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608章

作者:志鸟村

  郑处笑笑,再说两句场面话,等桌面都收拾干净了,才道:“我印象里,一般的案子,宁台这边几天的时间就侦破了,现在这个案子应该已经有一周了……其实以正常的命案的流程,一周的时间还不算长,要升级到部督的程度吗?”

  “那还是需要的。”黄强民连忙接话。部督是给钱的,如果不看责任的那部分,给钱就是主要部分了。

  而责任……都是江远亲自办案了,办不下来也绝对是尽力了。

  事实上,黄强民就没有太考虑办不下来的情况。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黄强民曾经多次考虑过案子破不了的情况。当时的情况,也都是支持他的判断的。

  但就最终结果来说,只要案子交到江远手里,他总是有办法能够将之给破获的。

  到现在,黄强民就不再多想类似的问题了,想也没什么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黄强民对案件的成败已经变得钝感了。

  黄强民更愿意相信江远。

  像是法医植物学这种在他这种老刑警看来,近乎是离谱的操作,竟然真的让江远在国内复刻成功。黄强民觉得自己掌握的信息,实在不足以用来推测案件的结局了。

  但是,不管是哪种破案方式,资源都是必须的。

  郑处也就是那么一问,确认了黄强民的态度后,道:“既然是江远都觉得有难度的案子,又是如此恶劣的案件,你们想申请部督应该是没有问题。但是,部督的案件是要限时侦破的……”

  “明白。”黄强民当然知道部督的案件,就相当于部委给出的限时侦破。虽然但是,各地的警方依然是主动申请部督的。

  一方面,部督的限时侦破,如果真的没能侦破的话,后果固然糟糕,可也没到影响前途的糟糕。另一方面,大部分人跟黄强民的想法其实都是一样的,有些案件太恶劣了,没有部督也是必须且应该以最快的速度侦破的。

  而且,现在的案子,开始较短的时间里侦破不了,后期还能继续侦破的概率是很低了。所以,前期开局,就要尽可能的争取资源。

  “部督”这份资源,可以说是小城市的警察能见到的最牛逼的资源了。除了全国性的专家、实验室和相关力量的支持,“部督”最重要的是有一笔奖金,一旦案件侦破了,这笔钱会合理合法的发给参战的各级民警。

  这还是比较难得的,现在的警局是很少会因为侦破案件拿到奖金了。能拿到奖金的就得是“部督”案件这种,由上峰奖励或悬赏下来的才行,数量极少,三两年都不见得能轮到一次。

  但另一方面,一旦案子打上了“部督”的标签,不仅是基层民警,各级单位和领导也会重视起来,这就形成了合力。所谓拧成一股劲,它对所谓的领导艺术的要求是很高的,现在有了部督的牌子就简单许多了,差不多一点的领导水平,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有了用力的方向。

  郑处显然更重视江远,哪怕黄强民确认了,他还是看向江远,问:“江远呢?你感觉怎么样?”

  “呃……”江远犹豫了一下,还是顺着技术的思路,道:“我最近几天都在研究这三具尸体,暂时来说,还没有特别好的直接性的线索。我现在尝试用法医人类学来确定尸源,难度也还是很大,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法医植物学呢。我听说你做这个也很厉害,是国际领先的水准。”郑处兴趣盎然。

  江远道:“这个先要提取台河一线的硅藻,数据库完成才有比对的基础。但是否能够比中,还不好确定。”

  水中的硅藻其实是区域性的,一个河段内的硅藻,会长时间的生活在该区域,就像是人类的村子一样。一个村的硅藻,往往会有相似或相同的基因。

  正因为这种特性,硅藻是刑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法医植物学的技术,就好像蝇类是法医昆虫学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一样。

  郑处对此略微懂点,也因此更加积极道:“这么说来,你其实已经有思路了。”

  “都无法锁定啊。”江远无奈道:“现在单单分析骨头,稳定性实在不足。”

  之前几天,江远都在研究这些骨头,试图通过法医人类学来确定尸源,用更专业一点的说法,是用法医人类学来做个体识别。

  但不得不说,这玩意是极难的。若非如此,法医们也不用发明颅骨复原术,法医生物学等等技术了。

  江远有LV3的法医人类学,够用肯定是够用了,论物以稀为贵,论专家排名,江远的LV3的法医人类学的排名,可能比得上LV5这个级别的指纹专家了。

  但法医人类学也确实不稳定,单单看一个年龄性别身高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但要具体到识别个体,多少要有一点缘分在里面。

