腿肉,夹馒头与红辣椒酱。

  家里没有女人管,两个男人一人泡杯茶,就着馒头,吃的很香。

  小区内安安静静的,一声鸡叫都再没听到。

  7点多钟,陆陆续续有队伍喊着开拔了。

  在祭祖方面,江村人都是职业的。

  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随着拆迁的进程,各家各户其实都没什么事做了。而祭祖这件事的重要性,则被不断的拔高起来。

  从每年一次,到每年两次,再到有机会就拜拜。各家各房的掌柜的,在祭祖方面的分工合作,也都是在不断增强的。

  每家每户做什么,要干什么,都是几年一轮,提前就分配和争取清楚了。

  今年,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十七叔和十七婶没了,以至于稍做了微调。

  早晨9点钟。

  老江村,江家祠堂。

  祭祖仪式正式开始。

  先是穿着戏服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踩着奇怪的步伐跳舞。

  接着,几位长辈站在前排,向祖先献上了祭品。

  一只大公鸡,一只羊,一只大肥猪。

  紧接着,两队新人,穿着大红的嫁衣,遮着红盖头,来到了祠堂前。

  这是借着祭祖的机会,顺便结婚的年轻人。

  大部分情况下,这种都是已经领了证,甚至举行过婚礼的年轻人了。不过,祭祖的兆头很好,村里人也乐意有人同办喜事。

  这一套搞完了,已经是10点钟了,三爷爷看着时间,高喊一声“状元拜祖”,就有人将江远给推了上去。

  一起上去的,还有二等功臣之家的牌匾。

  接着,三爷爷让江远将二等功的勋章戴起来,烧三炷香,向列祖列宗报喜。

  江远乖乖的照做。

  烟气缭绕间,江远的情绪异乎寻常的平静。

  突然,就很想认真的拜一拜。

  这一次出门,这一枚二等功的勋章,本身是带着死亡的气息的。就像是那些死去的驴友,没有谁是真的想要寻死的。

  一次简单的,寻常的,无非是换个地方进行的远足,却演变成了人生终点的旅行。

  死亡,往往比大家想象的更迫近,更突然。

  最后的仪式,是有人将那块小小的,大约30公分长的“二等功臣”的小牌匾,订到了祠堂门前的门厅顶。

  抬头向上看,约有百多平米的门厅顶棚上,已是订满了各种各样的牌匾,有的牌匾还遮盖住了前代的小牌匾。

  而这其中最显眼的牌匾,无疑是“进士出身”四字牌匾,长3米3,宽2米2,底色枣红,置于主梁的正中。

  三爷爷跺跺脚,仰首道:“等咱们江家出的人才多了,咱们就把这个门厅扩建起来,多放几块匾额,也给子孙后代一个交代。”

  身边的年轻人轰然应诺,气势饱满。

  但大家都知道,等回家以后,这些人做最多的还是为祖国提供消费力。

  ……

  午后。

  江远从钥匙柜里取了辆猛禽的钥匙,从自家楼下的地下车库里开出来,直接到小区的食堂里,给后斗装了两箱煮好的红鸡蛋,想想又拿了点祭祖剩下的线香,再要了几条中华,就前往单位了。

  他是有假期的,但留在家里也吵闹,不如直接过来。

  熟门熟路的到停车场,因为来的晚了,位置略远些,江远就打电话给王钟,笑道:“钟哥,我带了点鸡蛋过来,要不要过来一起搬。”

  “哎呦,江远你回来了,正好我想下来溜个腿。”王钟一边应着,手机里就传出来推椅子的声音。

  一会儿,王钟就跑了下来,贼乐呵的模样。

  江远站到车斗上招手,再搬一箱子红鸡蛋出来,道:“出差一趟好久,给大家弄点红鸡蛋吃。”

  “法医整的红鸡蛋,没毛病。”王钟哈哈一笑,再打量打量江远,啧啧道:“江哥,您以后有事直接喊我就行了,您这趟把山南省的指纹岗都给杀穿了,谁能想得到。10宗命案,您不知道黄队一天流多少口水。”

  “我指纹会战里做的指纹,不算咱们队的?”江远挑眉。

  “算,那不是满分算,不得大家分嘛。”王钟扛起一箱煮熟的红鸡蛋,健步如飞。

  江远也扛一箱,带上中华,跟上王钟,到了大厅就将箱子放了下来,给服务台负责的民警道:“这是我拿过来的红鸡蛋,大家想要的随便拿着吃。”

  “哦,好。”民警还有点愣。

  王钟扛着箱子道:“这是咱们局的法医江远,之前指纹会战通报,比中10个命案积案的就是了。”

  江远拱拱手,带着中华上楼。

  办公室里。

  吴军将靠背椅放到最后,正在打盹。

  江远阻止了王钟叫醒他的打算,拆一盒中华,点燃,在空中挥舞几下。

  吴军的眼睛慢慢的睁开了。

  “做梦了?”吴军看到江远,手里拿着点燃的中华,只觉得双喜临门,又不可置信。

  “师父,我回来上班了。”江远将中华递给吴军。

  吴军砸吧了两口,整个人都清醒了,一下子坐了起来:“好小子,你是舍得回来了。”

  “被省厅的柳处喊去,给耽搁了。”江远解释道。

  “恩,吴珑山野人案,最后让你们做成猎人系列杀人案了。能这么快回来就不错了。我看通报,死了二十几个人?”吴军也是随时关心江远这边的情况的。

  江远点头,又道:“还没审完呢,估计不止。”

  “吃红鸡蛋了吗?”

