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他还见过真的瑞士卷,一名瑞士长大,美国读书,回中国发展的华人,做指纹也是一做就做十几个小时的,效率也挺高,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山南省的指纹专家市场,原本还是比较和谐友爱,清新普通的。
朱焕光不由自主的看向江远的位置,这家伙没来,还好,那就还有机会。
朱焕光深吸一口气,决定快速处理完剩下的几条新消息,就开始比对昨天的那枚指纹。
虽然速度上比江远慢一些,但做指纹从来都不是匀速的,他前几天也是一口气比中了四枚指纹的。昨天做的却卡壳一天时间,也属于正常。
朱焕光抽手,移动鼠标,就见下一条指纹,依旧糊的像是老婆做的饼。
朱焕光的表情顿时不太好看了。
他用眼角扫了扫,果然看到了熟悉的名字,江远。
真真的是让人惊讶,无言以对的好家伙!
朱焕光坐直了身子,用审慎的表情和状态,正向比对了这一枚指纹。
并无意外的,合理的匹配了。
而且,指纹的难度相当高。
朱焕光是正向比对,通过纹线来确认还要花费一点精神,反向的比对——他首先就没法处理这种程度的图像。
“给你给你。”朱焕光嘴里念叨两句,还是点了确认。
再抬头看一眼,大办公区右前方的“积案破案排行榜”上,江远的名字已经跃居第一,战果为“7”。
排名第二的朱焕光的战果为“4”,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的专家战果均为“2”。
排名前五的五名专家的战果加起来,已有17枚指纹比中,比后面40名专家的战果加到一起都要多。
这也是指纹会战中的常态了。
实力强,运气好,状态好的几名专家,完成一次会战一半的战果是常态,就好像这里的专家,放到底下的市州去,若是当地也搞一个指纹会战的话,同样是横扫同侪的存在。
朱焕光正想着,就听着着茶水间方向,忽然传来呜呜的叫声。
听的不太真切,但仔细倾听,果然还是熟悉的风扇的噪音。
一会儿,江远就走进了大办公室里。
朱焕光皱眉看了眼时间,才9点多钟。
只睡两个小时的吗?
有必要吗?
江远旁边的李泽民是按时睡觉起床的反卷派专家了,也奇怪的问江远:“昨天回去的那么晚,不是,你今早才回去的,怎么现在就来了?不睡觉的吗?小心猝死了。”
“睡了两个小时,没那么困了。”江远顿了一下,道:“我突然想到,可以把图像先丢给软件跑着,回头我彻底睡醒了,再精修图像,这样节省时间,也不耽搁工作。”
“可以这样?”李泽民老年性疑惑。
“当然。提前确定好顺序和方案就行了。”江远说着给李泽民做了几个名词解释。
李泽民像是烟抽多了似的,两只眼睛都要发直了。
江远坐下来,打开电脑,也是先将新消息里出来的匹配指纹一个个给刷下去。
再回到茶水间,江远将挑选好的金指纹银指纹都排好队,重新锁上屏幕,就径自回宿舍了。
指纹会战期间,省厅对专家们是不做出勤方面的限制的。能来这里的,都是极有自觉性的,而且,现实状态下,专家们都是拼命卷的,根本也用不着他们操心这个。
江远就回宿舍里呼呼大睡了。
只有茶水间的新电脑,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劳模似的,呼呼的转动着风扇。
留在大办公室里的朱焕光,情绪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更焦虑了一些。
果然,年轻人说躺平,都是想要让中年人放松警惕的。
真正有好处能体现出能力的事,比如考公务员的,考事业编的,考教师编的,争“积案破获排行”的,一个赛比一个卷。跟二三十年前的年轻人,一模一样。
第90章 起风了
起风了。
李泽民叼了一支白沙,站在走廊里,忧郁的望着天。
黄天在上,厚土飞舞,天地间浑浊一片,若有群魔乱舞。飞沙走石,漫天细沙,楼宇间模糊不清,若有妖人横行……
一尊人影,自远方一步步的挪了过来,步伐坚定,动作缓慢,一步一个脚印,似巨人,似泰坦,似雷神降临,似科长杨玲。
“呦,您慢点。”李泽民赶紧把手里的烟给丢了,将快要摔倒的杨玲给扶住了。
“多谢。”杨玲拍拍身上的尘土,拍不干净,只能无奈的笑笑:“风太大了。”
“可不是,烟都给我吹飞了。”李泽民有点可惜,11块的白沙烟,可是自己买的。这么想着,李泽民不由道:“我刚还以为是江远回来了,这小子的电脑都停了,也不知道他算没算对时间。”
“快回来了吧,吃饭呢。”
“咦,食堂这会儿有饭?”李泽民讶然。
“他买的外卖,要送进来,门卫不让,我去取的。”杨玲抖抖身上的沙子,又道:“人点的还是日料,398还是388的套餐。吃完估计就来了。”
“你没陪着吃点?不对,他没请您吃点?”