  三具尸体,或者说是两具尸体带个零头,江远研究来研究去的,始终没个定论。

  郑处多少有点理解江远了,看看黄强民,再看向江远,道:“部督的牌子就像是发令枪,一声枪响,不想跑也只能跑起来了。我看,咱们就先跑起来再说,一边研究,一边调查。”

  黄强民同意道:“专案组已经成立了,王传星他们都在待命了。”

  “主要是,现在连一个调查范围都没有。”江远也不是矫情,台河这么长,就算给出一系列的尸骨的特征,也没有调查的区间。

  黄强民则是摆摆手:“先把清河市查了再说,你不是已经取了一号尸体的指纹吗?现在再划一条线出来,我们就在清河市查,失踪人口也罢,暂时离境的人员也好,人数也不会太多。”

  郑处赞成道:“哪怕只能确定一个大致的年龄,也能大大缩小调查范围了。年龄能确定吗?”

  江远点头:“受害人为男性,年龄应该是25岁,安全起见,24到26岁。”

  “可以,身高能确认吗?”

  “172到174厘米。”江远顿了一下:“鞋号应该是42号到43号。”

  “呃……”郑处迟疑了一下:“这不是已经都确定了吗?”

  江远摇头:“职业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还有待考虑。”

  “这个……哈哈……”郑处露出不适的笑。

  在场的部委和省厅干部的表情类似。

  宁台县局和清河市局的几个人迅速的低下了头,以掩饰自己吃过细糠的模样。

第1044章 不太一样

  “这个就是江远正在办的案子了,凶手疑似连环杀手,挑衅警方。”

  “在宁台挑衅警方,那不就是挑衅江远?”

  “具体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

  “先不管凶手是什么人,就看案子。案子是江远正在主持的是吧?他侦破了没?”

  “没有。到今天已经超过一周了,还只确认了一名受害人的身份,另外两具尸体的尸源都未能确定。”

  “呦呵,那看看。”

  部委的招待所里,一群过来参加会议的法医正好聚在一起,讨论的内容很快就转向了江远,继而转向了江远正在侦破的案件。

  全国有2800多个区县,内含2万多个镇,7000多个乡,8000多个街道。这么大的范围里,一个普通人可以说是真的非常普通,不能在自己周围的人里面做到第一,那就谈不上全国排名。但不管怎么排名,一案三尸,连环杀手,挑衅警方这些词聚合到一起,依旧炸裂。

  这是普通法医一辈子都碰不到的案子。

  勤勤恳恳的打工法医,也不会被罪犯注意到,以至于杀人挑衅。

  就算被挑衅,如此重要的案子,多半也轮不到勤恳级的法医去侦破,调查的资格都不见得有,能在旁边扶个腰就算不错了,扶的还很可能是尸腰。

  即使是有资格来部委的法医,说起江远的案子,依旧是羡慕中皱着眉。

  “这个案子确实不好搞。凶手应该是懂行的,清理过尸体,又丢进了河里,再加上腐败……能用的线索绝对不多。”

  “你这句懂行,就很懂行。”

  “有资料吗?拿出来看看。”

  就真的有法医拿了只笔记本出来,道:“我跟江远积案专班的人要了些现场的照片,还有尸体和骨头的照片之类的,说帮他们看看。咱们一起品鉴一下?”

  在场最年长的法医将自己面前的菜盘子往前一推,示意对方将笔记本放前面。

  一群人也不矫情的围了过来,为了节省地方,大家或搂或抱的团在一起,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屏幕。

  年长的法医一下下的按着鼠标。

  他按照自己的速度按的。今天在场的都是全国性的专家,技术实力毋庸多言,一个个又都比他年轻,看照片只会比他看得快。

  总共就几十张照片,年长的法医不急不缓的摁到最后,接着就开始沉思。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样子。

  良久,有人挤到前面,开始自己翻照片。

  有些照片里是有比例尺的,也因此能够得到一些具体的数据。

  而不同的法医,对数据的需求是不同的。

  好几名法医都拿出了笔记本,开始做记录。

  同时,另有几名法医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没有法医是不会法医人类学的,就算是最基层的法医,也懂得通过骨盆或耻骨,来判断尸骨的性别。但也很少有法医是真正懂得法医人类学的。

  在场的都是全国级的法医了,算起来,法医病理学都得是LV3往上的水平,稍微叫得出一点名号的,起步就得是LV3大圆满。

  但是,法医人类学这玩意是不太讲道理的,它跟颅骨复原术类似,一半科学一半玄学,上面还盖着一层艺术的朦胧面纱。

  专业搞法医人类学的多数是人类学家,包括体质人类学家在内,本科毕业拿的都是法学学士的文凭。而法医拿的是医学学士。两者不能说是完全不同,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懂得并熟悉法医人类学的法医,基本都是后学的。

  学校里能教的,会教的,也就到骨盆为止了。

  在场的法医里,对法医人类学有自信的,能到LV2上段水平的,也就四个人。

  四人摁摁算算,良久,有人先道:“看这个骨骼的状态,应该是一名男性,21岁到28岁之间?”