  “吃了。我还带了好多过来。”江远都不由笑了起来。

  “多吃两个,我也吃一个。”吴军一边敲着鸡蛋壳,一边又问:“跨火堆了吗?”

  “还没。”

  “恩,那一会跨一个,要不要点些黄纸?”

  江远哑然:“您还有黄纸。”

  “我一般遇到两个以上的尸体,就黄纸一下。”吴军说着从最底下的抽屉里,搂出一叠黄纸,又从暖气片下面捞出一个宣德炉,把办公室门一锁,就在中间摆开点燃了:“一次两样都干了,新时代了,咱们效率一点。”

  江远照做了,只是对吴军所说的新时代存疑。

  等办公室门再打开,各处收到消息的民警,就纷纷过来看西洋镜,当然,名义上是问候。

  对宁台县这种小地方来说,别说10宗命案积案了,一宗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江远也是把四楼的几间办公室都拜访了一遍,并郑重其事的送上红鸡蛋。

  作为刑科中队的一员,江远还是很有意愿搞好同事间的关系的。

  这样一路送到影像办公室,江远就看到了有意思的一幕。

  两名民警,正在竭尽全力的帮助一名大约是受害人的小姐姐查找路面录像,大约是想要一个清楚点的人脸图像,奈何宁台县的监控录像的像素普遍偏低,想找一个清晰度高一点的图像都颇为困难。

  这其实也是普遍现象,别看国内的监控录像越来越多,但那都是不同时期安装的。而且,高清摄像头的成本数倍于普通摄像头,都是捡重要路段和卡口去安装。

  再者,摄像头暴露在户外,风吹日晒雨淋,还要面临各种光线变化和环境变化的考验,拍不清晰才是正常的。

  做图侦的民警,通常就是在大量的不清晰的图像中,找一点清晰的,往往就能把案子给破了。

  而对刚刚升级了LV5影像增强的江远来说,这不是巧了吗?

第121章 骏马

  受害人大约三十出头的样子,长相甜美,穿着得体,露出来的半截胳膊都白生生的,像是萝卜削了皮一样。

  江远看她的表情焦躁,猜测她这个案子应该不太重。

  他现在见过不少受害人了,真到了命案的时候,那都是悲伤麻木绝望的表情,惩处罪犯都是为了挽回悲伤。

  反而是看着很着急的受害人,所涉及到的案子往往是刑警们不太着急的。

  当然,眼前两名做影像的同事挺着急的样子,如果不是新得了技能,江远更可能放下鸡蛋离开。

  “吃个红鸡蛋,抽支烟。”江远笑呵呵的上前,递出筐子。

  “哦,江法医。听说你回来了,忙的没顾上。”影像办公室总共三个人,比做痕检的还多一个,但都是年轻人,戴近视眼镜。说话的是初代四眼庄伟——他十多年前到县局来报道的时候,刑警队里就没有长期戴眼镜的,因此喜提四眼的外号。

  如今,这么些年过去了,庄伟依旧是刑警队里的年轻人,但四眼的外号已被冲击四零八落,再不能专属了。

  “这次出去涉及到了好些命案,师父让我给一楼的都送点红鸡蛋。烟也用黄纸垫了一下,烧过了。”江远一边说一边递烟。

  影像办公室里的三人都过来接了,两名高年资的民警叼起了烟,又注意到旁边的女士皱眉,赶紧收了。

  年纪最轻的民警,三代四眼高建胜反而慢悠悠的点起了烟。虽然年纪小,但他是本地人,早就娶了老婆,见多识广,也最不为所动。

  不像是办公室里的两个老光棍,见到一个年龄差不多的漂亮女人,连根烟都不敢抽了。

  “烟用黄纸垫过是什么意思?”女士见录像暂停了,着急也没用,反而好奇的问了一句。

  “就是把烟在黄纸上滚一下。”江远取出烟盒,在桌面上放一下,再翻面,再翻面滚。

  女士有点明白,又有点不明白。

  “你们想给这个人弄个清晰点的图像?”江远呶呶嘴,又问了一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如果想能够方便的做影像,那还是需要跟影像办公室的同事打好关系的。

  初代四眼庄伟“恩”的一声,道:“这人应该是个惯犯,偷东西的手法很娴熟,还知道躲着摄像头。我们想着弄个清晰一点的照片,拿去附近的派出所问一下,说不定就有人认识了。”

  “现在还在街上偷东西的贼不多了。”江远评价了一句。

  庄伟赞同的点头,又感慨道:“跟农村的留守老人差不多吧。年轻些的,有学习能力的,要么去做电信诈骗了,要么就退圈了,剩下这些个,就是又不愿意学新东西,也学不来,赚不到钱,又不愿意正经找工作,连大城市都不愿意去了。”

  “正常,年纪大的人连旅游都不爱去了,何况去外地偷东西呢。”三代四眼高建胜这时候有生活经验了。

  “我会搞影像增强,给你们把图像加强一下?”江远套两句客气话出来,就直接说出了目的。

  初代四眼庄伟微皱眉,他做了十几年的影像了,还真的很少被人侵入到专业领域的,于是看看江远,问:“法医还学影像的?”

  “我之前做指纹的时候,顺便学的。”江远一点不介意的说出诀窍:“用影像增强的技术处理指纹图像,然后再做指纹,效率和准确度都会高一点。”

  “真的假的……”庄伟说着,倒是将电脑前的位置让出来了。

  他倒是想要看看,最近名声大噪的新人法医江远,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