“呵。”杨玲知道李泽民想调侃自己,大大方方的道:“生鱼片我吃不惯,也不敢吃习惯了,我家又没拆迁。”
李泽民哈哈的笑道:“中华我倒是抽的惯,就是不好意思直接拿。”
“您还有不好意思的时候。”杨玲跟李泽民其实不怎么熟,但她熟悉这票痕检,都是些有贼心没贼胆的,比常年做刑警的屁股沉,骚话更少,喜欢自来熟和特近乎的话。
李泽民果然笑的挺开心的样子。
杨玲再走进大办公室内,瞅一眼“积案破案排行榜”,朱焕光的名字后面,战果增加到了5个。
但是,跟江远的7枚战果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杨玲心里转悠着各种念头,一句话都没说,就打开关联投影机的电脑,插入U盘,一通操作。
须臾,另一个榜单在“积案破案排行榜”旁边列了出来。
“命案积案排行榜”。
排在榜一的,依旧是江远,成果是2件。
是的,除了血手印的出租车抢劫杀人案,江远昨天晚上卷出来的案子里,还有一件命案。
排在榜2和榜3位置的,是另外两名专家,各自破获了一件命案,都等于是昨晚到今天卷出来的。
朱焕光破获的案件中不含命案,和茫茫多的其他专家并列在后。
整个“积案命案排行榜”就只有三个人有战果,尽管如此,杨玲就挺满意了。
她此前没有把这个榜放出来,是怕破获的命案太少,不好看,而现在放出来,就是感觉有4件命案积案被破获,已经很满意了。
往年里,搞这么一次指纹会战,只要能有命案被破获,就是一次成功的会战了。
就是部委搞的指纹会战,征集全国最牛的指纹专家去参展,能够破获的命案积案也没多少。
省厅组织的指纹会战的目标,相对就会低一些,命案固所愿也,但也不能只追求这个……除非,数量达到了一定的预期。
比如,四起命案?
杨玲喜滋滋的看着墙上的“命案积案排行榜”,啥话都不用说,办公室里的各位专家,想必都是能够明白她的心思的。
呜呜呜……
茶水间里的电脑,又叫唤了起来,声音由小及大,短暂的呻吟声之后,就又扯着嗓子,变成了不顾形象的嚎叫。
江远走进办公室,高大的身影遮挡了一下投影仪,又走过去,向杨玲点点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处,并插入U盘,从里面拷出了之前几个小时,电脑处理好的图像。
江远照着标注,一个个的看过去。
杨玲走过来,向江远笑笑,道:“江老师累不累?其实可以多休息一会的。”
不远处的朱焕光也是这么想的,甚至下意识的点点头。
江远一副年轻人的随意范儿,只道:“累还是挺累的,不过还行吧,我看大家都是工作到很晚的……”
“没有你晚。”旁边的李泽民指指排行榜,道:“两个榜一都让你拿了,你还着什么急。”
杨玲咳咳两声,看向李泽民:“李专家,江老师现在每比中一枚指纹,就有一起案件被侦破,就有一名受害人和他的家庭得到安慰,就有一名乃至于多名犯罪分子受到惩戒……”
“我说错了,我说错了。”李泽民赶紧道歉。
杨玲则重新露出笑容来,对江远道:“江老师,我再向您报告一下这几起案件的进一步的侦破情况。”
江远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
做刑警的,不管有多忙,没有不关心案件的。包括做指纹的也是一样,都是奔着案件侦破而去的。在这一点上,在场的所有专家都是一样,大家都是期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帮助到案件的进行,若是能够成为关键性的突破口或证据的话,那成就感就更强了。
杨玲也不谈荣誉或者奖金之类的东西——她也没准备,也不一定会有,但她知道,说案件,就足以满足这些痕检专家们了。
哪怕是全省最强的指纹专家们,此时也都是如此的庸俗。
杨玲站江远跟前,声音不大不小,道:“先说您比中的第二起命案吧。这起很有可能是预谋杀人,您比中的指纹,目前怀疑,可能是死者老婆的情夫。当地刑警已经去抓人了,进一步的消息,估计要到明天才能知道……”