  年长的法医“恩”了一声,道:“22到 27应该也没问题。身高应该是170到175吧。”

  “他这个长骨都有受创的痕迹,应该是在河里受到撞击造成,我觉得可以综合脊椎骨来判断,身高也可以从171到174。”一名京城本地的专家颇有自信。

  三个人都发言了,又看向最后第四人,也就是笔记本电脑的主人。

  第四人摊手:“我赞成。”

  几人都笑了出来,让现场变得轻松许多。

  “江远那边搞的怎么样了?”年长的法医问。

  “听说是很不顺利。”有人回了一句。

  “具体问一下现在的进度吧。”年长的法医顿了一下,再道:“这个尸体的状态确实比较糟糕。”

  自有人去打电话联系。

  不一会儿,这边就回报过来,递了一张条子给年长的法医,道:“丁队,这是宁台县局发过来的,目前江远那边做的几个判断。”

  几个专家于是都好奇的凑了过来。

  “受害人为男性,年龄24到26,身高172到174,鞋号42到43号……体型偏胖,长期有负重行为,但不属于重体力劳动者……”

  这边念的缓慢,房间里的气氛渐渐清冷下来。

  “还得是年轻人啊。”年资最长的专家哈的一声,道:“胆大心细,江远搞法医人类学是有天赋在里面的。”

  “那肯定啊,他给京局做的几个案子,事后看,判断都极为准确的。”

  “他都是这样子,不留余地的啊,年龄就卡在三年内?”

  “他放到三年里,应该是留了余地的才是。”

  “有负重行为,但不属于重体力劳动者,这个判断……他怎么算的?”

  “也许是通过骨骼成分?”

  几个人再次进入到了议论中,只是此时的讨论内容,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与此同时,江远积案专班的工作内容,也开始变得不一样起来。

  随着乔生莉的采样工作完成,苏蕾直接将自己的学生全部带了过来,下了车就进了宁台县刑警大队的实验室,新崭崭的仪器,有的才刚安装完成,就被学生们熟练的操了起来。

  这原本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在黄强民的温柔催促下,教授的亲自监督下,学生们没日没夜的努力下,运气终究是来临了。

  检材只做了不到四分之一的样子,就有检材,比中了一号死者身上的硅藻。

  “一号死者落水的地方,就在前进区。清河市的闹市区了!”

  柳景辉看到这个结论,都是惊喜中露着惊讶。

  “胆儿真肥!”伍军豪早就做好了搜索的准备,此时也只是沉声道:“前进区的人口可不少,外来人口尤其多,就算走访,恐怕效果也不会太好。”

  柳景辉想想,道:“查公司,特别是小公司,或者大中型公司的临时工。一个公司一个公司的问过去,看有没有近期失联的人员。还有外卖员和快递员。25岁的年轻人,又有长期负重行为,工作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也许是健身房里练的呢?”伍军豪很随意的就想到了这个漏洞。

  柳景辉摇头:“健身房的会员没法查的,长时间不去也没人记得。”

  “那如果是在前进区居住,在别的地方工作呢?”

  “调查公司的速度更快,如果是居住的话,更难走访调查。因为有同居人的话,现在应该已经列入失踪人口了。”柳景辉的思路很清晰,道:“总之,先调查最能完善调查的部分,如果走访结果不好的话,再想别的更贵的办法。”

第1045章 走访

  伍军豪健步如飞,带着齐装满员的巡警防爆大队,挨个敲开写字楼里的格子房。

  清河市的经济产业水平一般,曾经的支柱建元集团完蛋以后,相关企业活的都不容易,市里的小公司更是艰难,一个个都在减员增效,表现之一就是公司的格子间也越来越挤了。

  这栋写字楼也是如此,一个房间挨着一个房间,有的小公司可能只有几十平米的面积,全凭五米七的层高隔成两层。但这样一来,里面的空间就显的很压抑了。

  伍军豪等人照着工商和税务的登记记录,一个个的公司问过去,工作量并不大,要不是因为案情重大,他们甚至可以打电话询问。

  但是,有经验的警察都知道,公司虽然都是登记在案的,但开公司的人向来大胆,又有各种各样的业务秘密,撒谎属于是家常便饭。哪怕没有刻意撒谎,接电话的人不了解情况的也大有人在,对于警方的电话询问不重视的更多,所以,调查走访还是要走到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