“情杀?”江远也是现在才知道比中的指纹的指向。
杨玲点点头,道:“这个是6年前的案子了,我过来的时候跟进了一下情况,死者的老婆和情夫很可能已经分手了。等于白死了一个人……”
她接着又说了其他3个案子,总共花费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
等她全部说完离开,江远已经是积蓄起了无穷的动力。
“卷起来吧。”江远坐正了,开始精修拷回来的指纹图。
他现在也做的比较熟练了,又是基本处理干净的指纹图,精修花费个十几二十分钟,差不多就能用着看了。
和普通的指纹标记类似,精修过的指纹,也是先标记特征点,再系统比对……所不同的是,如果比对不出来结果,那就拉回来重新精修,接着才是再标记……
比起普通的指纹图像,这种需要额外处理的指纹图,还是要复杂一些,更花费时间一些。
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些糊图比较复杂和难以处理,一旦处理清楚之后,比中的希望反而会大一些,毕竟,下面市县一级的痕检,遇到类似的指纹,基本没有处理的能力,也就没有比对的基础,不像是那些图像清晰的,不知道被人比对了多少遍,比不中就是比不中。
也就看了不到1000个指纹图,江远就比中了今天的第一枚指纹。
看着“积案破案排行”后面的战果数变为8,江远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他也没有顺着指纹图处理的顺利,继续比对,而是扫了一遍案情,从后面的几张指纹图里,挑出了一枚命案指纹。
这是一起野外弃尸案,死者因扼喉而死,未能找到凶手,也没有怀疑对象。指纹是从尸体的脖子处提取的,清晰度烂无可烂,但因为是关键指纹,也是经过了多名专家的比对,才最终放弃的。
正如此前所言,命案的指纹比对,从来都是高一个层级的存在。
江远此时精神放松,突然就很想再挑战一枚命案的指纹。
卷出一个新高度!
第91章 我等你
白生生的指纹图,一副规规矩矩的样子,好像深闺里走出的小姑娘。
江远却知道,这枚像模像样的指纹,几个小时前,还糊的像是非洲裔谐星似的,是自己千辛万苦,用从省厅图侦总队借来的电脑,花费了好长时间,以LV4级别的影像增强技能,才将它恢复成现在的模样的,堪称是一次史诗级的大整容,相当于将橘猫整容成布偶猫了。
而要细数它所代表的背后的人,白生生的指纹图,也要变的黑红黢黑。
江远做了一次常规的特征点标记,扫了300个指纹没比中,就停了下来。
这个指纹挺特殊的。
它是从死者脖子背后的衣领处取下来的,以几年前的技术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现场勘查的技术员得有相当不错的技术才能做到。
但是,当初做现案的技术员,依旧未能比中这枚指纹。
江远盯着这枚好似整容过的指纹,陷入了沉思。
他能想象得到,当凶手,也就是这枚指纹的主人,试图掐死身下的死者的时候,手指的力量将用到极限。相应的,死者在最后时刻,也一定是拼劲了全力,绷紧了肌肉,绷紧了皮肤,来对抗凶手的攻击。
所以,这是一枚在软材质上双向变形的指纹,现在标记的特征点做不出来,那接下来正常应该是调整形变。根据纹线和结构,做一些人为的调整,基本上,就是靠试来找匹配。
有的指纹,在一个痕检手里,能做好几个月的时间,还有的痕检,捏着几个大案的指纹,不断的做尝试,试几年时间的都有。
江远此前也用试的方式,比中过指纹,那是他有足够多的相关信息和条件来做测试。
但是,这一枚指纹,江远翻来覆去的看,都不觉得有调整的空间。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